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箔片动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飞 贾晨辉 +2 位作者 李东东 路艳辉 杨鲁强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0,共9页
在箔片动压气体轴承的润滑分析模型和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牛顿力学方程,建立箔片动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并研究其刚度和阻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试验测量箔片动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及速度,计算其刚度和阻尼系数;结... 在箔片动压气体轴承的润滑分析模型和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牛顿力学方程,建立箔片动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并研究其刚度和阻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试验测量箔片动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及速度,计算其刚度和阻尼系数;结合图谱法分析箔片动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在升速过程中的线性失稳和非线性失稳现象,研究转速对其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箔片动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主刚度系数整体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增大,而交叉刚度整体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小且变化趋势相对较为平缓;阻尼系数整体随转速的提高而减小;系统自身阻尼抑制了扰动和低频能量的聚集,避免了箔片振动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出的动态特性系数计算方法结合气体润滑理论与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测试,可以有效地获得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片气体轴承 轴承-转子系统 刚度系数 阻尼系数 气膜涡动与振荡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试验载荷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2
作者 黎建涛 夏中兵 +2 位作者 杨芳 李文超 李霜天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围绕谐波减速器轴承寿命试验需求,搭建了谐波减速器轴承试验装置,结合谐波减速器轴承试验原理,通过计算平均输入转速和平均负载扭矩,确定谐波减速器轴承试验条件,并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与非线性PID建立负载扭矩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围绕谐波减速器轴承寿命试验需求,搭建了谐波减速器轴承试验装置,结合谐波减速器轴承试验原理,通过计算平均输入转速和平均负载扭矩,确定谐波减速器轴承试验条件,并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与非线性PID建立负载扭矩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负载扭矩跟踪的均方根误差为0.375,具有较好控制精度,试验机实现了转速、负载扭矩的高精度控制,实现了温升、振动、噪声等指标测试,满足了谐波减速器轴承的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柔性轴承 试验条件设计 扭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力的球轴承外圈微弱故障主动感知实验研究
3
作者 杨明奇 安宁 +2 位作者 牛国梁 奚航航 万少可 《制造业自动化》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针对深沟球轴承外圈早期微弱故障监测信号弱、特征信息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一种基于非接触式可控电磁力的深沟球轴承外圈早期微弱故障主动感知方法。在轴承-转子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电磁轴承主动施加径向非接触式电磁力,从... 针对深沟球轴承外圈早期微弱故障监测信号弱、特征信息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一种基于非接触式可控电磁力的深沟球轴承外圈早期微弱故障主动感知方法。在轴承-转子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电磁轴承主动施加径向非接触式电磁力,从而放大深沟球轴承外圈滚道早期微弱故障在监测信号中的表现。通过搭建测试实验台,并利用激光加工模拟轴承外圈滚道微米级缺陷故障,对提出的主动感知方法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沟球轴承 微弱故障 主动感知 电磁轴承 特征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
4
作者 赵圣卿 王福荣 +2 位作者 陈兆楠 刘朝艳 李冠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针对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产生的摩擦力矩占比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将密封材料由氟橡胶改进为丁腈橡胶,密封结构减少一个接触唇的改进措施,并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密封中间唇参数为唇倾斜角65°、唇厚0.6 mm、唇长3.8 mm、过盈量0.35 mm。... 针对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产生的摩擦力矩占比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将密封材料由氟橡胶改进为丁腈橡胶,密封结构减少一个接触唇的改进措施,并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密封中间唇参数为唇倾斜角65°、唇厚0.6 mm、唇长3.8 mm、过盈量0.35 mm。将密封改进后的轮毂轴承单元进行了密封圈应力、漏脂试验、泥浆试验的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轴承应力均满足材料许用应力要求,未出现漏脂现象,油脂含水量增加小于3%,启动、动态摩擦力矩分别降低了24.3%,22.1%,证明了优化后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轮毂轴承单元 密封 优化设计 摩擦力矩 有限元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计算系数bm的应用与发展
5
作者 杨晓蔚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计算公式中的系数b_(m)非常重要,自导入国际标准ISO 281:1990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期,一些国际著名轴承公司又推出了新的b_(m)取值,使得部分类型轴承,特别是滚子类轴承的额定动载荷计算值得以大幅提高。而我国... 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计算公式中的系数b_(m)非常重要,自导入国际标准ISO 281:1990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期,一些国际著名轴承公司又推出了新的b_(m)取值,使得部分类型轴承,特别是滚子类轴承的额定动载荷计算值得以大幅提高。而我国轴承行业对b_(m)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和有限,导致国产轴承的额定动载荷计算值与国外名牌轴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介绍了b_(m)的提出背景、定义内涵、数值确定与最新发展,以期为轴承制造及应用企业在计算额定动载荷时b_(m)的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基本额定动载荷 额定寿命 寿命修正系数 应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载作用下RV减速器主轴承启停动态特性研究
6
作者 殷新科 杨芳 +1 位作者 李济顺 黎建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1-707,共7页
为了获得RV减速器启停工况下主轴承的动态响应特性,以某型RV减速器主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轴承的径向和轴向偏载作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轴承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工况设置载荷、转速和接触参数,并验证模型有效性;仿真分析了RV减速... 为了获得RV减速器启停工况下主轴承的动态响应特性,以某型RV减速器主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轴承的径向和轴向偏载作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轴承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工况设置载荷、转速和接触参数,并验证模型有效性;仿真分析了RV减速器主轴承启动和减速停止工况对轴承滚子与保持架、内外圈接触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V减速器主轴承滚子与保持架接触力受启停工况的影响,启动加速阶段碰撞最为激烈,平稳时次之,减速时最小;在启动加速和减速停止阶段,滚子与内圈接触力波动范围为平稳运行时的15倍,为研究RV减速器主轴承的动态特性及寿命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主轴承 动态特性 转速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滚子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博 杨明奇 +2 位作者 于晓凯 孟思远 张占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2-40,共9页
为研究交叉滚子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因素,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和温升影响的轴承摩擦力矩计算模型,研究工况参数、环境温度和几何参数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规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交叉滚子轴承只承受轴向载荷时,摩擦力矩主要由其中... 为研究交叉滚子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因素,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和温升影响的轴承摩擦力矩计算模型,研究工况参数、环境温度和几何参数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规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交叉滚子轴承只承受轴向载荷时,摩擦力矩主要由其中一个接触对产生;只承受径向载荷或倾覆力矩时,2个接触对产生的摩擦力矩之比为1∶1;在-30~50℃内,环境温度升高,轴承的摩擦力矩先减小后增大,温度小于40℃时润滑脂黏性对总摩擦力矩起主导作用,游隙变化的影响次之,50℃时游隙变化对摩擦力矩起主导作用,润滑脂黏性的影响次之;增大径向游隙可以显著降低轴承摩擦力矩;在直母线、对数修形和全凸圆弧修形3种修形方式中,全凸圆弧修形在较宽范围的载荷条件下降低摩擦力矩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滚子轴承 径向游隙 热分析 摩擦力矩 滚子修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滚子轴承椭圆兜孔副的静动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李旭莹 刘延斌 +3 位作者 宁仲 黄杰 凌金博 杨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3-86,96,共15页
目的探究椭圆兜孔形面参数对兜孔-滚子副静动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为圆柱滚子轴承降摩减振的兜孔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椭圆兜孔-滚子副热流体动力润滑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超松弛迭代法实现模型的求... 目的探究椭圆兜孔形面参数对兜孔-滚子副静动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为圆柱滚子轴承降摩减振的兜孔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椭圆兜孔-滚子副热流体动力润滑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超松弛迭代法实现模型的求解,计算不同兜孔无量纲椭圆度和弧面偏置角下椭圆兜孔-滚子副的油膜压力分布、周向承载力、摩擦因数、温升、刚度、阻尼及界限失稳转速,研究兜孔无量纲椭圆度和弧面偏置角对兜孔-滚子副静动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当无量纲椭圆度从0增加到4.61×10^(–3),压力峰值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周向承载力逐渐降低,摩擦因数先降低、后升高,最大温升先减小、后趋于平稳,刚度、阻尼及界限失稳转速先升高后趋于平稳。当无量纲椭圆度为1.32×10^(–3)时,椭圆兜孔-滚子副摩擦学性能最佳,温升较低,稳定性最好。当弧面偏置角从0°增加到150°,压力峰值和周向承载力先增加、后减小,摩擦因数和最大温升先减小、后升高,刚度、阻尼及界限失稳转速先升高、后降低。当弧面偏置角较小或较大时,周向承载力急剧下降。当弧面偏置角为90°时,椭圆兜孔-滚子副的润滑性能较好。结论兜孔无量纲椭圆度和弧面偏置角对兜孔-滚子副的静动特性及稳定性影响显著。选择合适的兜孔无量纲椭圆度和弧面偏置角可明显提高兜孔-滚子副的承载能力和摩擦学性能,有效抑制温升,显著增加刚度、阻尼及界限失稳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椭圆兜孔 流体润滑 静动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发主轴球轴承喷油润滑热场分析及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欢 王健 +1 位作者 朱海峰 张占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3-49,共7页
针对航发主轴三点接触球轴承高速运转时容易引起轴承烧伤问题,采用局部法建立轴承生热模型。基于流体两相流理论和耦合传热原理,建立轴承流固耦合模型,分析转速、供油量等对流场以及轴承温度的影响。利用航发球轴承试验机开展轴承温升试... 针对航发主轴三点接触球轴承高速运转时容易引起轴承烧伤问题,采用局部法建立轴承生热模型。基于流体两相流理论和耦合传热原理,建立轴承流固耦合模型,分析转速、供油量等对流场以及轴承温度的影响。利用航发球轴承试验机开展轴承温升试验,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供油量的增加,轴承外圈的油量显著增加,轴承温度下降;当供油量达到1.2 L/min时,继续增加供油量冷却效果减弱;随着转速增加,轴承腔内油液减少,轴承内外圈温度均增大且内圈增幅比外圈大;随着轴向载荷增加,轴承内外圈温度均增大。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最大误差为10.27%,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发主轴球轴承 局部生热法 流固耦合模型 热场 喷油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滚动轴承材料摩擦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任炯历 苏冰 +3 位作者 刘丰波 张广涛 刘鹏 张文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0,94,共6页
利用高速旋转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在超低温液氮环境下测试了Ag、聚四氟乙烯(PTFE)和MoS_(2)涂层在不同接触应力和不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特性。使用XM-200型表面形貌仪、JSM-78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钢盘的磨痕形状... 利用高速旋转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在超低温液氮环境下测试了Ag、聚四氟乙烯(PTFE)和MoS_(2)涂层在不同接触应力和不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特性。使用XM-200型表面形貌仪、JSM-78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钢盘的磨痕形状及主要成分,探究了超低温环境下3种涂层的摩擦系数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2种滑动速度(高滑动速度2 m/s和低滑动速度0.4 m/s)条件下,有涂层时的摩擦系数变化范围不大,无涂层润滑时的摩擦系数则受滑动速度影响较大,其中MoS_(2)和PTFE涂层的减摩效果最好;同种工况下3种涂层的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PTFE在超低温环境下耐磨性较差,磨损量较大,钢对MoS_(2)涂层的磨损量最小,钢对Ag涂层次之,说明Ag和MoS_(2)在超低温环境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磨损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环境 固体润滑 涂层材料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结构参数的设计研究
11
作者 牛国梁 杨浩亮 +2 位作者 杨明奇 方琳琳 范凌鹤 《哈尔滨轴承》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高速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在机床和加工中心等领域应用广泛。为实现国产化代替,通过建立高速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拟动力学模型,以离心力、轴向刚度、旋滚比、接触应力为目标函数,对轴承接触角、沟曲率系数、滚动体直径、滚动体数量和材料... 高速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在机床和加工中心等领域应用广泛。为实现国产化代替,通过建立高速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拟动力学模型,以离心力、轴向刚度、旋滚比、接触应力为目标函数,对轴承接触角、沟曲率系数、滚动体直径、滚动体数量和材料等结构参数进行设计研究,并对设计后的H7020-2RZ轴承进行温升性能和极限转速试验,结果表明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接触角 沟曲率半径系数 滚动体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滚子轴承的局域打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黎铭 张进华 +3 位作者 李文超 王虹淇 洪军 方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7,615,共12页
为了探明滚子随位置变化的局域打滑特性,厘清内部滚动体局域打滑机理,构建综合考虑各部件相互作用的完全动力学模型,以揭示轴承打滑现象的产生机制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径向载荷和主轴转速2种工况参数对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轴承... 为了探明滚子随位置变化的局域打滑特性,厘清内部滚动体局域打滑机理,构建综合考虑各部件相互作用的完全动力学模型,以揭示轴承打滑现象的产生机制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径向载荷和主轴转速2种工况参数对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轴承内部滚子打滑呈现周期性波动,打滑率的波动范围随径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轴承转速的增大而减小;滚子在跨区运动过程中(由非承载区进入承载区)存在打滑率突增现象,此时,滚子与保持架兜孔发生剧烈碰撞,造成滚子的局域运动稳定性下降.对于中低速工况下运行的圆柱滚子轴承,应优先选用滚子打滑率作为打滑评价指标;对于高速工况下运行的圆柱滚子轴承,应优先选用保持架打滑率作为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动力学分析 局域打滑特性 滚子打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兆瓦风电机组偏航轴承力学及疲劳性能分析
13
作者 郑昊天 李庆林 +2 位作者 季晔 朱川峰 刘璇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受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规模限制,针对大兆瓦风电机组偏航轴承的性能分析大多采用了简化模型。为此,详述了极限工况、疲劳工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搭建偏航轴承全实体化模型进行轴承静强度分析和套圈疲劳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 受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规模限制,针对大兆瓦风电机组偏航轴承的性能分析大多采用了简化模型。为此,详述了极限工况、疲劳工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搭建偏航轴承全实体化模型进行轴承静强度分析和套圈疲劳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螺栓预紧力的影响,对偏航轴承的内外圈偏移量、密封性能,弹簧等效下的钢球载荷、接触角、截断角以及套圈拉压Von Mises应力和螺栓载荷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雨流法将LDD转化为马尔科夫矩阵的方法,用于计算偏航轴承各部件的疲劳累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偏航轴承 风力发电机组 疲劳寿命 有限元分析 雨流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轮毂轴承疲劳寿命评估
14
作者 杨传猛 朱梦宇 +3 位作者 邱明 马亚飞 褚宜双 白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针对轮毂轴承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汽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这一问题,需对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研究分析,使轮毂轴承达到长周期寿命。考虑了热效应对润滑剂黏温特性的影响,通过使用Romax软件对L-P寿命分析理论进行修正,运用修正Manso... 针对轮毂轴承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汽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这一问题,需对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研究分析,使轮毂轴承达到长周期寿命。考虑了热效应对润滑剂黏温特性的影响,通过使用Romax软件对L-P寿命分析理论进行修正,运用修正Manson-Halford累积损伤模型计算了载荷谱下的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轮毂轴承疲劳寿命评估方法。运用Ansys联立nCode DesignLife和修正的S-N曲线对所提出寿命计算方法进行有限元验证,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疲劳寿命计算结果比较吻合;搭建轮毂轴承耐久性试验机验证了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在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此疲劳寿命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修正因子并依据Miner准则计算出的轮毂轴承疲劳寿命,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严重失真,在考虑修正因子的情况下,采用修正的Manson-Halford方法计算的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更加符合实际;适当降低沟曲率半径系数、增加中心距与节圆直径能一定程度提高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为轮毂轴承长周期寿命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轴承 热效应 非线性累积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网络法和有限元法保护轴承热分析研究
15
作者 孔亚楠 薛玉君 +1 位作者 叶军 余永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5,共5页
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悬浮转子会因突然断电而失去磁场力支撑,从而跌落到位于两端的保护轴承上,导致保护轴承内圈瞬间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使得保护轴承系统温度升高,影响保护轴承转动性能以及磁悬浮轴承的可靠性。根据轴承内部受载,得出轴... 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悬浮转子会因突然断电而失去磁场力支撑,从而跌落到位于两端的保护轴承上,导致保护轴承内圈瞬间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使得保护轴承系统温度升高,影响保护轴承转动性能以及磁悬浮轴承的可靠性。根据轴承内部受载,得出轴承发热量,研究了保护轴承零件之间的生热及热传递关系。根据工况设置相应的热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方法与热网络方法,对保护轴承进行热力学分析,获得保护轴承温度场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保护轴承的最高温度在背离开口的内圈端面处,外圈温度小于滚珠温度,滚珠温度小于内圈温度,内外圈温度分布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轴承 保护轴承 热分析 热网络法 有限元分析法 立式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时间序列和威布尔估计的轴承性能动态分析
16
作者 卜德天 陈龙 +2 位作者 刘红彬 陈荣华 张弘毅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威布尔估计常应用于分析轴承额定寿命和寿命离散程度;轴承不同运行状态的振动时间序列为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威布尔分布提供数据基础。以威布尔估计为理论基础,分析试验中稳定区间内的振动时间子序列,通过威布尔参数的变化实现轴承性能的... 威布尔估计常应用于分析轴承额定寿命和寿命离散程度;轴承不同运行状态的振动时间序列为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威布尔分布提供数据基础。以威布尔估计为理论基础,分析试验中稳定区间内的振动时间子序列,通过威布尔参数的变化实现轴承性能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子序列威布尔参数先于振动加速发生变化,证明传统的威布尔估计方法能应用于单个轴承性能演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威布尔估计 振动 形状参数 尺度参数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轴承失效分析案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王伟 丁佳浩 +2 位作者 朱博文 叶红阳 史文阳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在现代工业中,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失效分析的重要性,但由于这门学科还处在发展初期,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线上管理,这就导致分析成果无法被充分利用。文章通过高铁轴承失效分析案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帮助企业解决了失效案例在管理... 在现代工业中,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失效分析的重要性,但由于这门学科还处在发展初期,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线上管理,这就导致分析成果无法被充分利用。文章通过高铁轴承失效分析案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帮助企业解决了失效案例在管理和利用上的诸多难题,大量宝贵的案例经验得到积累和传承,有利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轴承 失效分析案例库 M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激励体系优化研究
18
作者 石潇云 韩晶晶 《全国流通经济》 202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着企业发展进程。大部分企业都会面向员工设计职业发展的通道,并且构建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励体系。职业发展的双通道激励体系基于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划分为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以供员工自主选择,为... 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着企业发展进程。大部分企业都会面向员工设计职业发展的通道,并且构建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励体系。职业发展的双通道激励体系基于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划分为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以供员工自主选择,为员工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目标。本文对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激励的相关内容展开探究,介绍了职业发展双通道的相关概念,并且指出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激励体系的重要价值,明确了职业发展双通道激励模式的重要应用价值,分析和探究了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激励体系设计和运行的原则,明确了双通道激励模式构建和应用的重点,最后提出了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激励体系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应企业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员工 职业发展 双通道激励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损影响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荣军 洛瑞东 +2 位作者 王玉飞 李鸿亮 邓四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84-93,共10页
针对高温环境下轴承材料耐磨性下降以及润滑剂黏度变小难以形成完全油膜,轴承极容易发生磨损,造成动态性能渐变劣化的问题。考虑温度、游隙、变刚度、接触载荷等非线性影响因素,建立高温角接触球轴承磨损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数值计... 针对高温环境下轴承材料耐磨性下降以及润滑剂黏度变小难以形成完全油膜,轴承极容易发生磨损,造成动态性能渐变劣化的问题。考虑温度、游隙、变刚度、接触载荷等非线性影响因素,建立高温角接触球轴承磨损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数值计算分析不同磨损程度下轴承动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轴承内圈磨损率比外圈磨损率大,在磨损评估中可以只关注内圈磨损情况;轴承运动磨损过程中,当轴承磨损较轻微时,轴承运动稳定性随着磨损时间的延长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当轴承磨损较严重后,其振动速度急剧增大,运动状态的平稳性恶化,通过振动状态的变化,可作为轴承精度失效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角接触球轴承 磨损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滚动轴承不同磨损阶段的油气润滑策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巨龙 马立兴 +2 位作者 王金虎 吕冰海 王东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7,95,共9页
为探究油气润滑条件下高速滚动轴承服役过程的最佳润滑策略,试验研究了钢制与Si_(3)N_(4)陶瓷两种滚动体材质的H7003C系列角接触球轴承在不同磨损阶段的润滑特性。通过标准工况试验、加速磨损试验和极限磨损试验方法,模拟研究滚动轴承... 为探究油气润滑条件下高速滚动轴承服役过程的最佳润滑策略,试验研究了钢制与Si_(3)N_(4)陶瓷两种滚动体材质的H7003C系列角接触球轴承在不同磨损阶段的润滑特性。通过标准工况试验、加速磨损试验和极限磨损试验方法,模拟研究滚动轴承磨损初期、中期以及临界失效阶段的润滑特性。试验结果表明:H7003C系列轴承在磨损初始阶段,存在一个最佳工况范围,此范围内的轴承温升变化在±3.5℃之间,且稳定运行时的振动速度方差小于0.029,此时油气润滑供气压力与供油量分别为1 Bar与0.8-0.98 mL/min,此条件下轴承的润滑效果最佳。随着磨损加剧直至轴承失效,轴承所需最佳供油量逐渐升高,特别当振动升高至磨损初期的2~2.5倍时,合理调整油气润滑的供油间隔可明显改善轴承的润滑情况。故油气润滑条件下轴承在不同磨损阶段具有不同的润滑要求,可根据不同磨损阶段下的工况变化合理调节油气参数,以获得滚动轴承各工况下的最佳润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油气润滑策略 磨损 表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