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艳霞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8期88-90,共3页
文化类综艺节目旨在传播经典文化,传递民族记忆,通过不断努力创新传播形式、内容,包括创新文化叙事模式,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传播平台,推崇匠人传播文化,激活经典文化现代内涵、价值与意义等策略,打造广受欢迎的电视节... 文化类综艺节目旨在传播经典文化,传递民族记忆,通过不断努力创新传播形式、内容,包括创新文化叙事模式,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传播平台,推崇匠人传播文化,激活经典文化现代内涵、价值与意义等策略,打造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赋予传统文化以鲜活的生命力,增进民族文化记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中华千年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综艺节目 创新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博物馆建筑看文化的表达与传播——以河南博物院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奇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9-23,共5页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博物馆具有表达和传播地域文化的功能。河南博物院以“中原之气”为核心,在建筑群布局、建筑外形设计以及内部媒介空间构建等方面采用了大量的传统中原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营造出极富中原文化特色的跨媒介叙事空间,呈...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博物馆具有表达和传播地域文化的功能。河南博物院以“中原之气”为核心,在建筑群布局、建筑外形设计以及内部媒介空间构建等方面采用了大量的传统中原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营造出极富中原文化特色的跨媒介叙事空间,呈现出中原文化的韵律之美与均衡之美,给观者以更多的文化沉浸与情感体验,拓展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建筑 河南博物院 中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河南博物院文化传播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亚奇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6期88-92,共5页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资源丰富,是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媒介。为了解河南博物院文化传播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受众认知、态度、行动等进行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河南博物院已经成为受众获取相关博物知识、认知中原文化的...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资源丰富,是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媒介。为了解河南博物院文化传播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受众认知、态度、行动等进行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河南博物院已经成为受众获取相关博物知识、认知中原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路径,其文化传播效果日益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河南博物院应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加强受众研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推动"博物院+新媒体"建设,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整合中原文化资源,打造河南"文博资源共享平台";制定传播评价指标,提升中原文化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博物院 中原文化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河南博物院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4
作者 刘亚奇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作为向社会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其传播路径日趋立体化与多元化。河南博物院是传播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其借助数字化陈展技术和互联网媒介,向社会公众展示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将高深严肃的博物院文化变...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作为向社会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其传播路径日趋立体化与多元化。河南博物院是传播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其借助数字化陈展技术和互联网媒介,向社会公众展示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将高深严肃的博物院文化变得生动有趣,将丰富的馆藏实体文物与多媒体技术及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结合起来,构筑了让民众产生沉浸体验的媒介空间,发挥了传播矩阵效应。河南博物院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豫博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加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在文化传播中融入了更多的黄河文化符号,让文物“活”起来,为拓展博物院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河南博物院 文化传播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河南省文旅文创产品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淼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12,共3页
语境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全媒体概念,新媒体语境即依托新媒体创造的环境。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具有碎片化、故事化、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的优势。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成果颇丰,但文旅文创融合成果的媒体推介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尚显不足... 语境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全媒体概念,新媒体语境即依托新媒体创造的环境。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具有碎片化、故事化、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的优势。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成果颇丰,但文旅文创融合成果的媒体推介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尚显不足,其传播推广应借助新媒体语境优势,融入“互联网﹢模式”,注重海内外传播体制建构,创新推广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准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河南 文旅文创产品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W传播模式的河南博物院传播要素及策略探析
6
作者 刘亚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2期152-155,共4页
为进一步提升河南博物院的中原文化传播力,探析博物院的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路径,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理论,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5个方面分析河南博物院的传播要素,提出“以受众为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河南博物院的中原文化传播力,探析博物院的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路径,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理论,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5个方面分析河南博物院的传播要素,提出“以受众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内容为王,讲好中原黄河故事;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品牌形象”等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W传播 河南博物院 传播要素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对“女娲神话”文化嵌合式创新略论
7
作者 魏崇周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女娲神话起源于中原,并在历史和地域的演变中与当地文化、信仰和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多元的内容。《红楼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改造,将焦点从女娲补天转向补天所用的石头,并与满族的神石崇拜相结合,凸显石头的“灵性”,展现了满族文... 女娲神话起源于中原,并在历史和地域的演变中与当地文化、信仰和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多元的内容。《红楼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改造,将焦点从女娲补天转向补天所用的石头,并与满族的神石崇拜相结合,凸显石头的“灵性”,展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女娲神话 文化嵌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博物馆“云展览”的传播及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亚奇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75,共3页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数字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博物馆“云展览”应运而生,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线上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黄河流域九省区博物馆“云展览”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打破“他者”在传播传统文化中所构建的媒介叙事空间,形...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数字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博物馆“云展览”应运而生,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线上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黄河流域九省区博物馆“云展览”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打破“他者”在传播传统文化中所构建的媒介叙事空间,形成了黄河文化的传播矩阵效应,拓展了黄河文化传播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展览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 网络传播 黄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网络不文明用语的影响与治理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瑞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3-59,共7页
网络语言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网络不文明用语是语言文明发展的障碍,是部分网民语言运用失范、文化品位低下和社会心理扭曲的反映。其语表形式消减了语言的严谨规范性,语义内容消解了语言的健康典雅性,语用表达破坏了语... 网络语言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网络不文明用语是语言文明发展的障碍,是部分网民语言运用失范、文化品位低下和社会心理扭曲的反映。其语表形式消减了语言的严谨规范性,语义内容消解了语言的健康典雅性,语用表达破坏了语言的文明和谐性。网络不文明用语的存在阻碍了语言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国际传播,危及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制定网络法规、完善网络管理、发挥传媒职能、丰富文化传承形式、提高个人素养、共建家校语言文明,是网络空间语言生活治理和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现实急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不文明用语 网络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文报刊宣讲传播及其理论分析
10
作者 孙文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106,共2页
本文通过对晚清报刊刊载“宣讲”报道主题的统计分析,发现宣讲报道呈现数量分布不均衡、内容凸显政治性、主题折射时代性等特点。其传播内容及形式初步形成,传播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宣讲舆论空间进一步扩大,而清政府意识形态则趋... 本文通过对晚清报刊刊载“宣讲”报道主题的统计分析,发现宣讲报道呈现数量分布不均衡、内容凸显政治性、主题折射时代性等特点。其传播内容及形式初步形成,传播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宣讲舆论空间进一步扩大,而清政府意识形态则趋于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文报刊 宣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文化资源赋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艳霞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66,共4页
数字人文加快了档案数字化进程,使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更加便捷,视觉体验更加生动,公众参与互动更加广泛。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传播和智能化应用,要与时俱进,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创意开发,为社会带来效益:利用技术,提升档案... 数字人文加快了档案数字化进程,使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更加便捷,视觉体验更加生动,公众参与互动更加广泛。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传播和智能化应用,要与时俱进,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创意开发,为社会带来效益:利用技术,提升档案资源开发维度;转变观念,加大档案人才培养力度;着眼内涵,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深度;寻求合作,发展多维媒介融合广度;量力而为,掌控数字人文开发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档案 文化资源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环境下儿童有声读物特色品牌构建与文化内涵提升研究——以“凯叔讲故事”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艳霞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4,共3页
中国儿童有声读物自创品牌"凯叔讲故事"在自媒体助推下已发展成为优秀特色品牌。它在文化内涵提升方面的努力值得借鉴,通过优选中外经典读本,尤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心选材,用高品质的声音传播文化,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再者,... 中国儿童有声读物自创品牌"凯叔讲故事"在自媒体助推下已发展成为优秀特色品牌。它在文化内涵提升方面的努力值得借鉴,通过优选中外经典读本,尤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心选材,用高品质的声音传播文化,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再者,它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为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儿童 有声读物 品牌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背景下金枝与苔丝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艳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2-66,共5页
萧红《生死场》和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塑造的两位女性金枝与苔丝,是乡村悲剧女性形象典型。两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紧密相连,其命运差异也显而易见。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一个强调他者的文化,一个是以个人为本位的... 萧红《生死场》和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塑造的两位女性金枝与苔丝,是乡村悲剧女性形象典型。两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紧密相连,其命运差异也显而易见。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一个强调他者的文化,一个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主体文化,苔丝在追求个人幸福方面的反抗明显超越处于封建男权社会压迫下奄奄一息的金枝。作为中西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异性作家,萧红与哈代在女性塑造上也有不同的情感诉求。萧红通过金枝以真实的笔触与女性视角试图唤醒女性意识,而哈代塑造苔丝时虽然也对世俗有所不满,但他最终没有摆脱宿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生死场》 《德伯家的苔丝》 金枝 苔丝 乡村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目标与实践途径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红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6-89,共4页
当代大学生具有稳健的文化观和高度的文化参与热情。传统文化教育要利用这种优势,以青春需求为核心重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以时代特质为主线整合传统文化知识资源,使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思考的文化问题切实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 当代大学生具有稳健的文化观和高度的文化参与热情。传统文化教育要利用这种优势,以青春需求为核心重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以时代特质为主线整合传统文化知识资源,使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思考的文化问题切实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培养大学生做传统文化的积极实践者和热情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青春需求 实践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文化品牌不强、"文化"创意不够、人才短缺等挑战。发展中原文化产业要利用新媒体多维度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做好创意人才长期培养计划,并且要注重对文化产... 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文化品牌不强、"文化"创意不够、人才短缺等挑战。发展中原文化产业要利用新媒体多维度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做好创意人才长期培养计划,并且要注重对文化产品内涵的开发与挖掘,真正使中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中原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心”的多功能性及其演化机制再认识
16
作者 王瑞敏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现代汉语中的“走心”是一个异质多义的多功能词,其多功能性是异时异域的演变在共时共域中积淀的结果。在句法上,“走心”经历了由短语词汇化为动词(名词)、由动词演变为形容词的去范畴化过程。在语义上,“走心”的语义发生了由具体到... 现代汉语中的“走心”是一个异质多义的多功能词,其多功能性是异时异域的演变在共时共域中积淀的结果。在句法上,“走心”经历了由短语词汇化为动词(名词)、由动词演变为形容词的去范畴化过程。在语义上,“走心”的语义发生了由具体到抽象、由动作行为至心理情态的隐喻、转喻引申。其积极义“用心”“打动人心的、感动人的”的产生是语义正向偏指的结果。在表达上,“走心”呈现出由表叙述的行域到表描述的知域再到表评价的言域的主观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心” 多功能性 语义理据 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能为·善为:新时代好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向度
17
作者 杨明琪 鲁卫洋 何土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67,共5页
“新时代好青年”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大势,在深刻洞察新时代青年特质基础上提出的,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的问题,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领与基本遵循。以志存高远有理想为立身之基、以勇毅... “新时代好青年”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大势,在深刻洞察新时代青年特质基础上提出的,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培养什么样的青年”的问题,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领与基本遵循。以志存高远有理想为立身之基、以勇毅笃行敢担当为鲜明品格、以攻坚克难能吃苦为意志品质、以脚踏实地肯奋斗为亮丽底色的四重实践方略,勾勒了新时代好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好青年 成长成才 青年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训汇纂》中故训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瑞敏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3,共3页
《故训汇纂》是一部全面系统汇辑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故训的纂集专书。故训重在释义,兼顾解形和注音,为汉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在汉语辞书修订中的价值不容小觑。借助故训,我们还可挖掘古代典籍中丰富的文化诠释,梳理把握语言文化... 《故训汇纂》是一部全面系统汇辑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故训的纂集专书。故训重在释义,兼顾解形和注音,为汉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在汉语辞书修订中的价值不容小觑。借助故训,我们还可挖掘古代典籍中丰富的文化诠释,梳理把握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训汇纂》 故训 汉语研究 辞书编订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叙事范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小菠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92-100,共9页
印度古代两大史诗属于“争斗”的故事范型,其主干故事中较大结构的主题群及其顺序为:降生主题、成年主题、宫廷斗争主题、流亡森林主题、大战及胜利主题、登基主题、马祭主题、升天主题。《奥德赛》是回归歌的故事范型,《伊利亚特》是... 印度古代两大史诗属于“争斗”的故事范型,其主干故事中较大结构的主题群及其顺序为:降生主题、成年主题、宫廷斗争主题、流亡森林主题、大战及胜利主题、登基主题、马祭主题、升天主题。《奥德赛》是回归歌的故事范型,《伊利亚特》是“愤怒”的故事范型,它们的主题群十分相似,基本模式都是关于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远离家乡的人,因他的离去而给其所爱的人带来一场浩劫,他终于重返故里,报仇雪耻。印度古代史诗呈现出有容乃大的框架式结构形态;荷马史诗则呈现集中精致的“整一性”线型结构形态。史诗不同的叙事结构形态折射出两大古代民族宇宙时间观及其宗教观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古代史诗 荷马史诗 叙事范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流行构式“×精”的衍生动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健颖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新兴流行构式“×精”由变项“×”和固定项“精”两部分组成,两者构成半固定偏正结构。出现在“×”位置上的语法成分,主要是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有少量拟声词和英文词。“×精”构式的整体意义取决于“&#... 新兴流行构式“×精”由变项“×”和固定项“精”两部分组成,两者构成半固定偏正结构。出现在“×”位置上的语法成分,主要是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有少量拟声词和英文词。“×精”构式的整体意义取决于“×”,表示“具有×特征的一类人”。语言模因效应和社会环境的助推促使“×精”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迅速衍生,并不断翻新复制,发展成强势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精” 衍生动因 结构特征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