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急诊护士身心压力的来源与健康维护 被引量:2
1
作者 康福红 郭艳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256-256,共1页
急诊科是医院救死扶伤、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是医院的"窗口"单位,也是构成城市急救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急诊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肩负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压力来源 健康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高血压危象14例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伯军 何靖 秦书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7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危象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及护理体会
3
作者 刘艳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5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眼收治的68例中暑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急诊处理和护理之后均全部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1~40d之间,平均为(18.4±1.5)d。结论... 目的探讨中暑患者的急诊处理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眼收治的68例中暑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急诊处理和护理之后均全部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1~40d之间,平均为(18.4±1.5)d。结论纠正电解质、酸碱及水平衡,补充液体,控制体温,明确护理目标,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急诊处理 护理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
4
作者 王红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配合、准确实施急救程序,在手术开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结果 84例患者中有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配合、准确实施急救程序,在手术开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结果 84例患者中有77例成功脱险,成功率为91.67%,死亡人数为7人,主要病死原因为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结论通过对多发伤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院前急诊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批创伤急诊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5
作者 康福红 杨光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0期256-256,共1页
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成批创伤患者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2010年抢救成批创伤10批次89例伤员,在这些成批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管理,院前急救实行伤情识别卡来评估患者,院内急救实行批量... 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成批创伤患者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2010年抢救成批创伤10批次89例伤员,在这些成批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管理,院前急救实行伤情识别卡来评估患者,院内急救实行批量伤员标识管理,从而减少了批量伤员抢救的盲目性和忙乱性,保证了成批创伤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创伤 急救护理 院前前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衰死亡患者与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红 孟伟华 刘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3期103-104,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心衰患者死亡的发病情况与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的心衰死亡患者84例,其中47例(55.5%)发生猝死(A组),37例(44.5%)死于泵衰竭(B组),B组按乳酸水平分为轻度乳酸中毒组(2.1~10.0 mmol/l),重度乳酸中毒组(>10.0 ... 目的分析重症心衰患者死亡的发病情况与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的心衰死亡患者84例,其中47例(55.5%)发生猝死(A组),37例(44.5%)死于泵衰竭(B组),B组按乳酸水平分为轻度乳酸中毒组(2.1~10.0 mmol/l),重度乳酸中毒组(>10.0 mmol/l),比较两者的住院天数、3天病死率、7天病死率。回顾性分析两组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血乳酸等。结果 A组心功能分级多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A组心绞痛发生率高于B组(64%与23%,P<0.05)。B组中乳酸水平越高,趋于死亡时间越短。A组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少于B组。结论心源性猝死多发生在心功能Ⅱ、Ⅲ级的心衰患者。死亡前多伴有心绞痛发作,与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较少有关。且重度乳酸中毒组3天、7天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乳酸中毒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左室射血分数 乳酸 治疗药物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靖 吴晶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5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72h内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依达拉奉组有效率和显效...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72h内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依达拉奉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4.1%和62.7%,对照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68.6%和38.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较治疗前提高,且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武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195-196,共2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为中重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奥曲肽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奥曲肽联合奥...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为中重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奥曲肽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通过双重作用迅速止血,防止再次出血,其疗效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又小,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故两者是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光明 王文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和用药安全性评估。所有患者均...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和用药安全性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观察组患者于早餐前30min服用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可视病情酌情加量至每日3mg;于餐前15min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对照组仅于餐前30min给予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并可以视病情调整剂量。二组治疗时紧密结合血糖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实施调整,连续观测14周。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随访2组用药安全性均较良好。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方案简便,患者适应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安全性 控制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脏骤停救治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光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5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在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生存链”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救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救治的成年心脏骤停患者80例,在救治过程中常规给予PETC02监测。根据救治效... 目的分析在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生存链”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救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救治的成年心脏骤停患者80例,在救治过程中常规给予PETC02监测。根据救治效果分为两组,32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为观察组,48例患者未出现自主循环恢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02的实测值及变化情况。根据自主循环持续时间,将观察组分为两组,18例患者于24h内死亡为甲组,14例患者存活大于24h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02的实测值及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PETC02先升高后降低,观察组患者PETCO2持续升高,观察组患者PETCO2在多个时相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患者PETCO2均持续升高,乙组患者PETC02在多个时相点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生存链”中,PETCO2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成年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生存链 心肺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光明 康福红 王运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8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0g,静脉滴注,2次/d,共14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CHF患者左心室功能,增强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红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统计我院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6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为口服中毒,对其进行早期急救处理及相应护理。结果经急救处理及相应精心护理后,治愈出院29例,死亡40例。结论针对百草枯中毒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统计我院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6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为口服中毒,对其进行早期急救处理及相应护理。结果经急救处理及相应精心护理后,治愈出院29例,死亡40例。结论针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例急性中毒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玉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院前急救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急救87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与总结急性中毒院前急救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7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成功救治82例,成功率为...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院前急救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急救87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与总结急性中毒院前急救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7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成功救治82例,成功率为94.3%。死亡5例,死亡率5.7%。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性中毒救治方案是成功治疗急性中毒患者的关键。通过积极的院前急救,可争取有效的急救时间,对挽留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性中毒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训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技术的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福红 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228-229,共2页
目的对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确保其亲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进行急救,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 目的对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确保其亲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进行急救,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住院的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360人进行调查并分批培训。结果培训前360名家属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3.19%上升到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结论 3年来我科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培训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出院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 心肺复苏 培训 复苏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 姬欢欢 +1 位作者 王静 孟伟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1期105-105,共1页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肝肾功能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8月住院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几乎都存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症状,且肝肾功能...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肝肾功能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8月住院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几乎都存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症状,且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肺脏限制性损伤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预后极差。结论百草枯中毒会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不可逆,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肺损伤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玉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6期2152-2153,共2页
目的:分析与总结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方法,提高心梗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快速确诊,积极正确的抢救措施和转运方法。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59例迅速送到医院急诊科做进一步治疗,现场死亡1例(1.7... 目的:分析与总结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方法,提高心梗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快速确诊,积极正确的抢救措施和转运方法。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59例迅速送到医院急诊科做进一步治疗,现场死亡1例(1.7%),入院后死亡4例(6.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提高心梗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玉春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8期210-211,共2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5例,24小时内应用甘露醇常规剂量250mL静脉点滴治疗,1次/(8-12)小时;实验组25例,24小时内应用甘露醇半量125mL静脉点滴...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5例,24小时内应用甘露醇常规剂量250mL静脉点滴治疗,1次/(8-12)小时;实验组25例,24小时内应用甘露醇半量125mL静脉点滴治疗,1次/(8-12)小时;2组其他治疗无差别,观察2组患者的降颅压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降颅压疗效显著没有明显差异(P〉0.05),NIHS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周后2组血中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尿素氮、肌酐值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应用一半剂量甘露醇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功能和肾功能损害,是治疗脑出血早期的合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甘露醇 剂量 NIHSS评分 肾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3期119-120,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纳洛酮用量将88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A组和常规剂量B组,其Glasgow评分均≤5分,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变化,记录自接诊至完全清醒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纳洛酮用量将88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A组和常规剂量B组,其Glasgow评分均≤5分,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变化,记录自接诊至完全清醒1次/h患者的意识,清醒时间及巴氏征消失时间。结果前3 h患者神志恢复和巴氏征平均消失时间的结果显示,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改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神志和精神神经症状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纳洛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P、胱抑素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B型钠脲肽(BNP)、胱抑素C(CysC)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ACS患者96例,男52例,女44例,年龄(53.31±19.76)岁。其中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3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2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 目的探讨B型钠脲肽(BNP)、胱抑素C(CysC)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ACS患者96例,男52例,女44例,年龄(53.31±19.76)岁。其中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3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2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6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记录相关数据,分组比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ACS组在例数、年龄、男女比例、体重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间无差异,P>0.05,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UA组BNP和CysC值低于NSTEMI组和STEMI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CRP显著高于对照组,UA组低于NSTEMI组和STEMI组,P<0.05。ACS组LVEF低于对照组,STEMI组和NSTEMI组显著低于UA组,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ACS组BNP、CysC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BNP和CysC是ACS的重要预测因子,独立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能迅速准确诊断ACS,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P ACS CYSC LVEF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CPR成功抢救电击致心脏骤停10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书红1453002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0期161-162,共2页
目的应用标准CPR成功抢救电击致心脏骤停患者。方法总结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成功抢救10例电击致心脏骤停患者的体会。结果心肺复苏开始时间2~5min,心脏电除颤时间2.5~5min。结论急救人员的素质及现场快速有效的心... 目的应用标准CPR成功抢救电击致心脏骤停患者。方法总结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成功抢救10例电击致心脏骤停患者的体会。结果心肺复苏开始时间2~5min,心脏电除颤时间2.5~5min。结论急救人员的素质及现场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心脏电除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