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心血管内科医师现况调查
1
作者 陈洁 毛威 +2 位作者 周杨 孙勇 王建安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1787-1789,共3页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全国心血管病总病死率从2004年的240.03/10万人升至2010年的268.92...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全国心血管病总病死率从2004年的240.03/10万人升至2010年的268.92/10万人,平均每年上升5.50/10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患者 内科医师 浙江省 调查 病患病率 总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宏文 李洋威 +3 位作者 吕淑敏 戴金 黄兆铨 毛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5例CHF患者作为CHF组,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再将CHF患...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5例CHF患者作为CHF组,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再将CHF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阴两虚证30例,气虚血瘀证30例,心肾阳虚证30例和阳虚水泛证25例。检测各组血清Cys-C和Hcy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Cys-C和Hcy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Cys-C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ys-C(mg/L):1.24±0.34比0.77±0.22,Hcy(μmol/L):18.66±4.57比11.65±3.21,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ys-C和Hcy水平按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的顺序呈逐渐增高趋势〔Cys-C(mg/L):1.02±0.27、1.09±0.31、1.32±0.22、1.59±0.25;Hcy(μmol/L):14.94±2.20、17.66±3.04、19.79±3.48、22.96±5.31〕,且以阳虚水泛证的升高程度最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Cys-C和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1=0.73,r2=0.79,均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Cys-C和Hcy水平的变化与其辨证分型规律的演变相一致,两者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夏国莲 黄兆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76-1679,共4页
淫羊藿系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主要含淫羊藿总黄酮及多糖等成份,因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能补肾壮阳、促进造血功能、扩张脑血管、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及改善骨代谢,在心血管方面也具有... 淫羊藿系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主要含淫羊藿总黄酮及多糖等成份,因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能补肾壮阳、促进造血功能、扩张脑血管、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及改善骨代谢,在心血管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表现为抗心肌缺血、促血管生成、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对其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心血管系统 药理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洁 王建安 +5 位作者 胡新央 骆荣华 谢小洁 李佳慧 何爱娜 孙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分别将...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分别将大鼠MSCs和乳鼠MSCs分点注射到异体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大鼠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学资料。结果: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短于、室壁厚于对照组,重量指数和心室腔都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病理表现细胞移植组心梗区心肌数目多于、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形成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心梗区可见Brdu阳性细胞。但大鼠MSCs移植组和乳鼠MSCs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心梗区定植,减少胶原形成,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从而延缓心梗后心室重构,提高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成年鼠干细胞移植与乳鼠干细胞移植具有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心室重建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新生双靶点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宏文 陈晨 +3 位作者 李家英 李心遥 陈民利 毛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血管新生双靶点小鼠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C57BL/6 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 E-/-小鼠10只作为模型组。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皮... 目的探讨建立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血管新生双靶点小鼠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C57BL/6 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 E-/-小鼠10只作为模型组。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0 mg/kg,连续2 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 HE染色观察主动脉和心肌不同区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主动脉和心肌组织不同部位的新生血管密度。结果模型组血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HE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形成了典型的AS病理学改变;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4周后,模型组心肌组织HE染色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病理改变; 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主动脉新生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模型组心肌缺血区的新生血管表达最丰富,显著高于心肌梗死区和正常心肌组织区(P <0. 05)。结论Apo E-/-小鼠在高脂饮食下,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心肌梗死,能够成功建立心肌缺血和AS斑块血管新生的双靶点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新生 异丙肾上腺素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斑块及与心绞痛分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青云 许海宾 +1 位作者 陈申杰 黄兆铨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8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评价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与心绞痛分型关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10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3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7.63±9.42岁)在2周内先后行64SCTCA和选择性冠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评价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与心绞痛分型关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10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3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7.63±9.42岁)在2周内先后行64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检查并经SCAG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分成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对每组患者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性质及其与心绞痛分型的关系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0例冠心病患者中用64SCTCA共检出斑块837个,其中软斑块285个(34.10%),混合斑块168个(20.0%),钙化斑块384个(45.9%);UA组以软斑块为主,钙化斑块次之;SA组以钙化斑块为主,混合斑块次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组病例冠状动脉轻度、中度狭窄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重度狭窄病变处以钙化斑块为主,SA组病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处以钙化斑块为主,UA组不同斑块性质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不同斑块性质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SCTCA通过测定冠状动脉斑块CT值对其性质进行评价,在冠心病高危患者的识别及心绞痛的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旭宏 华军益 +6 位作者 潘智敏 何煜舟 叶武 毛威 阮善明 丁黎敏 黄兆铨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82-183,186,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入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模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的TGP进行干预,光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入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模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的TGP进行干预,光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TNF-α、IL-1β、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较多炎症细胞浸润;TGP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坏死程度介于模型组和中剂量组之间。免疫组化检测提示TGP中、高剂量组TNF-α、IL-1β、NF-κB的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 01);TGP低剂量组的TNF-α、IL-1β表达与模型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NF-κB的表达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GP能有效抑制内毒素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在中、高剂量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内毒素血症 心肌炎 TNF-α IL-1Β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过氧化氢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汪云开 黄兆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待细胞生长至接近汇合状态分为空白对照组、氧化损伤组、溶剂对照组、槲皮素对照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浓度组。将500μmol/L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待细胞生长至接近汇合状态分为空白对照组、氧化损伤组、溶剂对照组、槲皮素对照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浓度组。将500μmol/L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加入槲皮素及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5、25、50μmol/L)预培养6h的心肌细胞,继续培养18h,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氧化损伤组MDA、LDH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下降,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增加。五味子乙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2O2对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降低MDA(nmol/L)、LDH(U/L)含量,提高GSH—Px(U/mg)活性,并能显著降低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且以高浓度组最为明显[MDA:6.01±0.36比13.78±0.21,LDH:61.0±5.7比168.0±6.9,GSH-Px:532.90±9.70比59.50±7.41,细胞抑制率:(22.4±5.2)%比(59.7±7.9)%,细胞凋亡率:(17.6±3.8)%比(41.6±5.1)%,均P〈0.01]。结论五味子乙素可保护和修复H20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提高细胞GSH—Px活性、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五味子乙素 心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国莲 黄兆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LR11)、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MRP8/14)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LR11)、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MRP8/14)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5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LR11、MRP8/14及ECP的水平。所有入组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与血清sLR11、MRP8/14及EC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LR11、MRP8/14及E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sLR11(30.50±10.48 ng/L比22.13±6.33 ng/L)、MRP8/14水平(40.30±12.59 ng/L比29.12±10.27 n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5),ECP水平略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9.47±7.16μg/L比23.73±5.67μg/L,P>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血清sLR11、ECP水平明显高于2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而2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R11、EC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i积分呈正相关,而MRP8/1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i积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LR11、EC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相关,ECP与斑块的生长稳定有关,MRP8/14水平的提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冠心病患者sLR11、MRP8/14及ECP水平明显升高,对判断冠心病的类型及病情演变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冠心病患者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鑫斌 缪静 +1 位作者 武丽 徐晓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5项研究,累计2026例患者,其中686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升高(WMD 12.48%,95%CI 9.49%-15.47%,P〈0.001),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93.3%,P〈0.001)。Meta回归显示,纳入人群的冠心病患者比例与消融术后LVEF升高存在负相关性(β=-0.86)。导管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平均发生率为(4.8±3.6)%。结论导管消融能显著增加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LVEF值而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与总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华军益 孙奇 +2 位作者 蒋旭宏 何煜舟 吕淑敏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3期1883-1885,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对比剂肾损害和对比剂肾病是否具有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将2011-02—2011-12住院行 PCI 和冠状动脉造影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对比剂肾损害和对比剂肾病是否具有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将2011-02—2011-12住院行 PCI 和冠状动脉造影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静脉滴注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造影后48h 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U-MA)、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同时检测血浆 hs-CRP、IL-6、TNF-α、NO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肾小球功能指标(Scr、eGFR)和 U-MA、β2-MG 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1例,对照组发生7例,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血浆 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 NO 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对比剂肾损害和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其抗炎、增加舒血管物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冠心病介入治疗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对H_2O_2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敏勇 黄兆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310-2312,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对氧化损伤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溶剂对照组(DMSO)、氧化损伤组(H2O2)、氧化损伤加入槲皮素...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对氧化损伤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溶剂对照组(DMSO)、氧化损伤组(H2O2)、氧化损伤加入槲皮素对照组(quercetin+H2O2)、氧化损伤加入莲心碱低、中、高浓度组(甲基莲心碱+H2O2、甲基莲心碱-M+H2O2、甲基莲心碱-H+H2O2)。将300μmol/LH2O2作用于加入槲皮素及不同浓度甲基莲心碱预培2 h的心肌细胞,继续培养24h,以细胞毒四唑盐(MTT)比色试验,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流式细胞凋亡率、Caspase酶活性为检测指标。结果:甲基莲心碱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2O2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降低MDA、LDH量,增加细胞GSH-px活性,并显著抑制Caspase-3和9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基莲心碱可保护和修复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增加细胞GSH-px活性,进而抑制Caspase-3和9活性,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莲心碱 心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pelin APN FFA及MMP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申杰 吕淑敏 李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2期1876-187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爱帕琳肽(Apelin)、脂联素(APN),游离脂肪酸(FF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本资料中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的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Apelin、APN、FFA及MM... 目的:探讨血清爱帕琳肽(Apelin)、脂联素(APN),游离脂肪酸(FF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本资料中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的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Apelin、APN、FFA及MMP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级及分类患者的血清Apelin、APN、FFA及MMP水平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项目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Apelin、APN、FFA及M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分级较高者高于分级较低者,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则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检测指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Apelin、APN、FFA及MMP呈现明显升高的状态,上述血清指标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血清爱帕琳肽 脂联素 游离脂肪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青云 黄兆铨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439-442,共4页
自多层螺旋CT(MSCT)问世以来,CT扫描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就MSCT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评价、支架置入术后随... 自多层螺旋CT(MSCT)问世以来,CT扫描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就MSCT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评价、支架置入术后随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的变异和畸形、心功能分析和心肌灌注成像的应用以及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心脏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刚 刘强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3期254-259,共6页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脑梗塞、肾动脉栓塞、肠系膜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AF患者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AF患病率为0.6%,据此估计目前全国约有AF患者80...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脑梗塞、肾动脉栓塞、肠系膜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AF患者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AF患病率为0.6%,据此估计目前全国约有AF患者800余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血栓 中西医结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强 苏小佳 刘永林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DCM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选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RT-PCR技...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DCM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选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RT-PCR技术测定柯萨奇B组病毒-核糖核酸(CVB-RNA)表达;ELISA法检测CVB抗体效价。在客观比较病毒检测方法的同时,分析CAR在DCM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FCM在临床病原学检测中的价值。结果(1)经FCM技术检测,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观察组CVB-RNA阳性22例(44.0%),对照组阳性6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VB抗体阳性32例(64.0%),对照组阳性10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VB-RNA阳性者中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较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22例CVB-RNA阳性者中CVB抗体全部阳性,而28例CVB-RNA阴性患者中CVB抗体阳性者亦有16例。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AR高表达的DCM患者可能存在病毒持续感染;FCM技术检测白细胞表面CAR表达水平可以作为DCM患者病毒感染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 扩张型心肌病 流式细胞术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体表心电图成像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鑫斌 缪静 毛威 《心电与循环》 201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自问世以来,以其无创性检测心脏电生理、病理变化,有效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导联数限制,获得的心电信息有限,常规体表心电图在分析复杂性电生理事件如心肌梗死后致心律失常病... 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自问世以来,以其无创性检测心脏电生理、病理变化,有效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导联数限制,获得的心电信息有限,常规体表心电图在分析复杂性电生理事件如心肌梗死后致心律失常病灶、心房颤动起源灶、室性心律失常病灶等方面明显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临床应用 心脏电生理 致心律失常 成像 三维 室性心律失常 12导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影像学与心电图检查诊断老年冠心病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文娟 钱正明 +4 位作者 黄建振 黄德运 高佳儿 章保勇 邱原刚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与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的老年住院患者148例,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心电图检查。其中有9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A及心电图...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与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的老年住院患者148例,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心电图检查。其中有9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A及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阳性率)、特异度(阴性率)结果冠状动脉CTA的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881%、符合率为88 8%心电图诊断CHD的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571%、符合率为68 8%。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90%的病变,心电图的敏感度最高,假阴性率最低;狭窄程度<90%者与≥90%者比较,心电图敏感度较低,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冠状动脉CTA发现有意义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老年冠心病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A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军益 孙奇 +1 位作者 许海滨 胡敏勇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4期232-233,238,共3页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8),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行冠心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8),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行冠心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同时应用国产KingRich VBP-9动脉臂-踝指数及脉搏波测定仪器分别在入院1d和14d后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比较前后脉搏波速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脉搏波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 后实验组脉搏波1 549.00 cm/ s,低于对照组1 635.00 cm/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减慢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动脉弹性或管壁僵硬度,这是其能够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 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鞘管左心室内膜紧急起搏抢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心跳骤停1例分析
20
作者 华军益 毛威 +4 位作者 刘艳 叶武 陈申杰 黄兆铨 蔡宏文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521-522,共2页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项有创性的诊治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冠心病介入的诊疗工作中,不断总结分析这些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及处理方法,对提高介...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项有创性的诊治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冠心病介入的诊疗工作中,不断总结分析这些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及处理方法,对提高介入性心脏病医师的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们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成功救治的1例心跳骤停病人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心跳骤停 紧急起搏 心室内膜 动脉鞘管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