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祁永芝 张浩 +2 位作者 白献红 马春霞 黄瑞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肿瘤 儿科 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复位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祁永芝 郭嬿 +2 位作者 徐晓霞 李莉 白献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10期69-70,共2页
介绍了29例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后复位至中心静脉的方法,从置管和复位方法2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导管头端位置的重要性和复位原理2个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通过将导管退至锁骨下静脉,再将导丝后撤5cm,嘱患者向术侧低头或向对侧偏头,... 介绍了29例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后复位至中心静脉的方法,从置管和复位方法2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导管头端位置的重要性和复位原理2个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通过将导管退至锁骨下静脉,再将导丝后撤5cm,嘱患者向术侧低头或向对侧偏头,能有效缓慢匀速送入导管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导管 颈内静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与盲插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938例肿瘤患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祁永芝 郭嬿 +2 位作者 徐晓霞 张浩 李莉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盲穿两种置管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遵医嘱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患者938例,按照患者血管情况分为盲穿组(n=372)和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n=566)。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盲穿两种置管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遵医嘱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患者938例,按照患者血管情况分为盲穿组(n=372)和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n=566)。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针置管成功率盲穿组为93.01%,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为98.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置管总成功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盲穿组为11.29%,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组为2.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能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穿法 超声 微插管鞘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原文传递
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祁永芝 郭燕 +3 位作者 张浩 王励 马春霞 白献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0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查骨髓移植舱行双腔耐高压PICC置管术的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置管及导管使用情况,对使用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移植舱内治... 目的 探讨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查骨髓移植舱行双腔耐高压PICC置管术的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置管及导管使用情况,对使用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移植舱内治疗及移植后治疗,顺利拔管;4例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怀疑导管感染,拔管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排除导管相关感染;1例患者死于移植并发症而终止使用;1例患者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15d因牵拉不慎引发导管脱出8 cm,21 d后病情平稳出舱后拔管.20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单腔不完全堵塞,经溶栓处理后正常使用;3例出现下臂静脉回流受阻,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治疗手段,有效保证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干细胞移植 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