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总结
1
作者 张忠信 臧秀旺 +3 位作者 高伟 张俊 刘华 徐静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8期107-109,共3页
对2013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的7个(含对照)品种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的综合表现分别进行了评述。参试品种中仅有开农69和豫花27号两个品种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且荚果增产幅度较大。
关键词 河南省 麦套花生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的历史和成就 被引量:8
2
作者 房卫平 谢德意 +2 位作者 杨铁钢 吕淑平 郝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70,共4页
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棉花研究工作已有50年历史,相继育成28个棉花新品种,其中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到2008年品种换代7次,栽培技术随生产需要不断更新。棉花研究室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国家成果奖6项,先后承担各类... 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棉花研究工作已有50年历史,相继育成28个棉花新品种,其中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到2008年品种换代7次,栽培技术随生产需要不断更新。棉花研究室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国家成果奖6项,先后承担各类研究项目100多项。目前,在棉花育种方面,进行了抗枯黄萎病育种、纤维品质的改良、优良棉花种质资源的征集保存与创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棉花栽培生理方面,棉花工厂化无土育苗取得了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研究 历史 成就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初报 被引量:8
3
作者 臧秀旺 张新友 +5 位作者 汤丰收 董文召 张忠信 徐静 李杰 高平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毒素污染 花生 河南省 次生代谢物 寄生曲霉 生物活性 致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书芬 文雁成 +2 位作者 王建平 朱家成 赵磊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89,共3页
介绍了河南省油菜生产地位、育种研究概况及其研究成果、材料创新与基础研究等工作进展,并对油菜科研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河南 油菜 品质育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书芬 朱家成 +7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张书法 何俊平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隋天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9,共6页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 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4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4%。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南省油菜育种的目标,即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遗传 育种 杂种优势 双低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2007年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研究Ⅰ.产量性状的改良 被引量:7
6
作者 唐中杰 李武 谢德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28,共3页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区试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8.877 3...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区试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8.877 3 kg/hm2、5.267 1 kg/hm2和6.823 9 kg/hm2。其中,籽棉产量年均增长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株铃数>衣分>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产量性状 遗传改良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2007年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研究Ⅱ.纤维品质的改良 被引量:8
7
作者 唐中杰 李武 谢德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在纤维品质方面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近30 a来,河南省棉花品种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成效主要表现在纤维强度和细度上,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变化;纤维长度...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在纤维品质方面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近30 a来,河南省棉花品种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成效主要表现在纤维强度和细度上,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变化;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分别以每年0.013 6 mm、0.115 9 cN/tex和0.016 1的速度增长,其中比强度的改良成效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长度与比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纤维长度与马克隆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纤维品质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书芬 朱家成 +8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张书法 何俊平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王东国 隋天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694,共8页
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3-2016年在省内平均单产为2 288. 6kg/hm2,比1978-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 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优质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三系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2007年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研究Ⅲ.抗枯、黄萎病及农艺性状的改良 被引量:5
9
作者 唐中杰 李武 谢德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0,共4页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在抗枯萎病、黄萎病和农艺性状方面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棉花抗枯萎病改良成效相对较好,抗黄萎病改良进展缓慢,枯萎病、黄萎病病指分别以每年0.24...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在抗枯萎病、黄萎病和农艺性状方面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棉花抗枯萎病改良成效相对较好,抗黄萎病改良进展缓慢,枯萎病、黄萎病病指分别以每年0.248 0和0.967 9的速度增加,分别达显著、极显著水平,这2种病害对棉花生产危害依然严重;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成效显著,棉花个体增产潜力明显提高,株铃数、铃质量和果枝数等与丰产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分别为0.3831个、0.045 5 g、0.071 9台。年均增加量达极显著水平,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力顺序为:株铃数>果枝数>霜前花率>衣分>株高>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抗病性 农艺性状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的进展与成就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丰收 张新友 董文召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86,共5页
在追溯河南花生生产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省农科院在花生上取得的突出成绩,特别是在早熟、高油花生选育及远缘杂交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方面成效显著。迄今,河南省农科院已育成花生品... 在追溯河南花生生产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省农科院在花生上取得的突出成绩,特别是在早熟、高油花生选育及远缘杂交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方面成效显著。迄今,河南省农科院已育成花生品种20个,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8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花生 品种选育 远缘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油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书芬 宋文光 +2 位作者 刘建民 王建平 袁国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0-12,共3页
河南省油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张书芬宋文光刘建民王建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袁国胜*(商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我国栽培油菜的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为了防止我国油菜有利基因源的丢失,“... 河南省油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张书芬宋文光刘建民王建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袁国胜*(商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我国栽培油菜的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为了防止我国油菜有利基因源的丢失,“七五”和“八五”期间国家组织油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资源 育种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河南粮食产量组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红旗 温建 +1 位作者 雷丽娟 孙福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971-13973,共3页
通过对1990~2007年河南粮食产量的分析,在影响粮食产量的诸多因素中选出农业生产条件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粮食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与BP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偏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自变量中的信息进行组合和提取,有效克... 通过对1990~2007年河南粮食产量的分析,在影响粮食产量的诸多因素中选出农业生产条件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粮食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与BP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偏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自变量中的信息进行组合和提取,有效克服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实现了对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同时降低了神经网络的输入维数,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和稳健性,从而充分利用了2类现代建模方法的优点。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研究河南粮食产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都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 产量 偏最小二乘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22年河南省夏棉品种遗传改良成效
13
作者 李武 薄晓培 +4 位作者 赵付安 吕淑平 聂利红 王红卫 杨晓杰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为河南省夏棉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1986—2022年河南省审定的43个夏棉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早熟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改良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夏棉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成效显... 本研究目的是为河南省夏棉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1986—2022年河南省审定的43个夏棉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早熟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改良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夏棉品种的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成效显著。其中,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每个时期分别以142.110、70.119和70.121 kg/hm^(2)的速度递增,同时生育期缩短4~15 d,现有品种产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铃数和衣分来实现的;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每个时期分别以0.083 mm和0.407 cN/tex的平均速度递增,遗传改良效果显著;但马克隆值逐渐变大,纤维变粗趋势明显。枯萎病、黄萎病指数每个时期分别以1.015和2.233的平均速度递增,需进一步加强枯、黄萎病的抗性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棉品种 遗传改良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14
作者 赵志芳 《河南科技》 2008年第9期9-10,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扎实稳步推行。村庄的形成都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各自的经济、社会条件,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能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扎实稳步推行。村庄的形成都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各自的经济、社会条件,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能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实施。目前,在一些地方村落,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其发展路径来看,主要有四大类型七种模式,对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河南省 社会条件 经济发展 系统工程 地质地貌 气候条件 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白绢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对萎锈灵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敏 李爽 +3 位作者 张忠信 杜鹏强 周琳 董文召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3,共10页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目前已成为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为了解河南省花生白绢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其对常用防治药剂萎锈灵的敏感性,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河南省南阳、驻马店、商丘...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目前已成为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为了解河南省花生白绢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其对常用防治药剂萎锈灵的敏感性,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河南省南阳、驻马店、商丘、郑州、新乡5个花生主产区花生白绢病的发生率,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分析了采自5个主产区的28株花生白绢病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菌丝亲和群(MCG),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萎锈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南阳、驻马店、商丘、郑州和新乡花生白绢病的发病率为3.6%~50.4%;28株花生白绢病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和菌核在PDA平板上的分布及菌核的数量、干质量、直径上均存在差异,且菌株的菌核数量、干质量和直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8株菌株被划分为5个MCG,最大的MCG1包含来自4个主产区的15株菌株,除商丘外,其他主产区出现的MCG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相关性;28株菌株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为1.13。28株菌株对萎锈灵均表现为敏感,EC50平均值为0.1828 mg/L,且不同主产区菌株对萎锈灵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河南省花生白绢病菌群体具有相对较低的多样性,萎锈灵可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群体多样性 萎锈灵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局部地区花生白绢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24
16
作者 许欣然 张新友 +5 位作者 黄冰艳 汤丰收 董文召 韩锁义 张忠信 臧秀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01,共3页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近几年,河南中牟、开封等地的花生主产区白绢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某些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严重危害。鉴此,研究总结了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近几年,河南中牟、开封等地的花生主产区白绢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某些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严重危害。鉴此,研究总结了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发病规律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地方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及育种利用策略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6 位作者 董文召 臧秀旺 苗利娟 刘华 高伟 韩锁义 汤丰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17,共4页
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 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的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的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资源 蛋白质含量 含油量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油菜生产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书芬 朱家成 +3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赵磊 程传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对新中国成立至今60 a来河南省油菜生产情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河南省油菜生产大体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总体上经历了种植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品质由非优质到优质的发展过程。此外,还分析了河南省油菜生产在全国... 对新中国成立至今60 a来河南省油菜生产情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河南省油菜生产大体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总体上经历了种植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品质由非优质到优质的发展过程。此外,还分析了河南省油菜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和优势、油菜生产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油菜生产 生产概况 制约因素分析 China 新中国成立 种植面积 生产情况 发展过程 优势 问题 特点 品质 地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苗利娟 张新友 +6 位作者 黄冰艳 董文召 汤丰收 刘娟 张俊 刘华 齐飞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4-860,共7页
综合分析河南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花生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28个不同地域来源的河南省农家品种为材料,田间调查株型、分枝型和开花习性等植物学性状,收获考种测定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产... 综合分析河南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花生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28个不同地域来源的河南省农家品种为材料,田间调查株型、分枝型和开花习性等植物学性状,收获考种测定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产量、百果重和百仁重农艺性状,并测定蛋白质、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农家品种以密枝型为主,农艺性状中百仁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1%,其次为单株产量和总分枝数,分别为27.5%和22.2%,变异系数最小的为侧枝长,为12.5%;品质性状方面,河南农家品种资源的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含量55%以上的有10个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偏低,最高仅25.3%,油酸含量中等,平均45.4%,最高的52.4%。本研究表明河南省农家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质方面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合理利用河南省农家品种资源,可为花生品质改良提供优质性状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家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夏播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忠信 汤丰收 +6 位作者 张新友 韩锁义 董文召 臧秀旺 徐静 许欣然 陈钦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817-16819,共3页
[目的]为夏播花生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2个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饱果率、百仁重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 [目的]为夏播花生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2个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饱果率、百仁重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秕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侧枝长>百仁重>饱果率>秕果数>饱果数>总分枝>结果枝>出米率>百果重>主茎高。[结论]在高产栽培中,河南省夏播花生生长后期应采取管理措施,以确保茎叶的营养物质较畅通快速地到达籽仁,提高百仁重,从而提高单株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花生 农艺性状 单株生产力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