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基于河南省鄢陵县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1 位作者 张少楠 陈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4,161,共7页
聚焦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以花木产业发展较突出的河南省鄢陵县为案例,利用大比例尺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空间统计General G指数、核密度估计法、齐夫指数、多元回归模型,对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进行分析。结... 聚焦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以花木产业发展较突出的河南省鄢陵县为案例,利用大比例尺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空间统计General G指数、核密度估计法、齐夫指数、多元回归模型,对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5—2017年鄢陵县聚落空间分布表现为“整体随机、局部集聚”的特征,在规模上表现为“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的分布特点,在数量上呈现出显著的南北空间分布差异;(2)在空间体系关系演变上,鄢陵县聚落体系的齐夫指数随花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趋近于齐夫定律(q=1);(3)自然禀赋、花木种植历史基础、花木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村民人居环境改造意愿等是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聚落 空间演变 驱动机理 鄢陵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OS的乡村工业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分析——以河南省长垣县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许家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6,共7页
运用ENVI 4. 8,ArcGIS 10. 0和GeoSOS软件对长垣县1995—2004,2004—2014年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均呈现区域性差异,且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垣县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2)城... 运用ENVI 4. 8,ArcGIS 10. 0和GeoSOS软件对长垣县1995—2004,2004—2014年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均呈现区域性差异,且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垣县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2)城乡用地规模在两个时段内表现出不同的扩张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空间扩张趋势更显著。基于2004—2014年城乡用地转化速率进行的预测显示,长垣县未来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向东南、东北两个方向扩张,其中乡村工业发展基础、乡镇规划、交通可达性和地理区位对未来城乡用地空间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化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 GeoSOS 长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9年郑州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格局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1 位作者 史焱文 朱纪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4,80,共7页
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获取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4个年份餐饮业POI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主城区餐饮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餐饮各行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 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获取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4个年份餐饮业POI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主城区餐饮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餐饮各行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郑州市主城区餐饮业集聚特征显著,但集聚程度减弱,餐饮网点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拓展和沿道路延伸的特征;(2)餐饮业呈多中心化分布态势,中心城区形成集中连片的集聚核心,外围城区正形成新的集聚中心;(3)餐饮各行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正餐服务多中心集聚发展,快餐服务单中心集聚,饮料及冷饮服务在空间上表现出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空间格局 POI 郑州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耦合分析--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史焱文 陈强 +1 位作者 陈婉钰 樊新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演变规律。选取2007年、2014年、2021年3个时间节点,运用前沿距离法、三阶段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演变规律。选取2007年、2014年、2021年3个时间节点,运用前沿距离法、三阶段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间差距在缩小,时空分布上表现为从片状布局向带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各城市多层次分化与省际边界差异的特点,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从“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异向带状、片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创新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区域协调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呈现空间均衡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效率 高质量发展 三阶段DEA 耦合协调度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养老的模式选择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家伟 韩娜 +2 位作者 崔洋洋 李雪 刘猛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2-250,共9页
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而中国步入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养老的解决方案更是迫在眉睫。基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4镇6村202份调查问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基本特征、经济特征、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特征4个维度15个... 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而中国步入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养老的解决方案更是迫在眉睫。基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4镇6村202份调查问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基本特征、经济特征、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特征4个维度15个指标构建农村养老模式选择模型。研究表明:基本特征中,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婚姻、居住情况、子女个数、家庭收入来源、月收入和稳定性对养老模式选择有一定影响;心理特征中担心无人照顾会对机构养老和互助养老产生影响;社会支持特征中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会对社区居家养老产生影响。在家庭养老模式中,性别、年龄会对模式选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机构养老模式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家庭收入来源、家庭月收入对模式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害怕被遗弃和对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社区养老模式中,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子女个数、日托、担心无人照顾以及对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对模式的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收入来源、年龄和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互助养老模式中,性别、婚姻、居住情况、担心无人照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农村养老 家庭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互助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流通的路径机理与影响效应——基于温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家伟 贾冰倩 成笑力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对农村经济和农产品流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温县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实地调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检测满意度、参与意愿和信任强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路...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对农村经济和农产品流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温县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实地调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检测满意度、参与意愿和信任强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机理与效应。研究表明:满意度对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生产环节满意度对参与意愿影响最大,销售渠道对参与意愿影响最小。满意度对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销售渠道满意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大,生产环节满意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小。参与意愿在信任强度和经营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参与意愿和信任强度对经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意愿起到强化作用。数字经济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对生产环节具有节约效应,对销售渠道具有整合效应,对流通环节具有创新效应,对经营氛围具有渲染效应,对信任强度具有社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电商 农产品 流通效率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采纳意愿与影响因素
7
作者 许家伟 陈莹 +1 位作者 唐元艺 刘猛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利用滑县4镇548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认知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采纳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在生态环境认知维度中,对农户化肥减...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利用滑县4镇548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认知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采纳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在生态环境认知维度中,对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效益认知>风险认知>环境认知>技术认知>土壤认知;第二,在经济环境认知维度中,对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化肥信息>粮食品质>政府补贴>化肥价格>化肥用量;第三,社会环境因素中,对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商业影响>技术影响>政府影响>社群影响。第四,三个认知维度对减量增效采纳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社会环境认知>经济环境认知>生态环境认知。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强技术推广顶层设计,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调整化肥结构,提供全方位支持;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形成绿色生产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技术 减量增效 技术采纳 农户 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快速增长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及影响因素——基于POI和问卷数据的郑州市案例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江苏 梁燕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欠发达地区快速增长城市郑州为例,基于POI数据,采用DBSCAN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聚集特征;结合问卷数据,探讨郑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欠发达地区快速增长城市郑州为例,基于POI数据,采用DBSCAN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聚集特征;结合问卷数据,探讨郑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分行业,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嵌套布局特征。郑州已初步形成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类似,但是各聚集区集中于母城。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各分行业空间聚集水平区域差距明显,主要体现为市辖区差异和"母城—新城"差异。形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在于: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分行业布局时,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地价租金3项传统因素导向突出,母城这3项传统因素具有比较优势。与发达一线城市相比,欠发达地区快速增长城市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表现出传统要素导向,新要素的重要性尚未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快速增长城市 现代服务业 DBSCAN聚类算法 POI数据
原文传递
中部六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格局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家伟 王伟 杜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6,共15页
红色旅游是我国新兴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活动形式,具有相对独特的网络关注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文章从时间和空间双视角,以2011—2019年中部六省88个省辖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模型,使用百度指数数据,运用ArcGIS10.... 红色旅游是我国新兴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活动形式,具有相对独特的网络关注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文章从时间和空间双视角,以2011—2019年中部六省88个省辖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模型,使用百度指数数据,运用ArcGIS10.3软件进行空间分析,揭示中部六省88个省辖市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网络关注时空异质性影响因素模型。先后从年际变化、月度差异、“黄金周”分布三方面揭示了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间演变特征,从空间整体和局部的角度分析了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演变特征,从自然因素、传统节日和假日制度三方面分析了影响网络关注度时间异质性的因素,从经济、交通、教育和互联网四方面分析了影响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异质性的因素。通过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相结合,得出研究结果: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有明显的月份和节假日变化特征,6月和10月分别为年度旅游关注的主、次波峰,“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在节前、节中和节后的网络关注度大体上呈现出“V”型特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明显的省际差异和市际差异特征,关注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地,从南向北大体上呈现出“S”型的分布特征,省际差异逐渐缩小,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市际差异。气候条件、特殊节日和假日制度是影响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时间异质性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网络发展水平以及交通发展水平等因素是造成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最后,研究着眼中部六省全域旅游与红色旅游的关系,提出对红色旅游的研究,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红色旅游规划建设要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紧密融合,对接国家发展政策与发展战略,以“革命老区”为政策契机,打造区域性红色旅游发展核心,实现区域旅游业全域化发展;学术界应当注重对红色专项旅游规律的探讨,从不同学科背景视角下探索红色旅游时空关注度演变规律,为丰富红色旅游理论体系提供实践参考,开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百度指数 网络关注度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视域下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逻辑、制约因素与转型发展——基于孟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家伟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12期41-44,60,共5页
【目的】农村电商作为新媒体技术媒介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方法】通过对孟津调查发现: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逻辑为依托特色化,打造名片化;提升产业化,培育品牌化;聚焦园区化,运营市场化。【结果】农村电商也面临着创... 【目的】农村电商作为新媒体技术媒介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方法】通过对孟津调查发现: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逻辑为依托特色化,打造名片化;提升产业化,培育品牌化;聚焦园区化,运营市场化。【结果】农村电商也面临着创作主体素养不高、创作内容良莠不齐和直播技术运用不优等亟须解决的问题。【结论】政府需推动培训常态化,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培优产品,着力形成品牌依赖;创新营销圈层化,构建营造数字生态等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直播 新媒体 农村电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城乡过渡带基层空间的演变特征
11
作者 宋志军 李小建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8-676,共19页
城乡过渡带30~150 m尺度的空间,属变化明显的都市基层空间系统。为描述这一地带的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郑州、杭州、北京的建设用地为例展开了多重分形分析。本文依托广义、典型f(a)-a(q)曲线所划分的3个空间演变子系统,以城乡过渡带院... 城乡过渡带30~150 m尺度的空间,属变化明显的都市基层空间系统。为描述这一地带的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郑州、杭州、北京的建设用地为例展开了多重分形分析。本文依托广义、典型f(a)-a(q)曲线所划分的3个空间演变子系统,以城乡过渡带院落组级—居委会级空间为研究尺度区间,对之进行了空间多重分形特征的量化分析。分析显示,城乡过渡带的空间演变属宏、中观空间影响下的适应性变化,市场驱动色彩显著。总体上,城乡过渡带基层空间的演变较为复杂,并常会在一定尺度内形成典型、广义的空间多重分形特征,及其相应的斑块密度(q值)分布区。且受多种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多种空间子系统的演变强度常会不同,其在各尺度上的空间复合也会呈动态变化,进而城乡过渡带空间演变的“情景性”较强。但都市城乡过渡带的基层空间却不存在依中小城市→传统性特大城市→现代化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必然演替过程,其变化更多应与各都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城乡融合的具体情景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满足全局性、局域性指标的情况,把多重分形的典型特征分布区拓展到了更广域的特征过渡区及退化区,进而增强了对现实地理空间真实发展状态的非线性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空间系统 f(a)-a(q)曲线 多重分形特征 都市城乡过渡带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中原城市群城市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12
作者 杜锦 苗长虹 +2 位作者 许家伟 吕可文 李晨阳 《经济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形态演进的关键动力。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2011—2021年中原城市群29个地...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形态演进的关键动力。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2011—2021年中原城市群29个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11—2021年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提升趋势。其中创新与共享发展增速较快,协调、开放和绿色发展虽增长较慢,但呈正增长。②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呈积极趋势,多数城市保持当前水平或向更高水平转移,较高和高水平城市呈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和“俱乐部趋同”现象。③5个维度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创新发展高值区呈点状分散布局;协调、创新和共享发展在特定区域集中,核心发展区和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绿色发展逐渐趋向均衡。④影响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方面,主要驱动力排序为数字经济>金融条件>资本投资>教育水平>人力资本,这些因素在不同维度的驱动作用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中原城市群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人口集聚 资本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成效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开封市三个历史街区为例
13
作者 杜锦 苗长虹 +3 位作者 许家伟 喻忠磊 李丽杰 张艳 《自然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80,共17页
历史街区是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其保护与更新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振兴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文旅融合背景出发,构建了涵盖物质空间更新、文化保护与展示、文旅活化利用的历史街区更新成效评估框架。基于游憩者的主观评价... 历史街区是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其保护与更新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振兴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文旅融合背景出发,构建了涵盖物质空间更新、文化保护与展示、文旅活化利用的历史街区更新成效评估框架。基于游憩者的主观评价,采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开封市三个典型的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成效评估,并基于“满意度—重要性”矩阵分析识别更新的优化路径。结果显示:三个历史街区更新成效均较好、差异较小,双龙巷、马道街、书店街分别为3.801、3.794、3.759;物质空间更新成效双龙巷的得分高于书店街和马道街,文旅活化利用成效书店街和马道街的得分优于双龙巷,文化保护与展示成效得分差异较小。在指标层,各街区街巷风貌和活化认可度普遍评价较好,书店街和马道街的街巷景观、基础设施和街巷维护评价较低,双龙巷的文旅特色、多元活化和基础设施评价较低。三个历史街区均需提升交通可达性;书店街需改善街区环境,强化街区文化展示与文化内涵认知;马道街需增强文化吸引力,提升文化沉浸互动体验;双龙巷需提升文化吸引力和业态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历史街区 文化遗产 城市更新 成效评估 提升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建设回顾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132,共10页
1926—2021年中国出版有53种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49—1978年除了特殊背景下的波折外,教材建设总体稳步发展;1979年之后,教材数量和质量均出现良好成长势头;21世纪以来,其成就更加突出。近百年教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以... 1926—2021年中国出版有53种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49—1978年除了特殊背景下的波折外,教材建设总体稳步发展;1979年之后,教材数量和质量均出现良好成长势头;21世纪以来,其成就更加突出。近百年教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以介绍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为主到以经济地理学原理统领,从引入为主转为逐步增加中国特色研究成果,从不同知识汇集为主转向构建明晰的理论框架。当前经济地理学教材建设仍存在理论性较为薄弱、地理性不够突出、理论和应用结合不很密切等问题。未来教材建设应注重尽力突出中国特色、着力服务探究式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关联和增强经济格局理论的地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大学教材 教材历史发展 中国特色 探究式教学 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农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地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建 朱瑞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解决这个难题,内生能力的发挥有关键作用。农户是农区经济的基本组织单元。文章首先评述了农户在农区发展中的作用、农户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解决这个难题,内生能力的发挥有关键作用。农户是农区经济的基本组织单元。文章首先评述了农户在农区发展中的作用、农户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农户地理研究,接着分析了农户与企业关系、农民发展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等农区现代化进程中新经济主体发展状况及相关的发展思想,提出在农区现代化过程中农户地理的新研究框架。与已有农户地理研究相比,该框架增加了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区位及空间结构,农业龙头企业与包括农户在内的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空间关联研究等内容。相应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也进一步扩延,并引入企业家精神。文章强调,在农户走向市场经济及与其他农区新兴主体共存情况下,农区的企业家精神需要给予特殊关注。与一般企业家精神相比,它更突出特殊文化制度背景下创新、特殊阶段和特殊产业的创新、城乡要素联系和流动引发的创新等。此外,这些经济主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农户地理研究的特殊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地理 企业家精神 地理环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区现代化
原文传递
豫东平原地区县域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慧敏 李小建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以豫东平原2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遥感影像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40多年间县域尺度上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各县域内聚落均表现为总面积增加及斑块数量减少的特... 以豫东平原2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遥感影像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40多年间县域尺度上聚落变化特征的一般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各县域内聚落均表现为总面积增加及斑块数量减少的特征;县域尺度上城乡聚落规模分布的齐夫指数均偏小,但多数县域呈上升态势,表明其聚落规模结构相对均衡,较大规模聚落发育不够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其聚落规模体系的变动更为显著.(2)1972-2015年县域聚落空间分布由集聚分布向离散分布变化;聚落空间扩张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市)中心邻近区位,但不同县域存在着空间异质性.(3)研究区县域聚落变化受人口、经济和交通等因素驱动,且这些因素所引致的差异程度在逐渐增强.该研究结果可对乡村聚落调整和聚落体系优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斑块 变化特征 驱动机理 县域单元 豫东平原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