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迪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1期265-265,共1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 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给予了急救护理与并发症预防工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 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给予了急救护理与并发症预防工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以改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急诊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创伤性枕颈区失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童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1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颅骨板障螺钉与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治疗对枕颈区骨折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因创伤导致的11例该病患者采取颅骨板障螺钉、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置入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所有... 目的:观察并分析颅骨板障螺钉与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治疗对枕颈区骨折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因创伤导致的11例该病患者采取颅骨板障螺钉、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置入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所有患者在4~6个月内康复,X线检查发现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或脱落情况,有脊髓压迫症状患者术后得到明显缓解。结论颅骨板障螺钉与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治疗,对创伤性枕颈区失稳患者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区失稳 颅骨板障螺钉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探讨
3
作者 童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81-81,共1页
目的关于将显微外科用于治疗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 目的关于将显微外科用于治疗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手部复杂组织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运用显微外科修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9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部复杂组织缺损的患者来说,使用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好,使患者的受伤缺损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此方法治疗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 组织缺损 急诊 外科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被引量:24
4
作者 甘晓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495-2496,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专科救治模式和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对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专科救治模式的患者共83例为传统模式组,一体化急救模式患者共106例为一体化模式组,比较治疗疗效及... 目的探讨传统专科救治模式和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对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专科救治模式的患者共83例为传统模式组,一体化急救模式患者共106例为一体化模式组,比较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一体化模式组急救成功率高于传统模式组,死亡率、致残率、休克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低于传统模式组(P<0.05),抢救室急救时间、初步确定病情时间、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模式组(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急救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传统专科救治模式 一体化急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吴迪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4期167-169,共3页
急诊创伤外科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急救科室,各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团队的配合。该院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创伤外科的应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团队护理管理相关制度,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建立团队... 急诊创伤外科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急救科室,各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团队的配合。该院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创伤外科的应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团队护理管理相关制度,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建立团队管理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实施团队管理模式之后,急诊创伤外科病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特级和一级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满意度、护理文书合格率等均高于实施团队管理模式之前,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该院实施团队管理模式之后,有效完善急诊护理管理相关规范和标准,使得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之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意识,还有效提高急诊创伤外科护理管理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管理 急诊 护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与不同固定方法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童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2期24-24,12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肩关节脱位旋转复位的角度及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急诊的肩关节脱位患者6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内收内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内收外旋法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肩关节脱位旋转复位的角度及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急诊的肩关节脱位患者6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内收内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内收外旋法治疗,测量复位成功时两组患者肩关节的角度及旋转的角度;随访1年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0,P<0.01)。结论:对于肩关节脱位的急诊患者采取内收外旋法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旋转复位角度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外伤后骨外露效果的观察
7
作者 童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3期118-118,共1页
目的:研究拇指末节外伤后骨外露运用拇指背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诊治的30例拇指末节外伤骨外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术进行手术,对其术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文所选的30... 目的:研究拇指末节外伤后骨外露运用拇指背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诊治的30例拇指末节外伤骨外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术进行手术,对其术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文所选的3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皮瓣均存活,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拇指的长度,皮瓣的弹性及质地均较好,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皮瓣修复区的外观良好,功能较好。其中有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了痛性神经瘤,经手术治疗痊愈,拇指功能恢复的满意度达到95%。结论拇指末节外伤后骨外露的患者通过实施拇指背侧皮瓣修复术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拇指功能,手术方便快捷,消毒麻醉后即可完成,不对肢体的主要动脉造成损伤,对供区的破坏相对较小,属于局部皮肤取材修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背侧 皮瓣修复 拇指末节 骨外露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手在急诊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8
作者 童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2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析铅手在急诊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的价值及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我院2012年在院进行急诊手外伤手术并且伤势程度大体相同的11034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外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铅手辅助术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目的探析铅手在急诊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的价值及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我院2012年在院进行急诊手外伤手术并且伤势程度大体相同的11034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外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铅手辅助术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两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观察组患者手外伤手术所需时间更短,术者操作精准,总有效率提高了56.18%,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手外伤手术中应用铅手相比传统手术所需的操作时间更短,术者操作更精准,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手 手外伤 手术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钉-钛棒(板)固定技术治疗颈椎不稳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童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0期120-121,共2页
目的:研究颈椎不稳的患者运用螺钉-钛棒(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诊治的24例颈椎疾病导致椎体不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螺钉-钛棒(板)固定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为出现血管、神经系统损伤,经过2... 目的:研究颈椎不稳的患者运用螺钉-钛棒(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诊治的24例颈椎疾病导致椎体不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螺钉-钛棒(板)固定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为出现血管、神经系统损伤,经过2.6~24个月的随访观察,平均为4.5个月,钢板螺钉无断裂及松动,固定节段牢固,原存在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的患者,症状均有程度不等的恢复和改善。结论颈椎椎体不稳的患者运用螺钉-钛棒固定的效果较好,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只需要轻微的外固定术等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钛棒(板)固定术 颈椎不稳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掌部毁损伤急诊手再造方法的选择分析
10
作者 童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99-99,共1页
目的探讨手掌部毁损伤急诊手再造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40例我院手掌部毁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异位再植法急诊手再造治疗手掌部毁损患者,将离断手指的带蒂连同掌部一同连接到手腕或断裂处;对照组采用普通缝合处理法处理,即伤... 目的探讨手掌部毁损伤急诊手再造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40例我院手掌部毁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异位再植法急诊手再造治疗手掌部毁损患者,将离断手指的带蒂连同掌部一同连接到手腕或断裂处;对照组采用普通缝合处理法处理,即伤口常规抗感染及缝合伤口及手指接合治疗,术后均结合系统的功能锻炼,重建部分手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组除3例手指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成活率85%;对照组仅有6例手指成活,成活率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再植能够较好改善和恢复手的功能和外形,是手掌部毁损急诊手再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再植 手掌部毁损伤 急诊手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手部皮肤缺损的急诊拇指和手指再造特点分析
11
作者 童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伴有手部皮肤缺损的急诊拇指和手指再造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拇、手指缺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双足带足背皮瓣的趾甲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 目的:探讨伴有手部皮肤缺损的急诊拇指和手指再造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拇、手指缺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双足带足背皮瓣的趾甲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带足背皮瓣的躅甲瓣组合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甲皮瓣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拇指和手指恢复时间、坏死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坏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双足带足背皮瓣的趾甲皮瓣进行修复比采用带足背皮瓣的躅甲瓣组合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甲皮瓣进行修复的效果好,能准确配合治疗,且对患者的危害相对小。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大量应用双足带足背皮瓣的趾甲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拇指 手指 双足带足背皮瓣的趾甲皮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曲库铵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MEP、SEP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治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5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曲库铵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阿曲库铵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40例、中剂量组43例和大剂量...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曲库铵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阿曲库铵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40例、中剂量组43例和大剂量组42例。比较三组生命体征情况、麻醉剂用量、麻醉剂血药浓度、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T_(0)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频指数、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T_(1)~T_(3)时刻脑电频指数、呼吸频率较本组T_(0)即刻显著降低(P<0.05),但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T_(1)~T_(3)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本组T_(0)时显著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T_(1)~T_(3)时刻脑电频指数、呼吸频率较本组T_(0)时显著降低,且T_(2)时脑电频指数、呼吸频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T_(1)~T_(3)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本组T_(0)时刻显著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但低于中剂量组;T_(1)~T_(3)时刻脑电频指数、呼吸频率较本组T_(0)时显著降低,且T_(2)时脑电频指数、呼吸显著小于小、中剂量组(P<0.05)。三组各时刻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丙泊酚剂量、血清血药浓度均高于中、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患者引起运动诱发电位留滞时间、运动诱发电位电流强度、N20 T_(3)时潜伏期均高于中、小剂量组患者,且N20-P25 T_(3)时波幅低于中剂量组,但高于小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大剂量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曲库铵可减少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与丙泊酚使用剂量,从而降低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切除术 阿曲库铵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甘晓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12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过液体复苏,出血控制,病情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25例中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80.8%,死亡24例,病死率19.2%。结论对严重...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12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过液体复苏,出血控制,病情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25例中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80.8%,死亡24例,病死率19.2%。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复苏治疗的同时,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减少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作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严重多发伤 确定性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