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抗肿瘤抗体药PD-L1/TGF-β对小鼠脑原位人脑胶质瘤模型的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党明安 赵云霞 +1 位作者 王园园 江魁 《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6,共8页
本研究主要探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转化生长因子β(PD-L1/TGF-β)双抗药物在huHSC-NCG小鼠脑原位移植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luciferase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本实验所有动物实验均获得集萃药康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编号:GPTAP2... 本研究主要探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转化生长因子β(PD-L1/TGF-β)双抗药物在huHSC-NCG小鼠脑原位移植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luciferase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本实验所有动物实验均获得集萃药康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编号:GPTAP20230706-3]。体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TGF-β双抗药物与U251细胞表面PD-L1靶点的抗体抗原结合活性。通过人源化免疫系统的小鼠脑胶质瘤原位模型评价PD-L1/TGF-β双抗药物体内药效。小动物活体成像和脑组织重量(含肿瘤组织)结果表明,PD-L1/TGF-β双抗药对原位脑胶质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脑组织中药物含量(ELISA法)和药物分布(免疫组化法)结果表明,PD-L1/TGF-β双抗药物能够进入脑胶质瘤内部发挥免疫检查点的功能,从而对脑胶质瘤发挥抑制作用。小鼠脑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药物激活了免疫系统,与免疫系统存在协同抗肿瘤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PD-L1/TGF-β双抗药物在小鼠脑原位人脑胶质瘤模型中透过血肿瘤屏障(BTB),因此表现出较强抑瘤作用。综上所述,PD-L1/TGF-β双抗药物对人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为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药物 huHSC-NCG小鼠 原位接种 脑胶质瘤 药效 血肿瘤屏障
原文传递
甲醛灭活工艺对By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及其抗原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郭习勤 魏蕾 +3 位作者 张伟 安文珏 潘若文 崔艳霞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评价终浓度为100μg/ml甲醛、2~8℃、10 d灭活工艺对2022年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By(B/Phuket/3073/2013/BVR-1B)病毒毒株灭活的适用性。方法病毒收获液(鸡胚病毒培养产物)经过澄清过滤,控制蛋白浓度<800μg/ml,温度2~8℃,... 目的评价终浓度为100μg/ml甲醛、2~8℃、10 d灭活工艺对2022年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By(B/Phuket/3073/2013/BVR-1B)病毒毒株灭活的适用性。方法病毒收获液(鸡胚病毒培养产物)经过澄清过滤,控制蛋白浓度<800μg/ml,温度2~8℃,添加甲醛溶液至终浓度100μg/ml,对病毒收获液进行灭活。在灭活第0、1、2、3、4、5、10天取样,采用鸡胚半数感染剂量(median infective dose,EID50)法检测病毒滴度,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lgEID50/ml;采用直接血凝法检测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对灭活10 d的样品进行病毒灭活验证试验;灭活10 d后的病毒液经超滤、离心、层析等工艺提纯,取样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完整性。结果病毒收获液灭活第0、1、2、3、4、5、10天的病毒滴度分别为(8.5±0.4)、(4.2±0.5)、(1.3±0.4)、0、0、0、0 lgEID_(50)/ml,血凝滴度结果均在1∶256~1∶512;病毒灭活验证试验显示,经过10 d的灭活,病毒均已全部灭活;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所得的病毒均为完整病毒颗粒。结论终浓度100μg/ml甲醛、2~8℃灭活10 d的灭活工艺可用于By(B/Phuket/3073/2013/BVR-1B)流感病毒的灭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病毒滴度 灭活 血凝滴度 病毒灭活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