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红云 许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5-648,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骨密度降低及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导致骨脆性增加,使骨折风险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已成为常见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骨密度降低及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导致骨脆性增加,使骨折风险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已成为常见疾病,发生率是髋部骨折的2倍[1]。有症状的骨折常伴有持续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或工作能力。传统保守治疗以卧床休养为主,辅以支具固定、物理治疗等,但卧床时间长,初期可能需要服用止痛药物,老年患者易出现骨量流失、肌肉萎缩、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3]。相比保守治疗,椎体成形术最大的优点在于缓解疼痛及利于早期活动,自应用于OVCF以来,在手术操作、手术器械和骨填充材料方面不断发展。本文对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初入临床的骨科医师提供一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质疏松症 保守治疗 卧床时间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在诊断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海英 徐海苗 +3 位作者 杨琛 赵惠琤 王立平 徐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对老年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95个淋巴结),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获得标本,行细胞学涂片检查,同时制作细胞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对老年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95个淋巴结),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获得标本,行细胞学涂片检查,同时制作细胞蜡块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检测。结合随访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5例患者共穿刺95个淋巴结,超声引导细针穿刺诊断淋巴结阳性率为44.8%(30/67),组织学正确分类比例为37.3%(25/67),淋巴结阴性率为55.2%(37/67),穿刺成功率为70.5%(67/95)。联合细胞蜡块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淋巴结阳性率为77.4%(72/93),组织学正确分类比例为59.1%(55/93),淋巴结阴性率为22.6%(21/93),穿刺成功率为97.9%(93/9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肺腺癌细胞蜡块样本中22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16例突变阳性,突变率72.7%。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诊断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简单实用,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肺癌 锁骨上淋巴结 细胞蜡块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误诊咽食管憩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海英 徐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18-118,共1页
患者男,39岁,因"慢性咽炎20年,未随诊治疗,明显咽部不适1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甲状腺大小形态可,腺体回声均匀,于左叶上极背侧见一大小约7 mm×6 mm×6 mm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欠均匀... 患者男,39岁,因"慢性咽炎20年,未随诊治疗,明显咽部不适1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甲状腺大小形态可,腺体回声均匀,于左叶上极背侧见一大小约7 mm×6 mm×6 mm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图1);CDFI示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X线钡餐造影提示:食管颈段小囊袋状结构,考虑食管小憩室,余食管各段未见明显占位(图2)。再次行超声检查并配合加压、饮水实验,结合X线钡餐结果诊断为咽食管憩室。讨论:咽食管憩室指咽食管连接部的食管壁一层或全层从食管腔内局限性突出于食管壁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食管憩室 超声检查 食管壁 食管腔 内部回声 钡餐造影 低回声结节 囊袋状 血流信号 颈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抗炎通路对肥胖引起的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小梅 严速 唐翠兰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491-1493,共3页
肥胖症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的非传染流行疾病[1]。肥胖病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称为单纯性肥胖病或获得性肥胖病,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病。本次讨论的是单纯性肥胖病,一种以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状态,也有人认... 肥胖症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的非传染流行疾病[1]。肥胖病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称为单纯性肥胖病或获得性肥胖病,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病。本次讨论的是单纯性肥胖病,一种以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状态,也有人认为其是一种低度炎症反应综合征[2],这种巨噬细胞炎症是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状态 胰岛素抵抗 胆碱能抗炎通路 肥胖症 单纯性肥胖病 巨噬细胞浸润 炎症反应综合征 流行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清勇 严杰 +5 位作者 胡慧珍 陈方园 宋嘉 江中勇 焦德敏 吴玉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埃兹蛋白(ezrin)的表达,以及NSCLC组织中ezrin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法...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埃兹蛋白(ezrin)的表达,以及NSCLC组织中ezrin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肺癌细胞系中ezrin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NSCLC组织中ezri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并联合应用Westernblot法对30例新鲜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高转移性肺癌细胞系中ezrin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性肺癌细胞系。150例NSCLC组织中,ezrin、E—c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54.0%和58.7%。ezr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均无关(均P〉0.05),仅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r=9.013,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ezrin蛋白在30例新鲜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12±0.41,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0.61±0.28,P〈0.01)。ezrin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9.3%,明显高于ezrin蛋白阳性表达患者(15.2%,P=0.042)。Cox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ezrin蛋白的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ezr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与CD44V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ezrin、E-eadherin和CD44V6在NSCLC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联合检测ezrin、E-eadhe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埃兹蛋白 E-钙黏蛋白 CD44V6 预后
原文传递
二氢杨梅素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轻多柔比星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珍珠 黄兴晓 +2 位作者 林娜 陆文强 郭航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多柔比星组、多柔比星+DHM 100组、多柔比星+DHM 200组。第6周末麻醉处死大鼠,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通过HE染色、M...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多柔比星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多柔比星组、多柔比星+DHM 100组、多柔比星+DHM 200组。第6周末麻醉处死大鼠,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WGA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bax、bcl-2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明显下降,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加;与多柔比星组相比,多柔比星+DHM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均上升,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径均下降(P<0.05)。组织学发现,多柔比星组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表现,而多柔比星+DHM组显著抑制了多柔比星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同时,在多柔比星组出现了明显的心肌细胞肥大,而多柔比星+DHM组显著抑制了心肌细胞肥大。与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bax/bcl-2比值增加,而多柔比星+DHM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组NLRP3、caspase-1、IL-1β水平升高(P<0.05);而多柔比星+DHM组NLRP3、caspase-1、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DHM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对多柔比星所致大鼠心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心肌 细胞凋亡 大鼠 Sprague-Dawley 二氢杨梅素
原文传递
特发性黄斑孔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莉 吴苗琴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特发性黄斑孔是指无明显原因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全层神经上皮缺失,导致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对内界膜及Muller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或内界膜移植等手... 特发性黄斑孔是指无明显原因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全层神经上皮缺失,导致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对内界膜及Muller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或内界膜移植等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本文从特发性黄斑孔的发病机制、手术方法选择及手术中的辅助技术等相关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上特发性黄斑孔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孔 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内界膜移植 MULLER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