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医学科患者程序化镇静方案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耿衍忠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对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治疗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镇静治疗,实验组中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镇静深度、镇静时间、重... 目的对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治疗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采用常规的镇静治疗,实验组中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镇静深度、镇静时间、重症护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镇静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要显著缩短、处在理想状态的患者比例要高很多、发生过度镇静的患者比例要低很多、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镇静不足发生概率以及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重症医学科中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能够使患者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程序化镇静方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常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期185-187,共3页
目的对重症医学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提升重症医学的护理质量。方法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人性化管理,包括实行两班制、弹性排班制、休息室制度、加强科室的沟通,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护理效果,提... 目的对重症医学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提升重症医学的护理质量。方法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人性化管理,包括实行两班制、弹性排班制、休息室制度、加强科室的沟通,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护理效果,提高工作质量。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重症医学的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提高,护理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能够显著提升重症医学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患者高度认可,更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理念 重症医学护理 护理质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存活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郝翠平 李秋华 +6 位作者 张翠翠 张芬芬 张亚青 朱丽娜 程焕焕 李英豪 胡庆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心理干预及延续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并好转出院的脓...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心理干预及延续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并好转出院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入ICU时生命体征、入ICU 24 h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过程及预后指标等。在患者出院3个月时,通过问卷调查,使用36项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日常活动自理能力量表(ADL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有200例脓毒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出院,在出院3个月时进行随访,其中有150例完成调查问卷。150例患者中,脓毒症57例,脓毒性休克93例。所有患者出院3个月SF-36量表总分为(81.4±23.0)分,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职能〔(83.4±23.0)分〕、心理健康〔(82.9±23.6)分〕、躯体疼痛〔(82.8±23.3)分〕、精力〔(81.6±23.2)分〕、生理功能〔(81.4±23.5)分〕、一般健康状况〔(81.1±23.3)分〕、生理职能〔(79.5±27.0)分〕和社会功能〔(78.8±25.2)分〕。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SF-36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82.6±22.0比80.7±23.6,P>0.05)。将线性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包括出院3个月ADL量表评分〔β=0.741,95%可信区间(95%CI)为0.606~0.791,P<0.001〕、ICU住院时间(β=-0.209,95%CI为-0.733~-0.208,P=0.001)、机械通气时间(β=0.147,95%CI为0.122~0.978,P=0.012)、去甲肾上腺素总量(β=-0.111,95%CI为-0.044~-0.002,P=0.028)、入ICU时平均动脉压(MAP;β=-0.102,95%CI为-0.203~-0.007,P=0.036)和体质量(β=0.097,95%CI为0.005~0.345,P=0.044)。结论脓毒症患者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脓毒症患者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出院3个月ADL量表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去甲肾上腺素总量、入ICU时MAP和体质量,医护人员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同时重视此类患者的早期心理干预及延续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家庭共同决策模式下危重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文 魏贞艳 +4 位作者 梁海珍 乔敏 路琳琳 孙强 陈绪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06-512,共7页
目的构建家庭共同决策模式下危重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方案,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危重症患者中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构建家庭共同决策模式下危重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 目的构建家庭共同决策模式下危重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方案,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危重症患者中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构建家庭共同决策模式下危重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确定方案最终内容。结果共开展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80.9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8、0.77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4、0.110(均P<0.001)。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1项、三级条目40项。结论该研究构建的家庭共同决策模式下危重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方案具有可靠性、适用性,可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开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共同决策模式 危重症 预立医疗照护 德尔菲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马冬纹 桂燚 +1 位作者 蔡国强 安国营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TAVI术,按TAVI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并发...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TAVI术,按TAVI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并发症(VC)分为VC组(13例,16.3%)和N-VC组(67例,83.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特征、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发生VC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绘制预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发生V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VC组患者女性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平均跨瓣压差、血管壁钙化占比、经心尖手术路径占比、脑钠肽(BNP)以及肌酐均明显高于N-VC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N-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合并糖尿病、手术路径以及BNP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发生VC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发生VC的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发生VC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符合度良好(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合并糖尿病、手术路径以及BNP预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发生V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69、0.834以及0.857,联合预测的AUC为0.938。结论性别、年龄、手术路径以及BNP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发生VC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血管并发症
原文传递
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趋化因子配体13预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闫永 王瑶 董方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5年第4期304-31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9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查询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9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查询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依据术后3年随访资料中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9例,未复发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1 d血清DKK1、CXCL13水平,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DKK1、CXCL13与复发的关系,通过交互作用分析血清DKK1、CXCL13对复发的交互作用,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构建决策曲线,进一步分析血清DKK1、CXCL13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25、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患者占比、TNM分期为Ⅲ期患者占比、术前及术后1 d血清DKK1、CXCL13均高于未复发组[(41.12±5.38)kU/L比(34.67±6.69)kU/L、5/9比12.05%(10/83)、6/9比16.87%(14/83)、(4.89±0.78)μg/L比(3.54±0.67)μg/L、(187.02±25.04)ng/L比(154.37±28.10)ng/L、(3.73±0.33)μg/L比(3.46±0.35)μg/L、(148.10±13.82)ng/L比(132.38±20.7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与术前血清DKK1、CXCL13有关,二者均高表达可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DKK1、CXCL13表达对复发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二者均高表达时术后复发风险为二者均低表达的9.600倍,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38.565倍。绘制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DKK1、CXCL13单独及联合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6、0.823、0.964,均有较为理想的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显示,当阈值为0.07~0.20、0.4~1.0时,术前血清DKK1、CXCL13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风险的净收益率更高,最大净收益率为0.098。结论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的发生可能与术前血清DKK1、CXCL13水平异常有关,术前血清DKK1、CXCL13水平越高,术后复发的风险越高,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DKK1、CXCL13可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再发 改良根治术 Dickkopf相关蛋白1 趋化因子配体13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宁 杨淑霞 +2 位作者 蔡素丽 姚慧 刘宏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5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亚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参加2016—2017年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亚健康检出率为56.1%。多元...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亚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参加2016—2017年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亚健康检出率为5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每周工作时间、是否上夜班、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对总体亚健康状况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亚健康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医疗卫生事业管理者应重视医务人员的亚健康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生理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 社会亚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间选择与谵妄发生的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杜西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5期90-91,共2页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间选择与谵妄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均采取鼻胃管或鼻肠管等方式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SP...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间选择与谵妄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均采取鼻胃管或鼻肠管等方式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SP)。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摄入量、营养指标检测、谵妄评估以及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给予肠内营养后前3天,两组患者每天热量的摄入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天,实验组摄入总热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第3天、5天和7天,实验组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1.57%、31.37%、33.33%,对照组为11.76%、19.61%、25.49%,实验组谵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道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内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降低谵妄发生几率、改善肠道功能,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谵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郝 崔娜 +3 位作者 牛芳 徐红英 隆云 刘大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7-901,共5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CPB心脏外科术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CPB心脏外科术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手术类别和术中指标,ICU期间的治疗情况,术后28 d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入ICU即刻及术后1、3、5 d血浆PCT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进行指标差异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时间点血浆PCT水平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82例患者,25例(30.5%)诊断为肺部感染.所有患者血浆PCT水平于术后1 d达峰值,术后5 d明显下降.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入ICU即刻及术后1、3、5 d血浆PCT水平均显著升高〔μg/L:10.0(6.0,64.5)比5.0(1.0,10.0),31.0(10.0,116.2)比5.0(1.0,10.0),34.7(10.0,60.4)比2.9(0.7,9.3),15.8(7.7,29.4)比0.7(0.5,2.6),均P〈0.01〕.入ICU即刻及术后1、3、5 d血浆PCT水平预测CPB心脏外科术后伴有SIRS表现重症患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82、0.86、0.91(均P〈0.01),临界值分别为6.8、9.4、9.2和3.9μg/L时,敏感度分别为76.0%、84.0%、79.2%、88.0%,特异度分别为66.7%、68.4%、75.4%、78.9%.结论 CPB心脏外科术后伴有SIRS重症患者血浆PCT水平明显升高,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不同时间点血浆PCT水平超出临界值可提示出现感染,有助于术后早期预测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心脏手术 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危重症冠心病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云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8期130-130,142,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冠心病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并发症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心外科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干预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12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冠心病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并发症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心外科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干预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12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策略是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接受的护理策略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穿刺侧下肢缺血、感染的发生频数和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危重症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值得在心外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并发症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玉英 戎珊 刘平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检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常规... 目的探究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检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术后随访5年,根据肿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MMP-9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随访5年,194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有29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转移。两组肿瘤直径、毛刺征、汇聚征、Alder血流分级、增强顺序、模式及增强强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1.451;χ^(2)=0.55,P=0.460;χ^(2)=0.50,P=0.478;χ^(2)=0.60,P=0.439;X=0.50,P=0.780;χ^(2)=0.04,P=0.981;χ^(2)=0.13,P=0.7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出现微小钙化、周围放射状增强、存在灌注缺损、血清MMP-9异常升高是导致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95%CI=1.177~62.266;P=0.048,95%CI=1.022~58.397;P=0.045,95%CI=1.100~56.756;P=0.043,95%CI=1.079~60.937;P=0.044,95%CI=1.000~1.026)。R0C曲线显示,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MMP-9预测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AUC为0.97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63%和91.67%。结论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MMP-9检测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超声造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乳腺癌 保乳术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32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费忠化 于江 +2 位作者 蔡国强 蔡腾 刘宏生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关系,评价其预测心衰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我院住院AMI患者10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发病后12h内血清IL-32、白细胞介素-6(IL-6)、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关系,评价其预测心衰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我院住院AMI患者10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发病后12h内血清IL-32、白细胞介素-6(IL-6)、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等临床指标,并测量AMI患者发病后6月B型钠尿肽(BNP)表达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根据LVEF分为心衰组(LVEF<50%,35例)和对照组(LVEF≥50%,65例),比较两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IL-32对HF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患者高血压占比、IL-32表达水平、BNP、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IL-32表达水平与IL-6表达水平、LVEDD、BN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_(1)=0.249,P_(1)=0.016;r_(2)=0.286,P 2=0.010;r_(3)=0.448,P_(3)=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5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32(OR=1.077,95%CI=1.028~1.127,P=0.002)、BNP(OR=1.002,95%CI=1.000~1.004,P=0.024)是AMI后HF的独立危险因素;IL-32预测H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38~0.926,P<0.05),敏感度69.7%,特异度91.8%,最佳截断值50.219pg/mL;IL-32联合BNP预测HF的AUC提升至0.894(95%CI=0.825~0.964,P<0.05),敏感度66.7%,特异度95.4%。结论AMI后HF IL-3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32对预测AMI后HF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2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亓志玲 丁德涛 +6 位作者 吴翠环 韩秀霞 李宗强 张燕 胡庆河 郝翠平 杨富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7,共7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重症评分联合炎症标志物构建ICU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早期预测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重症评分联合炎症标志物构建ICU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早期预测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的72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训练集,以构建预测模型;此外,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的213例脓毒症患者作为验证集,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性能。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如人口统计学信息、入ICU时的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既往史、入ICU 24 h内各类评分、入ICU首次实验室指标、下肢静脉超声结果、治疗情况、预后指标等。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并综合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影响曲线(CI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训练集脓毒症患者入ICU后LEDVT发生率为21.5%(156/726),验证集脓毒症患者入ICU后LEDVT发生率为21.6%(46/213)。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Lasso回归分析显示,从67个参数中筛选出7个自变量与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3,95%可信区间(95%CI)为1.01~1.04,P<0.001〕、体质量指数(BMI:OR=1.05,95%CI为1.01~1.09,P=0.009)、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评分(OR=1.20,95%CI为1.11~1.29,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OR=0.98,95%CI为0.97~0.99,P=0.009)、D-二聚体(OR=1.03,95%CI为1.01~1.04,P<0.001)、皮肤或软组织感染(OR=2.53,95%CI为1.29~4.98,P=0.007)、股静脉置管(OR=3.72,95%CI为2.50~5.54,P<0.001)是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合以上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95%CI为0.746~0.841),在验证集中AUC为0.844(95%CI为0.786~0.901);校准曲线表明,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良好的匹配度,CIC曲线和DCA曲线均提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危重症评分联合炎症标志物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ICU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早期预测,这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早地识别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潜在风险,从而实现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症监护病房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1例鱼胆中毒致中毒性肝炎的诊治体会
14
作者 周旋 谢学猛 +3 位作者 于兵 张春灵 吴琳 胡庆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56-858,共3页
鱼胆中毒目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我国文献记载的鱼胆中毒案例最早追溯至1973年,发病高峰在1998年,后呈下降趋势,死亡率达5.8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衰竭。我院前段时间收治1例鱼胆中毒案例,现就患者诊治过程汇报如下,希望对临床医生收... 鱼胆中毒目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我国文献记载的鱼胆中毒案例最早追溯至1973年,发病高峰在1998年,后呈下降趋势,死亡率达5.8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衰竭。我院前段时间收治1例鱼胆中毒案例,现就患者诊治过程汇报如下,希望对临床医生收治此类患者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胆 中毒性肝炎 血液净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及粪便FOBT、结直肠FH阳性对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士法 乔敏 +6 位作者 张帆 韩胜博 董方园 巩家慧 杨景玉 吴瑞丽 孔令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及粪便FOBT、结直肠FH阳性,探讨以上指标对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消化病医院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35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肿瘤性息肉组... 目的比较不同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及粪便FOBT、结直肠FH阳性,探讨以上指标对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消化病医院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35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肿瘤性息肉组、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及粪便FOBT、结直肠FH阳性率。将差异有显著性的指标进一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各项指标对管状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非肿瘤性息肉组、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患者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及粪便FOBT、结直肠FH阳性率依次升高。与管状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关的因素有息肉数量、FOBT、FH,联合检测判断管状腺瘤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AUC为0.754(95%CI:0.656~0.851,P<0.05),最佳截断值为0.346,敏感度为77.7%,特异度为64.0%,最大约登指数为0.411。结论血清CEA、CA724、CA199水平及粪便FOBT、结直肠FH阳性对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分型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息肉多发、FOBT及FH阳性可能是预测管状腺瘤性息肉上皮内瘤变程度的早期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FH FOBT CEA CA724 CA199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室VTE评分和D-二聚体对ICU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效能分析
16
作者 亓志玲 韩秀霞 +4 位作者 李宗强 宫燕 张燕 郝翠平 杨富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入室静脉血栓栓塞(VTE)评分和D-二聚体(D-D)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78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下肢DVT... 目的:探讨入室静脉血栓栓塞(VTE)评分和D-二聚体(D-D)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78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下肢DVT患者164例(DVT组),非DVT患者625例(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室VTE评分(内科患者采用Padua评分,外科患者采用Caprini评分)与外周血D-D预测脓毒症患者下肢DVT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VT组入室VTE评分和D-D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评分和D-D水平均为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VTE评分、D-D水平和联合指标(VTE+D-D)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分别为0.700、0.732和0.746,特异度分别为0.674、0.765和0.767;截断值分别为5.5分、3.255 mg/L和1.375;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指标。结论:入室VTE评分和D-D水平可为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 D-二聚体 Padua评分 Capr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刘彩云 周广起 +2 位作者 赵永亮 张春英 刘新梅 《大医生》 2024年第18期119-122,共4页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等特点,主要由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与主动脉中膜结构异常相互作用引起,可导致多器官灌注不足,进而造成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威...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等特点,主要由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与主动脉中膜结构异常相互作用引起,可导致多器官灌注不足,进而造成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和治疗AD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AD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至关重要。本研究将总结影响A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AD的预防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崔翔宇 谢学猛 +1 位作者 高泷 孙强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4期1676-1681,共6页
脓毒症是一种高发病率、病死率的急危重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尽管现代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脓毒症的及时而精准的诊断仍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多种疾病的诊... 脓毒症是一种高发病率、病死率的急危重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尽管现代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脓毒症的及时而精准的诊断仍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多种疾病的诊疗中成果颇丰。深度学习属于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可分析海量、高维的医疗数据,为脓毒症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总结了深度学习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脓毒症的诊疗提供参考。Sepsis is an acute and critical syndrome with high incidence rate and mortality.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its prognosis. Despit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time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sepsis still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healthcar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with fruitful 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Deep learning is a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at can analyze massive and high-dimensional medical data, 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for the diagnosis of seps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ep learn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epsi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俯卧位通气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的调查研究
19
作者 张立文 魏贞艳 +1 位作者 陈绪娜 史学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6期1777-1782,共6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临床实施现况及障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4月山东省济南、青岛、济宁等5个地级市三甲医院急诊ICU、内科ICU、外科ICU、综合ICU等科室的ICU护士230名,采用... 目的了解ICU护士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临床实施现况及障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4月山东省济南、青岛、济宁等5个地级市三甲医院急诊ICU、内科ICU、外科ICU、综合ICU等科室的ICU护士2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ICU护士PPV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约>90%的护士落实执行了PPV流程规范的基本要求、评估要点、实施与护理要点,但ICU护士对患者实施俯卧位前进行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85.4%)低于俯卧位期间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91.3%)。PPV相关并发症中,压力性损伤(84.9%)、颜面部水肿(79.9%)、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70.3%)发生率排名前3。ICU护士PPV临床实施障碍因素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证据相关因素”“目标人群-患者或家属相关因素”“资源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医护人员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团队相关因素”“组织相关因素”。得分最高的条目是“证据相关因素”维度中的“相关证据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开展”。结论ICU护士PPV临床实践态度较为积极,实施过程有待继续优化,应重点关注其实施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完善PPV护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俯卧位通气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苏真真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8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县医院收治的6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县医院收治的6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严重程度及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改良呼吸困难指数量表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开展肺康复训练,有助于缩短其有创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有创机械通气 肺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