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PAM)改良黄泛区粉土堤防水理特性试验
1
作者 马少春 刘宴利 +2 位作者 鲍鹏 潘艳辉 郭成超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为解决堤防粉土难压实、黏结性差、遇水易浸透、流失等问题,利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对粉土进行改良,研究了PAM改良土的水理特性,分析了PAM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对土体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影响较大,但对土体... 为解决堤防粉土难压实、黏结性差、遇水易浸透、流失等问题,利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对粉土进行改良,研究了PAM改良土的水理特性,分析了PAM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对土体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影响较大,但对土体脱湿速率影响较小。在相同基质吸力下,改良土的体积含水率和残余含水率随PAM掺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明其持水性增强。对改良土的水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短时间和长时间改良土的崩解率均随PAM掺量增加而减小,表明PAM对粉土的耐崩解性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当掺量为1.0%~1.2%时,改良土样基本未发生崩解,水稳性相对较强。研究成果对预防粉土病害,堤防安全,附近或上部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土 PAM 堤防 水理特性 崩解试验 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连接与套筒装配连接对墙板节点抗震性能影响
2
作者 马少春 朱雅 +3 位作者 叶小斌 鲍鹏 郭成超 冯坚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连接,因此,为了解现浇与套筒不同连接方式对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设计了3个现浇构件和1个装配式套筒连接构件。此类构件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解决了外墙保温板易脱落问题。通过低周反复试...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连接,因此,为了解现浇与套筒不同连接方式对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设计了3个现浇构件和1个装配式套筒连接构件。此类构件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解决了外墙保温板易脱落问题。通过低周反复试验分别研究了构件的破坏模式、滞回及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耗能、残余变形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两类构件的破坏区域主要发生在翼缘板和腹板上,尤其是在腹板脚部的混凝土被拉裂或压碎,钢筋被拉长或压弯;构件的节点核心区相对完好,符合“强节点,弱构件”设计要求,破坏模式均属于弯剪破坏。装配式套筒连接构件的正负向峰值荷载与现浇构件相比分别提升了12.71%和4.95%,承载力表现相对良好。套筒连接构件的整体刚度曲线高于现浇构件,初始刚度与现浇构件相比提高了7.53%,抗侧刚度明显加强。套筒连接方式在加载后期能较好地减小墙板构件的残余变形,可恢复性能好;两类构件的强度退化曲线较接近,强度变化相对稳定;套筒连接构件和现浇构件的强度退化系数及曲线发展趋势相似,两类构件基本能等同。因此,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节点采用套筒连接方式有效,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可为此类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反复试验 装配式 抗震性能 墙板节点 套筒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聚丙烯纤维对酶诱导碳酸盐沉淀固化砂土的耐久性研究
3
作者 张建伟 吕子壮 +3 位作者 李想 郑俊杰 盛桂琳 李青飞 《复合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0-1009,共10页
为了研究砂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耐久性,进行纤维加筋法改良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的研究。将废弃口罩粉碎后作为纤维加筋,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和不同循环次数下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浸泡吸水率、碳酸钙含量的变化,并结... 为了研究砂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耐久性,进行纤维加筋法改良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的研究。将废弃口罩粉碎后作为纤维加筋,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和不同循环次数下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浸泡吸水率、碳酸钙含量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微观层面分析聚丙烯纤维联合EICP固化砂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改良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并且在纤维掺量为0.2wt%时试样强度损失率最小,纤维过少无法形成“桥梁作用”,过多容易出现团聚体;并且纤维加筋能显著提高EICP固化砂土的碳酸钙生成率,还可以起到固定碳酸钙晶体的作用;质量损失率随干湿循环次数先减小后增大,纤维掺量为0.2wt%时最小;聚丙烯纤维加入后,可以生成更多碳酸钙填充空隙,减少干湿循环中水流的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CP 聚丙烯纤维 大豆脲酶 干湿循环 微观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