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乔占清 廖建春 王晓辉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对1991年1月~1997年12月间72例喉癌的全喉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并发咽瘘与术后感染、喉咽腔缝合技术、术前气管切开、术前放疗、病变范围与术式、手术历时、术腔引流及鼻饲时...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对1991年1月~1997年12月间72例喉癌的全喉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并发咽瘘与术后感染、喉咽腔缝合技术、术前气管切开、术前放疗、病变范围与术式、手术历时、术腔引流及鼻饲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术前气管切开17例,7例发生咽瘘,术前无气管切开的55例中12例发生咽瘘,咽瘘率分别为41.1%和21.8%(P<0.05)。术前放疗5例,2例发生咽瘘,67例术前无放疗的患者17例发生咽瘘,咽瘘率分别为40%和25.4%(P<0.01)。鼻饲时间<10天的18例中13例发生咽瘘,10~15天的49例中4例发生咽瘘,>15天的5例中2例发生咽瘘,咽瘘率分别为72.2%、8.2%和40.0%(P<0.01)。术后感染22例中18例发生咽瘘,术后无感染50例仅1例发生咽瘘,咽瘘率分别为81.8%和2.0%(P<0.01)。结论术后感染、术前气管切开、术前放疗及鼻饲时间的长短是造成咽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全喉切开除术 咽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2
作者 乔占清 乔俊丽 廖建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年第3期58-58,共1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缺点,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9例患者应用鼻内窥镜技术行经鼻和口腺样体切除术.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6~13岁,平均9.2岁.其中以鼻塞、多脓性涕首诊者13例,睡眠打鼾者5例,听力下降者11例,腺样体肥大...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缺点,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9例患者应用鼻内窥镜技术行经鼻和口腺样体切除术.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6~13岁,平均9.2岁.其中以鼻塞、多脓性涕首诊者13例,睡眠打鼾者5例,听力下降者11例,腺样体肥大6例,腺样体肥大加扁桃体肥大8例,腺样体肥大加渗出性中耳炎11例,腺样体肥大加扁桃体肥大加渗出性中耳炎4例.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鼻腔通气改善,术前有睡眠打鼾和鼻出血症状者均明显改善.11例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有9例听力提高10~30dbHL,另2例改行鼓膜置管治疗后,听力提高20dbHL.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发生继发性出血、软腭及咽鼓管圆枕和咽口损伤,术后无鼻咽或鼻腔粘连.结论: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且有视野清晰出血少、切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机会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腺样体切除术 手术治疗 儿童 腺样体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气管外伤24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辉 《中原医刊》 2006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喉气管外伤的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2005年收治并资料完整的24例喉气管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3例开放性喉创伤中12例顺利拔管,1例二期手术后拔管,1例因术后感染引起... 目的探讨提高喉气管外伤的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2005年收治并资料完整的24例喉气管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3例开放性喉创伤中12例顺利拔管,1例二期手术后拔管,1例因术后感染引起咽瘘,11倒闭合性创伤全部治愈。结论及时采取措施、准确判断病情是抢救成功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气管外伤 气管切开术 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
4
作者 乔占清 齐俊丽 廖建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年第2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7例中,采用鼻内窥镜者14例(鼻内窥镜组),经鼻侧切开者13例(鼻侧切开组),并将两种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随访1.6年。并发症:鼻内窥镜组(2例)明显低于...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7例中,采用鼻内窥镜者14例(鼻内窥镜组),经鼻侧切开者13例(鼻侧切开组),并将两种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随访1.6年。并发症:鼻内窥镜组(2例)明显低于鼻侧切开组(6例),P<0.01;住院时间:鼻内窥镜组(12.3d)明显短于鼻侧切开组(18.7d),P<0.01;术中出血量(Ⅰ~Ⅱ):鼻内窥镜组(185ml)亦明显少于鼻侧切开组(525ml),P<0.01。结论:鼻内窥镜术是治疗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一种较好的方法;对于Ⅲ~Ⅳ级病例,使用鼻内窥镜术应持谨慎态度,鼻侧切开术仍不失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窥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