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彩红 姚庆阳 李植灿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94-97,102,共5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疗法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对症治疗)和研究组(40例,...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疗法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对症治疗)和研究组(40例,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治疗前的NIHSS评分、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和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案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助于患者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的改善,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塞 溶栓 神经功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检查联合肌电图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黄紫英 杨美青 +1 位作者 郭舒盈 毛艳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期162-166,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生化检查联合肌电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n=40)、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50)。比较...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生化检查联合肌电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n=40)、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50)。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生化指标、肌电图数据。结果 有周围神经病变组的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尿酸、肌酐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周围神经病变组的腓神经感觉神经左右小腿波幅、右小腿传导速度均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运动神经左踝潜伏期长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左踝波幅、左腓小头传导速度均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左右腓小头潜伏期均长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左右腕潜伏期均长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左右腕波幅、左右腕传导速度均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左右腕潜伏期、左右肘潜伏期均长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左肘波幅、左右腕传导速度、右肘传导速度均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生化检查联合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血压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及其相应基因的调控 被引量:18
3
作者 于恺 田沈 +1 位作者 孟秀君 高蔼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315-2316,共2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insulin,R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应基因的调控作用,评估R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NS)、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RI)。采用pulsinelli4血... 目的观察胰岛素(insulin,R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应基因的调控作用,评估R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NS)、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RI)。采用pulsinelli4血管阻塞模型,观察RI、NS在4,24,48h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阳性细胞数目,Bcl-2蛋白的表达,以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阶段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再灌注NS组CA1区神经元数目(36±6)个/mm2较再灌注RI组(88±9)个/mm2少(t=3.34,P<0.01)。再灌注后CA1区细胞凋亡数:4h时再灌注NS组(12±3)个/mm2高于再灌注RI(8±1)个/mm2和假手术组(2±1)个/mm2:组间比较,F=127.66,P<0.001。Bcl-2对海马CA1细胞凋亡评估4h时,再灌注NS组43.0±9.8,高于再灌注RI组24.0±5.4和假手术组2.7±0.8。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急用RI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延迟性坏死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细胞凋亡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内科治疗脑出血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林进 李国前 +2 位作者 陈东明 王月碧 林建富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肿≥ 30 m l的幕上脑出血随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 ,比较其疗效。结果 :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者显效率 6 1%,较内科保守治疗组之 40 %高 (P<0 .0 5 ) ;死亡率 2... 目的 :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肿≥ 30 m l的幕上脑出血随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 ,比较其疗效。结果 :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者显效率 6 1%,较内科保守治疗组之 40 %高 (P<0 .0 5 ) ;死亡率 2 3%,低于内科保守治疗 40 %(P<0 .0 5 )。结论 :脑出血≥ 30 ml,特别是破入脑室呈脑室铸型者 ,位于基底节区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 2 0~ 39分之间 ,意识呈浅昏迷者 ,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内科保守治疗显效率高 ,死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内科治疗 对比分析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神经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唐文炳 陈建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89-89,共1页
目的:分析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的临床症状特点,提供早期诊断的参考。方法:采用CT、MRI影像学及结合病史采用纤支镜、胃镜检查确诊。结果:NPS诊断前发生率为86.7%,误诊率达80.0%。临床类型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6例、周围神经病... 目的:分析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的临床症状特点,提供早期诊断的参考。方法:采用CT、MRI影像学及结合病史采用纤支镜、胃镜检查确诊。结果:NPS诊断前发生率为86.7%,误诊率达80.0%。临床类型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6例、周围神经病6例、亚急性小脑变性3例。结论:NP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自身免疫是其可能发病机制,且多发男性、中老年。提供早期诊断对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肌无力综合症 周围神经炎 早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渊洁 林东 许光艺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行阿伐他汀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行阿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0例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疗效率、一氧化氮(NO)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内皮素-1(ET-1)、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水平、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特性,同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苏钦坡 王杰华 洪冰聪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提升该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认知功能正常的80例癫痫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l...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提升该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认知功能正常的80例癫痫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受教育年限、起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用药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12年[OR(95%CI):1.052(1.005,1.065),P=0.013]、起病年龄<17岁[OR(95%CI):2.375(2.158,2.568),P=0.008]、病程>5年[OR(95%CI):1.520(1.012,2.036),P=0.042]、发作频率>3次/年[OR(95%CI):3.185(3.080,3.420),P=0.001]、使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大的抗癫痫药物[OR(95%CI):4.475(4.052,5.965),P=0.029]是癫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上,受教育年限<12年、起病年龄<17岁、病程>5年、发作频率>3次/年、使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大的抗癫痫药物是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不良经历对护士自杀意念的独立效应和累积效应
8
作者 林萍珍 陈兰兰 +1 位作者 林永森 吴碧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对护士自杀意念的独立效应和累积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6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74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修订版(revised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questionn... 目的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对护士自杀意念的独立效应和累积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6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74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修订版(revised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ACEQ⁃R)、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一般资料问卷评估护士的儿童期不良经历和自杀意念等。结果本研究中,护士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4.1%,22.2%的护士经历过至少1种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暴露于儿童期情感虐待与护士报告自杀意念的可能性显著相关(OR=2.71,95%CI:1.21~6.05);与没有经历过ACEs的护士相比,曾经历1种ACEs(OR=2.51,95%CI:1.39~4.53)和多种ACEs(OR=4.04,95%CI:2.37~6.84)的护士报告自杀意念可能性更高。结论护士经历ACEs与报告自杀意念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尽早对护士ACEs进行常规筛查,并对自杀开展健康科普和干预,可减少ACEs对自杀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儿童期不良经历 自杀意念 单独效应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R反馈技术在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工作持续改进的评价研究
9
作者 吴素香 蔡东 吴志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反馈技术在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接治的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中心于2022年10月开始使用CPR反馈装置,将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接治的...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反馈技术在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接治的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中心于2022年10月开始使用CPR反馈装置,将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接治的237例心搏骤停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接治的159例心搏骤停患者纳入观察组。统计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指标,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预后情况,采用本中心自拟的满意度问卷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时反馈CPR的患者和模型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回弹速率均高于无反馈CPR模型(P<0.05)。无反馈CPR模型的按压深度(5~6 cm)的质量、按压频率(100~120次/min)的质量和按压成功率均低于实时反馈CPR的患者和模型(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总体满意度为94.29%。结论心肺复苏实时监控装置可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将实时反馈装置与临床心肺复苏相结合对于优化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反馈技术 院前急救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饮食指导结合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红瑜 林婉虹 黄梅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3期58-60,66,共4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饮食指导结合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2—7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1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 目的分析个体化饮食指导结合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2—7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1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结合个体化饮食指导与运动疗法。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指导联合运动疗法能够帮助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饮食指导 运动疗法 糖尿病 脑梗死 血糖水平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郑兰清 叶育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究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规律服... 目的 探究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Brunnstrom肢体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43.20±16.51)分较对照组的(36.98±11.81)分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患侧上肢、手、下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Brunnstrom患侧上肢、手、下肢评分分别为(2.89±0.98)、(2.52±0.51)、(2.56±0.41)分,均较对照组的(2.43±0.81)、(2.22±0.49)、(2.33±0.51)分高(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评分(51.03±4.36)分、SDS评分(46.36±3.65)分较对照组的(54.96±3.62)、(53.23±4.15)分低(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开展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且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服药 阿司匹林 团体干预 脑卒中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2
作者 张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纳入的9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对照组46例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纳入的9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对照组46例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神经功能损伤(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3.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和对照组15.22%相比无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eNOS、SDF-1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但两组ET-1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用药后两组IL-6、hs-CRP、IL-8、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用药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但两组ADL都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经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的效果显著,同时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使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尤瑞克林 老年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预后效果的改善作用
13
作者 宋玉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究在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将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30... 目的 探究在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将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30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开展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模式)。针对患者在恢复期间心功能水平(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以及心脏指数)、心理状态(SAS、SDS)以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量表(SNCS)评分等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以及心脏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以及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NC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N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时将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可以促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提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标准指导标准化护理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国前 蔡俊颖 +1 位作者 杨小霞 洪诸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10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是否规律服用立普妥分为:服药组53例和未服药组47例。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经颅多普...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10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是否规律服用立普妥分为:服药组53例和未服药组47例。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发病1周内比较,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搏动指数明显下降(P<0.05);未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对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动力学 降血脂药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轴突生长诱向因子1(netrin-1)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杰华 洪诸权 +1 位作者 潘莹 李国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轴突生长诱向因子1(netrin-1)的表达及脂肪干细胞(ADSC)移植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DSC组。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分离培养ADSC,ADSC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射30μL含1... 目的观察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轴突生长诱向因子1(netrin-1)的表达及脂肪干细胞(ADSC)移植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DSC组。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分离培养ADSC,ADSC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射30μL含1×106个细胞的ADSC悬液,模型组注射等剂量PBS。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4、7、14 d处死6只并取脑组织,采用反转录PCR检测脑组织中netrin-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netrin-1蛋白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缺血后脑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增加,4 d时达高峰,在各观察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ADSC组脑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进一步上升,7 d时达高峰,在各观察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脑缺血损伤后进行ADSC移植可提高脑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可促进轴突的再生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脑缺血 大鼠 轴突生长诱向因子1(netr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素华 易冬娟 +1 位作者 张月霞 林锦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405-5407,共3页
目的纵向分析首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139例,在2W、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社会支持... 目的纵向分析首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139例,在2W、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社会支持调查量表(MOS-SSS)。分析不同时期患者抑郁发病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后2w(1组)、6个月(Ⅱ组)、12个月(Ⅲ组)、18个月(1V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7.91%(11/139)、19.42%(27/139)、27.34%(38/139)、35.97%(5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65,P=0.000);结果4个时段轻、中、重度抑郁之间的发病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4组间的BI、NIHSS、MOS-SSS评分、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患者的人均月收入、患者在院期间护理费用,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Ⅱ组、Ⅲ组、Ⅳ组NIHSS、MOS-SSS评分、人均月收入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Ⅳ组BI评分、既往病史比例、疾病病程、护理费用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高、患者的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亦是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BI评分高、人均月收入高和护理费用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BI、NIH-SS评分、患者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患者的人均月收入、护理费用是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可为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小霞 李国前 +1 位作者 洪诸权 留晓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井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话质录及预后,已口益引人们的关汁。笔者应用氟酉汀(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rokedepression,p5D),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 氟西汀 抑郁 并发症 临床研究 百忧解 常见 患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后癫痫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宫淑杰 张瑾 赖宝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临床分析 继发性癫痫 发病机理 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恺 张强 韩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8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表达。方法:收集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999-05/10和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999-07/2000-05收治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例...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8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表达。方法:收集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999-05/10和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999-07/2000-05收治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3例,采集静脉血和脑脊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血和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关系。并以同期体检的正常人做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组3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脑脊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组明显高于血管性痴呆组及对照组[(142.58±11.46),(115.46±19.52),(106.23±26.13)ng/L,P<0.01,0.05];血清中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②白细胞介素8水平:脑脊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组和血管性痴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88.58±52.66),(176.36±48),(139.63±47.01)ng/L,P<0.01,0.05];血清中阿尔茨海默病组和血管性痴呆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7.16±19.82),(59.64±22.40),(42.08±17.61)ng/L,P<0.01,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异常增高,可能起到神经毒性作用。对神经元丧失,小胶质细胞增生,认知障碍形成及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抑郁症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国前 杨小霞 +1 位作者 蔡江萍 林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252例脑梗死病人进行抑郁评估。结果: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4.44%;抑郁发生率与年龄、病灶部位无显著关系,但与病人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有关(P<0.01)。结论:脑梗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252例脑梗死病人进行抑郁评估。结果: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4.44%;抑郁发生率与年龄、病灶部位无显著关系,但与病人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有关(P<0.01)。结论:脑梗死后可发生抑郁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影响因素 年龄 病变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