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建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9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液中NT-proBNP检测结果、随访1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健康人群NT—proBNP检测水...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液中NT-proBNP检测结果、随访1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健康人群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血液中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不小于50%患者随访1年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为16.13%、3.23%,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浆NT—proBNP下降幅度小于50%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88.89%和66.67%,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血浆NT—proBNP检测结果诊断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完成后根据NT—proBNP检测水平判断其预后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非心肌梗死性异常Q波8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建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分析无心肌梗死(NMI)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的89例经心电图检查为异常Q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Q波深度和Q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非梗死Q波>...
目的 分析无心肌梗死(NMI)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的89例经心电图检查为异常Q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Q波深度和Q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非梗死Q波>1/4R,观察组B非梗死Q波≤1/4 R,记录对比两组间的Q波时限差异,并与梗死性Q波(对照组)时限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A异常Q波时限与观察组B比较、观察组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梗死性Q波与梗死性Q波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建议将异常Q波作为唯一的鉴别依据.临床应对异常Q波的非心肌梗死患者作标记,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异常Q波
关联性
原文传递
题名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建军
机构
河南省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9期96-97,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液中NT-proBNP检测结果、随访1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健康人群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血液中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不小于50%患者随访1年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为16.13%、3.23%,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浆NT—proBNP下降幅度小于50%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88.89%和66.67%,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血浆NT—proBNP检测结果诊断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完成后根据NT—proBNP检测水平判断其预后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
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预后
Keywords
NT-proBNP
Chronic heart failure
Effect
Prognosis
分类号
R543.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非心肌梗死性异常Q波8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建军
机构
河南省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期88-89,共2页
文摘
目的 分析无心肌梗死(NMI)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的89例经心电图检查为异常Q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Q波深度和Q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非梗死Q波>1/4R,观察组B非梗死Q波≤1/4 R,记录对比两组间的Q波时限差异,并与梗死性Q波(对照组)时限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A异常Q波时限与观察组B比较、观察组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梗死性Q波与梗死性Q波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建议将异常Q波作为唯一的鉴别依据.临床应对异常Q波的非心肌梗死患者作标记,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异常Q波
关联性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分析
张建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
原文传递
2
非心肌梗死性异常Q波89例临床观察
张建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