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芍总苷联合临床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健 蒋雨平 +2 位作者 魏明明 毛玉景 宋芹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20-223,228,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合临床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RA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常规治...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合临床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RA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17(Th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Treg水平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肿胀(关节肿胀指数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12及24周后,两组患者ESR、补体C3、RF、ACCP及PLT、PAF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CRP、IL-6、IL-1、TNF-α、Th17、Th17/Treg水平、VAS评分、关节肿胀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Treg水平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常规治疗有利于改善RA合并冠心病患者疼痛及肿胀等症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Th17/Treg平衡、降低免疫指标及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类风湿关节炎 冠心病 疗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病神经系统受累临床及免疫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毛玉景 刘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1-518,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白塞病(NBD)临床特点及免疫学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神经白塞病患者共33例,采集其临床特征、各项免疫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 目的探讨神经白塞病(NBD)临床特点及免疫学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神经白塞病患者共33例,采集其临床特征、各项免疫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C3和C4)以及影像学和脑脊液指标,并与非神经白塞病患者(41例)发病特点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白塞病危险因素。结果与非神经白塞病患者相比,神经白塞病患者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χ2=8.545,P=0.003)、血清C3(t=2.391,P=0.020)和C4(t=3.583,P=0.001)水平明显升高,其余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枢神经系统实质型病变者占69.70%(23/33)、非实质型15.15%(5/33)、混合型6.06%(2/33),病变部位主要分布于脑干[18.18%(6/33)]、大脑半球[51.52%(17/33)]、小脑[9.09%(3/33)]或脑膜[12.12%(4/33)];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者仅占9.09%(3/33)。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药物,危重症可行激素冲击疗法(3例)或联合生物制剂治疗(5例);除1例因颅内感染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7例、复发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系统病变(OR=4.373,95%CI:1.309~14.614;P=0.017)和血清C4水平升高(OR=1.009,95%CI:1.000~1.018;P=0.043)为神经白塞病危险因素。结论神经白塞病主要累及脑实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有效。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病变和血清补体C4水平升高的白塞病患者更易进展为神经白塞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神经系统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量值水平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申爱华 冯善丽 +4 位作者 刘海峰 秦静静 陈新科 周建伟 郭向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自身抗体水平,并探讨抗线粒体抗体量值水平在PB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2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0例、肝脏疾病对照(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自身抗体水平,并探讨抗线粒体抗体量值水平在PB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2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0例、肝脏疾病对照(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8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75例以及体检健康者90例,采集各组血清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抗gp210抗体(anti-gp210)和抗sp100抗体(anti-sp100)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抗体量值水平在各组中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分析CLIA法和ELISA法检测AMA-M2的一致性,并用ROC曲线评估两种方法对PBC的诊断效能。结果IFA法检测结果表明,72.7%的PBC患者AMA水平为中高滴度(≥1∶160),与其他肝脏疾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37,P<0.01)。PBC患者AMA-M2呈高水平状态(253.1±159.6 RU/mL),与其他肝脏疾病组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U=10.93,P<0.01)。CLIA法和ELISA法检测AMA-M2一致性的Kappa值为0.637(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LIA法检测AMA-M2水平诊断PB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940(95%CI:0.915~0.965,P<0.01),ELISA法检测AMA-M2水平诊断PBC的AUC ROC为0.907(95%CI:0.864~0.950,P<0.01)。结论AMA量值水平检测有助于提高PBC的诊断准确性,应高度重视AMA滴度以及AMA-M2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M2抗体 抗gp210抗体 抗sp100抗体 抗体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MyD88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薄静 邵莉 +1 位作者 李健 宋芹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4期1497-1503,共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响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其发病因素包括环境、免疫和激素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等。TLR/MyD88信号通路是调控先天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响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其发病因素包括环境、免疫和激素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等。TLR/MyD88信号通路是调控先天免疫反应和相关的炎症反应的重要通路之一,参与SLE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TLR/MyD88通路的构成、激活途径,重点介绍了该信号通路在SLE中在免疫细胞中的相关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针对TLR和MyD88的拮抗剂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ease that can affect multiple organs, including the skin, joint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kidneys. The pathogenic factors include environmental, immune, and hormonal factors, as well a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he TLR/MyD88 signaling pathwa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ways that regulat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nd rel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mposition and activation pathways of the TLR/MyD88 pathway, focusing on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of this signaling pathway in immune cells in SLE, and summarizes the antagonists against TLR and MyD88 in recent years and their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LR/MyD88信号通路 免疫细胞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颖颖 宋芹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4期1573-1579,共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性。随着对这种疾病的不断了解,发现SLE与干扰素基因特征有关,尤其I型干扰素对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都有影响,本文就I型干扰素在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性。随着对这种疾病的不断了解,发现SLE与干扰素基因特征有关,尤其I型干扰素对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都有影响,本文就I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s a chronic,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ease with complex pathogenesis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With the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LE is associated with interferon gene characterization, especially type I interferon, which has an effect on both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an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progress of type I interferon research in 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狼疮狼疮 I型干扰素 干扰素-Α 干扰素-Β 干扰素-κ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向华 李健 +3 位作者 张丽丽 邵莉 毛玉景 宋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3期3509-3511,351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病原菌与耐药性试验,并针对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病原菌与耐药性试验,并针对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78例发生真菌感染,占14.08%;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占29.49%、25.64%。78例患者中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102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分别占总数的52.94%、31.3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4周、24h尿蛋白水平≥3.5g、器官损伤累及数≥3个、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周及白细胞计数≥3×109/L、CD4+≤200个/微升、补体C3<0.8mg/L均是影响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真菌感染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其感染部位及感染真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应根据影响因素加强防范,以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真菌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向华 魏蔚 +5 位作者 李健 宋芹 毛玉景 刘艳 张丽丽 邵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128-130,共3页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间断性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细胞及免疫因子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补体C3水平、ANA阳性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细胞及免疫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他克莫司 环磷酰胺 泼尼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宋芹 毛玉景 +2 位作者 郭向华 李健 吴庆军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住院并接受甲状腺功能筛查CT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普通人群为对照,比较CTD患者与普通人群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 目的探讨常见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住院并接受甲状腺功能筛查CT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普通人群为对照,比较CTD患者与普通人群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同时比较不同甲状腺疾病在不同CTD中的患病率。结果 CTD患者780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438例(56.2%)、系统性红斑狼疮195例(25.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5例(10.9%)、混合结缔组织病44例(5.6%)、系统性硬化症(SSc)18例(2.3%),其中合并甲状腺疾病286例(36.7%),与普通人群比较(8.7%)明显升高(P<0.05)。合并甲状腺疾病的CTD患者,发生率依次为混合结缔组织病61.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4.1%、系统性红斑狼疮51.3%、系统性硬化症27.8%、类风湿关节炎24.7%;混合结缔组织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率与类风湿关节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构成比依次为甲状腺功能减退29.4%、甲状腺功能亢进6.3%、桥本甲状腺炎18.5%、低T3综合征26.6%、结节性甲状腺肿18.8%、甲状腺肿瘤0.4%。结论 CTD合并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较高,应重视两种疾病的相互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12自身炎症性疾病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唐琳 侍效春 +1 位作者 李健 沈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5年第4期250-255,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NLRP12自身炎症性疾病(NLRP12-autoinflammatory disease,NLRP12-A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例NLRP12-AD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本文2例患者为首次报道的中国人汉族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 目的探讨NLRP12自身炎症性疾病(NLRP12-autoinflammatory disease,NLRP12-A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例NLRP12-AD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本文2例患者为首次报道的中国人汉族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荨麻疹样皮疹、肌痛、关节痛/炎,激素治疗有效。基因检测均为NLRP12基因F402 L(c.1206 C>G)杂合突变。结论文献报道NLRP12-AD患者共26例,多为高加索人,多数NLRP12-AD患者有家族史(16/28,57%),也有散发病例。大部分患者幼年时期起病,少数成年起病(7/28,25%)。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荨麻疹样皮疹、肌痛、关节痛/炎、淋巴结肿大和脾大,部分患者出现头痛、感音神经性耳聋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还可出现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发作时多数患者急相反应物质升高。NLRP12基因突变最常见的是p.F402L(c.1206 C>G)(15例,54%)。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有效。NLRP12-A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成人起病者并不罕见。本文首次报道2例成人起病的中国人汉族NLRP12-AD。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认识,基因检测有助于此类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炎症性疾病 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NLRP12自身炎症性疾病 冷炎素相关周期性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且与肾损害相关
10
作者 王为光 张凯 +1 位作者 孙晓鹏 付冰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3-637,共5页
目的 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活动性与自噬及炎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ELISA检测SLE患者... 目的 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活动性与自噬及炎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ELISA检测SL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LC3Ⅱ/LC3Ⅰ比值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尿蛋白、 TNF-α及IFN-γ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PBMC的LC3表达增加、 P62表达减少。与不伴肾脏损害的SLE患者相比,伴肾脏损害的SLE患者组自噬水平增加更明显。SLE患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增加。LC3Ⅱ/LC3Ⅰ比值与SLEDAI(r=0.4560)、 24 h尿蛋白(r=0.3753)、 IFN-γ(r=0.5685)水平正相关,与TNF-α水平(r=0.04 683)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PBMC存在自噬,自噬水平与狼疮肾炎患者肾损害及炎症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性肾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原纤维肌病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慧敏 曾燕华 +3 位作者 王倩 陈芸 宋芹 郝延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39-240,共2页
肌原纤维肌病(MFMs)是以缓慢进展的近端和远端无力为特点的一组遗传骨骼肌疾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研究发现8种经典致病基因与MFMs有关,分别编码结蛋白(DES)、肌收缩蛋白(MYOT)、Z带选择性接合PDZ蛋白(ZASP)、α-B晶体蛋白(CR... 肌原纤维肌病(MFMs)是以缓慢进展的近端和远端无力为特点的一组遗传骨骼肌疾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研究发现8种经典致病基因与MFMs有关,分别编码结蛋白(DES)、肌收缩蛋白(MYOT)、Z带选择性接合PDZ蛋白(ZASP)、α-B晶体蛋白(CRYAB)、细丝蛋白C(FLNC)、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3(BAG3)[1]。DES位于2q35,含有9个外显子,其突变所致的结蛋白病是MFMs的一种亚型。结蛋白是存在于横纹肌及平滑肌内的高度保守的中间纤维,具有维持细胞结构稳定的作用[2]。现报道1例DES基因突变所致的MFMs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基因突变情况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遗传异质性 收缩蛋白 结蛋白 近端 晶体蛋白 中间纤维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重症狼疮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12
作者 魏明明 李健 孟雪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5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对重症狼疮肾炎(LN)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130例重症LN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66例(CRRT组),...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对重症狼疮肾炎(LN)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130例重症LN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66例(CRRT组),CRRT联合前列地尔治疗64例(联合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疗效、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定量)、肾血流动力学参数[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RRT组[96.88%(62/64)比81.82%(5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P<0.01)。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RI、PCT、TNF-α和IL-6明显低于CRRT组[(82.16±16.66)μmol/L比(128.55±21.06)μmol/L、(6.15±1.66)nmol/L比(10.28±2.45)nmol/L、(1.21±0.42)g比(2.06±0.52)g、(0.51±0.12)cm/s比(0.61±0.24)cm/s、(0.65±0.12)μg/L比(0.89±0.18)μg/L、(3.26±0.34)μg/L比(6.82±1.14)μg/L和(26.62±3.62)μg/L比(40.55±8.14)μg/L],PSV和EDV明显高于CRRT组[(25.66±3.62)cm/s比(22.05±1.84)cm/s和(10.92±1.85)cm/s比(8.34±1.2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CRRT可有效改善重症LN合并AKI患者肾功能及肾血流动力学,提高疗效,抑制PCT等促炎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急性肾损伤 前列地尔 肾替代疗法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芹 毛玉景 +1 位作者 李健 郭向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年第9期742-744,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关系,探讨AITD的发生与SLE病情活动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09年7月—2013年10月住院初治的220例SLE并筛查了甲状腺功能[游离甲状腺三...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关系,探讨AITD的发生与SLE病情活动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09年7月—2013年10月住院初治的220例SLE并筛查了甲状腺功能[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巩)、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者160名作为对照,比较SLE患者与正常者间AITD的患病率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同时比较SLE合并AITD组与单纯SLE组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分析两组患者与SLE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以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滴度、补体C,、C。、总补体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作为SLE病情活动度指标]。结果220例SLE患者,合并AITD45例(20.5%),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13.3%),甲状腺功能减退(包括亚临床型)26例(57.8%),桥本甲状腺炎13例(28.9%);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74例(33.6%);AITD患病率(20.5%)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33.6%)均明显高于正常者(分别为3.13%和7.50%,均P〈0.05)。SLE合并AITD组的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62.2%)明显高于单纯SLE组(21.5%,P〈0.05),两组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补体C3、C4、总补体活性、SLEDAI评分等狼疮活动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有较高的AITD的患病率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SLE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更易患AITD,而与SLE病情活动无关,因此,在随访中应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与其临床特征关系分析
14
作者 毛玉景 焦占峰 +7 位作者 程盼盼 宋芹 郭向华 李健 张丽丽 蒋雨平 邵莉 闵亚楠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检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BD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BD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 目的检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BD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BD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亚群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患者总T淋巴亚群、CD8+T及Th1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75(54.23,80.32)]比[72.10(62.23,86.45)],[23.44(12.89,33.76)]比[31.46(20.13,45.26)],[10.67(8.23,12.35)]比[17.96(10.26,25.39)],Z=-3.13、-4.54、-3.97,P值均<0.05},而Th、Th17及Treg细胞表达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D患者IL-17、IL-6、TNF-α、IL-4、IFN-γ血清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5.01、-8.18、-8.70、-3.48、-8.30,P值均<0.05)。与无相关表现患者相比,有关节炎表现的BD患者和活动性BD患者IL-6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mL:[3.23(2.98,5.35)]比[10.51(6.72,23.21)],[6.32(4.79,8.93)]比[9.68(6.97,18.73)],Z=5.47、8.76,P值均<0.05}。与无相关临床表现患者相比有关节炎表现、眼部表现、消化道表现和活动性BD患者TNF-α水平显著升高,同时有消化系统病变的BD患者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mL:[7.74(6.89,10.19)]比[39.84(30.37,50.61)],[6.12(5.36,9.89)]比[31.35(15.71,30.46)],[6.49(4.78,10.21)]比[19.89(14.36,36.21)],[5.89(4.61,8.96)]比[27.91(15.32,37.81)],[6.89(5.43,14.86)]比[26.79(15.41,31.56)],Z=7.70、6.84、6.94、9.47、5.70,P值均<0.05}。而无相关临床表现和有相关临床表现的BD患者IL-4和IL-17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患者存在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失衡,且病情活动和临床分型可能参与了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临床特征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孟丽君 宋芹 +1 位作者 邵莉 李健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21例活动期SLE患者,根据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PH组(n=57)与无PH组(n...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21例活动期SLE患者,根据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PH组(n=57)与无PH组(n=64),检测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LE发生PH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SLE患者PH的预测价值。结果PH组与无PH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H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79.88(71.31,86.60)%]、CD8^(+)T淋巴细胞水平[44.61(32.02,59.61)%]高于无PH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75.24(66.19,81.60)%]、CD8^(+)T淋巴细胞水平[33.17(26.57,40.42)%],PH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31.33(21.25,41.50)%]、CD4^(+)/CD8^(+)[0.67(0.45,1.17)]低于无PH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40.03(29.95,51.26)%]、CD4^(+)/CD8^(+)比值[1.25(0.84,1.6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3.73,3.15,4.03;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肺动脉收缩压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r=-0.297)、CD4^(+)/CD8^(+)(r=-0.357)呈负相关(均P<0.05),与CD8^(+)T淋巴细胞水平(r=0.316)呈正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8^(+)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OR=1.108,P<0.01)是发生PH的危险因素,CD4^(+)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OR=0.092,P<0.01)是发生PH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以及联合检测预测SLE合并PH的AUC分别为0.605、0.666、0.697、0.713、0.794,均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均P<0.05),其中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项。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SLE合并PH相关,其对于病情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对临床诊治和疾病预后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动脉高压 T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相关性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对白塞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芹 郭向华 +3 位作者 李健 芦济洲 党艳梅 孙卓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白塞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进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白塞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门诊就诊的初治白塞病患者3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白塞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进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白塞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门诊就诊的初治白塞病患者30例,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mg/d,疗程3个月,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白塞病患者接受雷公藤多苷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IL-10的水平。并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白塞病患者治疗前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雷公藤多苷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3)30例接受雷公藤多苷治疗的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6.7%,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1)白塞病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水平的失衡可能与其发病有关;(2)雷公藤多苷可有效调节白塞病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的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雷公藤△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264例结缔组织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芹 毛玉景 吴庆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组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近年来发现,结缔组织病与甲状腺疾病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1].为探讨CTD与甲状腺疾病间的关系,本研究回顾... 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组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近年来发现,结缔组织病与甲状腺疾病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1].为探讨CTD与甲状腺疾病间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4例CTD合并甲状腺疾病者的临床资料,以更好的协助临床诊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结缔组织病 临床资料 系统性红斑狼疮 器官特异性 自身免疫病 干燥综合征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外周血miR-31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焦占峰 毛玉景 +2 位作者 张宜明 李相 闵亚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302-1305,131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miR-31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糖尿病肾病(eGFR 60~90 ml/min,36例)组、中度糖尿病肾病(eGFR ...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miR-31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糖尿病肾病(eGFR 60~90 ml/min,36例)组、中度糖尿病肾病(eGFR 30~60 ml/min,27例)组、重度糖尿病肾病(eGFR 0~30 ml/min,31例)组,并选取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周血miR-31表达量,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miR-31与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miR-31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肾病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外周血miR-31表达量显著低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1表达量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26,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DA、SOD、AOP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肾病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血清MDA、SOD、AOPP水平高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肾病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轻度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低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31表达量与MDA、SOD、AOPP、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而外周血miR-31表达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miR-31表达量随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指标呈负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mi RNA-31 氧化性应激 肾功能
原文传递
成人Still病肺部特殊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健 唐琳 沈敏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年第7期529-533,共5页
目的 研究成人Still病(AOSD)肺部特殊病变的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10月至2015年3月住院的506例AOSD中合并间质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6例AOSD患者中11例合并肺部特殊病... 目的 研究成人Still病(AOSD)肺部特殊病变的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10月至2015年3月住院的506例AOSD中合并间质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6例AOSD患者中11例合并肺部特殊病变(2.2%),其中肺动脉高压8例(1.6%),间质性肺疾病3例(0.6%).11例患者具有AOSD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1/11)、关节痛或关节炎(11/11)、皮疹(9/11)、淋巴结肿大和/或脾大(8/11)、浆膜炎(10/11)、肝功能异常(9/11)、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1/11)、血清铁蛋白升高(11/11)等.3例AOSD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无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通过高分辨CT及肺功能检查而诊断,8例AO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后气短(8/8),还可出现咳嗽(4/8)、胸闷(2/8)和胸痛(2/8)等.11例患者中死亡4例,包括3例肺动脉高压和1例间质性肺疾病,死亡原因均为合并重症感染.结论 AOSD患者的肺部特殊病变包括间质性肺疾病和肺动脉高压,其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严重影响预后,需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l病 成年型 肺疾病 体征和症状
原文传递
大动脉炎合并SAPHO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磊 孔令斌 邵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254,I0002,共3页
大动脉炎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大量内膜纤维化和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患者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无危险因素,易误诊。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质增生、骨髓炎(SAPHO)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炎,... 大动脉炎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大量内膜纤维化和血管狭窄。大动脉炎患者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无危险因素,易误诊。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质增生、骨髓炎(SAPHO)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炎,由于其罕见,故缺乏对其临床表现的全面描述。本文报告1例患有大动脉炎合并SAPHO综合征的青年男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SAPHO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