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前驱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彦轩 贾安奎 +2 位作者 郭盛菊 石太新 尚好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前驱期(早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快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被金标准(快速Mtb培养)确诊未经抗结核治疗的117例前驱期结脑组患儿和排除结脑的30例对...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前驱期(早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快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被金标准(快速Mtb培养)确诊未经抗结核治疗的117例前驱期结脑组患儿和排除结脑的30例对照组患儿脑脊液标本,数字表法随机编号进行FQ-PCR检测Mtb DNA,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等统计指标并进行分析;治疗3周后结脑组盲法行培养和FQ-PCR检测,计算二者阳性检出率;随访出院时两种方法检测为阴性的结脑组患儿2年后各自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患儿FQ-PCR检测结果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为100.0%(117/117)、96.7%(29/30)、99.3%(146/147),诊断指数达196.7%,经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相关性分析r=0.9790,两种方法间有相关性(χ2=140.9,P=0.000)。结脑组治疗3周后培养法和FQ-PCR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35%(32/117)和58.12%(68/1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P=0.000);随访结脑组患儿出院时两种方法检测阴性2年后复发结果为:78例培养法阴性患儿复发7例(8.97%),69例FQ-PCR检测阴性患儿未见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36,P=0.0306)。结论FQ-PCR检测脑脊液TB-DNA,准确、简便、快速,有助于早期诊断结脑,对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比培养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聚合酶链反应 脑脊髓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新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4期150-151,共2页
目的分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联合用药病例,分类统计联合种类和不良反应。结果氨基糖苷类之间合用4例;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90例;与大环内酯类合用60例,与喹诺酮类合用26例;其他40例。不良反应:耳毒性4... 目的分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联合用药病例,分类统计联合种类和不良反应。结果氨基糖苷类之间合用4例;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90例;与大环内酯类合用60例,与喹诺酮类合用26例;其他40例。不良反应:耳毒性4例,肾毒性6例,神经肌肉麻痹3例,过敏反应5例。结论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肾毒性,联合用药时以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及TNF-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永香 《中外医疗》 2010年第21期18-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组(A组,67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而后100mg/d;阿司匹林+硫酸氢氯...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组(A组,67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而后100mg/d;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组(B组,70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mg,而后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同时另选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C组,50例),无任何治疗。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4d、30d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和ABC-ELISA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用药前A、B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01)。用药后14d,A、B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降低(P均<0.01)。用药后30d,A、B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进一步降低(P均<0.001),且B组hsC-RP和TNF-α的浓度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与成本比较
4
作者 郑继海 王金彩 卢光洲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8期684-686,共3页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和成本。方法回顾分析4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奥曲肽组,分析两组疗效,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最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最小成本评价。结果乌司...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与奥曲肽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和成本。方法回顾分析4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奥曲肽组,分析两组疗效,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最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最小成本评价。结果乌司他丁组与奥曲肽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4.7%,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乌司他丁组和奥曲肽组的总住院费用分别为(6263±227)和(6949±245)元,经过敏感度分析,乌司他丁组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奥曲肽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费用低,效果满意,是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较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奥曲肽 胰腺炎 急性 轻症 最小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复治结核病患者卷曲霉素副反应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逯中民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1期28-29,共2页
目的了解卷曲霉素(CPM)的副反应。方法调查66例用卷曲霉素治疗的复治结核患者发生的副反应并作文献复习。结果66例中发生副反应15例,发生率22.7%。共发生5种副反应,其频率依次为肾功能损害、低血钾、第八对颅神经损害、低血钙、局部硬结... 目的了解卷曲霉素(CPM)的副反应。方法调查66例用卷曲霉素治疗的复治结核患者发生的副反应并作文献复习。结果66例中发生副反应15例,发生率22.7%。共发生5种副反应,其频率依次为肾功能损害、低血钾、第八对颅神经损害、低血钙、局部硬结.发生时间多在用药1个月左右。结论CPM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见,以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较重,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霉素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肿瘤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会清 王光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718-1719,共2页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预防表浅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7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对照组术后灌注丝裂霉素。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2、3年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95.0%...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预防表浅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7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对照组术后灌注丝裂霉素。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2、3年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95.0%、90.0%、87.5%和83.3%、72.2%、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可作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有效的临床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药物疗法/预防和控制 多柔比星/类似物和衍生物/理学 灌注 局部 投药 膀胱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