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遗传性压力易感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
1
作者 于春梅 马凯 +1 位作者 高在芬 刘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为临床表现呈复发性特点的一种周围神经病,存在一定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常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等。本文报告1例10岁男性HNPP患儿,以步态异常、不能主动背伸左侧踝关节为主要...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为临床表现呈复发性特点的一种周围神经病,存在一定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常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等。本文报告1例10岁男性HNPP患儿,以步态异常、不能主动背伸左侧踝关节为主要表现,神经电生理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易卡压处明显,医学基因全外显子测序(WES)显示患儿存在PMP22基因缺失(区域17p12)。本案例强调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在HNPP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 基因监测 PMP22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鞠秀丽 孙念政 +1 位作者 刘继玲 段春红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初治时和完全缓解 (CR)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方法 :采集B淋巴细胞系ALL儿童初治时、CR后的外周血 ,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 (MNC)。用单克隆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测...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初治时和完全缓解 (CR)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方法 :采集B淋巴细胞系ALL儿童初治时、CR后的外周血 ,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 (MNC)。用单克隆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CD3、CD4、CD8以及IL 2受体CD2 5的含量 ;通过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TNF α的测定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初治时 ,患者的CD4 /CD8为 (1.10± 0 .79) ,较健康儿童 (2 .74± 1.2 1)明显降低 (P <0 .0 1)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IFN γ和TNF α的能力均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5 )。②CR后 ,CD4 /CD8为 2 .5 4± 1.39,比初治时明显提高 (P <0 .0 5 ) ,CD4、CD8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增强 ,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各项数值仍低。③初治患者的CD4 + CD2 5 + T淋巴细胞为 (0 .76± 0 .5 6 ) ,明显低于CR组 (2 0 .4± 5 .1) (P <0 .0 1)和对照组 (16 .3± 6 .3) (P <0 .0 1)。这表明 ,免疫损害在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CD2 5都趋于正常。结论 :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性 急性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家系的2例儿童法布雷病诊断及治疗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于春梅 马凯 +1 位作者 金瑞峰 刘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对2例(表兄弟)以神经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法布雷病家系进行调查,探讨法布雷病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治疗情况。方法先证者,男,11岁,因双脚趾疼痛2年余于2021年5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就诊;其表哥,男,13岁,因脚趾末端烧灼样疼痛1年... 目的对2例(表兄弟)以神经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法布雷病家系进行调查,探讨法布雷病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治疗情况。方法先证者,男,11岁,因双脚趾疼痛2年余于2021年5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就诊;其表哥,男,13岁,因脚趾末端烧灼样疼痛1年于2021年7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就诊。抽取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采用LR-PCR+Ⅱ代测序方法,确定家系突变基因位点。给予酶替代治疗,该2例患儿均给予阿加糖酶β1.0 mg/kg,每2周静脉输注1次。随访1年回顾分析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结果2例患儿治疗3~4个月肢端疼痛缓解,半年复查三己糖酰基鞘脂醇的衍生物(Lyso-GL-3)均明显降低(先证者Lyso-GL-3结果为2.30μg/L,其表哥Lyso-GL-3结果为1.30μg/L),GLA基因检测发现c.1080_1082delTGG半合子突变,变异来源均为母亲。治疗1年2例患儿临床症状均缓解,无复发,血浆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恢复正常。结论分析儿童法布雷病的临床特征、基因检测及治疗原则,以期为儿童法布雷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雷病 Α-半乳糖苷酶A 基因突变 酶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短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潘艳艳 孙永超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19-22,2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短期疗效,并评估其治疗安全性及对患儿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济南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就诊并接受系统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短期疗效,并评估其治疗安全性及对患儿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济南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就诊并接受系统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短期治疗效果、血液不同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UR、BUN、Cr、CCR水平以及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2周,两组Cr、UR及BUN水平均降低,CCR及尿量均升高,且观察组的Cr、U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CR、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短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液相关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儿童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短期疗效 血液指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抗NMADR脑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春梅 屈晓 +1 位作者 张洪伟 刘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3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抗NMADR脑炎,观察病情恢复情况,监测药物副作用,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抗NMADR脑炎患儿,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随访,所有病例均给予免疫球蛋白及甲泼尼龙治疗,其中12例病情较危重加用利妥昔单抗治...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抗NMADR脑炎,观察病情恢复情况,监测药物副作用,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抗NMADR脑炎患儿,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随访,所有病例均给予免疫球蛋白及甲泼尼龙治疗,其中12例病情较危重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根据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将所有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并使用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估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发病高峰mRS评分:对照组(3.26±0.87)分,治疗组(4.33±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应用利妥昔单抗1月后mRS评分(1.25±0.45)分,随访3月时mRS评分(1.52±0.55)分,随访半年mRS评分(0.92±0.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的患儿有5例复发,治疗组无复发病例。显示利妥昔单抗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症状渐缓解,脑电图基本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重症抗NMADR脑炎能够使症状基本缓解,是抗NMADR脑炎患儿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病情高峰期mRS评分较高及应用一线免疫治疗效果差的患儿应及早加利妥昔单抗治疗,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抗-NMDAR脑炎 抗体 治疗效果 复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纵隔恶性淋巴瘤24例分析
6
作者 杨鲁惠 李洪英 段春红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5期557-557,共1页
关键词 纵隔淋巴瘤 儿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对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石秀菊 陈德花 +2 位作者 马芳芳 步利 帅媛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93-2395,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降低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 1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 432例为试验组;2013年1月1日起对所...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预防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降低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 1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 432例为试验组;2013年1月1日起对所有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2 180例患者共68例发生医院感染,试验组2 432例患者共25例发生医院感染,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洗手次数和正确洗手次数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施后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降低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预防效果
原文传递
黄连素-秦连液灌肠佐治小儿感染性腹泻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乐玲 段春红 +2 位作者 于春梅 朱婴 嵇黎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256-1257,共2页
目的 观察黄连素 -秦连液灌肠治疗感染性腹泻效果。方法 将 10 1例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2组均给予抗感染、保护黏膜、调整微生态及补液等治疗 ,另外治疗组加用黄连素 -秦连液灌肠治疗 ,观察退热、止泻、大便常规转... 目的 观察黄连素 -秦连液灌肠治疗感染性腹泻效果。方法 将 10 1例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2组均给予抗感染、保护黏膜、调整微生态及补液等治疗 ,另外治疗组加用黄连素 -秦连液灌肠治疗 ,观察退热、止泻、大便常规转阴所需时间及疗程变化。结果 经灌肠治疗后 ,治疗组退热、止泻、大便常规转阴时间及疗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黄连素 -秦连液灌肠治疗感染性腹泻有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黄连素 灌肠治疗 治疗组 大便常规 对照组 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 结论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安源 王传吉 +2 位作者 张林英 李艳冬 解砚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感发热患儿 74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4 4例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对照组 30例静滴青霉素、病毒唑 (高热时用 2 5 %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巴米尔 )。结果 治疗组 2 4h内体... 目的 观察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感发热患儿 74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4 4例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对照组 30例静滴青霉素、病毒唑 (高热时用 2 5 %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巴米尔 )。结果 治疗组 2 4h内体温降至正常 (不再回升 )者为 93.18% ,总有效率为 97.73% ;对照组 2 4h内体温降至正常 (不再回升 )者为4 0 % ,总有效率为 93.33% ;2 4h内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具有退热快、效果稳定、疗效高的特点 ,无论对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内感发热 小儿退热口服液 中药制剂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海鹰 于华风 周晓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采用竞争性酶免疫法检测66例住院心力衰竭患儿(肺炎并心力衰竭2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力衰竭22例,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采用竞争性酶免疫法检测66例住院心力衰竭患儿(肺炎并心力衰竭2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力衰竭22例,先天性心脏病并中重度PH心力衰竭19例)及60例对照组患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健康儿童各20例)外周血NT-proBNP水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力衰竭患儿心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估测肺动脉压力。结果1.肺炎心力衰竭组及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组均较相应对照组(肺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对照组)显著增高(Pa<0.001);先天性心脏病并中重度PH心力衰竭组较先天性心脏病无PH或轻度PH心力衰竭组水平亦明显增高(Pa<0.05)。2.三组心力衰竭患儿间LVEF、FS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a>0.05)。3.肺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NT-proBNP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血清NT-proBNP对肺炎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均有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价值,且随肺动脉压力增高而呈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素原 心力衰竭 急性 肺动脉高压 心脏病 先天性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患儿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振东 胡卫东 +1 位作者 徐娟娟 魏绪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I)指导患儿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NI目标控制组(NI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丙泊酚2-3.5mg/kg缓慢静推,C组患儿肢体无自主扭动...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I)指导患儿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NI目标控制组(NI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丙泊酚2-3.5mg/kg缓慢静推,C组患儿肢体无自主扭动、按压眶上神经无反应后开始检查,术中有呛咳或体动时追加丙泊酚;NI组患儿注药前监测NI值,使患儿即时NI值降至D2(NI值46-37),根据NI是否在目标控制范围适当追加用药。连续监测并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意识消失、术毕、清醒时的HR、BP、SpO2,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生体动时的HR、BP、SpO2。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意识消失时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C组发生体动时的HR明显快于意识消失时(P〈0.05);NI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对指导患儿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丙泊酚用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有效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且术后恢复快而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无痛胃镜 麻醉深度监测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蓉 姚爱荣 孙秀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0年第3期7-8,共2页
玉屏风散液能使小鼠耳廓血流形态及流速明显改善,血T淋巴细胞酶染色率升高,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对白色葡萄球菌吞噬率增加,吞噬指数及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有增强趋势。对成年小鼠胸腺、脾脏有明显增重作用。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肺气虚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海鹰 刘忠良 韩秀珍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0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为心肌肌钙蛋白(CTn)的三个亚单位之一,仅存在于心肌收缩蛋白的细肌丝上,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nI是心脏特异性抗原,其释放入血循环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标志,对... 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为心肌肌钙蛋白(CTn)的三个亚单位之一,仅存在于心肌收缩蛋白的细肌丝上,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nI是心脏特异性抗原,其释放入血循环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标志,对某些儿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I 心血管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洪玲 刘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0期194-195,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80例急诊惊厥患儿,分析所有患儿的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以分析其疾病成因,并根据其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其观察结果详细分析小儿惊厥病因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可知,在小儿惊... 目的分析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80例急诊惊厥患儿,分析所有患儿的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以分析其疾病成因,并根据其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其观察结果详细分析小儿惊厥病因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可知,在小儿惊厥病因中主要有热性惊厥(53.89%)、癫痫(21.11%)、颅内感染(8.89%)、药物中毒(7.22%)及其他因素(8.89%),其中热性惊厥所占比例高于其余因素。180例患儿经治疗后,显效103例,占57.22%;有效74例,占41.11%;无效3例,占1.67%;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在针对小儿惊厥进行治疗时,需详细了解其形成病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此发挥较高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惊厥 急诊 病因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DDM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和变形能力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兆通 杜利力 +2 位作者 李洪英 栾健 谭润鸾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45-245,共1页
NIDDM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和变形能力的变化贾兆通1杜利力2李洪英3栾健4谭润鸾1我们检测了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 NIDDM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和变形能力的变化贾兆通1杜利力2李洪英3栾健4谭润鸾1我们检测了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按WHO诊断标准(1980)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白细胞 粘附性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中对盐酸氨溴索采用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文慧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8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雾化组(44例):采用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雾化吸... 目的探讨采用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8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雾化组(44例):采用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口服组(44例):采用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就组间肺炎治疗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症状病程展开对比。结果雾化组小儿肺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口服组79.55%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0,P<0.05)。雾化组44例患儿完成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后,患儿未表现出食欲减退,1例患儿表现出恶心呕吐;口服组44例患儿完成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后,1例患儿表现出食欲减退,2例患儿表现出恶心呕吐;雾化组小儿肺炎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7%同口服组6.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P>0.05);雾化组小儿肺炎患儿咳喘病程(5.03±0.15)d、肺部啰音病程(3.83±0.23)d、高热病程(2.05±0.62)d均短于口服组小儿肺炎患儿咳喘病程(7.05±0.19)d、肺部啰音病程(6.09±0.55)d、高热病程(3.11±0.75)d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51、25.146、7.225,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同口服药物治疗比较,可使小儿肺炎患儿治疗效果获得明显增强,并且将系列症状病程显著缩短,不会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最终实现小儿肺炎病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口服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症状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误诊6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军 苏建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误诊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93例小儿惊厥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军 杨良政 《中国医院统计》 1998年第3期167-168,共2页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危重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疾病又有所不同,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常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甚至引起死亡。为加强对小儿惊厥的防治工作,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6年间收治的1893例小儿惊...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危重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疾病又有所不同,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常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甚至引起死亡。为加强对小儿惊厥的防治工作,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6年间收治的1893例小儿惊厥病例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 查阅我院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住院病人原始登记,对因惊厥入院或住院期间发生惊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惊厥 住院病例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替代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19
作者 林殿杰 田广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胸穿抽液同时适量过滤空气胸腔内注入法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作用及机理。方法: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标准抗痨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次。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每次胸腔穿刺抽液时胸腔内注入过滤空... 目的:探讨胸穿抽液同时适量过滤空气胸腔内注入法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作用及机理。方法: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标准抗痨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次。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每次胸腔穿刺抽液时胸腔内注入过滤空气300-600ml,其它治疗同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首次抽液量为996±270l,对照组为680±110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抽液次数2.1±1.6次,对照组为3.9±2.1次(P<0.01)。包裹积液发生率治疗组为7.9%,对照组为40%(P<0.05)。中重度胸膜厚发生率治疗组为5.3%,对照组为25%(P<0.05)。治疗组对缩短胸液消除时间及结核中毒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内空气替代法治疗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减少胸穿次数,缩短胸液消除时间,预防中,重度胸膜肥厚及积液包裹有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替代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肥厚 包裹性积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扭转、21-三体综合征一例
20
作者 孙英刚 李晓莺 黄宗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肠扭转、21-三体综合征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