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洛阳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同步筛查临床推广工作现状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锦 胡书君 +6 位作者 王俊洲 宋杰 李海翠 朱欢欢 张莉莉 陈红立 席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5,共9页
目的分析河南洛阳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同步筛查临床推广工作现状,为同步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出生的来自洛阳市区及周边县区27900例新生儿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和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 目的分析河南洛阳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同步筛查临床推广工作现状,为同步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出生的来自洛阳市区及周边县区27900例新生儿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和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进行听力学初筛和复筛;对其中的9068例新生儿用微阵列芯片法进行我国人群常见的4个耳聋责任基因的9个热点变异进行同步基因筛查。对未通过听力复筛新生儿及基因筛查阳性患儿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其在3月龄内进行听力学及遗传学诊断与干预。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900例新生儿中26537例接受了听力筛查,初筛率为95.11%(26537/27900),初筛阳性率为5.58%(1481/26537),最终确诊听障患儿43例,听力障碍患儿检出率为0.15%(43/27900)。9068名新生儿同期接受了耳聋基因筛查,筛查率为32.50%(9068/27900),基因筛查总体阳性携带率为5.00%(453/9068);其中GJB2基因变异229例,阳性携带率为2.53%(229/9068),最常见变异位点为c.235delC杂合变异;SLC26A4基因变异133例,阳性携带率为1.47%(133/9068),最常见变异位点为IVS7-2A>G杂合变异;GJB3538C>T杂合变异45例,阳性携带率为0.50%(45/9068);线粒体DNA 12S r RNA基因变异21例,阳性携带率为0.23%(21/9068),最常见变异类型为m.1555A>G异质性变异;单基因复合杂合变异6例,阳性携带率为0.07%(6/9068)。。通过同步筛查流程最终确诊患儿14例,听力障碍检出率为0.15%(14/9068)。结论洛阳地区耳聋基因最常见的变异类型是GJB2235delC杂合变异及SLC26A4 IVS7-2A>G杂合变异;耳聋基因筛查是听力筛查的有力补充,特别是对药物敏感性及迟发性耳聋患儿起到早期发现与预警作用;但本地区同步筛查后随访及遗传咨询工作落后,导致筛而不查现象普遍存在,是今后工作改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基因筛查 临床推广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鳞癌高低发区口腔健康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状况比较
2
作者 齐义军 程浩东 +5 位作者 刘其伟 谷变利 陈攀 孔金玉 张鹤骞 高社干 《食管疾病》 202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高发区和低发区无症状人群中口腔卫生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特征,为ESCC病因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河南ESCC高发区1388个和毗...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高发区和低发区无症状人群中口腔卫生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感染特征,为ESCC病因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河南ESCC高发区1388个和毗邻低发区486个无症状当地居民,通过面对面的问询方式收集人口学特征并评估口腔健康状况,采集口腔拭子和外周血样本,实时定量PCR检测Pg,比较分析ESCC高发区和低发区口腔健康状况和Pg感染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Pg丰度对口腔健康不良的影响。结果河南ESCC高发区无症状研究对象中度和重度牙龈出血、牙齿缺失>17颗、每天刷牙多于1次、Pg感染等百分比高于低发区研究对象,口腔Pg丰度与不良口腔健康指征显著相关,并显著增加ESCC高发区研究对象牙结石、牙龈出血和牙齿缺失的发生风险。结论河南ESCC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口腔卫生不良和Pg感染率显著高于紧邻的低发区人群,且口腔高丰度Pg显著增加口腔卫生不良指征的发生风险,为ESCC高发区易感人群食管癌病因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牙齿缺失 牙周疾病 牙龈卟啉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病部位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3
作者 魏梦霞 宋昕 +16 位作者 赵学科 徐瑞华 雷玲玲 刘永萱 钟侃 肖凡凱 秦富强 李爱丽 王献增 郭威 马磊 徐全晓 罗宏 杨声坤 库建伟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部位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有明确发病部位的3 946例食管腺癌患者,其中颈段及胸上段273例、...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部位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有明确发病部位的3 946例食管腺癌患者,其中颈段及胸上段273例、胸中段1 461例、胸下段2 21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使用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管腺癌胸下段占比最高,其次为胸中段,颈段及胸上段最少。胸中段食管腺癌患者生存较胸下段患者好(P<0.05)。颈段及胸上段与胸中段、胸下段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颈段及胸上段食管腺癌:TNM分期Ⅲ、Ⅳ期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为1.871 (1.000~3.501)];胸中段食管腺癌:男性和TNM分期Ⅲ、Ⅳ期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272(1.079~1.498)、1.408(1.016~1.953)];胸下段食管腺癌:男性,其他病理类型,肿瘤低分化和未分化,TNM分期Ⅲ、Ⅳ期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为1.164(1.006~1.348)、1.467(1.152~1.867)、1.372(1.074~1.753)、1.504(1.088~2.080)]。结论:不同部位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发病部位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0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分析
4
作者 董鹏飞 张沙沙 梁瑾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101在乳腺癌患者中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6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入院次日(就诊时)测定两组血清miR-101水平并比较;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化疗,分别于化疗... 目的探讨血清miR-101在乳腺癌患者中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6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入院次日(就诊时)测定两组血清miR-101水平并比较;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化疗,分别于化疗1个周期、化疗完成时测定血清miR-101水平,分析血清miR-10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101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患者无失访,1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占比25.40%。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的肿瘤直径、肿瘤分型、肿瘤分期及主要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整体血清miR-101水平较就诊时升高,复发组各时点血清miR-101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1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化疗1个周期、化疗完成时的血清miR-101均与复发转移有关,可能是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相较于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01表达下调,且接受合理治疗后,其动态变化呈表达上调,这种动态变化可能与乳腺癌复发转移有关,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miR-101 动态变化 复发转移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张向超 陆兆丰 +1 位作者 赵华山 欧昌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修复足踝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运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2~60岁...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修复足踝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运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2~60岁,平均38.5岁。道路交通伤10例,机械伤5例。创面缺损面积3.5 cm×4.5 cm~8.5 cm×10.5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9.0 cm×11.0 cm。手术均采取二期完成,一期予以清创后,负压吸引5~7 d,肉芽组织清洁干燥时,二期予以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皮瓣供区予以直接缝合9例,接力皮瓣修复4例,植皮修复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或微信定期随访,随访指标包括皮瓣外形、美观、质地以及供区瘢痕。结果皮瓣顺利成活12例;术后蒂部卡压出现皮瓣血供欠佳2例,予以探查后调整蒂部,解除卡压,皮瓣成活;皮瓣术后远端少许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术后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色素沉着,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可。按照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4例,中1例。皮瓣供区可见线性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平均为(2.0±0.3)分,无功能影响。结论腓动脉穿支恒定,数量较多,血供稳定,螺旋桨皮瓣切取灵活,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采用核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毛秋粉 曹晓征 +3 位作者 王锦锋 关文华 黄诚 胡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接受核医学影像检查,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相关操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核医学影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90例多发性骨...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接受核医学影像检查,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相关操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核医学影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9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核医学影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核医学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1.11%(82/90)。结论应用核医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满意的检出率,有利于提高患者诊断正确率,对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核医学影像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浩 方志宇 +1 位作者 涂世成 孙鹏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在患者中进行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并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绝经后妇女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在患者中进行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并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绝经后妇女患者的临床数据。86例初次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维生素D补充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固定剂量组)和观察组41例(个体化剂量组:依据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30ng/mL为目标进行补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血清25(OH)D浓度、BMI和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β-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CTX)、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2,2.608和9.167,P<0.05);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2节段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5,2.560,P<0.05)。结论接受地舒单抗药物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补充维生素D与骨密度值增加相关,且个体化补充能够取得更多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补充 维生素D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席恺 张苗苗 +2 位作者 张曦 张腾腾 邢丙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100例LSCC患者,收集整理其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IFN-α表达与患者三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LSCC患者一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ATF6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7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00%),IFN-α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29.0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2,40.536,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ATF6阳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7.310,9.223,5.123,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IFN-α阴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8.564,5.021,5.203,均P<0.05);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415,P<0.05);ATF6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50.00%)显著低于ATF6阴性表达组(83.33%),IFN-α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82.76%)显著高于IFN-α阴性表达组(47.89%)(Log rank χ^(2)=8.002,10.854,均P<0.05)。ATF6(HR=1.735,95%CI:1.159~2.598),IFN-α(HR=0.624,95%CI:0.439~0.886)均是LSC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SCC组织中ATF6阳性表达率升高、IFN-α阳性表达率下降,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转录激活因子6 干扰素Α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塞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2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夏丽晔 范琳婵 +1 位作者 王为平 尚智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观察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3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分别于第0、4周皮下注射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100 mg/次,随后每8周1次,于第4、12周时评价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 目的观察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3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分别于第0、4周皮下注射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100 mg/次,随后每8周1次,于第4、12周时评价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均在第0、4、12周接受了3次皮下注射古塞奇尤单抗的治疗,无1例退出。12周时,23例(100%)患者均达到PASI 75以上,19例(82.61%)达到PASI 90,10例(43.48%)达到PASI 100。2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古塞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起效快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白介素23 古塞奇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皮脂腺淋巴瘤临床特点及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常浩 刘琼琼 刘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非皮脂腺淋巴瘤(nonsebaceous lymphadenoma,NS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临床诊疗要点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5例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 目的通过分析非皮脂腺淋巴瘤(nonsebaceous lymphadenoma,NS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临床诊疗要点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5例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特点和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例发生于鼻咽部,3例发生于腮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9年未见复发。结论NS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尤其发生于鼻咽部非常罕见,组织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手术切除为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 腮腺 外科手术 诊断 非皮脂腺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3和CXCL10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义环 任莉 王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和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以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8例宫颈癌病人的宫颈蜡块标本、5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病人(其中高级别病变2...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和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组织以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8例宫颈癌病人的宫颈蜡块标本、5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病人(其中高级别病变28例和低级别病变22例)的宫颈蜡块标本及12例正常宫颈的蜡块标本,对以上所有宫颈组织的CXCR3、CXCL1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二者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CXCR3、CXCL10的表达情况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CXCR3、CXCL10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呈现上升趋势(P<0.05);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低以及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CXCR3与CXCL10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P<0.01),病人的年龄、病理类型与二者阳性表达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CXCR3和CXCL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0,P<0.05)。结论:CXCR3、CXCL10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并可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宫颈癌的进展、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宫颈肿瘤 趋化因子受体3 趋化因子配体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迪病3例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柏亚真 张登科 +1 位作者 杜敢琴 富奇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分析讨论肯尼迪病(KD)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KD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43~4... 目的 分析讨论肯尼迪病(KD)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经基因检测确诊KD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43~46岁,以言语不清、进行性肢体无力、舌肌萎缩伴纤颤、乳腺发育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增高,性激素水平异常。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及运动和感觉神经均受累。雄激素受体(AR)基因检测CAG重复次数均>40。结论 KD是一种迟发性、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可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多样,需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管癌光动力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修订版)
1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感染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光动力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高社干 董彩红 单探幽 《食管疾病》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光动力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应用于多种肿瘤,从而达到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的目的,光动力治疗创伤小、组织特异性强,而且可以进行反复治疗,在早期或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食管癌光动力治疗的... 光动力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应用于多种肿瘤,从而达到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的目的,光动力治疗创伤小、组织特异性强,而且可以进行反复治疗,在早期或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食管癌光动力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的处理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等,并经专家组讨论达成此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光动力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XC趋化因子配体4L1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邵长帅 任小强 王鸿渊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3期2616-26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CXC趋化因子配体4L1(CXCL4L1)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清fPSA、CXCL4L1水平。随...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CXC趋化因子配体4L1(CXCL4L1)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清fPSA、CXCL4L1水平。随访并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清fPSA、CXCL4L1水平。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T分期为T3~4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Gleason评分≥6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fPSA、CXCL4L1水平分别明显高于T分期为T1~2期、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高分化、Gleason评分<6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束,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18例,预后良好62例。预后不良患者血清fPSA、CXCL4L1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PSA、CXCL4L1水平升高分别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T3~4期、Gleason评分≥6分、低中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fPSA水平与CXCL4L1水平呈正相关(r=0.314,P<0.01)。结论血清fPSA、CX-CL4L1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关,二者水平升高提示T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Gleason评分高及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CXC趋化因子配体4L1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4A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
15
作者 李淑娜 郭超韡 +1 位作者 张雅怡 李新阳 《食管疾病》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研究核受体NR4A1在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中表达、临床意义和对E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基于在线数据库分析NR4A1在E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特征相关性、预后影响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探索NR4A1对EC细胞... 目的研究核受体NR4A1在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中表达、临床意义和对E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基于在线数据库分析NR4A1在E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特征相关性、预后影响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探索NR4A1对EC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NR4A1在E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差OS显著相关(P<0.05),免疫浸润分析提示EC中NR4A1表达与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富集相关(P<0.05),且下调NR4A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结论NR4A1在EC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抑制NR4A1表达可阻止EC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NR4A1 表达 预后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及4种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研究
16
作者 陈瑞晓 韩延辉 +2 位作者 赵劲东 李炳强 普兆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肾功能恶化(WRF)的影响因素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L-FA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肾功能恶化(WRF)的影响因素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L-FA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88例ADH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住院期间发生WRF的81例患者作为WRF组(病例组),住院期间未发生WRF的207例患者作为非WRF组(对照组)。分析影响ADHF患者WRF的因素及mAlb、uL-FABP、NT-proBNP、ALP联合检测对ADHF患者WRF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低,尿mAlb、uL-FABP及血清肌酐(Cr)、NT-proBNP、ALP水平较高均为ADHF患者WR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Alb、uL-FABP、NT-proBNP、ALP联合检测预测ADHF患者WRF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高于4种指标单独检测(分别为0.809、0.787、0.780、0.807,P<0.05)。结论ADHF患者WRF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其中mAlb、uL-FABP、NT-proBNP、ALP联合检测预测ADHF患者WRF的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微量白蛋白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碱性磷酸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ELD评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干预时机选择中的应用
17
作者 钱珍 辛雪萍 +3 位作者 张威 张帆 尹丹丹 王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iMELD)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及在人工肝干预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149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照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建议,分为早(n=59)、中(n=46)、晚(n=44)3期,其中75例行人工肝治疗(...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iMELD)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及在人工肝干预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149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照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建议,分为早(n=59)、中(n=46)、晚(n=44)3期,其中75例行人工肝治疗(人工肝组),74例行内科药物治疗(非人工肝组)。入院时患者均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氨、C-反应蛋白(CRP)、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载量、血清电解质等,计算iMELD分值。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模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OC曲线表示模型的区分度,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截断值,决策曲线采用R4.0.3中Rmda软件包绘制。结果:人工肝组和非人工肝患者的生存率为分别是76.0%和60.8%(P<0.05);iMELD评分每增加1分,死亡的风险增加1.085倍;中期和晚期患者死亡的风险分别是早期的3.545和4.063倍,人工肝组患者死亡风险是非人工肝组的0.235倍;人工肝组iMELD评分峰值为(46.06±9.15)分,非人工肝组iMELD评分峰值为(40.93±1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和iMELD的ROC曲线截断值为43.538;DCA决策曲线阈值概率(Pt)为23%~58%时,基于iMELD评分决定是否应用人工肝治疗,净获益高于“全治疗”策略,相当于每100例患者中可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肝治疗最多达12例。结论:iMELD评分越高,死亡风险越高,当iMELD>43.538分时建议积极人工肝治疗,iMELD评分对临床选择合适病例进行人工肝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工肝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 截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iMELD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钱珍 辛雪萍 +2 位作者 张威 张帆 王帅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Integrated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iMELD)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Integrated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iMELD)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26例HBV-ACLF患者,根据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72例)和死亡组(54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肝功能、血肌酐、凝血常规、血清钠离子、血常规等并记录年龄、性别等。根据各自的相关指标计算出NLR、iMELD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评分系统与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iMEL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NLR+iMELD评分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HBV-ACLF患者死亡组的NLR、iMELD评分(3.507±0.726、43.13±7.58)均高于生存组(2.850±0.557、34.08±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LR的AUC为0.745(95%CI:0.657~0.833);iMELD的AUC为0.792(95%CI:0.714~0.870);NLR+iMELD的AUC相对最高,为0.865(95%CI:0.800~0.930)。结论NLR+iMELD对HBV-ACLF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评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学文 马利敏 +1 位作者 赵小强 阮林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对VEGF、bFGF表达的影响,分析雷利度胺与白血病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M3除外)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安慰剂组、雷利度胺+化疗... 目的:探讨雷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对VEGF、bFGF表达的影响,分析雷利度胺与白血病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M3除外)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安慰剂组、雷利度胺+化疗组及健康组。检测临床疗效和VEGF及 FGF的表达。结果:雷利度胺+化疗组与化疗+安慰剂组有效率分别为87.9%和77.2%。治疗前雷利度胺+化疗组和化疗+安慰剂组血浆VEGF水平远高于健康组,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明显下降,且在雷利度胺+化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安慰剂组。同样治疗前雷利度胺+化疗组和化疗+安慰剂组血浆bFGF水平高于健康组,治疗后血浆bFGF水平明显下降,且在雷利度胺+化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安慰剂组。结论:雷利度胺联合化疗使血管新生因子VEGF及bFGF表达明显下降,并提高急性白血病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雷利度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医学实习生入科教育及带教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谷雷 谷峰 +4 位作者 李晶晶 孙玲云 刘益 刘亚林 许德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002-1004,1008,共4页
目的对检验医学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及带教研究,探讨更加完善的入科教育及带教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年内该院检验专业实习生3批次618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5类生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践A组、实践B组,分别对其进行相应的入科教育及带教实习... 目的对检验医学实习生进行入科教育及带教研究,探讨更加完善的入科教育及带教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年内该院检验专业实习生3批次618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5类生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践A组、实践B组,分别对其进行相应的入科教育及带教实习,再对其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践A、B组6项评分除辅导员管理调查低于对照组外,其余5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A组老师与实习生的双相评估得分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分均明显高于实践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实习生入科教育及带教实践方法,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实习生 入科教育 带教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