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冷静 张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模式和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日照市人民医院2008~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76名传统模式、98名OSCE...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模式和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日照市人民医院2008~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76名传统模式、98名OSCE模式)进行考核体系评价研究,自行设计评价量表,比较OSCE模式与传统考核模式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OSCE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在病史采集(80.6%)、医患沟通(78.02%)、临床思维能力(70.41%)、技能操作(70.41%)及综合评价(81.6%)等方面,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模式(均P〈0.05);在基础理论方面,OSCE模式(79.6%)低于传统模式(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E模式在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 临床技能 客观结构化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及HIF-1α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刚平 梁云爱 +2 位作者 张作峰 张红 梁粉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6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HIF-1α在乳腺癌和癌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UltraSensitiveTMS-P法检测57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8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 目的研究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HIF-1α在乳腺癌和癌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UltraSensitiveTMS-P法检测57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8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DC-NST)组织中HIF-1α、CD105-MVD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因素对照,以53例乳腺普通导管增生(UDH)标本作对照。结果 (1)HIF-1α在NST中的阳性表达为68.75%,明显高于DCIS(43.8%)、ADH(31.6%)、UDH(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2,22.272,52.789,P<0.01);DCIS与A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78,P=0.139)。(2)NST中CD105-MVD(31.691±8.621)与DCIS(27.633±6.879)、ADH(21.436±5.112)和UDH(10.038±3.976)比较,IDC-NST与DCIS(t=3.696)、ADH(t=10.056)与UDH(t=22.105)比较,DCIS与ADH比较(t=4.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周围区域CD105-MVD明显高于病变中央区域(P<0.01)。(3)在IDC-NST中,HIF-1α、CD105-MV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激素ER(PR)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4)在IDC-NST中,HIF-1α阳性组CD105-MVD表达(35.120±5.541)高于阴性组(22.040±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F-1α和CD105-MVD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行为有关,HIF-1α可能发生在癌变早期阶段(UDH和DCIS),HIF-1α和CD105-MVD联合检测有望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前状态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预后 肿瘤血管生成 CD105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β-tubulin-Ⅲ、E-cadherin和α-catenin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刚平 张红 +3 位作者 梁云爱 张作峰 袁宗怀 郭小艳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病变及浸润性癌中β-tubulin-Ⅲ、E-cadherin和α-catenin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Ultra Sensitive TM S-P法检测20例乳腺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90例浸润性乳腺癌(IDC)...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病变及浸润性癌中β-tubulin-Ⅲ、E-cadherin和α-catenin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Ultra Sensitive TM S-P法检测20例乳腺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90例浸润性乳腺癌(IDC)中的β-tubulin-Ⅲ、E-cadherin和α-catenin的表达,以3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β-tubulin-Ⅲ微管蛋白的表达:(1)β-tubulin-Ⅲ微管蛋白在正常对照组、ADH、DCIS和IDC组中表达率为22.0%,55.0%,71.7%,8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98,P<0.05),两两组间比较,导管原位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5,22.474,6.551,P<0.05)。2.E-cadherin和α-catenin的表达:在正常对照组、ADH、DCIS和IDC组中,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100%、75.0%、68.3%和41.1%,α-catenin的表达率为100.0%、80.0%、73.3%和56.7%,在四组中E-cadherin和α-cateni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5,10.97,P<0.05)。结论乳腺癌前病变中β-tubulin-Ⅲ过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形成的早期事件;E-cadherin和α-catenin在乳腺细胞过度增殖、恶性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组织病变程度及侵袭能力强弱的因素,β-tubulin-Ⅲ微管蛋白及E-cadherin、α-catenin有可能成为诊断和评估乳腺癌变和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微管蛋白 钙黏素 连环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