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和县无环沟稻虾绿色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1
作者 肖华根 温淑芬 +1 位作者 阙翔 谢盛稠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5期34-34,56,共2页
无环沟稻虾绿色综合种养近些年来在泰和县蓬勃发展。经过几年实践探索,从无环沟稻虾田建设、日常养殖管理各方面等总结出一套标准化养殖技术,并提出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无环沟 稻虾 综合种养 泰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和县2000年-2009年稻飞虱发生概况及防治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善忠 吴来泉 +3 位作者 钟珺 钟齐刚 邓素华 刘祖星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7期174-176,共3页
通过对该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掌握灯下及田间发生规律,并了解了灯下与田间发生关系,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策略。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概况 原因分析 防治策略 江西省泰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和县稻田杂草调查结果初报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善忠 李志国 +3 位作者 郭娟娟 段琼 尹睿 杨唐柏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5期73-74,共2页
通过对泰和县3个乡镇9个自然村90块稻田杂草的调查发现,该县稻田杂草种类有18种,涉及12个科,以千金子和稗草为优势草种,平均密度、频度和多度分别列第1、第2位,水蓼、异型莎草最低;乡镇之间杂草种类差异较大;田间管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通过对泰和县3个乡镇9个自然村90块稻田杂草的调查发现,该县稻田杂草种类有18种,涉及12个科,以千金子和稗草为优势草种,平均密度、频度和多度分别列第1、第2位,水蓼、异型莎草最低;乡镇之间杂草种类差异较大;田间管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杂草 调查 泰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和县双季晚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伟 林益增 +4 位作者 刘炳元 黄毓 龙卫平 蒋俊懋 彭忠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9期45-46,57,共3页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机理是在栽足基本苗条件下,通过控肥(控制氮肥总量、适量氮肥后移作穗肥),实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控病虫害(调优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达到节肥增产提效目的。该文主要探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机理是在栽足基本苗条件下,通过控肥(控制氮肥总量、适量氮肥后移作穗肥),实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控病虫害(调优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达到节肥增产提效目的。该文主要探讨了"三控"施肥氮肥不同的调减幅度对水稻农艺状性、产量构成和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以施纯氮11.7kg/667m^2、按基、蘖、穗肥5∶2∶3的比例,且蘖肥在抛栽后11~14d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效益最佳,该处理表现为生育期适中,生育稳健、抽穗整齐,群体结构与穗粒结构协调,灌浆期较长,结实率和饱满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控”施肥 氮肥调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和县郊柑桔木虱发生初步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灵 石维忠 +2 位作者 蒋军喜 曾宜杰 蒋俊懋 《江西植保》 2005年第1期45-46,共2页
柑桔木虱为柑桔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本文对泰和县郊柑桔木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泰和县郊柑桔木虱发生已较严重。
关键词 柑桔木虱 柑桔黄龙病 泰和县 发生情况 介体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和县重视人才强农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6
作者 蒋琪 《江西农业》 2018年第3期36-37,共2页
“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近年来,泰和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农业发展呼唤“新农民”泰和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著称,是全国首批50个商品粮、商... “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近年来,泰和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农业发展呼唤“新农民”泰和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著称,是全国首批50个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之一,并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等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和县 农民 职业 人才 培育 生态农业建设 科教兴农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技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兰波 刘方义 +4 位作者 徐善忠 黄水金 余建 杨迎青 李湘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55-58,共4页
于2016、2017年分别在江西省泰和县和南昌县进行了应用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技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与用药液量呈正相关;在泰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25%氟环唑悬浮... 于2016、2017年分别在江西省泰和县和南昌县进行了应用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技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与用药液量呈正相关;在泰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25%氟环唑悬浮剂420 g/hm^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15.0 L/hm^2的防效(84.20%)显著高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2的防效(81.83%);在南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375 g/hm^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7.5~15.0 L/hm^2的防效为53.73%~69.44%,显著低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2的防效(8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超低容量喷施技术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晚稻“籼改粳”适宜品种及抛秧栽培技术
8
作者 林益增 刘炳元 +3 位作者 龙卫平 将俊懋 曾晓勇 童仁锟 《江西农业》 2016年第11S期20-,共1页
通过品种区组试验,筛选出甬优1538、甬优538为适宜"籼改粳"品种,并提出与籼稻栽培不同的调整措施,制定与推荐品种配套的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籼改粳 品种 调整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优质栽培气象条件分析及高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云萌 黄祥光 刘云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306-306,308,共2页
对荸荠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介绍传统种植区域荸荠的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催芽育苗、选田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荸荠 气象条件 高产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眼乡村振兴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琪 刘姗 +1 位作者 尹睿 康美华 《江西农业》 2018年第9期18-18,共1页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泰和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泰和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稳总量、调结构、控污染、提质量"为目标,走出一条绿色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绿色发展 乡村 生态环境 泰和县 质量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晚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匡大春 林益增 +2 位作者 彭忠亮 段琼 蒋琪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7期4-4,14,共2页
机械插秧在赣中南双季晚稻生产上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器械,具有一次性同步完成插秧和施肥的功能。为掌握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文章探讨了在种植当地主栽品种、正常机插规格情况下的适宜用肥量和施用法,... 机械插秧在赣中南双季晚稻生产上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器械,具有一次性同步完成插秧和施肥的功能。为掌握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文章探讨了在种植当地主栽品种、正常机插规格情况下的适宜用肥量和施用法,并于2018年在泰和县开展了双季晚稻机插侧深施施肥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水平条件下,化肥全部采用机械侧深施比常规施肥方法每亩增产21.55kg,增效80元,增幅分别为4.2%和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肥料 机插侧深施一体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大苗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康淮 《农技服务》 2002年第10期10-11,共2页
双低油菜大苗稀植高产栽培是在传统育苗移栽基础上,受西瓜嫁接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启发摸索创新出的一项栽培技术。该技术增产潜力大,高产稳定。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1、适时早播育大苗
关键词 双低油菜 大苗稀植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睿 蒋琪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0年第1期22-22,共1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目前也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地域辽阔,尤其是南方地区,环境也比较适合栽培水稻,有利于提升水稻的产量。最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目前也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地域辽阔,尤其是南方地区,环境也比较适合栽培水稻,有利于提升水稻的产量。最近几年,我国也注重研究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就提升水稻产量的栽培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度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冀建华 李絮花 +7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王子君 吕真真 蓝贤瑾 陈剑秋 黄祥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5-906,共12页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酸碱缓冲容量和碱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0~30 cm土壤pH,导致土壤酸化,酸化率为2.88 kmol·hm^-2·a^-1;与之相反,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处理在0~15 cm和15~30 cm分别提高了1.22~1.58和0.35~0.64个pH单位,并产生大量碱,在0~30 cm达到了9.93~13.82 kmol·hm^-2·a^-1,其中0~15 cm占80%。与CK处理相比,硅钙钾镁肥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EC、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及0~15 cm交换性K^+,减少0~30 cm交换性酸,特别是交换性Al^3+。土壤交换性酸消耗量中硅钙钾镁肥释放的交换性盐基和相应碱贡献了104.3%,是交换性酸减少的主要途径。总之,多次大量施用硅钙钾镁肥在显著提高0~30 cm交换性Ca^2+、Mg^2+和0~15 cm交换性K^+含量的同时,有效改良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稻田土壤酸性,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释放的Ca^2+、Mg^2+盐基离子和碱是土壤酸化阻控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钾镁肥 水稻 土壤改良 土壤PH 土壤交换性盐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红壤地区直播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寅 鲁剑巍 +3 位作者 李小坤 刘波 袁福生 肖志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2,52,共6页
2009~2010年在江西典型红壤地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研究施肥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N、P、K养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上直播油菜各施肥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1 722 kg/hm2... 2009~2010年在江西典型红壤地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研究施肥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N、P、K养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上直播油菜各施肥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1 722 kg/hm2和1 469元/hm2,而N、P、K、B任何一种养分缺乏均影响油菜的正常发育和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红壤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为P>B>N>K。施肥对直播油菜N、P、K养分的吸收和累积有明显影响,各养分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NPKB处理最有利于养分吸收及累积,其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29.3%、59.5%和89.1%,均为最高。红壤地区直播油菜的高产应积极推广氮磷钾硼肥平衡配施措施,并实行氮、钾肥分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氮磷钾硼肥 直播油菜 生长发育 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油菜直播密度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益增 刘炳元 +3 位作者 龙卫平 曾晓勇 童仁锟 蒋俊懋 《江西农业》 2016年第10S期7-,9,共2页
设计6个不同用种量,对旱地油菜进行直播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播期和管理情况下,用种量3.75 kg/hm2、5叶期成苗密度28.3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2 582 kg/hm2;用种量影响的关键因素是单株角果数;适宜的用种量是构建合理群体、提... 设计6个不同用种量,对旱地油菜进行直播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播期和管理情况下,用种量3.75 kg/hm2、5叶期成苗密度28.3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2 582 kg/hm2;用种量影响的关键因素是单株角果数;适宜的用种量是构建合理群体、提高群体质量的先决条件,是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用种量 直播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2020年江西地方鸡种禽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与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帆帆 傅金根 +7 位作者 黄奕雯 罗士仙 涂凌云 方绍培 吴玲 张危红 康冬柳 康昭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2-1337,共6页
为了解江西地区禽圆环病毒2型(AGV2)的流行情况及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2015年~2020年间采自江西各地区的1 372份地方鸡血清、粪便及内脏组织样品进行AGV2检测。结果显示,江西地区AGV2的阳性率为13.99%(192/1 372),... 为了解江西地区禽圆环病毒2型(AGV2)的流行情况及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2015年~2020年间采自江西各地区的1 372份地方鸡血清、粪便及内脏组织样品进行AGV2检测。结果显示,江西地区AGV2的阳性率为13.99%(192/1 372),其中育成鸡阳性率最高,为17.16%(98/571),且各生长阶段鸡AGV2阳性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中选取12份AG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和VP1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同时对VP1蛋白线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选取的12个AGV2全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为96.8%~99.8%,其中VP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6.5%~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4%~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2个AGV2全基因组分布于进化树的各分支,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AGV2 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并未导致VP1蛋白疏水性的改变,仅JX201601 VP1出现G36S突变,JX201802 VP1出现Q^(222)R突变,致使VP1蛋白抗原性改变。本研究首次明确了江西地方鸡种中AGV2的流行状况和遗传演化特点,为江西地区AGV2感染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圆环病毒2型 流行病学调查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吉安地区井冈蜜柚特色果业种植气候区划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云萌 刘云霞 +1 位作者 曾广旭 黄祥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30-133,共4页
江西吉安大部分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有利于种植蜜柚,辖区内每年以近2000 hm2的速度推进蜜柚特色种植产业,但蜜柚种植受不利气象因素特别是冬季冻害的影响较大。根据井冈蜜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气象要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江西吉安大部分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有利于种植蜜柚,辖区内每年以近2000 hm2的速度推进蜜柚特色种植产业,但蜜柚种植受不利气象因素特别是冬季冻害的影响较大。根据井冈蜜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气象要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出吉安地区蜜柚种植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最适宜种植区为万安、遂川、泰和的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区为吉安、吉州、青原、永新和吉水的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为永丰和峡江;不适宜种植区为井冈山、安福和新干地区。为优化吉安地区井冈蜜柚生产布局、趋利避害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柚 气候区划 吉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志国 郭娟娟 +3 位作者 段琼 杨唐柏 黄建平 徐善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55-55,95,共2页
对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了大区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适宜用量为150~225g/hm2,药后10d的防效达90.54%~95.31%,药后20d广... 对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了大区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适宜用量为150~225g/hm2,药后10d的防效达90.54%~95.31%,药后20d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褐飞虱 药效试验 泰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三控”施肥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比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佑浪 黄毓 +1 位作者 郑伟 林益增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3期51-52,共2页
“三控”施肥是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中化肥浪费大、农药用量高和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而研究建立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在确定“三控”施肥用量和分配比例的前提下,该文研究探讨了... “三控”施肥是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中化肥浪费大、农药用量高和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而研究建立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特色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在确定“三控”施肥用量和分配比例的前提下,该文研究探讨了三控施肥技术中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因子、病虫发生状况、经济产量等情况的差别。结果表明:在早稻三控施肥技术中,产量构成因子的协调性、病虫害抗性以及产量以蘖肥在移栽后10~13d施用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控”施肥 分蘖肥 施用时期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