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外科手术前置导尿管最佳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琳 陈慧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124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全麻后置导尿管(即麻醉后),对照组术前病房内置导尿管(即麻醉前)。观察两组置导尿管时的心率、血压变化、舒适度...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全麻手术患者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124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全麻后置导尿管(即麻醉后),对照组术前病房内置导尿管(即麻醉前)。观察两组置导尿管时的心率、血压变化、舒适度、术后清醒回病房对尿管的异物感、术后12h拔除尿管后排尿状况。结果置导尿管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尿管的异物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后置导尿管有助于提高置管的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准备 全麻 置尿管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脊柱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小兰 陈慧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19期128-130,共3页
目的讨论个性化护理在脊柱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且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骨科以及糖尿病相... 目的讨论个性化护理在脊柱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且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骨科以及糖尿病相关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于患者出院后第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情况。使用糖尿病自护量表对患者出院后第3、6个月的行为进行评分,观察2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自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会更好的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以及自我护理认识,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脊柱外科 糖尿病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在脊柱外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慧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0期583-583,共1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运用于对脊柱外科患者优质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在脊柱外科运用PDCA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实施PDCA循环管理。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脊柱外科在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护理文书、护士操作考试、病房... 目的探讨PDCA循环运用于对脊柱外科患者优质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在脊柱外科运用PDCA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实施PDCA循环管理。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脊柱外科在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护理文书、护士操作考试、病房管理等的评分明显提升,优质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也从优质护理中获益明显,满意度也提高了。结论 PDCA循环管理下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充分调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仁建 程方东 +1 位作者 胡定祥 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9例(颈椎合并胸椎2例、胸椎合并腰椎15例、腰椎合并骶椎12例),3个部位及以上17例(颈椎合并胸腰椎4例、中心病灶为胸椎合并腰骶椎6例、中心病灶为腰椎合并胸、骶椎7例)。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39例,3个及3个以上45例。发现脊柱结核伴随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骨折以及小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7例,陈旧性压缩骨折4例,椎体小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和并存疾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MRI 全脊柱 诊断 多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MRI在脊柱外伤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钟德君 康敏 +2 位作者 王清 傅家庆 陈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9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X线或CT平扫初诊为单纯颈椎骨折、胸椎骨折及腰椎骨折各30例,均行全脊柱MRI检查,观察全脊柱骨损伤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发现单个椎体骨折47...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9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X线或CT平扫初诊为单纯颈椎骨折、胸椎骨折及腰椎骨折各30例,均行全脊柱MRI检查,观察全脊柱骨损伤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发现单个椎体骨折47例,2个部位骨折31例,3个及3个以上部位骨折12例,脊髓损伤程度:脊髓水肿9例,脊髓挫伤69例,脊髓横断12例,合并陈旧性脊柱骨折3例,ChiariI型畸形1例,椎体血管瘤2例,椎体脂肪浸润1例。[结论]全脊柱MRI能清楚显示全脊柱骨损伤及脊髓损伤,为制定较完善的治疗措施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全脊柱MRI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6
6
作者 叶飞 冯大雄 +1 位作者 康建平 李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0-611,共2页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大多累及2个节段以上,部分伴窦道形成。目前临床主张对椎体破坏严重、进行性后凸、脊髓受压患者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1、2]。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疗效不佳 防治 手术 窦道形成 椎体破坏 外科治疗 脊髓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高举 王清 +4 位作者 兰永树 王松 钟德君 李森 魏书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30例脊柱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麻下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途径取脊柱占位性...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30例脊柱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麻下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途径取脊柱占位性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不同直径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多点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于10%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及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 30例均成功穿刺取材,其中28例获得明确诊断:原发恶性肿瘤7例,脊柱转移性肿瘤13例,化脓性脊柱炎2例,脊柱结核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椎体血管瘤1例,修复性肉芽肿1例;2例未能明确诊断,采取切除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转移性腺癌(肺源性)1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3.3%(28/3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于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安全、活检阳性率高特点,是诊断脊柱占位性病变的理想方法,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脊柱占位性病变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侯宗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结合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5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结合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5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7例,L4、5、S12例,L5、S2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4例。术前后凸成角5~18°,平均9°。4例伴有肺结核;3例伴窦道形成;3例伴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压;9例伴椎旁脓肿。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手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术后12个月X线片检查示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并通过椎间隙10例,1例术后CT扫描证实前方有假关节形成。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3例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后消失。血常规、血沉、肝肾功正常9例,2例肝转氨酶升高。结论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后路器械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具有安全、操作简便、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的优点,适用于腰骶段脊柱结核伴窦道及术前诊断尚不能排除化脓性脊椎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术 前后路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大雄 康建平 +1 位作者 叶飞 李骏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总结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2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3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即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方椎管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 目的总结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2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3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即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后方椎管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即单纯后路手术)10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①前后路联合手术21例,手术用时200-280m in,平均(220±18.3)m in,出血量400-600m l,平均(480±38.4)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2%。②单纯后路手术10例,手术用时150-180m in,平均(170±14.6)m in,出血量300-500m l,平均(410±38.4)m l,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窦道闭合;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0%。全组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无1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应根据病损和脓肿的部位,具体分析。适当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减少损伤、彻底病灶清除、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椎 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65
10
作者 刘小艳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常识等,...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常识等,对照组患者仅在复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解决家庭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半年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等。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本组出院时,但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较出院时均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帮助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减轻焦虑及抑郁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模式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松 段春燕 +1 位作者 王清 康建平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1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外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进行外科学实验学习的同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PBL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期末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结合问卷调查以评估...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外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进行外科学实验学习的同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PBL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期末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结合问卷调查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能力、考试成绩、对教学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外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外科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叙锋 冯大雄 +4 位作者 戢勇 付钦卿 黄光平 周玉 张戈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3期77-7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收集1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PET/CT及MRI检查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PET/CT检出病灶43个,其中25个经...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收集1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PET/CT及MRI检查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PET/CT检出病灶43个,其中25个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转移椎体病灶,18个为良性病灶,定性诊断的22个转移椎体病灶,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范围为2.38-26.30。MRI共检出病灶40个,其中25个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转移椎体病灶,15个为良性病灶;定性诊断的17个转移椎体病灶,15个病灶T_1WI呈低信号及T_2WI呈高信号,2个病灶T_1WI及T_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PET/CT对转移椎体病灶的诊断正确率为88.37%(38/43)、敏感度为88.00%(22/25)、特异度为88.89%(16/18),而MRI的诊断正确率为67.50%(27/40)、敏感度为68.00%(17/25)、特异度为66.67%(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实现了精细解剖结构与丰富生理、生化分子功能信息的结合,在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MRI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体会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松 段春燕 王清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6期948-949,共2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外科病种繁多,各种操作复杂,外科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诊疗技术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医学人才,是一项重大的课题。现结... 临床实习是医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外科病种繁多,各种操作复杂,外科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诊疗技术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医学人才,是一项重大的课题。现结合我院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外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体会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临床实习 教学体会 基础理论知识 临床实习质量 学习过程 诊疗技术 医学人才 社会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福国 王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本文介绍骶骨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骶神经根的保护、手术出血的控制以及骶骨切除术后稳定性重建。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后柱骨性结构完整的脊柱后凸畸形
15
作者 康建平 冯大雄 +1 位作者 王松 叶飞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先天性脊柱畸形、创伤、结核等多种疾病可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后凸畸形大于60°时畸形会继续加重并发生背部疼痛,甚至截瘫,一般需要手术矫正治疗。我院自1998年至2007年期间对收治的56例后柱骨性结构完整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 先天性脊柱畸形、创伤、结核等多种疾病可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后凸畸形大于60°时畸形会继续加重并发生背部疼痛,甚至截瘫,一般需要手术矫正治疗。我院自1998年至2007年期间对收治的56例后柱骨性结构完整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路手术减压、矫形、融合和固定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前路手术治疗 结构完整 骨性 后柱 先天性脊柱畸形 前路手术减压 背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思考
16
作者 王松 段春燕 王清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4期31-32,共2页
近年来脊柱结核迅速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分析目前脊柱结核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从脊柱结核的化疗、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术后督导治疗方面综合思考个体化综合治疗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分析和思考,以期引... 近年来脊柱结核迅速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分析目前脊柱结核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从脊柱结核的化疗、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术后督导治疗方面综合思考个体化综合治疗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分析和思考,以期引导我们用系统全面的观点治疗脊柱结核,并最终控制其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个体化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救治中的体会(附14例报告)
17
作者 王松 康建平 +2 位作者 王高举 钟德君 王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5.12"汶川大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理论分三阶段治疗,经早期处理,进一步复苏后再行确定性手术,随访患者...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5.12"汶川大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理论分三阶段治疗,经早期处理,进一步复苏后再行确定性手术,随访患者治疗结果,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治疗效果满意,无死亡病列发生。1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月,脊柱矫形满意,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5例伴神经损伤者除1例截瘫外,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是严重的创伤,及时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地震 脊柱骨折 复合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治疗脊柱侧弯剃刀背畸形 被引量:2
18
作者 童祎 冯大雄 叶飞 《西部医学》 2012年第8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探讨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治疗脊柱侧弯剃刀背畸形的优点。方法采用后路松解﹑椎体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侧凸畸形31例,其中16例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15例采用局部剃刀背2~4根肋... 目的探讨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治疗脊柱侧弯剃刀背畸形的优点。方法采用后路松解﹑椎体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侧凸畸形31例,其中16例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15例采用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观察两种治疗剃刀背畸形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5.3±1.2)min,出血量(65±11.6)ml,未发生局部反常呼吸,壁层胸膜撕裂1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4.4%,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15%,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2%。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8.6±1.6)min,出血量(128±19.6)ml,局部反常呼吸5例,壁层胸膜撕裂3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7.6%,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20%,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7%。两组在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上,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术要明显少于剃刀背肋骨切除术。结论凸侧后支肋骨切除胸廓成形手术治疗剃刀背畸形矫形满意,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廓成形术 剃刀背畸形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秀文 冯大雄 +1 位作者 叶飞 李骏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48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48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7例,L4、5、S12例,L5、S2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4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3例伴不同程度的马尾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伴有肺结核。术前后凸成角5°-14°,平均7°+2.4°。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手术用时150-220min,平均180+14.6min;出血量300-500ml,平均450+38.4ml,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月窦道闭合。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1例,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0.4°,无1例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椎体后方破坏伴后方脓肿及椎管内脓肿形成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49例体会
20
作者 冷雨 康建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4期249-249,共1页
目的:结合临床就诊经验,分析总结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体会,为病灶清除移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接诊的49例脊柱结核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前路病变椎... 目的:结合临床就诊经验,分析总结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体会,为病灶清除移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接诊的49例脊柱结核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患者病灶均已清除,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脊柱畸形矫正良好,患者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以及局部疼痛症状消失。结论使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病灶 骨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