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仰卧位和站立位经会阴二维超声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脱垂程度评估中的对比观察
1
作者 龚卉 贾松峰 林东伟 《哈尔滨医药》 202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对比仰卧位和站立位经会阴二维超声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脱垂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将63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仰卧位和站立位的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不同体位检查耗时、... 目的对比仰卧位和站立位经会阴二维超声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脱垂程度评估中的效果。方法将63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仰卧位和站立位的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不同体位检查耗时、盆腔器官位置。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不同体位的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与POP-Q检查对轻度和重度器官脱垂检查的一致性,并分析检验效能及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分级的检出率。结果仰卧位的检查耗时低于站立位(P<0.05);仰卧位的宫颈外口、膀胱底部、直肠壶腹部均高于站立位(P<0.05);经POP-Q检查,63例患者中17例为轻度脱垂、46例为重度脱垂。仰卧位检查结果与POP-Q检查的Kappa为0.565,一致性一般;站立位检查结果与POP-Q检查的Kappa为0.668,一致性较高。仰卧位对于I度脱垂的检出率低于站立位(P<0.05),两种体位检查对Ⅱ度、Ⅲ度和Ⅳ度脱垂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站立时器官位置更低,站立位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可提高对患者脱垂程度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脱垂程度 经会阴二维超声 仰卧位 站立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振霞 赵振敏 《河北中医》 2014年第9期1438-1440,共3页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对于置身现代医学氛围的西医学生,对于中医的课程或是困惑,或是不理解,甚至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中医积极性,让学生了解中医...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对于置身现代医学氛围的西医学生,对于中医的课程或是困惑,或是不理解,甚至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中医积极性,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已成为目前中医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多位教育工作者从不同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增加中医教学课时、改革教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我们结合数年承担西医院校本科生中医教学的实际,总结了影响中医教学的部分因素,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育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杜月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6X期170-170,共1页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是对病人进行手术及抢救的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整体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为此,我院手术室加强了医院感染的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手术室 医院感染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俊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4期280-282,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16例GDM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实施早期保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患者接受产前保健,对照组54例未接受产前保健,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妊娠期高血...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16例GDM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实施早期保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患者接受产前保健,对照组54例未接受产前保健,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及产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保健可改善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早期保健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5
作者 牛新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3Z期101-101,共1页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向患者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保健,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院2011~2012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赵敏 郭新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本院2011~2012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结果情况。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54例孕产妇,HIV感染者4例,HIV感染阳性率为0.031%。4例中2例生产,共产2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结论加强婚检和孕检对保证... 目的探讨本院2011~2012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结果情况。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54例孕产妇,HIV感染者4例,HIV感染阳性率为0.031%。4例中2例生产,共产2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结论加强婚检和孕检对保证母婴安全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HIV感染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乡地区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琳 郝文哲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10-411,共2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乡地区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发病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1年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16例,其中男147例,女69例;痉挛型148例,手足徐动型37例,混合型26例,软瘫型5例。按...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乡地区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发病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1年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16例,其中男147例,女69例;痉挛型148例,手足徐动型37例,混合型26例,软瘫型5例。按年龄段及性别分层随机抽样正常同龄儿216例。通过调查妊娠、分娩期因素,婴儿期因素,家族因素等近20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危险因素中,以妊娠早期用药、先兆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感染较为常见。各项危险因素可单一或多项重叠发生。结论通过分析脑瘫高危因素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可以在脑损伤早期估计预后,及早干预,减少脑瘫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高危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后行血清检测对判断溶血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磊 周静 +1 位作者 张岩 司世雷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究分析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后行血清检测对判断溶血病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疾病新生儿60例,对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三项试验(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 目的 探究分析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后行血清检测对判断溶血病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疾病新生儿60例,对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三项试验(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并采用血型检测卡鉴定患儿血型,对比血清检测结果以及不同血型患病率。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共计28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比为46.7%;4例患儿判定可疑,占比为6.7%;28例患儿判定为阴性,占比46.7%。溶血病总检出率为46.7%。其中,直抗实验判定阳性12例,检测阳性率为42.9%,游离试验判定阳性21例,检测阳性率为75.0%,释放实验判定阳性28例,检测阳性率为100%,释放试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直抗实验、游离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1,P<0.001;χ^(2)=8.002,P=0.005);28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中,A型血共10例,占比35.7%;B型血共12例,占比42.9%;O型血共3例,占比10.7%,AB型血共3例,占比10.7%,A、B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患溶血病概率显著高于AB、O型血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χ^(2)=3.776,P=0.007)。结论 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后,采用血清检验能有效检出溶血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检测 溶血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秀荣 时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5-8,31,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于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术中均实施腰硬联...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于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术中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术后予以自控静脉镇痛(PCIA),其中对照组采用布托啡诺镇痛,观察组采用布托啡诺+艾司氯胺酮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情况、镇痛效果、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补救镇痛发生率、下肢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 d、7 d、42 d的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镇痛效果显著,可减少产妇PCIA按压次数,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促进产妇术后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产妇生存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艾司氯胺酮 布托啡诺 术后镇痛 产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复合多种维生素预防子痫前期效果分析
10
作者 张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复合维生素预防子痫前期(P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PE高危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期保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复合...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复合维生素预防子痫前期(P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PE高危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期保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复合维生素,对比两组PE发生率、PE分级、凝血功能、炎性因子、血压、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研究组PE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妊娠结束时研究组APTT水平较对照组更高,FIB、SBP、DBP、TNF-α、IL-6及IL-1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孕妇不良结局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LMWH联合复合维生素可预防PE发生,有利于改善孕妇凝血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母婴结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子痫前期 复合维生素 白细胞介素-6 舒张压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海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57-2059,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进行阴道试产,并根据最终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进行阴道试产,并根据最终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阴道试产成功,n=36)和剖宫产组(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n=14)。收集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比较导致产妇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2.00%(36/50),中转剖宫产率28.00%(14/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不合理、宫颈成熟评分<6分、妊娠间隔时间不足4y、胎儿双顶径过大、产妇情绪焦虑都是导致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为72.00%,孕期增重不合理、宫颈成熟评分<6分、妊娠间隔时间不足4y、胎儿双顶径过大、产妇情绪焦虑都是导致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再次妊娠 试产失败 新生儿 经阴道分娩 分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抗心肌抗体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灵敏 杨静丽 +5 位作者 陶桂娥 刘松茂 汤有才 栾斌 邹丽萍 王棣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肌ADP/ATP载体(ANT)和肌球蛋白抗体两种特异性抗心肌抗体(AHA)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血... 目的探讨抗心肌ADP/ATP载体(ANT)和肌球蛋白抗体两种特异性抗心肌抗体(AHA)对小儿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印转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14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血浆抗ANT和抗肌球蛋白两种特异性AHA水平。结果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两种AHA在VMC和DCM患儿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抗ANT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100%。抗肌球蛋白抗体诊断VMC和DCM的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为96%。结论抗ANT抗体和抗肌球蛋白抗体均可作为小儿VMC和DCM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在小儿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有推广到基层医院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C DCM 肌球蛋白 诊断 AHA 抗心肌抗体 心肌疾病 特异性 ADP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振霞 王进 +2 位作者 赵振敏 朱毅新 赵习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夹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心肾阳虚夹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环磷腺苷40 mg/d静脉滴注,地高辛片0.25 mg/d口服;治疗组43例给予环磷腺... 目的观察温阳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夹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心肾阳虚夹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环磷腺苷40 mg/d静脉滴注,地高辛片0.25 mg/d口服;治疗组43例给予环磷腺苷40 mg/d静脉滴注,温阳强心汤1剂/d口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胸闷、心悸、水肿、夜尿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胸闷、心悸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各单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低切黏度均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强心汤联合西药能够明显改善心肾阳虚夹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肾虚症状,降低血浆黏度,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阳虚夹血瘀型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温阳强心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效能比较 被引量:39
14
作者 贾松峰 李建玲 龚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7期36-38,143,共4页
目的比较颈部血管超声(CDUS)、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105例,入组患者均接受过CDUS及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DUS、CTA对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特性... 目的比较颈部血管超声(CDUS)、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105例,入组患者均接受过CDUS及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DUS、CTA对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特性的检查准确性。结果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间的正相关性(r=0.972)略高于CDUS检查(r=0.922),CTA检查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略优于CDUS检查,但CDUS、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对溃疡斑的检出率(95.35%)略高于CDUS检查(86.05%)。结论 CDUS及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效能无显著差异,均可在一定情况下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血管造影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成像对产前胎盘植入及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5
作者 贾松峰 李建玲 龚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US)联合磁共振(MRI)成像对产前胎盘植入(PIA)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00例PIA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US、MRI及US联合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US)联合磁共振(MRI)成像对产前胎盘植入(PIA)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00例PIA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US、MRI及US联合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产前PIA及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US联合MRI成像诊断产前PIA的敏感度为94.95%、特异度为93.94%、准确度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94.90%,均显著高于US诊断和MRI成像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US诊断和MRI成像诊断(P<0.05);US联合MRI成像对产前PIA中Ⅰ型诊断率为82.86%,Ⅱ型为93.48%,Ⅲ型为68.42%,均显著高于US诊断和MRI成像诊断(P<0.05),且与病理诊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联合MRI成像对产前PIA及分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彩色多普勒超声 MRI 产前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研究回顾性再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蔚琳 刘鹏飞 +10 位作者 金力 王俏霞 王荣毓 倪翊华 白桂芹 陈素文 苏卫华 沙青 戚玉红 任婧婧 鲍俊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28-532,共5页
目的:评估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0家医院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0家医院1893例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妇女,注射与引产间隔中位时间41.5(43.7±14... 目的:评估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0家医院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0家医院1893例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妇女,注射与引产间隔中位时间41.5(43.7±14.6)h。3d内成功分娩1798例(95.0%),5d内成功分娩1886例(99.6%)。孕周越大(OR=1.28,P<0.001)、产次越多(OR=1.13,P=0.007)、依沙吖啶使用剂量越大(OR=1.02,P=0.012),规律宫缩发动越早(OR=0.94,P<0.001),则引产间隔时间越短。278例有剖宫产史妇女无子宫破裂发生。结论: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增加瘢痕子宫妇女引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引产 依沙吖啶 引产间隔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炎平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振霞 赵振敏 +1 位作者 朱毅新 赵习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88-1289,1292,共3页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30例下肢丹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6 m L静滴及外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静滴...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30例下肢丹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6 m L静滴及外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静滴,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血必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缓解时间及发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喜炎平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下肢丹毒疗效优于单用喜炎平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血必净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测定在宫颈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君 李英勇 +1 位作者 乔玉环 王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CA125水平变化在宫颈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宫颈腺癌治疗前的血清CA125水平进行了测定,了解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47%(8例)患者血清CA125水平≥30U/ml,CA125均值比较... 目的:研究血清CA125水平变化在宫颈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宫颈腺癌治疗前的血清CA125水平进行了测定,了解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47%(8例)患者血清CA125水平≥30U/ml,CA125均值比较显示在宫颈腺癌Ⅱb以上分期,肿瘤直径>4cm,较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显著增高(P<0.05,P<0.01),CA125升高占总病例数比率在以上各组亦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血清CA125以降低临界值为标准可作为宫颈腺癌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25 子宫颈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肝破裂手术治疗的体会:附34例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华斌 张谢夫 李华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回顾性分析 2 0年间收治的严重肝破裂 3 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取综合手术治疗。存活 2 8例,治愈率 8 2. 4% ;死亡 6例,病死率 1 7. 6%。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合并伤、大出血及严重休克。笔者体会是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同时积极地处...   回顾性分析 2 0年间收治的严重肝破裂 3 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取综合手术治疗。存活 2 8例,治愈率 8 2. 4% ;死亡 6例,病死率 1 7. 6%。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合并伤、大出血及严重休克。笔者体会是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同时积极地处理合并伤,防止肝脏继发性出血及胆瘘,建立充分的外引流,是抢救严重肝破裂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及其不均匀增强模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贾松峰 李建玲 +1 位作者 龚卉 赵辉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6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其不均匀增强模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动态观察SLN的增强模式并对其进行体表标记。比较SLN转移、SLN无转移患者的CEUS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其不均匀增强模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动态观察SLN的增强模式并对其进行体表标记。比较SLN转移、SLN无转移患者的CEUS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分析CEUS预测SLN转移的效能,观察CEUS下SLN增强模式,并对比不同不均匀增强模式预测SLN转移的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出SLN,共检出110个SLN,48个SLN发生转移,转移率为43.64%(48/110)。SLN转移患者CEUS中SLN直径、周边有声晕、血流分级Ⅱ~Ⅲ级、灌注顺序从皮质部向门部、周边有汇聚、不均匀增强、边缘无放射状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向心性增强、纵横比≥1.8比例及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大于SLN无转移者(P<0.05),达峰时间小于SLN无转移者(P<0.05)。CEUS诊断SLN增强模式为Ⅰ型50个(45.45%)、Ⅱ型57个(51.82%)、Ⅲ型3个(2.73%);CEUS预测SLN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58%、72.58%、80.00%、71.67%、90.00%、0.811。57个不均匀增强SLN病灶中,中心部缺损诊断SLN转移的符合率低于边缘部缺损、完全不均匀增强诊断SLN转移的符合率(P<0.05)。结论CEUS下乳腺癌SLN转移灶有一定影像学特征,是一种可行的SLN检查方法,尤其是不均匀增强模式下边缘部缺损、完全不均匀增强判断SLN转移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不均匀增强模式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