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43
1
作者 马艳平 张俊玲 +3 位作者 宋慧 朱士文 宋成忠 李义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92-492,共1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理疗、针灸、药物治疗,评价疗效。结果训练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训练有... 目的探讨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理疗、针灸、药物治疗,评价疗效。结果训练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训练有效率100%,显效率95%。结论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东君 朱士文 +4 位作者 崔贵祥 李义召 张红梅 夏作理 任文博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共选择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后分别作...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共选择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并观察每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各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有效,且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崔贵祥 李义召 +7 位作者 高华 朱士文 宋成忠 谢遵伟 张效霞 时庆 侯怀水 沈伯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脑外伤(TBI)、Parkinson’s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脊髓伤病6例,TBI3例,MS1例,PD1例,经骨髓穿刺采集白体骨髓222~350ml,分离提取M...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脑外伤(TBI)、Parkinson’s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脊髓伤病6例,TBI3例,MS1例,PD1例,经骨髓穿刺采集白体骨髓222~350ml,分离提取MSCs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内一次性或分次注射。干细胞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自体MSCs治疗脊髓伤病6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治疗TBI3例,2例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VS评分由5分提高到8分。治疗PD和MS各1例,PD患者震颤减轻,肌张力明显降低;MS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改善最早出现在治疗后2d,多数患者在治疗后2周有明显改善。MSCs移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7/11例)、头痛(2/11例)、腹胀(1/11例);1例于蛛网膜下腔内注射时出现双下肢麻木、脑膜刺激征。结论 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TBI、PD和MS等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脊髓损伤 脑外伤 多发性硬化 Parkinson'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醒疗法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士文 李义召 +3 位作者 宋成忠 张俊玲 马艳平 宋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9期748-749,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PVS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VS促醒疗法。按照PVS量表评分分别对PV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PVS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VS促醒疗法。按照PVS量表评分分别对PV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6.7%(P<0.001)。结论PVS促醒疗法可显著改善PVS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醒疗法 持续性植物状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 被引量:29
5
作者 顾莹 郇瑛 +2 位作者 吕涌涛 李丽 李义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其中15例为早期康复组,15例为延迟康复组,另外30例为对照组。根据才藤分级法分级并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评分,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评分差异...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其中15例为早期康复组,15例为延迟康复组,另外30例为对照组。根据才藤分级法分级并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评分,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延迟康复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较延迟康复治疗改善吞咽障碍更明显,早期康复治疗较延迟康复治疗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 才藤分级法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义召 曹秀玲 +7 位作者 宋成忠 朱士文 谢遵伟 孙琳 张东君 刘爱芬 刘建伟 孙若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939-694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水平改变及其动态变化,探讨神经肽Y、CGRP参与老年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依病情轻重分为轻型12例,中...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水平改变及其动态变化,探讨神经肽Y、CGRP参与老年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依病情轻重分为轻型12例,中型18例,重型12例。依病灶大小分为大灶组22例,小灶组20例。按病程分为≤24h组19例,1~3d组22例、4~7d组27例、8~15d组21例及>15d组18例。按伴发病积分分为<6分组25例与≥6分组17例。按有无高血压史分为有高血压史组18例与无高血压史组24例。选择30例健康老人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血浆神经肽Y与CGRP浓度。结果:神经肽Y的变化:老年脑梗死组神经肽Y水平犤(590.66±305.45)ng/L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114.76±65.92)ng/L犦(t=5.2846,P<0.0001),于发病后24h内犤(439.13±237.80)ng/L犦显著升高,1~3d犤(668.54±261.44)ng/L犦达高峰,8~15d犤(528.59±215.67)ng/L犦开始下降,15d犤(372.80±200.96)ng/L犦后仍在较高水平;重型犤(698.96±206.85)ng/L犦与大灶组犤(769.61±296.48)ng/L犦显著高于轻型犤(488.60±201.75)ng/L犦与小灶组犤(483.40±312.31)ng/L犦(P<0.01),发病积分≥6分组犤(631.28±286.86)ng/L犦显著高于<6分组犤(573.35±337.64)ng/L犦(t=2.9687,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 CGRP 血浆神经肽Y 患者 对照组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发病 高水平 参与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红梅 李义召 +1 位作者 袁海鹰 刘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7只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沙土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7只健康雄性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观察缺血7min再灌注24h后沙土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及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沙土鼠脑缺血7min再灌注24h后海马CA1区缺血性损害明显,脑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阿司匹林治疗组沙土鼠的病理损害较轻,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一氧化氮合酶与一氧化氮水平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阿司匹林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鼠科 动物模型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士文 任庆华 +2 位作者 李义召 宋成忠 孙远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6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 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72 h和 7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 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72 h和 7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脑梗死体积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 72 h、7d后 ,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1) ,两组患者的瘫痪肢体神经功能评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水肿 ,有脑保护作用 ,为应用低温治疗脑梗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致体像障碍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崔贵祥 李义召 +4 位作者 宋成忠 朱士文 高华 李保伟 谢遵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体像障碍 脊髓损伤 2003年5月 双下肢麻木 大小便失禁 刮宫产术 腰椎麻醉 康复科 阵发性 患者 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嗪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义召 朱士文 +3 位作者 任文博 李明欣 孙刚顺 范道长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氟桂嗪 尼莫地平 偏头痛 Β-内啡肽 神经降压素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冬梅 李义召 +3 位作者 赵同 张秋玲 黄庆玉 聂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91-93,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4在泰山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将4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4d组,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注2,4d组,各8只。假手术组及...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4在泰山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将4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2,4d组,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注2,4d组,各8只。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2,4d组自由饮用自来水,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2,4d组自由饮用0.8mmol/L亚硒酸钠水1个月。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夹闭颈总动脉外,其余操作相同。术后各组饮水情况同术前。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染色光镜下观察凋亡神经元情况,计算凋亡密度。同时测定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结果:实验纳入沙土鼠40只,死亡2只,模型成功38只,模型成功率95%,后补充2只沙土鼠,40只动物进行结果分析。①光镜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染色显示凋亡情况:假手术组凋亡神经元少见;缺血再灌注2,4d组凋亡神经元分布较广泛,4d时更明显;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注2,4d组凋亡神经元减少,4d时更少。②各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凋亡密度比较:亚硒酸钠处理-缺血再灌注2,4d组沙土鼠与缺血再灌注2,4d组比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增多[分别为(317.73±50.96),(319.62±63.14),(181.16±32.06),(185.99±31.92)nkat/L],凋亡细胞减少[分别为(44.6±3.2),(51.4±4.7),(60.8±2.5),(67.8±3.7)个],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亚硒酸钠可增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并可能存在对脑缺血耐受的预处理机制。②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亚硒酸钠 细胞凋亡 过氧化物酶类 谷胱甘肽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4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义召 王庆德 +5 位作者 朱士文 崔贵祥 谢克勤 时庆 侯怀水 沈伯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8431-8433,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干细胞原位治疗组6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腹部皮下注射,1次/d,7—10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组4例...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干细胞原位治疗组6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腹部皮下注射,1次/d,7—10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组4例,经骨髓穿刺采集自体骨髓230~330mL,分离提取骨髓单核细胞后经静脉途径和/或椎管内一次性或分次注射;注射后当日给予干细胞原位治疗。干细胞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进行简易智能测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外周血细胞监测,并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干细胞原位治疗组6例患者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控制在(35~40)×10^9L^-1。治疗后3个月时简易智能测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组4例患者中发热2例,体温均在38℃以下,且24h后体温恢复正常;有轻微头痛3例,未行治疗24h后缓解。治疗后3个月时简易智能测量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与干细胞原位治疗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细胞移植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嗪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义召 曹秀玲 +11 位作者 朱士文 宋成忠 谢遵伟 夏作理 李明欣 孙刚顺 任文博 范道长 王爱华 张红梅 张华芳 卢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7906-7908,共3页
目的:观察氟桂嗪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01/2004,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泰山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警官医院神经内科,东明县中医院神经内科,山... 目的:观察氟桂嗪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01/2004,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泰山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警官医院神经内科,东明县中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济南市立四院神经内科,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选择 2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桂嗪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每组各 110例。采用视觉线性模拟量表 visuallinear (analogue scale,VAS)、文字分级量表 verbalrating scale,VRS)及疗程中 (非疼痛时间判断疗效。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 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内皮素、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水平变化。结果:纳入统计分析 200例,氟桂嗪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各 100例。氟桂嗪组治疗后 VAS(3.6±1.7)cm ,较治疗前(7.3±2.6)cm 显著降低(P<0.01),VRS( 2.0±0.4)分,较治疗前 3.9±0.7)分显著降低(P (<0.01),非疼痛时间(15±4)d,较治疗前(7±2)d 显著增多(P <0.01);尼莫地平组治疗后 VAS(5.2±1.9)cm,较治疗前 7.2±2.2)cm 显著 (降低 P <0.05),VRS(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氟桂嗪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训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伟 王孝理 +3 位作者 朱士文 谢遵伟 宋成忠 李义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48-48,共1页
脑卒中语言障碍发病机理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2003年2月~2004年1月,我们对96例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 语言康复 语言训练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与晚期康复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东君 朱士文 +2 位作者 崔贵祥 刘素君 李义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149-151,共3页
背景:由于康复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及重建,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目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设计:... 背景:由于康复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及重建,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目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康复科,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0-12/2003-12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长城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男125例,女91例,年龄60~75岁。入院后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108例和晚期康复组108例。方法: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康复。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1次/d,45min/次,6次/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0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正常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运动总分为100分,其中上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66分,下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34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为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进行康复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216例脑梗死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d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低于晚期康复组[(14.82±10.66),(17.91±10.75)分,P<0.05]。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上肢:(32.43±21.52),(26.69±19.79)分;下肢:(22.89±9.29),(18.36±10.63)分,P<0.05]。③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患者治疗30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54.23±30.33),(46.57±29.85)分,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干预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康复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林 李义召 +2 位作者 曾进胜 苏镇培 黄如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 CA I)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31例发病12h内住院的mM CA I患者尽早行头颅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进行TOA ST分型及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CN S)评分、G 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内科治疗1... 目的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 CA I)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31例发病12h内住院的mM CA I患者尽早行头颅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进行TOA ST分型及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CN S)评分、G 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内科治疗19例,内科治疗病情恶化行大骨瓣减压术12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行B arthe l指数(B I)评分。结果内科治疗者死亡8例,存活11例;手术者分别为3、9例;两组比较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死亡者入院24h CN S评分、GCS评分均明显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mM CA I非单一的病程发展,不能靠一种治疗方法。大骨瓣减压术可作为内科治疗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梗死 大骨瓣减压术 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与环核苷酸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成忠 李义召 +3 位作者 夏作理 张东君 王世华 邓小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21-422,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发作期与间歇期血浆内皮素与环苷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偏头痛患者,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变化。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ET...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发作期与间歇期血浆内皮素与环苷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偏头痛患者,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变化。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ET、cAM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间歇期水平(P<0.05P<0.01);偏头痛发作期cGM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偏头痛间歇期水平(P<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期ETcAMP与cGMP水平变化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内皮素 环腺苷酸 环鸟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小鼠TNFB基因大鼠脑缺血时细胞凋亡、c-JUN、p-JUN与p-JNK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义召 曹秀玲 +7 位作者 卢林 王凤山 程艳娜 孙若鹏 JIN Yu HONG Zhu Pettigrew LC Kindy MS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B(TNFB)过度表达时对细胞凋亡、c-JUN、p-JUN与p-JN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TNFB、TUNEL、c-JUN、p-JUN与p-JNK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与转小鼠TNFB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24h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B(TNFB)过度表达时对细胞凋亡、c-JUN、p-JUN与p-JN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TNFB、TUNEL、c-JUN、p-JUN与p-JNK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与转小鼠TNFB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24h时的细胞凋亡、c-JUN、p-JUN与p-JNK的表达。结果:与SD大鼠相比,转小鼠TNFB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24h后,脑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增多,c-JUN、p-JUN与p-JNK过度表达显著,以上指标变化均显著高于SD大鼠。结论:TNFB的过度表达加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为c-JUN、p-JUN与p-JNK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缺氧缺血 小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细胞 大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脑梗塞性激素、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的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效霞 李义召 +6 位作者 卢林 王成美 宋成忠 朱士文 谢遵伟 孙若鹏 夏作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性激素失调、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的变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CI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沉淀漂浮酶联法及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结果:男性CI患者E2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性激素失调、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的变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CI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沉淀漂浮酶联法及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结果:男性CI患者E2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E2 / T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 ,女性CI患者E2 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1) ,FSH、L 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 5 ) ;CI组TC、L DL- C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E2 与TC、L DL- C呈正相关(均P<0 .0 5 ) ,与HDL- C、HDL2 - C、HDL3- C呈负相关(均P<0 .0 5 ) ;E2 / T与TC、L DL- C呈正相关(均P<0 .0 5 ) ,与HDL- C、HDL2 - C、HDL3- C负相关(均P<0 .0 5 ) ,女性E2 与TC、L DL- C呈负相关(均P<0 .0 5 ) ;与HDL- C、HDL2 - C呈正相关(均P<0 .0 1)。结论:脑梗塞性患者存在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质代谢异常,性激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液 性腺甾类激素 脂蛋白类 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疼痛程度及疼痛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蕾 刘化侠 李义召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2期493-495,共3页
[目的]比较认知障碍老年人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的疼痛行为、程度有无差别。[方法]便利抽样选取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疼痛病人6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疼痛病人60例及认知功能障碍无疼痛的老年病人30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评定员采用认知障碍疼... [目的]比较认知障碍老年人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的疼痛行为、程度有无差别。[方法]便利抽样选取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疼痛病人6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疼痛病人60例及认知功能障碍无疼痛的老年病人30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评定员采用认知障碍疼痛评估量表(参考国外的疼痛评估工具自编)、重度痴呆病人疼痛评估表和非言语疼痛评估指标对3组病人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比较认知障碍老年人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的疼痛行为、程度是否存在差别。[结果]认知障碍疼痛组与认知正常疼痛组老年人疼痛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认知障碍无疼痛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01)。使用PACIE评估疼痛行为,认知正常疼痛组与认知障碍疼痛组的疼痛行为得分在语言/声音、活动、身体姿势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条目得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障碍老年人与认知正常老年人的疼痛程度无差别,但在疼痛的行为表现上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认知障碍 老年人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