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安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8期19147-19149,19152,共4页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1.5...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1.5 mg/(kg.h)]麻醉,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0.75μg/(kg.h)]麻醉,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脉搏及血压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视觉模拟(VAS)评分和Rasmsay镇静评分情况。结果:麻醉后,研究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Ras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呼吸抑制、肌肉僵硬及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应激反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孟勤 钟巍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578-579,共2页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某院收治的98例行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某院收治的98例行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HR、SBP及DBP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效果显著,且患者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七氟烷 胸微创先心封堵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重度烧伤切痂植皮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军仕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第6期404-408,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行切痂植皮术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行切痂植皮术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切痂植皮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切痂植皮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798、1.044、0.874,P=0.428、0.301、0.386);观察组患者唤醒后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t=6.138,P=0.000)、Riker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t=6.038,P=0.000);拔管后15 min,观察组患者血浆醛固酮、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278、3.443、2.608、3.481,P=0.026、0.001、0.012、0.001),且两组患者血浆醛固酮、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组内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无明显差异(χ^2=2.162,P=0.539)。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能够有效降低重度烧伤切痂植皮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抑制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氟比洛芬酯 重度烧伤 植皮 苏醒期 躁动 应激激素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幸雷 虎琳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2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病人手术麻醉中借助超声引导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河南省省立医院开展研究。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选出61例予以传统神经阻滞方式麻醉(研究... 目的研究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病人手术麻醉中借助超声引导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河南省省立医院开展研究。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选出61例予以传统神经阻滞方式麻醉(研究1组),另外61例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2组),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及麻醉成效,对比阻滞起效、维持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2组病人于麻醉后5min的MAP及HR均优于研究1组,且研究1组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幅度较大(P<0.05);研究2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36%,相较于研究1组的88.52%更好(P<0.05);研究2组注入麻醉药物后,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长均短于研究1组(P<0.05);研究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显著高于研究2组的3.28%(P<0.05)。结论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病人手术麻醉中借助超声引导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重症老年患者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手术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安静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2、8.694、5.081、4.689,P均=0.000);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740.500,Z=-2.033,P=0.042)。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与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在老年胆囊息肉患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仕 王卫萍 +2 位作者 李幸雷 赵飞飞 苏孟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与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在老年胆囊息肉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我院老年胆囊息肉患者103例,按麻醉方案分靶控组(n=52)、静吸组(n=51)。静吸组予以静脉复合吸入麻醉,靶控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与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在老年胆囊息肉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我院老年胆囊息肉患者103例,按麻醉方案分靶控组(n=52)、静吸组(n=51)。静吸组予以静脉复合吸入麻醉,靶控组予以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OAAS评分)、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入手术室即刻(T1)、气腹即刻(T2)、切皮即刻(T3)、术毕即刻(T4)时血压(SBP、DBP)、心率(HR)]。结果:靶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静吸组,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高于静吸组(P<0.05);T2、T3时两组SBP、DBP、HR均不同程度升高,靶控组低于静吸组,靶控组波动较小(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在老年胆囊息肉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靶控输注麻醉 静脉复合吸入麻醉 胆囊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七氟烷致老年大鼠骨折术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卜亚楠 陈秋 +1 位作者 张乐 苏孟勤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0-75,共6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七氟烷致老年大鼠骨折术后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脑源...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七氟烷致老年大鼠骨折术后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骨折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异甘草素组、联合组,每组10只。联合组大鼠灌胃异甘草素(15 mg·kg^(−1)),腹腔注射PD98059(1 mg·kg^(−1));异甘草素组灌胃异甘草素(15 mg·kg^(−1)),腹腔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灌胃、腹腔注射等量DMSO。每日1次,持续5 d。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ERK1/2、磷酸化ERK1/2(phospho-ERK1/2,p-ERK1/2)、CREB、p-CREB、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36.26±3.95)s、(23.91±2.91)s、(5.17±0.68)次、(494.42±45.62)ng·mL^(−1)、(600.98±60.01)ng·mL^(−1)、(34.26%±3.96%)、(0.23±0.03)、(0.14±0.02)、(0.16±0.02)]比较,异甘草素组建模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第三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血清TNF-α水平、IL-1β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ERK1/2/ERK1/2、p-CREB/CREB及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4.87±1.43)s、(45.08±4.54)s、(12.31±1.77)次、(253.41±27.61)ng·mL^(−1)、(229.04±23.55)ng·mL^(−1)、(8.53%±1.06%)、(0.66±0.11)、(0.51±0.05)、(0.60±0.07)],P<0.05;与异甘草素组比较,联合组建模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第三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血清TNF-α水平、IL-1β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1/2/ERK1/2、p-CREB/CREB及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21.06±2.72)s、(37.17±3.10)s、(7.72±0.96)次、(346.91±44.67)ng·mL^(−1)、(391.38±34.75)ng·mL^(−1)、(16.11%±1.84%)、(0.42±0.05)、(0.29±0.03)、(0.24±0.03)],P<0.05。结论异甘草素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海马组织神经元,激活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七氟烷 认知障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检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苌俊明 李德亮 +2 位作者 朱萍 赵杰 安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低血糖患儿,分别应用CT、MRI检查,比较CT、MRI典型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MRI对低血糖脑内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低血糖患儿,分别应用CT、MRI检查,比较CT、MRI典型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MRI对低血糖脑内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诊断良好率显著高于CT(P<0.05),中度、重度率低于CT(P<0.05),死亡诊断率比较无差异(P>0.05)。CT典型影像学特点:病变区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6个月复检发现3例患儿出现继发性脑积水,脑侧室内见等密度。MRI典型影像学特点:患儿发生出血2d后,影像表现为T1WI像等信号,T2WI像呈现低信号;出血12d内,T1WIT1WI呈高信号,T2WI像为低信号。T1WIT2WI13d以后,出血区逐渐液化T1WI呈T1WI低信号,T2WIT2WI高信号。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与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发生无关(P>0.05),伴糖尿病、早产/低产儿、首次哺乳时间>24h、血糖<2.2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24h是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I检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较CT诊断率高,能显著提高脑损伤病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 CT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通过miR-146a调节TLR4通路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静 张睿 刘晓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成年BLA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依托咪酯组,每组20只。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应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 mg/kg)制作急性肺损伤小...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成年BLA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依托咪酯组,每组20只。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应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 mg/kg)制作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药物干预组于造模后0.5 h给予依托咪酯2.5 mg/kg。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200μl/只。于给药后6 h检测小鼠血清中的内毒素水平,BALF中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RT-PCR检测miR-146a、MyD88、IRAK1、IRF5、TRAF6 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TRAF6、IRAK1、IRF5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依托咪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内毒素含量、TNF-α、IL-6和IL-1β含量、miR-146a表达水平、TLR4、MyD88、IRAK1、IRF5、TRAF6 mRNA表达水平及TLR4、MyD88、IRAK1、IRF5、TRAF6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TNF-α、IL-6和IL-1β含量、TLR4、MyD88、IRAK1、IRF5、TRAF6 mRNA表达水平及TLR4、MyD88、IRAK1、IRF5、TRAF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能够通过增加miR-146a的含量调节TLR4通路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炎症反应 MIR-146A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烷预处理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军仕 赵飞飞 +2 位作者 王卫萍 李幸雷 苏孟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8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中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前应用七氟烷预处理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谵妄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入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96例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 目的探讨与研究中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前应用七氟烷预处理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谵妄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入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96例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麻醉,观察组术前应用七氟烷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1周的认知功能和谵妄情况。结果①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分显示:两组术后1d和术后3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意识错乱评估方法评分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术后1周的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前应用七氟烷预处理可改善患者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但对谵妄状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认知功能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脑出血患者术中乳酸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莹莹 安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12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七氟醚对脑出血患者术中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研究组患者采用七氟醚等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 目的:分析七氟醚对脑出血患者术中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研究组患者采用七氟醚等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乳酸水平,出现肝功能伤害、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手术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术后1 d三个时间段研究组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七氟醚麻醉,可发挥良好镇痛的效果,降低患者的乳酸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麻醉用药 脑出血 术中乳酸水平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老年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BDNF、S100β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彭程 苏孟勤 谢峥嵘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对老年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医院的111例择期老年全麻骨科...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对老年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医院的111例择期老年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n=56)、观察组(n=55);对照组麻醉方案以丙泊酚为主,观察组以咪达唑仑为主;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血清BDNF、S100β水平,并统计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麻醉时长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T2~T4时的心率(HR),T1~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T4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毕、术毕6 h、术毕24 h时的中性粒细胞计数(PMN)、丙二醛(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时BDNF高于对照组,S100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27%vs 21.43%,P<0.05)。结论较丙泊酚,应用咪达唑仑可显著减轻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认知障碍风险,减轻不良反应,且应用咪达唑仑血流动力学相对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科手术 全身麻醉 咪达唑仑 应激反应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军仕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9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9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择期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30 min(T_2)、麻醉后180 min(T_3)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V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统计对比感觉阻滞起效及麻醉维持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HR、MVP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22%(7/46),与对照组的10. 87%(5/46)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行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可加快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显著,且不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原文传递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亚莉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河南省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河南省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麻醉前将8 ml 1%利多卡因注入患者右侧C6横突前结节根部,参照组应用等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注入患者右侧C6横突前结节根部。记录、对比不同时间节点(基础状态、气管插管时、气腹创建后、胆囊切除后、气管拔除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肾素活性等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础状态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气腹创建后、胆囊切除后及气管拔除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明显下降(P<0.05)。基础状态时,两组患者的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肾素活性等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状态比较,气管插管时、气腹创建后、胆囊切除后及气管拔除后,两组患者的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肾素活性等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有利于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神经内分泌功能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肋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卫萍 李军仕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肋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79例肋骨骨折手术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将术后使用TPVB镇痛的患者设为A组(40例),将术后使用静脉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肋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79例肋骨骨折手术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将术后使用TPVB镇痛的患者设为A组(40例),将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棒镇痛的患者设为B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24、48 h,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5)。术后第3天,A组FEV1和FVC均高于B组(P均<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低于B组(25.64%,10/39),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术后实行TPVB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可以有效促进肺通气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肋骨骨折 胸椎旁神经阻滞 镇痛
原文传递
丙泊酚联合吸入性七氟醚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新生儿的影响
16
作者 赵飞飞 李军仕 +1 位作者 苏孟勤 安静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吸入性七氟醚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河南省省立医院68例择期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观察组...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吸入性七氟醚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河南省省立医院68例择期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予以丙泊酚联合吸入性七氟醚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T1)、气管导管插入时(T2)、气管导管插入后1 min(T3)、术毕(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统计两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给药至胎儿娩出时间、苏醒质量、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HR、MAP:两组T1、T4时刻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时刻HR、MAP高于对照组(P<0.05);②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给药至胎儿娩出时间:观察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给药至胎儿娩出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苏醒质量: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④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出生即刻、出生后5 min、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4/34)与对照组17.65%(6/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吸入性七氟醚应用于剖宫产患者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提高苏醒质量,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丙泊酚 七氟醚 苏醒质量 新生儿Apgar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