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pert MTB/RIF联合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1
作者 邝红萍 李健康 +5 位作者 贾要丽 袁彦丽 张博 彭强 许路阳 周晓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51-235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0例,经确诊分为脑膜... 目的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0例,经确诊分为脑膜炎组(46例)和非脑膜炎组(44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脊液抗酸杆菌涂片、脑脊液Xpert MTB/RIF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比较各单一检测方法和联合检测的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和准确率,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TSPOT.TB和Xpert MTB/RIF单一检测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57%和60.87%)均高于涂片抗酸染色(19.57%),TSPOT.TB与Xpert MTB/RIF并联检测诊断阳性率(89.13%)高于串联检测(60.87%)和所有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联检测诊断准确率(90.00%)高于串联检测(78.89%)和Xpert MTB/RIF检测(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联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达到89.13%和88.89%,均高于串联检测和单一检测方法;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和91.11%,与串联检测和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最高,达到0.900(95%CI:0.828~0.972)。结论TSPOT.TB与Xpert MTB/RIF检测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相比较传统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取并联检测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脑膜炎 联合检测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康复为核心的延续性干预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洪娟 周晓蕾 张娟 《癌症进展》 2025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以肺康复为核心的延续性干预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9例肺癌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9,以肺康复为核心的延续性干预)和对照组(n=50,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 目的探讨以肺康复为核心的延续性干预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9例肺癌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9,以肺康复为核心的延续性干预)和对照组(n=50,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FEV1/FVC]、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ACT-G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FACT-G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康复为核心的延续性干预可促进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肺癌根治术 满意度 并发症 延续性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调控EBF3/ALOX15通路影响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
作者 苏红见 张春艳 +2 位作者 张卫东 韩利 乔亚红 《天津医药》 2025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对早期B细胞因子3(EBF3)/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ALOX15)通路的调控作用及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鸢尾素溶剂组、鸢尾素组、sh-NC组、EBF3抑制剂(sh-EBF3)组、鸢尾素+sh-NC组、鸢尾素+sh-EBF3组... 目的探讨鸢尾素对早期B细胞因子3(EBF3)/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ALOX15)通路的调控作用及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鸢尾素溶剂组、鸢尾素组、sh-NC组、EBF3抑制剂(sh-EBF3)组、鸢尾素+sh-NC组、鸢尾素+sh-EBF3组。5-溴-2-脱氧尿嘧啶(EdU)染色、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划痕愈合率;2′,7′-二氯荧光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细胞亚铁(Fe^(2+))水平;透射电镜观察A549细胞中线粒体形态;qRT-PCR检测A549细胞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BF3、ALOX15蛋白。结果与鸢尾素溶剂组比较,鸢尾素组A549细胞线粒体呈现出铁死亡特征,EdU阳性率、OD_(450)值、划痕愈合率、GSH水平、PCNA、MMP-2、GPX4 mRNA水平降低,ROS相对荧光强度、MDA、Fe^(2+)水平及EBF3、ALOX15蛋白升高(P<0.05);与sh-NC组比较,sh-EBF3组A549细胞线粒体呈现出铁死亡现象有所减弱,EdU阳性率、OD_(450)值、划痕愈合率、GSH水平、PCNA、MMP-2、GPX4 mRNA水平升高,ROS相对荧光强度、MDA、Fe^(2+)水平及EBF3、ALOX15蛋白降低(P<0.05);sh-EBF3逆转了鸢尾素对A549细胞铁死亡、增殖与迁移的影响。结论鸢尾素可能通过激活EBF3/ALOX15通路诱导A549细胞铁死亡,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铁死亡 鸢尾素 早期B细胞因子3/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