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9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液中NT-proBNP检测结果、随访1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健康人群NT—proBNP检测水...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液中NT-proBNP检测结果、随访1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健康人群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血液中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不小于50%患者随访1年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为16.13%、3.23%,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浆NT—proBNP下降幅度小于50%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88.89%和66.67%,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血浆NT—proBNP检测结果诊断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完成后根据NT—proBNP检测水平判断其预后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非心肌梗死性异常Q波8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分析无心肌梗死(NMI)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的89例经心电图检查为异常Q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Q波深度和Q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非梗死Q波>... 目的 分析无心肌梗死(NMI)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集的89例经心电图检查为异常Q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Q波深度和Q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非梗死Q波>1/4R,观察组B非梗死Q波≤1/4 R,记录对比两组间的Q波时限差异,并与梗死性Q波(对照组)时限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A异常Q波时限与观察组B比较、观察组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梗死性Q波与梗死性Q波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建议将异常Q波作为唯一的鉴别依据.临床应对异常Q波的非心肌梗死患者作标记,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异常Q波 关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