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改背景下山东省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静丽 陈帅 张晶晶 《卫生软科学》 2019年第10期56-58,63,共4页
对山东省内公立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基本情况、信息化程度、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成本核算的数据应用,分析成本核算实施的基础条件,揭示其存在问题及误区,以期改善成本控制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 新医改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类化合物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文雪 牟艳玲 姚庆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712-2717,共6页
目的:为发现新的抑瘤靶点、完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开发四环三萜类抗肿瘤新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葫芦素""肿瘤""Cucurbitacin""Tumou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6年在P... 目的:为发现新的抑瘤靶点、完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开发四环三萜类抗肿瘤新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葫芦素""肿瘤""Cucurbitacin""Tumou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6年在Pub Med、Wiley-Blackwell、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葫芦素类化合物中抑瘤效果最明显的葫芦素B、D、E、I及雪胆甲素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联合用药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7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葫芦素是从葫芦科植物中分离出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其对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抑瘤效果显著,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自噬、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转移、破坏细胞骨架以及调节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抑瘤作用。葫芦素类药物无论是与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联合还是自身联合应用,均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此外,葫芦素类药物还能提高放疗的敏感性,逆转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目前,关于葫芦素的抗肿瘤研究虽然很多,但大多集中于体外研究,体内研究较少且未见临床应用。今后对含量丰富的葫芦素类化合物开展抑瘤研究的同时,也应对其他的葫芦素及衍生物进行研究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 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抗肿瘤药 STAT3转录因子 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化疗联合Ommaya囊置入化疗治疗囊性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德志 王勇 +2 位作者 徐军 朱玉方 陶荣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Ommaya囊置入治疗囊性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Ommaya组24例,对照组16例。Ommaya组行Ommaya囊置入术,同时进行同步放化疗及瘤内化疗;对照组仅进行同步放化疗,均4周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Ommaya囊置入治疗囊性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Ommaya组24例,对照组16例。Ommaya组行Ommaya囊置入术,同时进行同步放化疗及瘤内化疗;对照组仅进行同步放化疗,均4周为1个疗程。2组均随访至2013年6月,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MOS)、生存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Oommaya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62.5%(P<0.05)。Oommaya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月。Ommaya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75.0%和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18.8%和0(P<0.05)。患者的耐受性好,2组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Ommaya囊内化疗治疗囊性脑转移瘤,其疗效优于单纯放化疗,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MAYA囊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脑转移瘤 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白媛媛 唐文照 王晓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对白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薄层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鲜皮中分离纯化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如忒文(1)、黄柏酮(2)、梣酮(3)、... 目的:对白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薄层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鲜皮中分离纯化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如忒文(1)、黄柏酮(2)、梣酮(3)、柠檬苦素(4)、白鲜碱(5)、β-谷甾醇(6)、5-羟甲基糠醛(7)、胡萝卜苷(8)、3β-羟基-胆甾-5-烯(9)、fraxinellonone(10)、芦丁(11)、槲皮素(12)、东莨菪内酯(13)。结论:其中,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晶晶 牟艳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707-2711,共5页
目的:为苦参碱以及苦参碱相关新药的进一步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苦参碱""肿瘤""药理""Matrine""Neoplasms""Pharmacolog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7年4... 目的:为苦参碱以及苦参碱相关新药的进一步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苦参碱""肿瘤""药理""Matrine""Neoplasms""Pharmacolog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7年4月在Pub Med、Wiley-Blackwell、EBSCO、Elsevier-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苦参碱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9篇,其中有效文献48篇。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阻滞肿瘤细胞周期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调节基因的转录、翻译水平、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抑制端粒酶活性等。苦参碱在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较为完善,今后应增加对苦参碱体内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苦参碱对肿瘤细胞的穿透能力及其对各个信号通路的靶向性研究仍有待提高。今后应对苦参碱进行适当的结构修饰、改造,并对合适的药物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白首乌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得峰 孙敬勇 +2 位作者 郑重飞 李莹 姚庆强 《食品与药品》 CAS 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泰山白首乌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泰山白首乌块根中分离得到12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首乌乙素(Ⅰ),白首乌二苯酮(Ⅱ),戟叶牛皮消苷-C(Ⅲ),2... 目的研究泰山白首乌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泰山白首乌块根中分离得到12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首乌乙素(Ⅰ),白首乌二苯酮(Ⅱ),戟叶牛皮消苷-C(Ⅲ),2,5-二羟基苯乙酮(Ⅳ),3-羟基苯乙酮(Ⅴ),4-羟基苯乙酮(Ⅵ),白桦脂酸(Ⅶ),2,4-二羟基苯乙酮(Ⅷ),β-谷甾醇(Ⅸ),琥珀酸(Ⅹ),胡萝卜苷(Ⅺ),对苯二酚(Ⅻ)。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白首乌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童 宋希林 刘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8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98例中,保守治疗92例痊愈,痊愈率94%,6例中转手术治疗。98例中,既往上腹部手...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98例中,保守治疗92例痊愈,痊愈率94%,6例中转手术治疗。98例中,既往上腹部手术史者29例,下腹部手术史69例。74例发生在冬春季节。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多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中,既往下腹部手术史者明显多于上腹部手术史者。冬春季节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保守治疗 手术 诊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焕新 贾献慧 +1 位作者 唐文照 杜成林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第9期47-48,共2页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为探索适合我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模式 PBL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席振创 王志蕴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1期3259-3262,共4页
他汀类(Statins)即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向胆固醇前体(甲羟戊酸)转变,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并反馈性地刺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数量增加而促进血中胆固醇清除。
关键词 降血脂药 胆固醇 他汀类 调脂外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在县级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分类中的应用
10
作者 曹高芳 胡乃宝 +2 位作者 张瑞霄 姜传丽 刘敏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2-533,共2页
目的介绍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及其在县级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分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法分析县级医院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结果利用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法可以将15所医院按信息系统当前状态分为5类。结论客观事物性质变化... 目的介绍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及其在县级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分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法分析县级医院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结果利用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法可以将15所医院按信息系统当前状态分为5类。结论客观事物性质变化没有明显标志时,最小支撑树聚类分析法可以构造最小支撑树,确定长边进行分类,与其他聚类分析方法相比,其具有分类结果直观形象、结果容易理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支撑树 聚类分析 信息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培美曲塞新型衍生物的抗菌活性分析
11
作者 刘秀 贾玉萍 +3 位作者 贾庆文 马玉奎 郭中坤 王可洲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测定12种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抑制剂(培美曲塞新型衍生物A1~A12)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适合评价化合物对细菌及真菌抑制作用的MTT法,测定培美曲塞新型衍生物A1~A12对大肠... 目的测定12种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抑制剂(培美曲塞新型衍生物A1~A12)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适合评价化合物对细菌及真菌抑制作用的MTT法,测定培美曲塞新型衍生物A1~A12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半数最低抑菌浓度(MIC_(50))。结果化合物A4、A7、A11、A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_(50)分别为7.05±4.67,1.11±0.21,14.12±0.54,9.86±2.31μmol/L;所有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A4、A7、A11、A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A7抗菌活性较好,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衍生物 MTT法 半数最低抑菌浓度(MIC50)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培美曲塞衍生物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刘秀 贾玉萍 +5 位作者 贾庆文 郭中坤 王可洲 卢美超 刘莎 袁栋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究新型培美曲塞(PMX)衍生物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初步筛选12种化合物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筛选出高活性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其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测定候选... 目的探究新型培美曲塞(PMX)衍生物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初步筛选12种化合物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筛选出高活性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其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测定候选化合物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候选化合物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初筛发现其中9种化合物对A54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A12抑制作用最为显著,IC_50为(1.26±0.15)μmol/L,且抑制作用存在浓度及作用时间依赖性:IC_50在作用72 h处最低,为(1.06±0.24)μmol/L;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结果表明A12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A12能够显著提高A549细胞的早期凋亡率(P<0.05)、晚期凋亡坏死率(P<0.01)及总凋亡率(P<0.05)。结论筛选得到的新型PMX衍生物A12能够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活性,并能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抑制 细胞凋亡 培美曲塞衍生物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探索
13
作者 刘腾 薛玉涛 +3 位作者 孙捷 张磊 李静 柴会宁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第10期45-45,共1页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药学学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本文剖析“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结合药学专业的特色及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更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授课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药学专业 物理化学 教学探索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解宝仙 唐文照 +1 位作者 王利红 王晓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马钱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马钱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 目的:分离并鉴定马钱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马钱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番木鳖次碱(2)、硬脂酸(3)、β-谷甾醇(4)、香草醛(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甲酯(7)、奴弗新(8)、番木鳖碱(9)、胡萝卜苷(10)、马钱子碱氯甲氯化物(11)、番木鳖苷酸(12)、番木鳖碱氯甲氯化物(13)、马钱子碱(14)、京尼平苷(15)、马钱素(16)。结论:其中,化合物3、6、7、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超 孟凌云 +2 位作者 夏鹏程 薛庆节 陈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研究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目的研究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运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进行耐碳青霉烯表型筛选,通过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及分布统计分析,采用PCR法对CRE进行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675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离率(58.00%)高于革兰阳性(G+)杆菌的分离率(42.00%)。临床分离G-杆菌第1位为大肠埃希菌(23.85%,161株),抗菌药物敏感率为36.0%~99.4%;第2位为肺炎克雷伯菌(8.15%,55株),抗菌药物敏感率为60.0%~98.2%。检出2株CRE,其中1株为产NDM-1型金属酶和KPC-gp、KPC-qc型碳青霉烯酶的大肠埃希菌,1株为产KPC-gp、KPC-qc型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结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培养中G-杆菌分离率高于G+杆菌分离率,且肠杆菌科细菌占G-杆菌的比例较高;检出2株特殊CRE,其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NDM-1型金属酶和KPC-gp、KPC-qc型碳青霉烯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基因 NDM-1型金属酶 KPC-gp型碳青霉烯酶 KPC-qc型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Bpi基因敲除小鼠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雨 郭中坤 +4 位作者 付彬 雷战 聂爱蕊 庄峰锋 王可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6,共8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高效构建Bpi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并继续繁殖、鉴定及建立稳定遗传的Bpi基因敲除小鼠品系。方法针对C57BL/6小鼠Bpi基因的第2~3外显子两端设计敲除靶点,筛选高活性gRNA(guide RNA)靶点,体外转录得到sgRNA...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高效构建Bpi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并继续繁殖、鉴定及建立稳定遗传的Bpi基因敲除小鼠品系。方法针对C57BL/6小鼠Bpi基因的第2~3外显子两端设计敲除靶点,筛选高活性gRNA(guide RNA)靶点,体外转录得到sgRNA(small guide RNA)并与Cas9 mRNA一起显微注射到C57BL/6小鼠的受精卵内,经胚胎移植至代孕母鼠体内,获得F0代小鼠后,通过基因型鉴定和DNA测序获得基因突变的阳性子代鼠。结果筛选到高活性gRNA靶点并成功获得体外转录产物sgRNA;与Cas9 mRNA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获得了64枚状态良好的受精卵并成功移植到2只代孕母鼠体内;获得了22只F0代小鼠,经PCR鉴定和DNA测序后选择一只单链缺失708 bp碱基的阳性小鼠进行扩繁,并在F1、F2代检测到该突变,且F2代成功繁育出纯合子小鼠。结论成功构建Bpi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Bpi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I 基因敲除小鼠 CRISPR/Cas9技术 基因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鹏飞 陈亚军 +2 位作者 李忠超 赵磊 石学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 :探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2014年294例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POSSUM及P-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并分别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结果:POSSU... 目的 :探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2014年294例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POSSUM及P-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并分别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结果: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并发症发生率18%(53/294),实际发生率14%(42/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预测病死率5.1%(15/294),实际病死率1.02%(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POSSUM预测病死率2.4%(7/294),实际病死率1.02%(3/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结论:POSSUM评分系统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高估了术后病死率,P-POSSUM预测术后病死率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危险性评估 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八家铁矿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淑曼 张志虎 +4 位作者 赵玉军 赵燕 刘鲁运 门金龙 顾文文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22-325,共4页
选取省内有代表性的8家铁矿企业,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岗位进行现场检测。结果显示,34个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样品超标3个,46个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样品超标4个;36个工种接触噪声声压级水平超标21个,89个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水平超标44... 选取省内有代表性的8家铁矿企业,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岗位进行现场检测。结果显示,34个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样品超标3个,46个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样品超标4个;36个工种接触噪声声压级水平超标21个,89个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水平超标44个;30个化学毒物样品全部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粉尘、噪声仍为铁矿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需进一步完善职业性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噪声 粉尘 现状
原文传递
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9
19
作者 樊文静 张振宇 +1 位作者 杨景玉 吴瑞丽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306-2308,共3页
目的探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n=60)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四环素、甲硝唑三联疗法,观察组(n=60)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治... 目的探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n=60)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四环素、甲硝唑三联疗法,观察组(n=60)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停药6周后的胃溃疡疗效、Hp根除率以及随访1年期间溃疡复发率、Hp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及胃溃疡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溃疡复发率及Hp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胶体果胶铋治疗Hp阳性胃溃疡,可以提高疗效,降低胃溃疡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胃溃疡 胶体果胶铋 兰索拉唑 四环素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连丸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敏 熊山 牟艳玲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2期1710-1714,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香连丸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 18色谱柱(50 mm×2.1 mm,3μm,Thermo),流动相为乙腈-0.1%甲...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香连丸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 18色谱柱(50 mm×2.1 mm,3μm,Thermo),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进样量2μL,柱温25℃,采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分别在83.871~934.163、39.939~480.298、42.371~461.046、42.982~473.626、42.193~510.321、41.785~512.478 ng·mL-1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8%、98.80%、98.86%、99.11%、99.06%、99.40%,RSD分别为0.73%、0.78%、0.86%、0.76%、0.98%、1.0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香连丸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连丸 液质联用 含量测定 生物碱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