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嘧啶核苷类化合物GY005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在大鼠体内的粪尿排泄实验研究
1
作者 陶乐 李玉江 +4 位作者 路博华 梁炳玉 彭有梅 郭晓河 董黎红 《化学研究》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进行嘧啶核苷类化合物GY005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尿液和粪便中化合物GY005的浓度,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行为。每个时间段的尿液样本通过量筒量得体积并记录,粪便收集后立即称重得到样本湿... 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进行嘧啶核苷类化合物GY005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尿液和粪便中化合物GY005的浓度,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行为。每个时间段的尿液样本通过量筒量得体积并记录,粪便收集后立即称重得到样本湿重并记录,样品置于-80℃待测,选用特非那定作为内标检测。结果显示,一次给小鼠经口灌服化合物GY005(5.0 g·kg^(-1)),所有动物均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化合物GY005在4~4000μ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所建立方法简单易操作、准确性好、精密度高,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也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化合物 急性毒性 尿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眼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毛理纳 刘娜 +2 位作者 罗予 李杰 杜楠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1-624,共4页
背景眼内炎是严重的感染性眼病,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替考拉宁眼内用药治疗眼内炎及眼内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眼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特点。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33只,右眼玻璃体... 背景眼内炎是严重的感染性眼病,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替考拉宁眼内用药治疗眼内炎及眼内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眼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特点。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33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替考拉宁0.5mg后,分别于15min、30rain和1、2、4、6、12、24、48、96、192h抽取玻璃体及房水各0.1ml,采用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替考拉宁的质量浓度。结果替考拉宁标准品质量浓度的对数值随着抑菌圈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其标准品回归曲线方程:Y=0.174X-0.813(R^2=0.999),在替考拉宁质量浓度为1.0—8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替考拉宁玻璃体腔单次注射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玻璃体腔分布相Ta1/2与消除相Tβ1/2分别为1.68h、152.15h,房水中分布相Ta1/2与消除相Tβ1/2分别为2.83h、70.56h。替考拉宁在玻璃体、房水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358.47±21.53)mg/L、(102.17±9.54)mg/L,达峰时间分别为1h;在192h时,玻璃体、房水中替考拉宁质量浓度分别为(4.38±0.68)mg/L、(2.38±0.38)mg/L。结论替考拉宁0.50mg玻璃体腔注射后能在玻璃体、房水中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玻璃体腔注射 药代动力学 微生物法 眼内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3
作者 王苒 钟侃 +20 位作者 宋昕 范宗民 韩雪娜 赵学科 马磊 李媛媛 库建伟 李爱丽 鲍启德 魏梦霞 雷玲玲 韩文莉 徐瑞华 黄金 王献增 郭威 罗宏 李贝 裘一兵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食管腺癌患者703例,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食管腺癌患者703例,食管癌高发区组295例,低发区组408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腺癌及各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发区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分析高、低发区食管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发区患者中食管单纯腺癌患者的占比低于低发区,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占比高于低发区(P<0.05)。高、低发区食管腺癌及各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区患者中男性及TNM分期Ⅲ、Ⅳ期是食管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860(1.130~3.061)和1.539(1.018~2.326)];低发区患者中年龄≥70岁及TNM分期Ⅲ、Ⅳ期是食管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604(1.053~2.444)和1.556(1.069~2.263)]。结论: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高发区 食管癌低发区 食管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腺样囊性癌6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4
作者 孙慧 宋昕 +11 位作者 赵若华 蒋宁宁 朱佳仪 丁倩倩 赵学科 范宗民 李爱丽 张冬云 马磊 裘一兵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病年龄52~81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好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HR(95%CI)为3.875(1.607~9.342)]是EAC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硒蛋白与亚硒酸钠生物利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俊梅 张丁 +2 位作者 付瑞娟 张锐 何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4-536,共3页
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低硒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的形式给低硒大鼠补充大豆硒蛋白和亚硒酸钠,检测各组大鼠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来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低... 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低硒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的形式给低硒大鼠补充大豆硒蛋白和亚硒酸钠,检测各组大鼠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来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低硒对照组相比,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以及含硒酶的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亚硒酸钠产生更高的组织硒积累,大豆硒蛋白对含硒酶活性的影响明显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结果证明大豆硒蛋白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其吸收利用效果优于亚硒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硒 大豆硒蛋白 生物利用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瑛瑛 王建生 +3 位作者 欧阳军 张宛哲 张文吉 孟晶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08-2010,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预防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60例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水化预防方案,对照...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预防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60例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水化预防方案,对照组仅给予水化,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和CIN发生风险。结果:造影后治疗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0±0.28vs1.29±0.32,t=2.451,P=0.035)。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11例符合CIN诊断标准,总体发生率为6.88%。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CIN的发生率分别为3.00%和13.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29)。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具有较高的CIN发生风险,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水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IN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谷胱甘肽 冠状动脉造影术 造影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胸骨第2肋间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新征 方华 +3 位作者 杨鲲鹏 王铁栓 朱利伟 张清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比较横断胸骨第2肋间与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效果,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5月行胸腺切除术治疗63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切口将其分为横断胸骨组(1989年6... 目的比较横断胸骨第2肋间与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效果,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7年5月行胸腺切除术治疗63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切口将其分为横断胸骨组(1989年6月~2007年5月,568例)和正中切口组(1989年6月~1996年5月,65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χ2检验分析手术并发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结果与正中切口组相比,横断胸骨组手术时间短[(71.1±14.4)min vs(110.0±11.7)min,t=8.829,P=0.000],术中出血量少[(56.4±15.7)ml vs(100.1±11.3)ml,t=9.406,P=0.000],胸腔引流时间短[(1.7±0.4)d vs(3.1±0.6)d,t=8.463,P=0.000],引流量少[(87.6±23.9)ml vs(99.9±11.2)ml,t=2.213,P=0.033],住院费用低[(11833.0±2167.2)元vs(15333.0±4141.4)元,t=2.594,P=0.017],术后住院时间短[(8.6±1.1)d vs(12.2±3.0)d,t=4.503,P=0.000],手术切口短[(7.9±1.2)cm vs(17.3±4.8)cm,t=7.911,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568)vs 6.2%(4/65),P=0.000],胸骨裂开发生率低[0%(0/568)vs 7.7%(5/65),P=0.000],肺部感染发生率低[0%(0/568)vs 3.1%(2/65),P=0.010],手术后住院期间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低[8.8%(50/568)vs 16.9%(11/65),χ2=4.417,P=0.036]。2组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21.8%(52/238)vs 19.5%(8/41),χ2=0.113,P=0.737;28.2%(67/238)vs 26.8%(11/41),χ2=0.030,P=0.862;31.9%(76/238)vs 31.7%(13/41),χ2=0.001,P=0.977]。结论横断胸骨第2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性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胸腔引流和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能降低术后肌无力危象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美观,而且横断胸骨组能取得正中切口组手术同样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手术方法 胸骨正中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体外抗解脲脲原体的有效部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雅敏 李海霞 +2 位作者 何永超 郭丹丹 罗予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23-1724,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诃子体外对解脲脲原体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诃子总提取物,并将其粗分成几个部位(10%,20%,40%,60%甲醇洗脱部位);选用8株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混合液,以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制浓度,筛选最佳部位;最佳部位以洁尔阴洗液为对照... 目的探讨中药诃子体外对解脲脲原体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诃子总提取物,并将其粗分成几个部位(10%,20%,40%,60%甲醇洗脱部位);选用8株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混合液,以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制浓度,筛选最佳部位;最佳部位以洁尔阴洗液为对照,进一步测定其对血清14型及6株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的半数最低抑制浓度(MIC50)。结果除60%甲醇洗脱部位外,总提取物及其它部位在10~100 mg.ml-1时均有抑制解脲脲原体生长活性,以10%甲醇洗脱部位最明显,MIC50小于洁尔阴洗液。结论诃子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解脲脲原体活性,以10%甲醇洗脱部分部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诃子 最低抑菌浓度 半数抑菌浓度 有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附暖宫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健 张壮丽 +5 位作者 杨海燕 李逢春 朱潇潇 顾宁宁 吴娟 张兴德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783-788,共6页
[目的]对艾附暖宫软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流动性、均匀性和沉降体积比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内容物的最佳工艺处方;以胶皮韧性和胶液黏性为指标,优化软胶囊囊皮处方;考察制备... [目的]对艾附暖宫软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流动性、均匀性和沉降体积比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内容物的最佳工艺处方;以胶皮韧性和胶液黏性为指标,优化软胶囊囊皮处方;考察制备工艺,确定工艺参数。[结果]确定大豆油为分散介质,浸膏粉、大豆油、蜂蜡比例为1∶2.2∶6.25%,膏粉粒度为120目,制得的内容物混悬效果最好,以明胶、甘油、水比例为1∶0.4∶1的比例制备的囊皮效果最佳,胶盒温度50~60℃、喷体温度35~37℃,制冷温度为16~18℃,胶囊成形率和得率最高。[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制剂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附暖宫软胶囊 制备工艺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千金藤碱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与P-gpATP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臧彩红 张艳 +4 位作者 江金花 王宁 韩立 马方 王庆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 hydrochlo-ride,CH)联合FAP对肝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CH和维拉帕米对耐药细胞的无毒剂量;MTT法检测H22/FAP肝癌细胞对多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的耐药倍数;生命延长率... 目的观察盐酸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 hydrochlo-ride,CH)联合FAP对肝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CH和维拉帕米对耐药细胞的无毒剂量;MTT法检测H22/FAP肝癌细胞对多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的耐药倍数;生命延长率评价CH联合FAP的药效;定磷法检测P-gp ATP酶活性。结果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提示,CH和VER剂量分别为1.0、0.15 g.L-1时,对H22/FAP细胞的抑制率<10%;MTT检测显示,H22/FAP瘤细胞对多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的耐药倍数分别为27.75、10.20、11.20;生命延长率结果显示CH 10、5 mg.kg-1联合FAP组能有效延长小鼠生存时间;动力学分析提示CH能够提高ATP酶活性,Vmax值约为184 nmol.min-1.mg-1,与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相近。结论 CH联合FAP能够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其机制之一可能为CH能够提高P-gpATP酶活性,抑制P-gp外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千金藤碱 肝癌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ATP酶活性 H22细胞 H22/FAP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对亚硒酸钠和硒蛋白生物利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俊梅 张丁 +2 位作者 付瑞娟 张锐 何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在营养剂量范围内比较低硒大鼠对亚硒酸钠和硒蛋白的生物利用效果以及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自由进食克山病区低硒饲料。6周后开始对低硒大鼠补硒,对照组每天灌胃纯水;亚硒酸纳、硒蛋白各4组,每... 目的:在营养剂量范围内比较低硒大鼠对亚硒酸钠和硒蛋白的生物利用效果以及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自由进食克山病区低硒饲料。6周后开始对低硒大鼠补硒,对照组每天灌胃纯水;亚硒酸纳、硒蛋白各4组,每天灌胃相应的硒强化剂(各分四个硒剂量2、4、8、16μg/kg bw)。连续灌胃4周后处死采样,通过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以及肝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来比较生物利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以及肝肾组织中GSH-Px活性和TrxR活性均随补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呈量效关系。在同一补硒水平上,亚硒酸钠组大鼠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高于硒蛋白组(P<0.05)。在4g/kg bw剂量时,硒蛋白组大鼠肾GSH-Px活性高于亚硒酸钠(P<0.05)。在16g/kg bw剂量时,硒蛋白组大鼠肾TrxR活性高于亚硒酸钠(P<0.05)。结论:硒蛋白增加大鼠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低于亚硒酸钠,但对含硒酶的影响却优于亚硒酸钠,因此硒蛋白能更好的被大鼠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硒 硒蛋白 生物利用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层析法检测板蓝根所含靛玉红、靛蓝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方 陈秀英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39-39,41,共2页
目的:对板蓝根所含靛玉红、靛蓝的薄层色谱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G板点样,选择最佳展开系统和样品最低检出量。结果:获得最佳色谱条件①硅胶G板为吸附剂;②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1∶1∶8)为展开剂。该色谱条件下,样品所含靛玉... 目的:对板蓝根所含靛玉红、靛蓝的薄层色谱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G板点样,选择最佳展开系统和样品最低检出量。结果:获得最佳色谱条件①硅胶G板为吸附剂;②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1∶1∶8)为展开剂。该色谱条件下,样品所含靛玉红、靛蓝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0μl、12μl。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有效,可以作为板蓝根提取液靛玉红及靛蓝的相对含量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靛玉红 靛蓝 薄层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君子汤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燕 罗予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模型。昆明种鼠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造模组、思密达组、加味四君子汤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进行肠...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模型。昆明种鼠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造模组、思密达组、加味四君子汤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小肠黏液中sIgA的测定、血清中IL-2的测定及肠通透性(尿液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的检测。结果盐酸林可霉素灌胃3d小鼠,肠道菌群失调,sIgA从正常对照组的14.54mg/ml增加到18.70mg/ml,IL-2从正常对照组的1186.65mg/ml降低到1111.58mg/ml、L/M从正常对照组的1.27增加到1.37mg/ml。实验组分别给加味四君子汤、思密达及两药合用后,肠道菌群得以调整,sIgA含量从18.70mg/ml降低到14.52mg/ml,IL-2的含量从1111.58mg/ml增加到1189.58mg/ml,肠黏膜通透性减小。各治疗组间比较,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合用组优于加味四君子汤组和思密达组。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均能修复受损黏膜,有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加味四君子汤在调整失调的菌群方面优于思密达,两药合用给药则能起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加味四君子汤 肠道免疫 肠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睾丸抗原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朴军颜 杨小昂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4期366-368,F0003,共4页
当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恶性肿瘤。WHO统计结果显示,每年约有700万人因肿瘤而死亡[1],而且这一数字呈逐年递增趋势。肿瘤发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受多基因控制和多因素调节。
关键词 肿瘤睾丸抗原 基因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芪糖浆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明昊 潘晓丽 +1 位作者 陈四清 章金涛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5期40-42,54,共4页
目的:研究翁芪糖浆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硫糖铝组和翁芪糖浆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胃溃疡模型组大鼠灌胃蒸馏水;硫糖铝组大鼠灌胃6.67%硫糖铝溶液[5.4 mL/(kg·d)];翁... 目的:研究翁芪糖浆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硫糖铝组和翁芪糖浆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胃溃疡模型组大鼠灌胃蒸馏水;硫糖铝组大鼠灌胃6.67%硫糖铝溶液[5.4 mL/(kg·d)];翁芪糖浆组大鼠灌胃翁芪糖浆[5.4 mL/(kg·d)],1次/d,连续14 d。于最后1次灌胃后,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模。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检测胃液pH值及胃蛋白活力。结果:翁芪糖浆组和硫糖铝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显著低于胃溃疡模型组(P<0.01);翁芪糖浆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显著低于硫糖铝组(P<0.01);胃溃疡模型组大鼠胃液pH值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翁芪糖浆组和硫糖铝组大鼠胃液pH值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胃溃疡模型组(P<0.01);翁芪糖浆组和硫糖铝组大鼠胃液pH值和胃蛋白酶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翁芪糖浆具有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可能作用机制为调节胃液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芪糖浆 胃溃疡 胃蛋白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荷钱茶减肥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明昊 陈四清 章金涛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4期102-103,109,共3页
目的:探讨桑叶荷钱茶对肠推进的影响及其减肥降脂作用。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桑叶荷钱茶组,以墨汁在肠内推进比为指标,观察桑叶荷钱茶对肠推进的影响;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肥胖模型组和桑叶荷钱茶组,采用营养性肥胖造... 目的:探讨桑叶荷钱茶对肠推进的影响及其减肥降脂作用。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桑叶荷钱茶组,以墨汁在肠内推进比为指标,观察桑叶荷钱茶对肠推进的影响;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肥胖模型组和桑叶荷钱茶组,采用营养性肥胖造模方法复制肥胖模型大鼠,灌胃桑叶荷钱茶,测定体质量、体长及肥胖指数,并取血检测血清中TC、TG含量。结果:桑叶荷钱茶组小鼠小肠推进率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肥胖指数及血清中TC、TG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桑叶荷钱茶组大鼠体质量、肥胖指数及血清中TC、TG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桑叶荷钱茶能促进小肠运动,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血清TC、TG水平,具有良好地减肥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荷钱茶 减肥 降脂 小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玉红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红艳 刘雪雪 张长征 《光散射学报》 2018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对抗癌药物靛玉红(IDB)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荧光特性研究。IDB的加入使DNA和盐酸小檗碱(BR)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随着IDB加入量的增加,荧光猝灭现象越发严重,这表明嵌入DNA内部的BR分子受到了排挤,脱...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对抗癌药物靛玉红(IDB)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荧光特性研究。IDB的加入使DNA和盐酸小檗碱(BR)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随着IDB加入量的增加,荧光猝灭现象越发严重,这表明嵌入DNA内部的BR分子受到了排挤,脱离DNA分子内的疏水环境进入了外部的亲水环境。同时,IDB与DNA作用后的吸收光谱发生了红移和减色效应,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嵌插性的结合。磷酸盐效应及盐效应实验排除了静电和沟槽这两种结合方式。Scatchard方程进一步验证了IDB与DNA之间只存在单一的嵌插作用方式,并由此得出两者的结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玉红 鲱鱼精DNA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精神症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仙芝 赵立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76-377,共2页
5-羟色胺(serotonin,5-HT)是参与调节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的重要神经递质,并在脑-肠轴的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95%来源于肠道粘膜层的嗜铬细胞。
关键词 5-羟色胺 5-羟色胺转运体 功能性消化不良 基因多态性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对五苓散利水消肿的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明昊 陈四清 章金涛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绿茶对五苓散利水消肿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法制备家兔肾性水肿模型,观察五苓散、绿茶和五苓散对肾性水肿家兔水肿程度及尿量的影响,并检测尿蛋白和血清IL-6含量。结果:五苓散可以改善肾性水肿家兔... 目的:探究绿茶对五苓散利水消肿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法制备家兔肾性水肿模型,观察五苓散、绿茶和五苓散对肾性水肿家兔水肿程度及尿量的影响,并检测尿蛋白和血清IL-6含量。结果:五苓散可以改善肾性水肿家兔前肢肿胀,增加其尿量,并调节尿蛋白和血清IL-6水平。结论:绿茶对五苓散利水消肿具有促进作用,并能促进五苓散对肾性水肿引起的机体尿蛋白、血清IL-6水平异常升高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五苓散 利水 消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蝇口腔感染的肠道训练免疫模型研究
20
作者 杨君霞 朱锦彤 彭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6-1222,共17页
目的利用果蝇作为遗传工具从个体和分子层面研究果蝇的训练免疫效应,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构建无菌果蝇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果蝇成虫及跨发育阶段训练免疫模型,用两种革兰氏阴性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 目的利用果蝇作为遗传工具从个体和分子层面研究果蝇的训练免疫效应,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构建无菌果蝇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果蝇成虫及跨发育阶段训练免疫模型,用两种革兰氏阴性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carotovora 15)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分别经口腔感染果蝇。在第一次感染完全消退后进行再次感染,然后通过比较果蝇在两个感染阶段的存活率和细菌量来衡量训练免疫的潜在效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先天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革兰氏阴性菌对免疫缺陷(IMD)通路的诱导作用。结果果蝇成虫及幼虫初次感染均可提高二次感染后的生存率、细菌清除效率及死亡时能承受的最高细菌负荷;二次感染的果蝇中,IMD通路中免疫反应基因的基础表达比未感染的高,这提供了获得感染抗性的分子基础;果蝇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在中肠,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的效应更迅速且剧烈;二次免疫的果蝇中,肠道干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初次感染。结论果蝇肠道中强大的训练免疫可由同源或异源革兰氏阴性菌口腔感染引发,且免疫记忆可在整个发育阶段持续存在;其可能作用于染色质,通过染色质修饰将免疫记忆储存在相关基因位点。免疫记忆跨发育阶段传递的一种潜在方式是通过肠道干细胞的JNK/STAT通路激活,这些干细胞可能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阶段携带免疫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肠道 训练免疫 肠道干细胞 抗菌肽 免疫缺陷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