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史一帆 李冬兰 +1 位作者 毕大锋 陈新如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经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时选择不同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单纯左前降支病变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胸骨... 目的探讨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经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时选择不同入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单纯左前降支病变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的39例患者纳入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组,选择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的34例患者纳入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术前、术后7 d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17(IL-17)、脑钠肽(BN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桥血管通畅率。结果相比于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组,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组患者乳内动脉制取时间更长;术后24 h引流量更少;手术切口长度、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组患者SAQ各项评分及6MWT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d,两组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降低;术后7 d血清CK-MB、LpPLA2、IL-17、IL-6及BNP水平均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桥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及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单纯左前降支病变CHD的安全性及桥血管通畅率均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相比于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乳内动脉制取时间相对较长,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