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阑尾炎腹腔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红亚 李桢 +3 位作者 梁炜 崔凯 李文强 原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54-2657,2661,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8年12月549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培养阳性的683株需氧菌特性及药敏结果,比较1999年1月~2003年12月357...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8年12月549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培养阳性的683株需氧菌特性及药敏结果,比较1999年1月~2003年12月357株培养菌(组1)和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6株培养菌(组2)之间的差异。结果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组1和组2所占比例分别为76.5%和66.0%,差异有显著性(χ2=9.244,P=0.003);革兰阳性菌组1和组2所占比例分别为22.4%和32.8%,差异有显著性(χ2=9.229,P=0.003);所有分离菌中需氧菌混合感染达1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在组1分别为43.6%、56.1%和22.0%,在组2分别为56.3%、75.0%和27.5%,两组相比对应χ2值与P值分别为(χ2=7.749,P=0.006)、(χ2=6.334,P=0.013)和(χ2=3.198,P=0.102)。在组2,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25.7%~66.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同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4%、17.4%和21.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普遍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仍在94.9%以上,最敏感的药物仍为去甲万古霉素(耐药率3.6%)和亚胺培南(耐药率7.1%)。结论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病原菌种类随时间在变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抗药性 微生物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大鼠模型的视频脑电图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宁 李文强 +1 位作者 杜好瑞 王夏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癫痫大鼠模型的视频脑电图检测方法,为评价癫痫大鼠模型寻找实验室依据。方法构建氯化锂和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利用视频脑电监测仪观察脑电图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大鼠腹腔未注射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药物前脑电图各个导联均表... 目的探讨癫痫大鼠模型的视频脑电图检测方法,为评价癫痫大鼠模型寻找实验室依据。方法构建氯化锂和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利用视频脑电监测仪观察脑电图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大鼠腹腔未注射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药物前脑电图各个导联均表现为9~12 Hz的α波或17~19 Hz的β波,波幅20~80μV,即基础波。未观察到棘波、尖波等癫痫样波。注入氯化锂和匹罗卡品后平均5~80 min中央区出现散在的尖波、棘波为先兆期,然后逐渐波及到各个导联,可见棘波、尖波及短程放电,强直-阵挛期表现为棘波、尖波、多棘-慢波及棘慢波长程放电。结论视频脑电图可作为评价癫痫大鼠模型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大鼠 视频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载脂蛋白E水平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静 宋景贵 +2 位作者 穆俊林 张朝辉 李文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载脂蛋白E(ApoE)水平特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1例PSD患者及33例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进行了ApoE水平检测。结果:PSD组ApoEmRNA表达量低于脑卒中非抑郁组(t=2.854,P=0.006)...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载脂蛋白E(ApoE)水平特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1例PSD患者及33例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进行了ApoE水平检测。结果:PSD组ApoEmRNA表达量低于脑卒中非抑郁组(t=2.854,P=0.006);PSD组血清ApoE水平高于脑卒中非抑郁组(t=2.231,P=0.039)。结论:PSD患者外周血ApoEmRNA表达和血清ApoE水平与脑卒中非抑郁患者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症 载脂蛋白E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宁 宋景贵 +5 位作者 顾仁骏 李六一 穆俊林 张朝辉 李文强 马振武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12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组)和4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ERP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SD组ERP测定异常率为91.7...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组)和4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ERP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SD组ERP测定异常率为91.7%,ERP中N2及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较对照组降低(P<0.01);PSD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较对照降低(P<0.01);PSD组ERP成分中P3波潜伏期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呈负相关(P<0.05),P3波幅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与认知障碍,且二者相互影响,ERP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诊治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事件相关电位 单胺类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