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1组患者接受...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1组患者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对照2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HD+血液灌流治疗。对比3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清除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微炎症状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PTH清除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HOMA-IR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微炎症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旨在评估院内急性肾损伤(AKI)的电子预警系统对提升AKI的诊断率与早期诊断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方法 在此双盲、对照、随机临床试验中,共纳入106例患者,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实施电子预警系统辅助的AKI监测与预警,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监测。评估指标包括AKI的诊断率、早期诊断时间、肾功能恢复状况等。结果 干预组的AKI诊断率(69.81%)显著高于对照组(49.06%,P=0.017),且早期诊断时间也显著缩短(中位时间12.45小时对36.78小时,P<0.001)。在3个月的随访中,干预组的肾功能恢复率和恢复至基线肌酐水平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恢复率为58.49% vs. 41.51%, P=0.005;恢复至基线肌酐水平为45.28% vs. 33.96%, P=0.037)。结论 电子预警系统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院内AKI的诊断率和早期诊断的效率,并对患者的肾功能恢复产生了正面影响。这项工具的使用有望改善患者管理和预后,对临床实践中AKI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1组患者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对照2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HD+血液灌流治疗。对比3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清除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微炎症状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PTH清除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HOMA-IR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微炎症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