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玲 李宝红 +2 位作者 尉家森 王玮 王立虎 《内科》 2019年第5期529-531,6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面罩氧疗法治...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面罩氧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法治疗,每天氧疗8 h以上,连续治疗2~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前1 d)与治疗后(治疗后24 h)的血气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心率、经皮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均显著升高,Pa CO2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Pa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Sp O2均显著升高,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而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BiPAP模式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玮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采用无创呼吸机BiPAP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2019年1—12月期间,随机选取19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配号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对比组和观察... 目的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采用无创呼吸机BiPAP模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2019年1—12月期间,随机选取19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配号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对比组和观察组(n=96),对比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法,观察组引入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肺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aO2(83.25±1.25)mmHg、PaCO2(43.12±0.28)mmHg、SaO2(96.21±2.14)mmHg指标改善情况、氧化应激指标SOD指标(6218.27±10.52)μg/gHb以及肺功能康复情况FEV1(2.65±0.45)L、FVC(3.43±0.36)L明显优于对比组PaO2(73.52±3.85)mmHg、PaCO2(50.10±1.43)mmHg、SaO2(89.17±1.05)mmHg指标改善情况、氧化应激指标SOD指标(5104.23±12.84)μg/gHb以及肺功能康复情况FEV1(1.24±0.45)L、FVC(2.65±0.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7、19.838、16.052、39.347、15.345、8.692,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模式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患者各种血气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进行调节,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BiPAP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宝红 王晓玲 霍晓丽 《甘肃科技纵横》 2018年第4期85-86,84,共3页
目的:总结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间呼吸内科收治10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本组存在呼吸内镜指征者执行呼吸内镜完成... 目的:总结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间呼吸内科收治10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本组存在呼吸内镜指征者执行呼吸内镜完成诊疗内容,就其诊疗效果、治疗疾病类型展开分析。结果:呼吸内镜治疗的疾病类型相对集中,突出在癌症疾病的治疗方面,以咳血其次,剩下分别为气道扩张与间质性肺病,呼吸内镜诊断与治疗一次确切率明显高于全科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镜可作为呼吸内科主要诊疗手段,具有诊断、治疗效用突出等优势,治疗的疾病主要以肺癌、肿瘤等重大疾病为主,对于病情偏轻者不建议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镜 呼吸内科 诊断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宝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6-19,共4页
分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n30)与参照组(n30)当中,前者应用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头... 分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n30)与参照组(n30)当中,前者应用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后者应用头孢呋辛单独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腺苷脱氨酶、半胱氨酰白三烯、细胞间黏附分子-1)、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分析。结果 治疗前,对患儿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实验室相关指标、IgA、IgM比较低,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IgG、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实施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芩兰口服液 头孢呋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振动排痰护理对舒适度、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柳小凤 毛莉 薛爱丽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6期170-172,181,共4页
目的 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运用振动排痰护理对舒适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探析组,每... 目的 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运用振动排痰护理对舒适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探析组,每组4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探析组予以常规护理+振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探析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析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低于参照组的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P<0.05)。结论 将振动排痰护理用于慢阻肺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振动排痰护理 舒适度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模式配合无缝隙健康宣教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的影响
6
作者 柳小凤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模式配合无缝隙健康宣教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对其疾病感知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模式配合无缝隙健康宣教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对其疾病感知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健康宣教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配合无缝隙健康宣教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以及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结果两组接受干预后,认知型疾病表征、情绪型疾病表征、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评分相比干预前均出现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配合无缝隙健康宣教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能够有效提升其对疾病的感知控制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模式 无缝隙健康宣教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疾病感知控制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幼鼠模型肠黏膜通道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马玮玮 王彦彬 +4 位作者 王晓颖 徐国娟 梁翠才 戚敏敏 尉家森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14-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幼鼠模型肠黏膜通道蛋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腹泻幼鼠模型(n=42,采用番泻叶药液灌胃进行建模)随机平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三组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0.0 g/kg(即0.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幼鼠模型肠黏膜通道蛋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腹泻幼鼠模型(n=42,采用番泻叶药液灌胃进行建模)随机平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三组分别给予参苓白术散0.0 g/kg(即0.9%氯化钠溶液)、1.2 g/kg、4.6 g/kg灌胃治疗,给药体积均为10 mL/kg,连续用药14 d,检测幼鼠肠黏膜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8(AQP8)、跨膜转运蛋白钠氢交换体3(NHE3)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表达变化情况,观察幼鼠体质量、尿液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小肠组织绒毛长度等变化情况。结果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7天、第14天的幼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腹泻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与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7天、第14天的尿液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也低于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14天的小肠组织绒毛长度高于模型组(P<0.05),隐窝深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与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治疗第14天的小肠组织AQP8蛋白、NH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CFT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组与高剂量参苓白术散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在腹泻幼鼠模型中的应用能促进体质量的恢复,降低尿液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与腹泻指数,还可延长小肠组织绒毛长度与降低隐窝深度,同时可促进小肠组织AQP8蛋白、NHE3蛋白的表达,抑制CFTR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腹泻 幼鼠模型 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 跨膜转运蛋白钠氢交换体3 水通道蛋白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葡萄糖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婷 魏海明 王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9期67-69,73,共4页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葡萄糖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葡萄糖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2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χ^(2)=4.021,P=0.045)。观察组患者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vs.15.00%,χ^(2)=0.092,P=0.762)。结论利奈唑胺葡萄糖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机体动脉血气指标,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利奈唑胺葡萄糖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尉家森 马玮玮 +3 位作者 李宝红 王晓玲 王玮 何燕琴 《河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使用胸腔镜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23例患者作为分析目标,并且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患者采用胸腔镜诊断后结果.结果:(1)对23例胸腔积液... 目的: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使用胸腔镜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23例患者作为分析目标,并且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患者采用胸腔镜诊断后结果.结果:(1)对23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镜诊断结果统计后,患者确诊20例,占比86.95%.其中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出8例,实际9例,诊断率88.89%;非特异性炎症诊断出1例,误诊1例,诊断率为50.00%;恶性间皮瘤诊断出5例,实际6例,诊断率为83.33%,胸膜转移瘤全部诊断出,诊断率为100.00%.(2)胸腔积液使用胸腔镜和CT诊断后灵敏度对照中,胸腔镜诊断后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转移瘤、恶性间皮瘤灵敏度分别是91.66%、88.89%、100.00%、83.33%,CT诊断灵敏度分别是41.66%、0%、57.14%、40.00%,(x2=23.198,p=0.003),结果有差异.(3)对23例患者行胸腔镜诊断后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24±0.36ml;患者切口疼痛发生率为43.47%,2到3天自行消失;患者发热发生率为39.13%,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消失;患者皮下气肿发生率为4.34%,3天后自行消失.结论:不明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采用胸腔镜诊断后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优良,并且损伤小,因此该种诊断方法效果优良,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腔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稳定期慢阻肺实施舒利迭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李宝红 王晓玲 霍晓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5期00048-00048,共1页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老年中重度病情患者应用舒利迭吸入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治疗,探究组同时进行舒利迭吸入治疗。结果?探究组的疗效比参...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老年中重度病情患者应用舒利迭吸入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治疗,探究组同时进行舒利迭吸入治疗。结果?探究组的疗效比参考组更显著、肺功能指标显著由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吸入治疗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舒利迭 吸入治疗 老年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0-5p靶向TP53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玮玮 尉家森 +2 位作者 王锦 张娟娟 王小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824-829,854,共7页
目的:探索miR-150-5p靶向调控TP53基因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临床和生物学的相关性,研究miR-150-5p调控TP53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及血浆样本... 目的:探索miR-150-5p靶向调控TP53基因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临床和生物学的相关性,研究miR-150-5p调控TP53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及血浆样本(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60例,另选取癌旁正常粘膜10例,腺瘤30例。根据瘤体直径分为肿瘤>5 cm(n=30)和≤5 cm(n=30)。q RT-PCR法测定样本中miR-150-5p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确定TP53是否为miR-150-5p的靶基因。使用SW480细胞株,进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CCK-8检测细胞增值能力,对miR-150-5p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TP53是miR-150-5p的下游基因。癌组织及血浆中miR-150-5p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直径>5 cm瘤体中的miR-150-5p表达量显著低于直径≤5 cm瘤体,Ⅰ-Ⅱ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150-5p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P<0.05)。上调miR-150-5p后,细胞中TP53表达下降,下调miR-150-5p后,TP53表达升高;CCK-8增殖试验显示细胞中miR-150-5p过表达组抑制细胞增殖(P<0.05)。结论:Mi R-150-5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低表达,miR-150-5p通过靶向调节TP53抑制人CRC细胞的侵袭和增殖,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0-5p CRC TP53 侵袭和增殖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