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患者的探究性眼动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穆俊林 吕路线 +4 位作者 李恒芬 陈佐明 杜云红 张疆莉 李玉凤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EEM)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00成分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EEM分析和听觉ERP的P300成分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中EEM和听觉ERP的:P300成分...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EEM)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00成分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EEM分析和听觉ERP的P300成分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中EEM和听觉ERP的:P300成分的异常率分别为83%(35/42)和81%(34/42),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32/42)。抑郁症组EEM分析结果,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探索评分(RS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听觉ERP的N2、P3波潜伏期均延长和P3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抑郁症组N2、P3波潜伏期与NEF、RSS呈负相关(r=-0.29~-0.36,P<0.01),P3波幅与NEF、RSS呈正相关(r=0.32~0.33,P<0.01)。结论:EEM和听觉ERP的P3成分测定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探究性眼动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探究性眼动及事件相关电位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穆俊林 张瑞岭 +3 位作者 徐建强 杜亚松 张宁 吕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2,160,共2页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探究性眼动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的探究性眼动分析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金富 穆俊林 +3 位作者 孙敏 李恒芬 马建东 李玉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分析(EEM)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EEM和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EEM和SSR的异常率分别为83%(35/42)和81%(34/42),二者异常...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分析(EEM)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EEM和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抑郁症组EEM和SSR的异常率分别为83%(35/42)和81%(34/42),二者异常一致率为76%(32/42)。抑郁症组EEM测定结果中凝视点(NEF)和反应探索评分(RS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波潜伏期和波幅值分别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波潜伏期与EEM测定中NEF、RSS呈负相关(r=-0.29~-0.36,P<0.01),SSR波幅与NEF、RSS呈正相关(r=0.32~0.33,P<0.01)。结论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定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探究性眼动分析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穆俊林 陈兴时 +1 位作者 王夏红 陈佐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07,112,共2页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负性情绪 交感神绎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探究性眼动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宁 穆俊林 +2 位作者 杨庆南 朱金富 陈佐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17,148,共2页
关键词 抑郁症 探究性眼动分析 疗效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穆俊林 吕路线 +3 位作者 陈佐明 李玉凤 张朝辉 梁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对4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2例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SS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对4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2例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SS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组患者中SSR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的异常率分别为84.8%(39/46)和89.1%(41/46),两者间异常吻合率为78.3%(36/46)。抑郁症组患者通过SSR测定后发现,其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患者经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后发现,其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潜伏期间以及P3波波幅与SSR波幅间均呈正相关(P<0.01),而N2、P3波潜伏期与SSR波幅间以及P3波波幅与SSR潜伏期间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事件相关电位P30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