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素香 李瑞杰 +1 位作者 罗锋 朱文谨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研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最重要方面之一,依据近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目的、研究方法及建立数学模型应遵循的原则、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海洋生态模型的基本性质及...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研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最重要方面之一,依据近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目的、研究方法及建立数学模型应遵循的原则、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海洋生态模型的基本性质及分类并就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一些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海洋生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晓杰 姜华 +1 位作者 王辉 左军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5,共8页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海温资料和Unisys Weather的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1960—2008年期间北太平洋上层150m的热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次的关系。考虑了纬度的变化对热含量的影响后,北太平洋...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海温资料和Unisys Weather的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1960—2008年期间北太平洋上层150m的热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次的关系。考虑了纬度的变化对热含量的影响后,北太平洋热含量的高值中心位于10°N左右,与上层海温结构相符,计算结果更加符合物理意义。北太平洋热含量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年际相关性研究表明在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大洋内区和赤道东太平洋热带不稳定波发生区呈现出前期冬季正相关性。此相关性存在显著年代际的变化,在1970—1975年和1984—2008年期间最强,1976—1983年期间较弱。在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大洋内区,同期春夏秋季同样存在强正相关。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同期秋季负相关最为显著。赤道中太平洋区域在夏季呈显著的正相关,秋季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相关性前期冬季负相关最为显著,春季负相关性减弱,夏季和秋季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洋热含量 热带气旋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表温度的低频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娟 左军成 +2 位作者 李艳芳 张蓓 陈嫣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5-582,共8页
利用1950—2010年HadISST1海表温度分析了1950—2010年南海海表温度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并探讨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表面风和EI NioModoki对南海海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存在显... 利用1950—2010年HadISST1海表温度分析了1950—2010年南海海表温度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并探讨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表面风和EI NioModoki对南海海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5年左右发生1次由低到高的跃变;1950—2010年间南海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0.014℃/a,61a共升高0.84℃.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场分别存在着全海域同位相振荡和东南—西北向反位相振荡2个主要模态,前者是主要模态,以年际振荡为主,而后者则是次要模态,以季节振荡为主.南海海表温度在秋、冬、春季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低的特征,夏季在越南沿岸有一冷中心,受季风影响显著,其分布季节变化明显,冬、夏季表面风场的季节转换会影响南海海表温度季节性区域特征.EI NioModoki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偏冷水通过巴拉望海峡传到南海,同时大气环流也发生了异常,从而导致南海海表温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表温度 EINio Modoki 表面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智祖 左军成 +2 位作者 陈美香 徐青 杨逸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468,共8页
利用黄、东海沿岸8个长期水文观测站多年海表温度资料,分析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重点分析在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两次厄尔尼诺年期间的异常变化,以及ENSO影响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 利用黄、东海沿岸8个长期水文观测站多年海表温度资料,分析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重点分析在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两次厄尔尼诺年期间的异常变化,以及ENSO影响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发生年,夏季风较弱,鄂霍次克海高压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强度偏强,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低。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受到ENSO和PD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影响和调制,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前冬半年及当年,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低;在厄尔尼诺发生次年,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高。厄尔尼诺对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海洋和大气2个通道,1982—1983年海表温度异常以负异常为主,1997—1998年海表温度异常以正异常为主;ENSO期间,北赤道流减弱,黑潮流量减少,海表温度降低。海表温度受局地气温影响显著,如果ENSO期间东亚气温升高,则黄、东海沿岸海表温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沿岸 海表温度 厄尔尼诺 ENSO P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沿岸台风及风暴潮灾害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佳 左军成 +2 位作者 黄琳 蔡晓杰 李青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1-465,共5页
基于东海沿岸4个验潮站的风场、潮位观测资料以及Unisys Weather的312次台风路径观测资料,对东海沿岸台风的路径、发生频率以及风暴潮增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西北行台风占台风总数的96%,造成的灾害约占灾害总数的80%;风暴潮灾... 基于东海沿岸4个验潮站的风场、潮位观测资料以及Unisys Weather的312次台风路径观测资料,对东海沿岸台风的路径、发生频率以及风暴潮增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西北行台风占台风总数的96%,造成的灾害约占灾害总数的80%;风暴潮灾害的第一显著周期为5 a,同时具有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11 a显著周期;东海潮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3 cm/a,最大达5 cm/a;台风期间主要为东风和南北风向,这种风向使得水体向岸或者沿岸输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增水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特征 风暴潮特征 风暴潮成因 东海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挟沙力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瑞杰 罗锋 周华民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水流挟沙力是悬沙输运计算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其计算形式常采用基于重力理论的经验和半经验公式。本文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2种挟沙力关系式,选用4组实验水槽数据和2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别讨论其关联性。结果表明,不论指数m在其取值... 水流挟沙力是悬沙输运计算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其计算形式常采用基于重力理论的经验和半经验公式。本文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2种挟沙力关系式,选用4组实验水槽数据和2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别讨论其关联性。结果表明,不论指数m在其取值范围内取何值,2个表达式皆存在一定的函数关联性。且当指数m取1和2/3时,直接表现出很强的线性关联。在挟沙力计算中采用流速的平方关系式,物理意义清晰,形式简单。在实际应用时,适当选取系数,挟沙力采用形式简单的平方关系式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挟沙力 含沙量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沿海台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佳 王燕妮 左军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21,共7页
对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路径分布、发生频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浙沿海的台风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中90%以上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其余在南海生成。按其对江浙沿海的影响程度分类,得到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3种主要路径... 对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路径分布、发生频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浙沿海的台风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中90%以上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其余在南海生成。按其对江浙沿海的影响程度分类,得到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3种主要路径特征。台风主要在每年的5—11月进入江浙沿海,8月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达到最大值;台风频数存在5—6年显著周期;21世纪以来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逐渐减少,气旋能量逐年减弱。江浙沿海台风南多北少,浙江省(包括上海市)台风登陆次数较多,江苏省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基本无台风登陆。由于杭州湾附近特殊的水文环境和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成为奇特的台风零区,其附近基本无台风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江浙沿海 统计特征 舟山群岛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水热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谭伟 左军成 +2 位作者 李娟 杨逸秋 陈美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4,共6页
利用Ishii温盐资料及T/P高度计资料,分析上层700m全球及区域海水热含量变化特征,并探讨海平面变化与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5—2006年全球大部分海域上层700m海水热含量均存处于上升趋势,全球平均上升速率为2.1×107... 利用Ishii温盐资料及T/P高度计资料,分析上层700m全球及区域海水热含量变化特征,并探讨海平面变化与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5—2006年全球大部分海域上层700m海水热含量均存处于上升趋势,全球平均上升速率为2.1×107J/(m2.a),并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尤其在湾流附近海域上升明显,最大可达6.5×107J/(m2.a);但在黑潮延伸体海域、太平洋40°S附近的带状海域、西太暖池以及赤道印度洋附近海域,海水热含量呈下降趋势,最大下降速率可达6.0×107J/(m2.a).1993—2006年,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在南(15°S^64°S)、北(15°N^64°N)半球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位相相反,热带海域季节变化不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半年周期信号.在南半球低纬和高纬海域,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的季节变化较弱,热含量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较小.北半球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一致;而在南半球,尤其是低纬海域,海平面变化滞后海水热含量变化,甚至有相反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热含量 T/P海平面 上升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国海环流对2008年浒苔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左军成 徐珊珊 +2 位作者 石少华 陈美香 徐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1-568,共8页
以2008年浒苔暴发期间每隔5天的海表温度和风场做强迫场,利用POM模型模拟得到2008年黄海浒苔事件期间的环流场.模拟的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向北流动,流速较大;山东半岛南岸表层流向东北流动,流速较小.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流场主要受到风向... 以2008年浒苔暴发期间每隔5天的海表温度和风场做强迫场,利用POM模型模拟得到2008年黄海浒苔事件期间的环流场.模拟的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向北流动,流速较大;山东半岛南岸表层流向东北流动,流速较小.模拟结果显示,表层流场主要受到风向的影响.在夏季,黄海近岸表层流为向北然后转为向东北流动,形成顺时针旋转的环流.而环流产生的流隔和青岛外海的涡旋利于浒苔向环流中心的辐聚,以及浒苔从黄海中部海区向青岛沿岸海区的漂移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环流 东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坡方程的有限元解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俊 李瑞杰 +1 位作者 江森汇 罗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5-280,共6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离散椭圆型缓坡方程,能适用于复杂区域,并很好地拟合不规则边界;采用改进共轭梯度法求解离散方程组,可以大大降低计算内存要求,提高计算效率。利用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模式对规划的日照港区水域进行了波浪数值计算,并将计... 利用有限元方法离散椭圆型缓坡方程,能适用于复杂区域,并很好地拟合不规则边界;采用改进共轭梯度法求解离散方程组,可以大大降低计算内存要求,提高计算效率。利用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模式对规划的日照港区水域进行了波浪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式能适用于较大区域的波浪场计算,并可以得到较好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数值计算 缓坡方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崖门出海航道骤淤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坚 陶爱峰 王昌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崖门航道位于黄茅海海域,针对该水域风浪、水流、地形及泥沙特点,从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出发,导出估算挖槽回淤的计算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流数值计算决定其中主要参数;根据1990年崖门试挖槽回淤资料确定公式中待定的综合系数.在此基... 崖门航道位于黄茅海海域,针对该水域风浪、水流、地形及泥沙特点,从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出发,导出估算挖槽回淤的计算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流数值计算决定其中主要参数;根据1990年崖门试挖槽回淤资料确定公式中待定的综合系数.在此基础上估算极端水文条件下不同方案的回淤强度与回淤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崖门出海航道及其所在水域目前基本处于平衡微淤状态;台风、大潮、大汛同时作用下航道有较大淤积;西航道在大风浪作用下的回淤比东航道要大得多,这在航道选线时应予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潮流挟沙 极端水文条件 不平衡输沙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湾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陆青 左军成 +2 位作者 郭伟其 马越 曹兵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3-588,共6页
利用临时验潮站横门站的1 a潮位观测资料、下大陈站长期验潮资料以及4个垂线测站的大、中、小潮潮流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并探讨了海平面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门站与下大陈站的潮汐类型均... 利用临时验潮站横门站的1 a潮位观测资料、下大陈站长期验潮资料以及4个垂线测站的大、中、小潮潮流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附近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并探讨了海平面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门站与下大陈站的潮汐类型均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横门站年平均潮差大于下大陈站4cm;2站平均涨、落潮历时相当;台州湾除T-1站受地形约束潮流运动为往复流外,其他3站潮流基本呈旋转流形态,且为顺时针旋转,椭圆旋转率在-0.35^-0.3范围内;台州湾海域的潮波为驻波性质,涨、落潮最大流速发生在中潮位附近,涨憩、落憩和转流发生在高、低潮位附近.横门站2009年7—9月的平均海平面与下大陈站同步平均海平面的差值较其他月份明显偏大,这主要是受椒江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位 潮差 潮流 平均海平面 台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段底床阻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文谨 李瑞杰 +1 位作者 干岳良 董德信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8,共4页
为更好地了解长江感潮河段的底床阻力特性,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流速对数分布的假设及谢才公式和曼宁公式给出了适合长江梅子洲河段(感潮河段)糙率的计算公式,并将公式加入到二维有限元水动力数学模型HSCTM中。数值计算的水位、流速... 为更好地了解长江感潮河段的底床阻力特性,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流速对数分布的假设及谢才公式和曼宁公式给出了适合长江梅子洲河段(感潮河段)糙率的计算公式,并将公式加入到二维有限元水动力数学模型HSCTM中。数值计算的水位、流速及流场均显示了糙率公式的合理性;从尼库拉兹实验出发结合希夫林松的阻力公式从理论上探讨了摩阻流速和糙率高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长江感潮河段的实测资料印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间接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底床阻力 对数流速 HSCTM 摩阻流速 糙率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use方程的河口海岸水域泥沙垂线浓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文谨 潘锡山 孙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在Rouse方程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学方法将泥沙质量浓度看作随机变量,选取自变量lnh-z/z,lnca/рs及lnu2/g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自变量对泥沙质量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并检验它们对泥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
关键词 Rouse方程 多元线性回归 海安湾 河口海岸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SSH)与风应力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琳 孙佳 +1 位作者 杨逸秋 袁逸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利用1958—2008年的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和风应力资料,并与ENSO和PDO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风应力及其经向分量主要通过季节振动影响海表面高度(SSH)的年周期变化,纬向风应力主要通过多年振动影响SSH的ENSO和PDO周期。纬向风应力和... 利用1958—2008年的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和风应力资料,并与ENSO和PDO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风应力及其经向分量主要通过季节振动影响海表面高度(SSH)的年周期变化,纬向风应力主要通过多年振动影响SSH的ENSO和PDO周期。纬向风应力和SSH均以黑潮延伸体主轴为界,两侧呈现出相反的升降趋势,SSH为北降南升,纬向风应力南降北升。风应力和SSH升降趋势相同,均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特征。在地形变化剧烈、等深线南北分布的海区,西风增强会导致SSH升高,且西侧升高较为明显。北风增强将导致北太平洋西岸SSH升高,东岸SSH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表面高度 风应力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洲湖水域强潮河段悬移质输运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锋 李瑞杰 朱文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模型、有限元法对银洲湖及邻近水域内的悬沙输运、流速分布、水流平面形态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其中黏性泥沙输运模型考虑侵蚀和沉积剪切应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银洲湖水域的潮流大体上呈现沿... 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模型、有限元法对银洲湖及邻近水域内的悬沙输运、流速分布、水流平面形态等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其中黏性泥沙输运模型考虑侵蚀和沉积剪切应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银洲湖水域的潮流大体上呈现沿航道南北向的往复流,径流和潮流是银洲湖水域的主要动力因素,细颗粒悬浮泥沙输运是该水域泥沙的主要运动形式;平面二维水动力及泥沙输运模型能较好地复演银洲湖水域的潮流泥沙场,可用于实际工程潮流泥沙场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洲湖水域 强潮河段 水沙输运 数值模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云南冬季降水与典型海域热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晓杰 姜华 +1 位作者 王辉 左军成 《海洋预报》 2015年第3期19-28,共10页
利用GODAS月平均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云南30站月平均降水数据,分析了云南冬季降水的分布特征,研究了1980—2011年期间海洋热含量与云南冬季降水的关系,并对可能影响途径进行了探讨。计算热含量时,采用分层计算并且逐层求相... 利用GODAS月平均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云南30站月平均降水数据,分析了云南冬季降水的分布特征,研究了1980—2011年期间海洋热含量与云南冬季降水的关系,并对可能影响途径进行了探讨。计算热含量时,采用分层计算并且逐层求相关的方法,找出与降水的最大相关区域及深度。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暖池区11、12月上层150 m热含量与同年云南冬季降水呈超前显著负相关,赤道太平洋中部4—6月上层80 m热含量与同年冬季降水呈超前显著正相关,赤道东太平洋10、12月130—230 m热含量与同年冬季降水呈超前显著正相关,这种分布形态与赤道潜流有关;南大洋关键区90—650 m热含量与同年冬季降水全年呈现超前显著负相关。云南降水受La Nia和El Nio年的影响,La Nia年云南降水偏少。赤道太平洋地区的热含量通过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的共同作用,对云南降水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冬季降水 海洋热含量 赤道太平洋 南大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陀沿海风暴潮淹没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佩东 左军成 +3 位作者 顾云碧 张蓓 亢兴 张慧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ADCIRC模型,建立了1套适用于舟山市普陀区的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对历史上影响该海域最严重的台风——9711号"维尼"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以9711号台风路径为基础,构造了对普陀区沿海最有利增... 基于ADCIRC模型,建立了1套适用于舟山市普陀区的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对历史上影响该海域最严重的台风——9711号"维尼"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以9711号台风路径为基础,构造了对普陀区沿海最有利增水的台风路径,并设定了5个不同强度的天气系统,充分考虑海堤对风暴潮淹没的影响,模拟得到了不同强度等级下普陀沿海风暴潮的最大可能淹没范围。结果表明,将风暴增水叠加到当地的天文高潮位上时,普陀区本岛区域和六横岛地区都存在着风暴潮淹没风险,水位均超过了当地的警戒潮位线,由于其近岸区海堤内的高程普遍较低,一旦出现海水漫堤的情况,将在普陀主城镇区发生大面积的淹没,淹没水深最大达2.5m左右,淹没面积达到26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IRC模型 风暴潮 溢流 淹没危险性评估
原文传递
悬沙运动方程及其近底泥沙通量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瑞杰 罗锋 朱文谨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5-2000,共6页
悬沙运动方程及其近底泥沙通量是不平衡输沙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给出二维悬沙运动方程的推导出发,阐明近底泥沙通量的物理本质为悬沙运动方程的底部边界条件.分析研究了常用的挟沙力和切应力方法的内在联系,指出从物理意义和形式上两... 悬沙运动方程及其近底泥沙通量是不平衡输沙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给出二维悬沙运动方程的推导出发,阐明近底泥沙通量的物理本质为悬沙运动方程的底部边界条件.分析研究了常用的挟沙力和切应力方法的内在联系,指出从物理意义和形式上两者的一致性,从理论上统一了挟沙力和切应力两种方法.同时在对近底泥沙通量表达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和解决悬沙运动及近底水沙交换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运动方程 近底泥沙通量 挟沙力 切应力
原文传递
温州瓯飞滩海域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瑜 左军成 张慧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8,共11页
基于温州瓯飞浅滩海域2011、2013和2014年7个站点大、小潮垂向同步连续海流和悬沙浓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变化与潮流间存在的多种周期变化;同时对该区... 基于温州瓯飞浅滩海域2011、2013和2014年7个站点大、小潮垂向同步连续海流和悬沙浓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变化与潮流间存在的多种周期变化;同时对该区域因围填工程前后导致的悬沙浓度变化做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悬沙浓度在平面分布上符合"近岸高,外海低"的一般规律,在瓯江与飞云江两个河口存在悬沙高浓度区。悬沙浓度垂向分布大致呈准直线、斜线、抛物线和混合型4种类型变化;(2)河口处潮流为往复流,悬沙浓度出现4次峰值。悬沙浓度的峰值滞后于流速峰值1-2小时。由岸及远,潮流呈旋转流,悬沙浓度峰减弱并且峰数减少;(3)悬沙浓度变化同潮流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存在4、6和12小时的周期性变化,浅水分潮主要影响的是中底层的悬沙变化,对表层悬沙变化影响较小;(4)随工程进行,区域悬沙分布时空特征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但局部地区的工程影响不可忽略,近工程站点悬沙浓度都有增加趋势,瓯江南口大潮和小潮间的悬沙浓度变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飞浅滩 悬沙浓度 时空变化 小波分析 工程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