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酸奥曲肽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胃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扬 吴超 王化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评价醋酸奥曲肽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将1.2 mg醋酸奥曲肽与36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混合而后持续泵入(泵速2 ... 目的评价醋酸奥曲肽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将1.2 mg醋酸奥曲肽与36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混合而后持续泵入(泵速2 mL/h),观察组加用100 mL血必净注射液(同样与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充分混合)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一周。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性因子CRP与WBC水平,酶类指标AMS、LPS、UAMY水平与临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RP与WBC水平,与酶类指标AMS、LPS、UAMY水平同样明显下降(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醋酸奥曲肽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能够加快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尿淀粉酶的水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奥曲肽 血必净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dua评分和IMPROVE bleeding RAM联合应用预测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铭成 陈建 王化强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Padua评分联合国际医学预防注册中心静脉血栓栓塞出血风险评估模型(IMPROVE bleeding RAM)在预测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SICU62例作为此次研... 目的分析Padua评分联合国际医学预防注册中心静脉血栓栓塞出血风险评估模型(IMPROVE bleeding RAM)在预测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SICU6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各31例)。根据Padua评分和IMPROVE bleeding RAM评估患者VTE发生风险,病例组在Padua评分和IMPROVE bleeding RAM指导下给予综合治疗干预(抗凝药物+物理疗法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常规药物),对比两组VTE发生率。另外再根据是否发生VTE将62例患者分为VTE发生组(8例),VTE未发生组(54例),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VTE发病相关因素,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与Padua、IMPROVE bleeding RAM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VTE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adua评分、IMPROVE bleeding RAM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Padua评分<4分、IMPROVE bleeding RAM<7分均是VTE发生的影响因素,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071~4.888、-0.181~5.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与Padua、IMPROVE bleeding RAM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实施Padua评分联合IMPROVE bleeding RAM评估能准确判断VTE,可作为后续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以此为依据进行对症治疗干预,可有效预防VT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ua评分 国际医学预防注册中心静脉血栓栓塞出血风险评估模型 静脉血栓栓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CTA、CXCL12、hs-CRP水平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照国 王化强 黄红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68-1471,147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激活素A(ACTA)、趋化因子12(CXCL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血清激活素A(ACTA)、趋化因子12(CXCL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第30天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CTA、CXCL12、hs-CRP水平及血气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后血清ACTA、CXCL12、hs-CRP水平与PaO_(2)、PaCO_(2)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CTA、CXCL12、hs-CRP单独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治疗后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86例,预后不良组34例。治疗后预后良好组血清ACTA、CXCL12、hs-CRP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2、5.346、17.919,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PaO_(2)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t=-23.722,P<0.05),PaCO_(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8,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ACTA、CXCL12、hs-CRP水平与PaO_(2)水平呈负相关,与PaCO_(2)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第7天血清ACTA、CXCL12、hs-CRP联合检测预测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95%CI:0.879~0.974),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结论血清ACTA、CXCL12、hs-CRP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预后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预测疾病转归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A 趋化因子12 超敏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AMI患者血清CXCL10、sST2、sTLT-1水平变化
4
作者 杨照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CI术后1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9)、预后良好组(n=81)。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CXCL10、sST2、sTLT-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分别构建含与不含血清CXCL10、sST2、sTLT-1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模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清CXCL10、sST2、sTLT-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Killip心功能分级增加、支架置入数增多、血清cTnI、D-D水平及术后3个月血清CXCL10、sST2、sTLT-1水平升高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3个月血清CXCL10、sST2、sTLT-1水平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指标预测,且含血清CXCL10、sST2、sTLT-1预测方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大于不含血清CXCL10、sST2、sTLT-1预测方案(P<0.05)。结论 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清CXCL10、sST2、sTLT-1水平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患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用药致心动过缓原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亮 艾艳琴 +4 位作者 刘丹 林炜 陈静静 张潇菡 兰丙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9-740,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在国内及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1]中包括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利巴韦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在国内及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1]中包括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利巴韦林、阿比多尔、磷酸氯喹作为推荐抗病毒药物,其治疗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药物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心动过缓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PRMT5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萍 陈建 +1 位作者 王化强 葛凯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观察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敲低PRMT5表达水平后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MGC803、SGC7901、MKN45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PRMT5蛋白表达水平,转染siRNA1和si... 目的观察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敲低PRMT5表达水平后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MGC803、SGC7901、MKN45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PRMT5蛋白表达水平,转染siRNA1和siRNA2质粒敲低PRMT5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凋亡率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yclin D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GES-1细胞比较,MGC803、SGC7901和MKN45细胞中PRMT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01)。敲低PRMT5表达后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减弱,凋亡率增加(P<0.05),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增加(P<0.001)。结论PRMT5在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敲低其表达水平后可通过减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转导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RMT5 增殖 侵袭 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红丽 陈建 +1 位作者 王化强 林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186例ACI患者(研究组)和45例健康人员(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依...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186例ACI患者(研究组)和45例健康人员(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依据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对比各组血浆HMGB1、TLR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浆HMGB1、TLR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血浆HMGB1、TLR4水平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损伤组血浆HMGB1、TLR4水平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浆HMGB1、TLR4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CI患者的血浆HMGB1、TLR4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HMGB1、TLR4用于AC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892、0.870。结论 ACI患者血浆HMGB1、TLR4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可用于预测AC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脑梗死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镇痛方案为基础的浅镇静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孟佳 葛凯杰 +1 位作者 王化强 陈建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镇痛方案为基础的浅镇静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芬太尼)... 目的探讨不同的镇痛方案为基础的浅镇静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芬太尼)和观察组(瑞芬太尼),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d后炎症反应[包括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肌功能[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PCT、CRP、cTnT、NT-proBN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瑞芬太尼镇痛为基础的浅镇静可缓解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其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肌病 浅镇静 瑞芬太尼 炎症反应 心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联合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红丽 陈建 +1 位作者 郭萍 林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7期5028-5030,共3页
目的分析床旁超声联合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床旁超声,评估基础状态,1、15 min快... 目的分析床旁超声联合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床旁超声,评估基础状态,1、15 min快速输注100、500 mL晶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15 min给予500 mL为准,晶体液输注后心输出量(CO)增加值为△CO 500≥15%为容量治疗有反应,称为反应组(55例),容量治疗无反应者称为未反应组(51例),通过ROC曲线评估快速输注100 mL后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变化(△VTI 100)、CO变化△CO 100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反应组传统容量负荷试验后VTI、CO高于输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组VTI、CO低于未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VTI 100与△VTI 500、△CO 100与△CO 500、△VTI 100与△CO 500呈正相关(r=0.888、0.953、0.762,P<0.05)。△CO 100和△VTI 100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ROC曲线图显示,AUC分别为0.962、0.928,分别以△CO 100≥8%、△VTI 100≥10%为界值,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55%、94.12%和85.45%、93.70%。结论床旁超声联合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能有效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容量负荷试验 脓毒症休克 容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对大面积脑梗死脑疝的预测价值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红丽 陈建 +2 位作者 王化强 林炜 杨照国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检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细胞纤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尿激酶纤... 目的检测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细胞纤连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分析其对MCI患者发生脑疝的预测价值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MCI患者95例,根据MCI发病5 d内是否合并脑疝将患者分为非脑疝组(32例)和脑疝组(63例)。随访期间失访8例。根据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69例,mRS评分>2分)。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NLR和MPO预测脑疝发生的临床价值。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LR和MPO水平。结果脑疝组与非脑疝组相比,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MPO、NE、cFn和uPAR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与NLR、MPO和NE均呈正相关(分别r=6.524、6.895、7.236,均P<0.05)。NLR和MPO为影响MCI患者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OR=2.361,P=0.007;OR=2.955,P=0.014)。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5~0.921),高于MPO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曲线下面积[0.817(95%CI:0.802~0.856);Z=4.201,P=0.008]。预后良好组的NLR和MPO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结论MCI患者入院时NLR和MPO的水平为影响脑疝发生的危险因素;NLR预测MCI患者发生脑疝的临床价值高于MPO;NLR和MPO水平与MCI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 髓过氧化物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si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价值
11
作者 徐铭成 王化强 +1 位作者 时银平 陈建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基于Logsi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血清乳酸(LAC)及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入院28d内预后情况(存活或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 目的:基于Logsi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血清乳酸(LAC)及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入院28d内预后情况(存活或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24h内检测血清LAC、PCT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AC、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APACHEⅡ、SOFA评分、LAC、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SOFA评分、LAC、PCT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AC联合PCT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灵敏度、准确度、AUC分别为90.55%、88.72%、0.889均高于血清LAC、PCT单独预测。结论:血清LAC、PCT水平在发生死亡的脓毒症患者体内异常升高,是导致此类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乳酸 降钙素原 脓毒症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及双肺下叶CT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金科 姚红霞 葛凯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目的 对胸腔积液与双肺下叶的CT改变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相关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62例于许昌市中心医院行CT诊断的AP患者,将患者的病情程度作为依据分为MAP组(n=40)和SAP组(n=26),对不同程度的AP与CT扫描... 目的 对胸腔积液与双肺下叶的CT改变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相关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62例于许昌市中心医院行CT诊断的AP患者,将患者的病情程度作为依据分为MAP组(n=40)和SAP组(n=26),对不同程度的AP与CT扫描下的PE和双肺下叶改变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SAP组并发P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AP组,且SAP组容易出现中等量积液,而MAP较易出现少量积液(P<0.05)。MAP组出现CT扫描下的PE和双肺下叶改变情况的发生率为47.5%,明显低于SAP组的发生率(88.46%)(P<0.05)。PE及双肺下叶CT改变与AP病情程度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32(P<0.05),说明CT扫描下的PE和双肺下叶改变情况与AP病情程度之间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CT检查的应用可以让AP患者的胸腔积液情况得到更为直观且有效地反映。胸腔积液的积液量与AP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积液量越多说明AP变得愈加严重。CT扫描下的PE和双肺下叶改变情况可以直接表现出AP患者的病情发展阶段,可明显看出二者之间的正比关系,已经成为评估AP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双肺下叶 CT改变 急性胰腺炎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改静 陈建 +1 位作者 徐铭成 王化强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3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50例为合并肺栓塞组,另选取同期单纯COPD患者50例为单纯COPD组。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吸烟史、肺动脉高压、心力...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50例为合并肺栓塞组,另选取同期单纯COPD患者50例为单纯COPD组。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吸烟史、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进行Padua评分。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反应蛋白水平。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进行肺功能检测,记录第1秒呼出的肺气体容积百分比(FEV1%)。结果合并肺栓塞组患者中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以及Padua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合并肺栓塞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磷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PaO_(2)、PaCO_(2)、FEV1%水平明显低于单纯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形成、Padua评分升高、D二聚体升高、PaO_(2)降低、FEV1%降低是COPD患者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OPD患者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形成,Padua评分及D二聚体升高,PaO_(2)及FEV1%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栓塞 Padua评分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