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闫梅 张成 +1 位作者 王瑞玲 于学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0例老年肺炎患者依据Fine危险分层分为重症肺炎组(12例)和普通肺炎组(1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肺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0例老年肺炎患者依据Fine危险分层分为重症肺炎组(12例)和普通肺炎组(1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肺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1.06±0.19)mg/L,普通肺炎组为(0.88±0.16)mg/L,对照组为(0.35±0.18)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老年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D-二聚体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闫梅 张成 姚树娈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65~70岁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2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为健康组。对照组2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诱导痰IL-8、TNF-α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65~70岁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2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为健康组。对照组2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祛痰、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mg/d,治疗时间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前COPD患者IL-8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组,COPD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低于健康组;治疗后,治疗组诱导痰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钠减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类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用力呼气量 肺活量 孟鲁司特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水平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祥晓 王瑞玲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2276-2277,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水平及功能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PAH患者30例血小板水平200×109/L为界分为低血小板组14例和高血小板组1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率,血小板NOS活... 目的研究血小板水平及功能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PAH患者30例血小板水平200×109/L为界分为低血小板组14例和高血小板组1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率,血小板NOS活性测定利用同位素两步色谱法测定3H-L精氨酸,产量反映NOS活性。结果血小板水平与肺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血小板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高血小板组(P<0.05)。IPAH患者的血小板NOS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降低与血小板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水平和功能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血小板 一氧化氮合酶 预后因子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哮喘患者血清电解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梅 张成 +1 位作者 王瑞玲 于学勇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1536-1537,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患者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观察98例慢性哮喘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钾、镁及磷水平。结果血磷水平对照组为(1.16±0.11)mmol/L,哮喘组为(1.10±0.20)mmol/L,两组比较t值为2.62,P值为0.01。哮喘组与对...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患者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观察98例慢性哮喘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钾、镁及磷水平。结果血磷水平对照组为(1.16±0.11)mmol/L,哮喘组为(1.10±0.20)mmol/L,两组比较t值为2.62,P值为0.01。哮喘组与对照组血钾与血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哮喘患者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低磷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哮喘 水电解质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地塞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CRP、PC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梅 张雪梅 张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地塞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地塞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行地塞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清CRP、PCT、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WBC)、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等水平变化及不良症状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指标及WBC、PCO_(2)、PO_(2)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CRP、PCT、IL-17、TNF-α、WBC、PCO_(2)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行地塞米松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缩短地塞米松用药时间,确保用药安全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降低,为重症肺炎治疗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地塞米松 孟鲁司特钠 有效性 血清 CRP P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祥晓 张成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9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OPG水平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关系方法连续入选IPAH患者40例,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PAH患者基线血清OPG水平与m PAP、CI存在明显相关性,ROC曲线显示,血清OPG界值为2247.5 p... 目的探讨血清OPG水平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关系方法连续入选IPAH患者40例,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PAH患者基线血清OPG水平与m PAP、CI存在明显相关性,ROC曲线显示,血清OPG界值为2247.5 pg/ml,曲线下面积为0.824,在该点诊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5%。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血清OPG<2247.5 pg/ml的患者有较高的生存率。结论血清OPG水平是IPAH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预后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宇 林祥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NSCLC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吉非替尼组(n=70)和吉西他滨组(n=70)。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吉西...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NSCLC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吉非替尼组(n=70)和吉西他滨组(n=70)。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吉西他滨组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每21 d为一个疗程,共持续4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吉非替尼组药效强于吉西他滨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吉西他滨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合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林祥晓 张成 《黑龙江医学》 201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合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关系。方法选取COPD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A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B组)、COPD肺动脉压正常患者30例(C组)、健康对照者30例(D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PAF,采...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合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关系。方法选取COPD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A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B组)、COPD肺动脉压正常患者30例(C组)、健康对照者30例(D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PAF,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NOS活力。结果 A组、B组的PAF、iNOS水平明显高于C组、D组。A组、B组的cNOS水平明显低于C组、D组,同时A组明显高于B组,相关性分析表明,cNOS与A组和B组的肺动脉压存在显著地负性相关关系。结论 PAF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肺动脉压并不随着PAF水平的提高而增加。cNOS水平与肺动脉压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关系,cNOS水平降低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且其对COPD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NF-α、IL-5、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梅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NF-α、IL-5、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患者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治疗,B组予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C组患者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及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NF-α、IL-5、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患者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治疗,B组予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C组患者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及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耶格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5(IL-5)的浓度。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FEV_(1)、PEF、TNF-α及IL-5水平差异。结果: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5水平明显降低,而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组TNF-α及IL-5水平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哮喘患者治疗后,FEV_(1)及P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组FEV_(1)及PEF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哮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改善,而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生活质量 肺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 50)和观察组(n = 50)。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 50)和观察组(n = 50)。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口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肺栓塞患者血清SOD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增高,MDA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肺栓塞患者血清IL-10、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但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在抗氧化应激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肺栓塞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学勇 姚树娈 +2 位作者 刘慧红 林祥晓 丁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无异常者50例(对照组),急性...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及同期门诊正常体检无异常者50例(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病情分为低危18例,中危15例,高危13例,对其进行DD、LDH3及bPA检测。结果肺栓塞组DD、LDH3及t-PA分别为(2.95±0.73)mg/L、(421.42±63.29)u,L、(0.85±0.02)u几,对照组分别为(0.03±0.01)mg/L、(198.17±23.37)U/L、(0.59±0.02)u/L,肺栓塞组DD、LDH3及b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危患者DD、LDH3、t-PA分别为(1.49±0.04)mg/L、(315.47±38.24)u/L、(0.63±0.01)U,L,中危患者分别为(2.22±0.27)mg/L、(382.41±54.36)u/L、(0.79±0.02)u/L,高危患者分别为(3.38±0.98)mg/L、(583.93±117.21)u,L、(0.92±0.03)U/L,中、高危患者与低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LDH3、t-PA与中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治疗后DD、LDH3、t-PA分别为(1.03±0.11)mg/L、(223.24±25.04)u,L、(0.62±0.02)u/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DD、LDH3及t-PA均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缓解会逐渐下降,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D-二聚体 乳酸脱氢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原文传递
脑出血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二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成 孙新海 马爱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475,共2页
例1男,5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h于2007年10月31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高密度影(图1)。初步诊断:右侧脑出血。入院后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治疗。约1个月后患者突发左下肢... 例1男,5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h于2007年10月31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高密度影(图1)。初步诊断:右侧脑出血。入院后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治疗。约1个月后患者突发左下肢和足部皮肤发红、肿胀,B超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延及髂外静脉),1h后患者突然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无胸痛、咯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右侧基底节 高血压病史 肢体活动 高密度影 颅脑CT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学勇 姚树娈 +2 位作者 王瑞玲 杨光霞 张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1期3236-3237,共2页
目的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3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COPD真菌感染组),按照时间顺序逐月随机抽取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无继发真... 目的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3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COPD真菌感染组),按照时间顺序逐月随机抽取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无继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人次、合并糖尿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真菌感染患者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69例(83.13%),好转12例(14.46%),无变化1例(1.20%),死亡1例(1.20%)。结论 患者高龄、住ICU时间长、长时间抗生素及激素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及时确诊并且抗真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真菌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鲑鱼降钙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血清PINP、β-CTX、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娟 管慧 +2 位作者 刘英 刘慧红 林祥晓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4期2767-2770,2725,共5页
目的:研究鲑鱼降钙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Amino terminal 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I 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 目的:研究鲑鱼降钙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Amino terminal 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I 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9 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7例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is the percentage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血清PINP、β-CTX、MMP-9水平、腰椎骨密度、股骨颈股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48%(43/47) vs. 70.00%(35/50)](P<0.05);FEV1、PO2、FEV1/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20±13.72)%vs.(70.62±11.37)%,(76.30±8.64)mmhg vs.(62.49±7.13)mmhg,(68.08±11.34)%vs.(60.84±9.75)%](P<0.05);PINP、β-CTX、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3.67)mg/L vs.(14.86±3.13)mg/L,(93.20±8.01)ng/L vs.(117.39±11.42)ng/L,(47.24±3.75)ng/mL vs.(60.26±4.67)ng/mL](P<0.05);腰椎骨密度、股骨颈股密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2±0.25)g/cm^2vs.(0.89±0.23)g/cm2,(1.14±0.23)g/cm^2vs.(0.90±0.21)g/cm^2](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其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血钙,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INP、β-CTX、MMP-9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梅 张成 +1 位作者 王瑞玲 于学勇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孟鲁司特 哮喘 咳嗽变异性 肺功能
原文传递
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刚 葛继文 刘心存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颗粒细胞瘤(BGC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7年6月收治的1例B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支气管,颗粒细胞瘤"、"Granu... 目的分析支气管颗粒细胞瘤(BGC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7年6月收治的1例B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支气管,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Bronchus or Bronchial"为关键词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共获文献17篇,选取临床资料齐全的文章共8篇,其中中文4篇,外文4篇。结果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咯血2年,再发2 d"入院。双源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示双侧支气管动脉未见明显增粗,右肺中叶部分膨胀不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中间段支气管管壁息肉样新生物,表面可见血管。于新生物行钳夹及毛刷检查,病理报告颗粒细胞瘤。确诊为BGCT后行氩气刀局部切除及冷冻治疗,2017年8月复查胸部CT及支气管镜未见明显异常。文献复习检索到8篇"支气管颗粒细胞瘤"相关文献,均为病例报道,共8例,包括本病例在内共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17~62岁,中位年龄为55岁。3例为查体发现,6例有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以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为主。8例行经支气管肺活组织检查,1例经开胸探查术,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6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患者确诊后,其中5例行外科手术切除,3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摘除,1例未行GCT的干预治疗。结论 BGCT罕见,由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电子支气管镜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支气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