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化性角化病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李淑 曹春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笔者医院接受PDT治疗的82例A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接受皮肤镜检查,所有... 目的:探讨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患者皮肤镜特征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笔者医院接受PDT治疗的82例A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接受皮肤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清洁面部皮肤接受光动力治疗仪照光,根据患者情况照射1~6次,照射后评价PDT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皮肤镜特征,以评价皮肤镜特征与PDT治疗效果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男性占比达71.95%,皮损部位多位于颞部,Olsen临床分级AKⅠ级31.71%,AKⅡ级54.88%,AKⅢ级13.41%。82例患者平均PDT治疗次数为(2.29±0.69)次,经治疗后50例皮损完全消退,病理改变消失为完全缓解,23例皮损改善≥50%为部分缓解,PDT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02%。治疗后鳞屑、毛囊开口、红色假网状结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PDT治疗AK疗效佳,可改善AK患者皮肤镜下检测出现的鳞屑、毛囊开口、红色假网状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特征 光化性角化病 光动力疗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言子琪 陈斯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53-256,294,共5页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 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发病率最高的两大皮肤癌,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数cSCC和BCC患者的预后较好,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和BCC患者可以选择全身治疗,但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HHI)的治疗效果不佳、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不断研究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已成为局部晚期/转移性cSCC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和晚期/转移性BCC的二线治疗药物。本文对PD-1抑制剂在cSCC和BC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免疫治疗 转移 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治疗乳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 叶蕴瑶 +5 位作者 李亚星 刘慧兰 戴圣斌 韩高华 钱晓娟 甘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00077-00077,共2页
评估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在治疗乳腺癌患者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0例接受胸壁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预防组,在放疗开始一周后给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均匀喷洒照射野皮肤直至放疗结束;治... 评估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在治疗乳腺癌患者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0例接受胸壁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预防组,在放疗开始一周后给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均匀喷洒照射野皮肤直至放疗结束;治疗组,放疗早期不作处理,等到出现2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时喷涂伯格曼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在出现2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时喷涂3M凝胶。结果 预防组患者的皮肤耐受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辐射损伤耐受剂量高于对照组而发生严重皮肤黏膜放射性损伤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可有效的保护放疗照射区皮肤,减轻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特比萘芬联合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懿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盐酸特比萘芬联合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的76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用药组(n=38)与特比萘芬组(n=38)。...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盐酸特比萘芬联合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的76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用药组(n=38)与特比萘芬组(n=38)。用盐酸特比萘芬对特比萘芬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盐酸特比萘芬联合复方酮康唑乳膏对联合用药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用药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特比萘芬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用药的时间均短于特比萘芬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相比,用盐酸特比萘芬联合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该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缩短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用药的时间,且用药的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 复方酮康唑乳膏 皮肤浅部真菌病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袁黎黎 郑小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异维A酸组、光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异维A酸组予以口服异维A酸治疗,光疗组予以光...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异维A酸组、光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异维A酸组予以口服异维A酸治疗,光疗组予以光动力疗法,联合治疗组予以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评估三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皮损数量及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2.14%)显著高于异维A酸组(46.43%)和光疗组(57.14%)(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非炎性皮损数量显著低于异维A酸组和光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光疗组治疗后炎性皮损数量显著低于异维A酸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Acne-Qol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异维A酸组和光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光疗组患者的红斑水肿、反应性痤疮、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高于异维A酸组(P<0.05),三组间干燥脱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皮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A酸 光动力疗法 中重度痤疮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成人慢性湿疹45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爱明 邓雪琴 程宝林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929-932,共4页
目的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应用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成人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应用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成人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及随访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积分(4.81±1.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酶合成的增长率(639.15±1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48.9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水份情况(46.15±14.32)%明显优于对照组(40.02±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成人慢性湿疹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改善自觉瘙痒程度、皮损厚度和皮肤软硬度及颜色恢复等方面的临床状况,患者皮肤水份得以维持,为受损皮肤的组织再生提供了保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慢性湿疹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Sr-^(90)Y敷贴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被引量:6
7
作者 丁忠旗 陈斯泰 +1 位作者 李永培 盛强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90SR-^90Y敷贴 治疗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和曲安奈德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春育 帅茂圣 +2 位作者 丁忠旗 陈斯泰 赵建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曲安奈德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61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瘢痕均进行手术切除,切口缝合后即时注射曲安奈德,试验组在术后3 d内给予^(90)Sr-^(9...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曲安奈德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61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瘢痕均进行手术切除,切口缝合后即时注射曲安奈德,试验组在术后3 d内给予^(90)Sr-^(90)Y敷贴,隔日1次,共6次;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12~24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0.96%和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7.41%和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9.35%和43.33%,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曲安奈德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安全有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曲安奈德 90Sr-90Y敷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姜俊 陈宜刚 +2 位作者 叶军 陈亚宝 甘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及荧光强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②活动期SLE组与稳定期SLE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③活动期SLE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增高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降低与SLE的发病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芥制剂治疗白癜风1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建林 甘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4-285,共2页
氮芥制剂治疗白癜风135例临床观察赵建林①甘苏①白癜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们应用盐酸氮芥制剂治疗白癜风,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35例统计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35例白癜风患者均... 氮芥制剂治疗白癜风135例临床观察赵建林①甘苏①白癜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们应用盐酸氮芥制剂治疗白癜风,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35例统计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35例白癜风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男78例,女5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药物疗法 氮芥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建林 甘苏 +1 位作者 吴卉 刘巧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4,共1页
关键词 斑秃 丙酸氟替卡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雪琴 吴爱明 程宝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7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轻中度银屑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轻中度银屑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评分(斑块肥厚评分、红斑症状评分、鳞屑症状评分、皮损范围评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2.98%(χ^(2)=4.423,P=0.035)。治疗8周后,2组斑块肥厚、红斑症状、鳞屑症状、皮损范围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银屑病面积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血清TGF-β_(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皮损程度,降低疾病严重性,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窄谱紫外线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斑块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孢子丝菌病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坚 梁尚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面部孢子丝菌病 红色斑丘疹 临床资料 花生米 尤卓尔 患儿 破溃 皮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兄妹同患着色性干皮病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雪琴 农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1病历摘要例 1.男,12岁;例2.女,8岁。两患儿系同父同母兄妹,于2013年8月就诊于我科。男孩3岁、女孩4岁时鼻背部出现褐色斑,约针尖至芝麻大。颜色由浅褐至棕褐不等。皮损渐渐增多波及整个面颈部、双上肢。皮损于日晒后明显加重... 1病历摘要例 1.男,12岁;例2.女,8岁。两患儿系同父同母兄妹,于2013年8月就诊于我科。男孩3岁、女孩4岁时鼻背部出现褐色斑,约针尖至芝麻大。颜色由浅褐至棕褐不等。皮损渐渐增多波及整个面颈部、双上肢。皮损于日晒后明显加重。平素畏光、日晒后流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 兄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爱明 邓雪琴 陈坚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及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4例淋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 目的:探讨及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4例淋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指标与淋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同时较为严重及有并发症的患者检测结果差于其他患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淋病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淋病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呈现相对较差的状态,上述血液指标均与淋病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细胞因子 红细胞免疫指标 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甘苏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带状疱疹时使用盐酸伐昔洛韦进行治疗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接受观察的70例患者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5例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进行治疗,另外一组35例患者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这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在治疗带状疱疹时使用盐酸伐昔洛韦进行治疗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接受观察的70例患者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5例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进行治疗,另外一组35例患者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这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d,在用药治疗之后分别对这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体征以及症状上的改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盐酸伐昔洛韦组对于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率为80%,而阿昔洛韦组在对于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率为45.7%。与此同时,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上,盐酸伐昔洛韦明显短于阿昔洛韦,而且在两种调查结束后,调查结果都存在着很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上,盐酸伐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显著,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少,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是一个安全可靠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伐昔洛韦 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
17
作者 陈坚 梁尚清 樊小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梅毒 重症监护室 临床资料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18
作者 吴卉 赵建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培氟沙星 过敏性休克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冷冻治疗面部扁平疣110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坚 凌才英 《皮肤病与性病》 2010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液氮冷冻治疗 面部扁平疣 液氮冷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型孢子丝菌病1例
20
作者 赵建林 甘苏 吴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9期655-656,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右前臂出疹、溃烂1年余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年前偶尔发现左手前臂出现一黄豆大小皮疹,逐渐增大,中心溃烂,触之易出血,无明显压痛。曾多次在当地及外院就诊,给予抗生素口服、肌注、外用及对症治疗,...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右前臂出疹、溃烂1年余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年前偶尔发现左手前臂出现一黄豆大小皮疹,逐渐增大,中心溃烂,触之易出血,无明显压痛。曾多次在当地及外院就诊,给予抗生素口服、肌注、外用及对症治疗,皮损仍呈进行性扩大。患者系农民,不能肯定局部是否有过外伤史,皮损无季节性变化,否认内科及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溃疡型 传染病史 季节性变化 临床资料 对症治疗 患者 右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