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及X线胸片与CT综合诊断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正君 刘勇 +1 位作者 宋震宇 揭平平 《西部医学》 2013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分析肺源性心脏病(PHD)的心电图、X线胸片与CT表现,探讨综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肺心病27例,均作常规心电图、X线胸片、胸部CT平扫,其中17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5例行CT增强扫描。对其心电图、胸片、CT资料进行回... 目的分析肺源性心脏病(PHD)的心电图、X线胸片与CT表现,探讨综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肺心病27例,均作常规心电图、X线胸片、胸部CT平扫,其中17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5例行CT增强扫描。对其心电图、胸片、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心电图以肺型P波为多(15例,55.6%),其次是QRS综合波改变、S-T段及T波变化、房室传导阻滞。X线胸片:心脏二尖瓣型22例,普大型5例;右心室增大19例,右心房增大6例,左心室增大4例。均见肺动脉段突出(≥0.3cm),右下肺动脉干增粗(≥1.5cm);肺门截断征21例。慢性支气管炎表现21例,肺气肿征象17例,2例合并支气管扩张。CT表现:大部分病例心脏增大,右心室增大或肥厚21例,右心房增大9例,左心室增大5例。右下肺动脉干增粗,外围动脉变细、扭曲、紊乱。慢性支气管炎表现23例,肺气肿15例,肺大泡11例,5例合并支气管扩张。心电图提示肺心病表现15例(55.6%),X线胸片诊断肺心病19例(70.3%),CT诊断肺心病22例(81.5%),三者综合诊断24例(88.9%)。结论心电图、X线胸片与CT对肺心病诊断都能提供一定的依据,三者综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心电图 X线胸片 胸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损伤期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附7例分析)
2
作者 陈正贵 杨奇 +1 位作者 徐培国 陈正君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6期465-467,共3页
本文时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超急性损伤期进行分析,提出对此期的心电图诊断主要依据巨大高耸的 T 波、斜上型 S—T 段抬高和急性损伤性阻滞,并探讨其发生机理,同时指出,此期应与高血钾症、左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脑血管意外所致 T ... 本文时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超急性损伤期进行分析,提出对此期的心电图诊断主要依据巨大高耸的 T 波、斜上型 S—T 段抬高和急性损伤性阻滞,并探讨其发生机理,同时指出,此期应与高血钾症、左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脑血管意外所致 T 波增高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超急性损作期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性心瓣膜病的超声特征和价值(附71例分析)
3
作者 邱学芬 张梦华 高玉丽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出的55岁以上71例老年性心瓣膜病的特征:受累瓣膜以主动脉瓣为主66例(92.96%),其表现为瓣环钙化和回声增强,瓣叶增厚、关闭不全、狭窄及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二尖瓣受累54例(76.1%),其表现为瓣环钙化和回声增...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出的55岁以上71例老年性心瓣膜病的特征:受累瓣膜以主动脉瓣为主66例(92.96%),其表现为瓣环钙化和回声增强,瓣叶增厚、关闭不全、狭窄及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二尖瓣受累54例(76.1%),其表现为瓣环钙化和回声增强、瓣叶增厚、关闭不全、狭窄,左房室增大等表现。作者认为,2DE为识别老年心脏组织结构的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老年性心瓣膜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心瓣膜病 超声心动图 二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风湿性心脏炎的探讨
4
作者 邱学芬 张梦华 高玉丽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诊断风湿性心脏炎35例,对心脏扩大,心瓣膜的改变及心包积液能清晰显示,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性。在病程中可动态观察,对了解病情进展,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范围弥散成像与骨扫描对全身骨转移检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正君 刘勇 +2 位作者 罗丽 宋震宇 黄冰峰 《西部医学》 2013年第7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与同位素全身骨扫描(ECT)对全身骨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骨转移30例(肺癌18例、前列腺癌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B-DWI及ECT对全身扫描,结合骨转移部位MRI扫描(取T1、T2加...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与同位素全身骨扫描(ECT)对全身骨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骨转移30例(肺癌18例、前列腺癌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B-DWI及ECT对全身扫描,结合骨转移部位MRI扫描(取T1、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技术STIR)。WB-DWI及ECT检查间隔时间小于2周。结果 30例中,WB-DWI、ECT检出骨转移部位相同。WB-DWI检出脊柱转移23例(76.7%),骨盆转移14例(46.7%),肋骨转移6例(20.0%),肱骨转移4例(13.3%),股骨转移6例(20.0%)。ECT检出脊柱转移19例(63.3%),骨盆转移11例(36.7%),肋骨转移5例(16.7%),肱骨转移4例(13.3%),股骨转移6例(20.0%)。WB-DWI与ECT对脊柱、肱骨、股骨转移检测无差异(P>0.05),对骨盆、肋骨转移检测有差异(P<0.05)。结论 WB-DWI、ECT两种方法对骨转移均敏感,相比之下,WB-DWI对骨转移检出率、定位、定量准确性较ECT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DWI MRI ECT 全身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检测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正君 宋震宇 +1 位作者 刘勇 胡华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评价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和病变部位常规MRI影像资料。结果头颅、胸锁肋骨、脊柱、骨盆、四肢骨五个区域的准确率分别为50%、76.9%、78.6%、6... 目的评价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和病变部位常规MRI影像资料。结果头颅、胸锁肋骨、脊柱、骨盆、四肢骨五个区域的准确率分别为50%、76.9%、78.6%、67.5%、80%,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评价全身骨转移的准确率为75.3%。结论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病变部位常规MRI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能起到一站式检查、诊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磁共振成像 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左室质量与心脏射血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莫余波 罗兴林 +2 位作者 杨晓林 江惠兰 邱学芬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68-170,共3页
附属医院心内科和物理诊断科等科室协作,使用超声心动图和微机心功能仪测定了1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质量,探讨左室质量与射血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左室质量与射血功能呈较强负相关,r=-0.733(P<0.001)即高血压病... 附属医院心内科和物理诊断科等科室协作,使用超声心动图和微机心功能仪测定了1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质量,探讨左室质量与射血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左室质量与射血功能呈较强负相关,r=-0.733(P<0.001)即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质量愈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速度则愈降低,心脏射血功能随之减弱,充分说明左室质量的变化.对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估计和预后判定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脏功能 射血功能 左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9例正常人左室收缩时间间期的测定
8
作者 徐培国 江惠兰 +2 位作者 陈正贵 高焰林 王世健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39-41,共3页
应用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和颈动脉搏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时间间期(STI),并用回归分析法,发现心率对QS_2、LVET和PEP呈显著负相关;QS_2和LVET在男女性别方面也有显著差异;PEP/LVET则不受心率和性别影响。本文根据195例正常成年人测定结果... 应用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和颈动脉搏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时间间期(STI),并用回归分析法,发现心率对QS_2、LVET和PEP呈显著负相关;QS_2和LVET在男女性别方面也有显著差异;PEP/LVET则不受心率和性别影响。本文根据195例正常成年人测定结果,求出STI正常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收缩功能 收缩时间间期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急救处理(附18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陈正贵 杨奇 +1 位作者 徐培国 陈正君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05-307,共3页
本文对18例预激综合征(WPW)并发心房颤动(Af)进行分析,概括其心电图诊断要点。尤其是出现快速的心室率且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应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阐述了发生机理与折返运动有关。最大的危险是诱发心室纤颤而死亡,并提出了治疗中首... 本文对18例预激综合征(WPW)并发心房颤动(Af)进行分析,概括其心电图诊断要点。尤其是出现快速的心室率且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应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阐述了发生机理与折返运动有关。最大的危险是诱发心室纤颤而死亡,并提出了治疗中首选电击复律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电击复律 心房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的隐匿性冠心病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虹 孙晓强 +5 位作者 覃纲 费静 赵冲 代嘉虹 谭蓓蓓 李雷激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冠心病与咽喉部诸多症状之间的联系,提高对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隐匿性冠心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首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咽喉部梗阻感为主诉的18例,... 目的探讨隐匿性冠心病与咽喉部诸多症状之间的联系,提高对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隐匿性冠心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首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咽喉部梗阻感为主诉的18例,咽喉部闷胀痛8例,咽喉部紧缩感7例,吞咽困难5例,咽喉部烧灼感2例,气、食管上方的不适或疼痛2例。本组患者既往均无胸痛、胸闷、心悸等心肌缺血症状及病史,有一次或多次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且诊断为相关耳鼻喉科疾病的病史。本组咽喉部症状均有短暂性发作的特点,持续时间常为5~10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的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等证实有心肌缺血表现,并由我院心内科确诊为隐匿性冠心病。经内科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抗心肌缺血治疗后,咽喉部症状消失33例,缓解9例(其中合并颈椎病5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所有患者均无猝死、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冠心病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具备冠心病易患因素、咽喉部症状有发作性特点的患者,不管既往有无心肌缺血症状,都应及时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避免隐匿性冠心病导致的严重冠脉急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不适 隐匿性冠心病 耳鼻咽喉科 心内科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与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正君 刘勇 +1 位作者 宋震宇 黄冰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pertrophic crdiomyopathy,HCM)的心电图和MRI表现。方法搜集17例经临床确诊的HCM患者资料,对其心电图、MRI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心电图均异常,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异...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pertrophic crdiomyopathy,HCM)的心电图和MRI表现。方法搜集17例经临床确诊的HCM患者资料,对其心电图、MRI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心电图均异常,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异常Q波、T波倒置。MRI以左心室壁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肥厚居多,其次是心尖肥厚;心腔缩小,心肌信号正常;心脏功能异常(7例)。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呈正相关,Q波深度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T波深度与心尖部和室间隔的室壁厚度差呈正相关。结论 HCM的心电图、MRI均有一定的特征性,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可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P波离散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程孝煊 程松 +3 位作者 罗兴林 熊英 赵力田 袁晓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