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基于HFMEA法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任红霞 赵萍 薛佳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9期3412-3414,共3页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技术的风险评估在综合医院普通临床科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定性、半定量FMEA技术对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风险指标进行识别及评价。结果:疫情期间...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技术的风险评估在综合医院普通临床科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定性、半定量FMEA技术对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风险指标进行识别及评价。结果:疫情期间风险最高的前5位临床科室分别为ICU、血液科、神经内科、五官科、呼吸内科。排名前5位的共同高危风险因素为防护用品穿脱不规范、手卫生依从率不高、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发热及特殊感染患者管理不到位(体温监测、流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病房空气及物表消毒不规范。结论:在疫情期间,根据风险评估确定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及高危因素能够有效控制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风险评估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感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兴市养老机构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文娟 陈瑞 薛佳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04-2209,共6页
目的探讨泰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等工具,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泰兴市49家养老机构中的10家,合计364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质... 目的探讨泰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等工具,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泰兴市49家养老机构中的10家,合计364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研,并分析其生活质量现状。结果调查对象生存质量得分为(55.33±8.37)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身体自觉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每周是否参加运动、学历、曾经工作类型、户籍情况、一年内是否参加体检、是否吸烟及饮酒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一般,医务工作者及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应针对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不断促进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兴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彩霞 薛佳殷 +1 位作者 陈瑞 李文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83-1986,共4页
目的探讨泰兴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泰兴地区10所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老年抑郁量表(GDS-30)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36... 目的探讨泰兴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泰兴地区10所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老年抑郁量表(GDS-30)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364位老年人中抑郁208例(57.14%)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情绪,其中轻微抑郁186(51.1%),中重度抑郁22(6.04%)。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与其年龄、性别、子女数、自觉身体健康状况、健康风险意识、是否有糖尿病、家庭支持情况、有无休闲娱乐活动、自觉养老条件好坏、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相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家庭支持情况不支持、没有休闲娱乐活动为被调查养老院老年人中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健康风险意识一般、没有糖尿病是被调查者中抑郁检出的保护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较高,但多为轻度抑郁,多受性别、家庭情感支持及慢性疾病等多重因素影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广大医护工作者及老年人家庭人员应注重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精神支持及个体化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调查分析和预防对策
4
作者 姚国平 潘虹霞 蔡波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0期7-8,共2页
目的通过对ICU MRS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临床分离MRSA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MRSA进行耐药谱分析,探讨同源性,依据分析信息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0日ICU病区感染MRSA的18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 目的通过对ICU MRS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临床分离MRSA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MRSA进行耐药谱分析,探讨同源性,依据分析信息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0日ICU病区感染MRSA的18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ICUMRSA院内感染占总感染的35.3%。且环境中空气、工勤人员、陪护人员、护士共151份标本培养出MRSA9株,通过耐药谱分析显示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此次MRSA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医院务必加强环境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从而减少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目的通过对ICU MRS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临床分离MRSA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MRSA进行耐药谱分析,探讨同源性,依据分析信息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0日ICU病区感染MRSA的18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ICUMRSA院内感染占总感染的35.3%。且环境中空气、工勤人员、陪护人员、护士共151份标本培养出MRSA9株,通过耐药谱分析显示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此次MRSA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医院务必加强环境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从而减少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MRSA 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细菌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波 潘虹霞 +2 位作者 薛佳殷 赵萍 任红霞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9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细菌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来降低肺部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5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29例)和非感染组(461例)。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细菌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来降低肺部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5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29例)和非感染组(461例)。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个人因素、术中因素、术后因素的关系。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术前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术中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因素包括病理类型、胃食管反流。结果患者的性别、合并高血压、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无关,P>0.05。年龄≥60岁(χ^2=8.731,P=0.003)、吸烟史≥20年(χ^2=6.040,P=0.014)、术前肺功能FEV1/FVC<70%(χ^2=6.725,P=0.010)、术前合并糖尿病(χ^2=5.893,P=0.015)、手术时间≥4小时(χ^2=9.717,P=0.002)、术中失血量≥800mL(χ^2=5.026,P=0.025)、胃食管反流(χ^2=7.667,P=0.006)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年龄、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术前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胃食管反流这7项指标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部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圈套对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虹霞 蔡波 +2 位作者 薛佳殷 赵萍 任红霞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无差别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HAP将20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无差别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HAP将20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HAP发生的易感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是否吸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与HAP发病有所相关.共分离病原菌980株,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43株、鲍曼不动杆菌112株、铜绿假单胞菌98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7株.鲍曼不动杆菌仅对替加环素和氨曲南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探究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品管圈活动对重症监护室开放性气道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控制有着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患者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分析 品圈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在指导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霞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采用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采用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抗生素治疗(将药物推荐剂量和医嘱要求作为基本依据,确定抗生素剂量),而观察组患者则根据血清PCT水平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统计两组患者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4、8、12、16以及20天的抗生素使用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5、10、15以及20天血清PCT的动态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0天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8、12、16以及20天时的抗生素使用率均降低;治疗第20天两组患者IL-6、WBC、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第5天相比,治疗第10、15、20天两组患者PCT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治疗后第10、15、20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在血清PCT的监测下有助于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机体炎性反应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多重耐药菌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院感发生部位的关系及护理干预措施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冬 鞠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5期95-95,9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院感发生部位的关系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13例住院老年患者,对其住院时间与发生感染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率随即增高,呼吸道是最常见感染部位,泌尿道感染居第二位,其次是消...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院感发生部位的关系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13例住院老年患者,对其住院时间与发生感染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率随即增高,呼吸道是最常见感染部位,泌尿道感染居第二位,其次是消化道感染。结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有关,呼吸道是常见感染部位,应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住院时间 老年患者 发生部位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耐药菌监测对合理用药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潘虹霞 顾玲 +2 位作者 蔡波 姚国平 刘卫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56-4558,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感染菌与医院感染菌的耐药性差异及在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中的影响差异,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2010年对微生物室分离菌株感染性质进行区分,比较两类菌的耐药性差异.并以耐药率>75.0%作为合理... 目的了解社区感染菌与医院感染菌的耐药性差异及在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中的影响差异,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方法 2010年对微生物室分离菌株感染性质进行区分,比较两类菌的耐药性差异.并以耐药率>75.0%作为合理用药的最高预警机制,比较社区感染菌株与医院感染菌株差异。结果两类感染株排前5位的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但排名顺序不同,且两类感染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5.0%,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均<75.0%;以上5种分离菌中除铜绿假单胞菌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均存在差异。结论耐药菌监测及治疗过程中应区分不同的感染性质,能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抗菌药物 预警机制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占结 张卫红 +35 位作者 张永祥 刘娟 陈浮 葛学顺 王婷睿 方平 冯诚怿 杨乐 宋舸 刘菁 刘善善 潘虹霞 朱铁林 田媛媛 王文毅 吴晓琴 邢虎 姚静 袁咏梅 姜萍 唐红萍 周俊 臧金成 卢珊 张波 梁丹燕 黄辉萍 雷小航 黄炳花 王世浩 黄奉毅 陶红英 柴小玉 刘云 陈文森 李连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0-1866,共7页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000的医院9所(34.62%)。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安装后医院感染质控指标提升情况。再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和神经内科的连续病例,通过人工全病例判定与医院感染信息系统预警后人工处理对比医院感染率差异,并采用Meta分析综合比较计算率差及95%CI。结果 共有26所三级综合医院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医院均可主动生成预警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自动抓取微生物培养阳性监测信息。23所(88.46%)医院可获取多药耐药菌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菌送检率。22所(84.62%)医院可以获取多药耐药菌检出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升级能预警。22所(84.62%)医院每年预算中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维保经费。21所(80.77%)医院患者血常规指标异常能预警、20所(76.92%)医院患者影像学异常能预警,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显著减少4.00%的医院感染漏报率(RD=-4.00%,-2.00%^-6.00%,P<0.001),信息系统辅助可提升85.00%MDRO发生率(OR=1.850,95%CI=1.340~2.540,P<0.001)。在前瞻性研究中,总共抽取了5 320例连续病例,通过信息系统预警并结合手工判定与全病例纯手工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率差为0.017(-0.001~0.035)。结论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后可显著提升医院感染风险识别能力,更高效的预警且不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 监测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消毒液喷洒联合擦拭法对医院供应室封闭回收箱消毒清洗合格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国平 赵爱萍 任红霞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7-827,829,共2页
目的探讨消毒液喷洒联合消毒擦拭法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内部封闭回收箱消毒清洗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消毒供应室正循环使用的168个封闭回收箱,根据清洁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个,观察组实施消毒液喷洒联合消毒擦拭法,对照组实施清水... 目的探讨消毒液喷洒联合消毒擦拭法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内部封闭回收箱消毒清洗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消毒供应室正循环使用的168个封闭回收箱,根据清洁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个,观察组实施消毒液喷洒联合消毒擦拭法,对照组实施清水冲洗联合消毒擦拭法,选封闭回收箱内面、外面、把手3个重点位置取样予以细菌培养,对比两组细菌总数与总消毒清洗合格率、内面、把手、外面消毒清洗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内、外、把手及总消毒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液喷洒联合消毒擦拭法可减少消毒供应室内部封闭回收箱的细菌总量,提高消毒清洗合格率,且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供应室消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液喷洒 消毒擦拭法 供应室 回收箱 合格率
原文传递
综合性医院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国平 潘虹霞 +1 位作者 任红霞 赵爱萍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2479-2481,共3页
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为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222.83/10万,不同年份间传染病报... 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为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222.83/10万,不同年份间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1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比率最高(52.78%);散居儿童和农民是发病的重点人群;全院各科室均有报告,儿科居首位(42.11%)。传染病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染病(56.01%)为主,其次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33.16%);发病居前6位的传染病是手足口病、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淋病。结论肠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是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需要加强对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农民等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法定传染病 疫情
原文传递
泰兴地区0~12岁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E营养状况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文娟 薛佳殷 黄云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1-1302,1306,共3页
目的了解泰兴地区0~12岁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E营养现状,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1 710例泰兴市区及周边乡村儿保门诊0~12岁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 目的了解泰兴地区0~12岁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E营养现状,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及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1 710例泰兴市区及周边乡村儿保门诊0~12岁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结果泰兴地区0~12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的均值为(0.22±0.08) mg/L,总体缺乏率为43.9%,正常率为15.3%,不足率为40.4%,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5,P<0.05);血清维生素E的均值为(7.77±2.90) mg/L,总体缺乏率为7.9%,正常率为59.2%,不足率为32.6%,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42,P<0.05)。结论泰兴地区0~12岁儿童维生素A大部分处于缺乏或不足状态,维生素E部分处于不足状态,应引起家长及相关部门关注,定期检测并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血液化学分析 维生素A 维生素E 儿童
原文传递
医用防护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薛佳殷 蔡昕芯 +5 位作者 田亚娟 田丽梅 宣恒报 秦艳秋 茅一萍 蒋荣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 检验医务人员佩戴的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探索影响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221名医护、行政后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认可的苦味剂气溶胶法... 目的 检验医务人员佩戴的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探索影响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221名医护、行政后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认可的苦味剂气溶胶法(3M^(TM)FT-30)进行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 敏感性测试共201人通过,其中1级敏感度169人(84.1%)、2级敏感度30人(14.9%)、3级敏感度2人(1.0%),适合性检验201人中一次性通过188人,第二次测试通过5人,其中有8人测试不通过,通过率96.02%。影响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对口罩的适合性检验结果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佩戴眼镜、是否有双下巴、脸型大小、是否佩戴护目镜、形态面长、面宽、鼻宽及两耳屏点颌下弧长不是影响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的因素。结论 测试所用折叠式医用防护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通过率较高,BMI指数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一线医务人员应通过定性适合性检验来验证医用防护口罩的密闭性,选择适合自身脸型的医用防护口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口罩 防护 敏感性测试 定性适合性检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医用N95防护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与佩戴者主观评价问卷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昕芯 杜芳 +5 位作者 吴洪敏 薛佳殷 魏秀凤 田亚娟 朱芸 茅一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医用N95防护口罩的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与佩戴者对口罩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为医务人员科学选择防护口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8月11日-29日对221名南京新冠定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采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目的 通过分析医用N95防护口罩的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与佩戴者对口罩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为医务人员科学选择防护口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8月11日-29日对221名南京新冠定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采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认可的苦味剂气溶胶法(3MTMFT-30)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场收集调查,利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敏感性测试中,共201人(90.95%)通过测试,其中1级敏感度169人(76.47%)、2级敏感度30人(13.57%)、3级敏感度2人(0.90%);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方面,通过率为92.04%(185/201),其中第一次检验通过180人,第二次检验通过5人;佩戴者主观评价方面,111人主观整体感受较好,占55.22%,其中张嘴辅助呼吸、口罩气味、经面部肌肉调整后密合性三项得分分别为(2.10±0.58)分、(2.13±0.42)分、(2.46±0.56)分,均低于整体主观评价得分为(2.55±0.50)分,且主观评价口罩佩戴使用前密合性和经面部肌肉调整后密合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0,P<0.05);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与佩戴者主观评价的一致性差,kappa值为0.174(P<0.001)。结论 在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中,医用N95防护口罩安全性能较高,在适合性好的基础上增加口罩佩戴的舒适度,提高佩戴者的整体主观评价,充分利用测试结果为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有效使用的防护口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N95防护口罩 定性适合性检验 主观评价 一致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