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0b靶向MAP2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宏宇 董俊兴 +1 位作者 陈阵仁 任皓楠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研究miR-200b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缺氧缺糖模型组(含0.5 mmol/L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培养48 h),anti-miR-NC组、anti-miR-200b组、miR... 目的研究miR-200b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缺氧缺糖模型组(含0.5 mmol/L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培养48 h),anti-miR-NC组、anti-miR-200b组、miR-NC组和miR-200b组,qRT-PCR检测细胞中miR-200b、calpain1 m RNA和MAP2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MAP2、calpain1、凋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3和cl-caspase3的水平,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200b与MAP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模型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中miR-200b和calpain1 mRNA水平均升高(P<0.05),MAP2 mRNA水平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缺糖模型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中抑制miR-200b可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提高pro-caspase3、MAP2mRNA和蛋白含量(P<0.05),降低cl-caspase3、calpain1 mRNA和蛋白含量(P<0.05),过表达miR-200b则结果相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AP2是miR-200b的靶点。结论miR-200b可能靶向MAP2调控缺氧缺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皮质神经细胞 miR-200b 缺氧缺糖 MAP2 存活率 凋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光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伴SMI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ACI伴SMI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神经功能、Q-T离散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FD、NIHSS评分、Q-T离散度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23%,略高于对照组的2.8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ACI伴SMI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Q-T离散度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急性脑梗死 无症状心肌缺血 神经功能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旭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8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对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8例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实验组接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胞二磷胆碱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导睡眠图监测帕金森患者睡眠表现对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利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根据多导睡眠图(PSG)的监测结果评估帕金森(PD)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SD),分析SD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SG的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帕金森伴睡眠障碍阻(PD-S... 目的根据多导睡眠图(PSG)的监测结果评估帕金森(PD)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SD),分析SD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SG的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帕金森伴睡眠障碍阻(PD-SD组)与帕金森未伴睡眠障碍阻(PD-NSD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及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100例PD患者中,61例患者伴有睡眠障碍,伴有睡眠障碍(PD-SD)组患者共计61例,未伴有睡眠障碍(PD-NSD)组患者共计39例;PD-SD组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表(PSQI)的各项评分情况、HAMD24、HAMA14及SCOPA-AUT评分均明显高于PD-NSD组(P<0.05),MMSE、Mo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SG可以反应PD患者的睡眠质量,PD-SD患者的整体睡眠质量较差,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自主神经功能也相对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图 帕金森 睡眠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环 夏昱 +1 位作者 陈艳梅 李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5期2243-2247,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门诊就诊的非脑卒中人群1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脑卒中发...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门诊就诊的非脑卒中人群1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是否经常体育锻炼、是否喜好腌制品与咸辣食物、是否经常吸烟、是否经常喝酒、心脏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脑卒中家族史、是否容易生气、是否容易失眠与脑卒中有关联(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喜好腌制品与咸辣食物、经常吸烟、经常喝酒、心脏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经常体育锻炼是脑卒中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喜好腌制品与咸辣食物、经常吸烟、经常喝酒、心脏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以此为依据展开针对性干预措施可能会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 走访调查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俊兴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9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50例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PIS)危险因素。方法 PIS组选择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患者50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缺血性非进展性卒中患者50例,对两组进行检查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同的观察指标中,PI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温升高、血... 目的探讨50例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PIS)危险因素。方法 PIS组选择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患者50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缺血性非进展性卒中患者50例,对两组进行检查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同的观察指标中,PI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温升高、血糖升高、白细胞增加方面比例显著提高,在年龄、性别、血压和血脂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IS组与对照组在脑动脉狭窄率方面分别为88%和20%。结论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众多,而危险因素有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和体温增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老年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金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0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8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88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疗程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8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88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疗程4周。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和TCD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效性明显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养血清脑颗粒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慧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2期50-50,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甘露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甘露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患者实施小剂量的甘露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肿扩大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甘露醇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金苹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3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经正规治疗后,其中无效、有效、显效分别为0例、9例、7例。未发生急性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本组经正规治疗后,其中无效、有效、显效分别为0例、9例、7例。未发生急性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降低高危因素的发生,及时进行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可进一步控制病死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并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分析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苹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2组间疗效的差异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2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金苹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5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头颅CT检查,并且用头颅多普勒(TCD...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头颅CT检查,并且用头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颅内外大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与颈内动脉狭窄和脑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7例(61.67%)、大脑前动脉狭窄19例(31.67%)、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28.33%)、颈内动脉狭窄40例(66.67%)、大脑基底动脉狭窄23例(38.33%),颈内动脉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他类型的脑动脉狭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与之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脑分水岭梗死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会杰 张娟 夏昱 《海峡药学》 2018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配伍使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用依达拉奉的4...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配伍使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用依达拉奉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与配伍使用丁苯酞、依达拉奉的40例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他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40),并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配伍使用用丁苯酞、依达拉奉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不仅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配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光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8期317-318,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脑DSA检查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脑DSA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脑DSA检查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脑DSA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76.9%),其中共发现病变66处,颅外动脉病变共38JtE(57.6%),颅内动脉病变28处(42.4%)。结论:DSA在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优势,能够准确定位评估病变血管以及侧支代偿情况,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血管内介入
原文传递
青年脑梗死142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光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9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142例青年脑梗死的患病病因,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近5年来我院确诊为青年脑梗死患者14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分析患病原因。结果:本组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痊愈45例,显... 目的:探讨142例青年脑梗死的患病病因,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近5年来我院确诊为青年脑梗死患者14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分析患病原因。结果:本组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痊愈45例,显效66例,有效26例,无效或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5例,总有效率为96.48%。结论:青年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控制血压是预防及降低脑梗死的主要措施,青年人应定期复查高血脂、血糖,测量血压,可有效预防青年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脑梗死 病因 分析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超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7例,以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60例患...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7例,以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倍他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梦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8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99例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将采用丙戊酸钠片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99例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将采用丙戊酸钠片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的5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累及导联数、癫痫样放电)、癫痫改善情况(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累及导联数、癫痫样放电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脑电图变化,促进癫痫消失,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片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光明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61-363,4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4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学历水平、婚姻状况、家属关心程度等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420例脑...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4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学历水平、婚姻状况、家属关心程度等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42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420例脑梗死患者中,191例患者合并焦虑症,占45.48%,187例患者合并抑郁症,占44.52%,焦虑合并抑郁155例,占36.90%;合并焦虑抑郁总计223例,占53.10%;年龄、学历水平、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属关心、失眠、活动障碍情况在是否合并焦虑抑郁的脑梗死患者中是不同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60岁、学历水平高、单身、家属不关心、失眠、活动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易患焦虑抑郁,<60岁、学历水平高、单身、家属不关心、失眠、活动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焦虑 抑郁 干预
原文传递
溶栓前血钾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鑫格 孙林林 +2 位作者 武百强 王甜甜 李志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究溶栓前血钾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43例。所有患者接受阿... 目的探究溶栓前血钾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43例。所有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发生HT的患者作为HT组(n=38),其余患者作为非HT组(n=20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溶栓前实验室检查指标、预后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相关指标对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血钾与AIS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治疗14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HT组有心房颤动史者占比、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纤维蛋白原、mRS评分高于非HT组,溶栓前血钾、血钙及NIHSS评分差值低于非H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升高是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前血钾升高是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血钾预测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AUC分别为0.718〔95%CI(0.624,0.811)〕、0.764〔95%CI(0.702,0.82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5分、3.8 mmol/L,灵敏度分别为78.0%、62.0%,特异度分别为57.9%、94.7%。AIS患者溶栓前血钾与NHI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_(s)=0.188,P=0.003),与治疗14 d后mRS评分呈负相关(r_(s)=-0.175,P=0.006)。结论溶栓前血钾升高是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保护因素,溶栓前血钾对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有一定预测价值,且溶栓前血钾<3.8 mmol/L与AIS患者溶栓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溶栓 出血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丽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16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洽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洽的106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洽疗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辅助奥拉西...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洽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洽的106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洽疗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辅助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洽疗的53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血清5-羟色胺水平、血清多巴胺水平、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洽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洽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血清5-羟色胺水平、血清多巴胺水平、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洽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洽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通过调节血清5-羟色胺水平、多巴胺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轻度 老年 高压氧 奥拉西坦 多奈哌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琳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8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B组在A组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护理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8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B组在A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B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护理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A组的80.4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