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冯亚萍 吕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的内镜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可缩短ESD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CC模型 优化护理模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冯小丽 黄宏春 +3 位作者 唐伟 张小强 郝丽娜 张运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为维得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及预后不良人群的早期识别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于某院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91... 目的:探讨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为维得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及预后不良人群的早期识别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于某院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91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达到临床缓解分为缓解组(n=81)和未缓解组(n=10)。组间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缓解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14周后的临床缓解率为89.01%(81/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肛周累及比例、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累及肛周、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均为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回归模型的P值预测概率对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的缓解效果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46.30%(疾病类型)、71.60%(肛周累及)、35.19%(既往治疗情况)、84.57%(回归模型的P值预测概率)。结论: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的缓解效果可能与肛周累及情况、疾病类型及既往治疗史有关,利用以上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缓解效果的预测显示出良好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维得利珠单抗 缓解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九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8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