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肾病患者血清IgM水平、肾小球系膜IgM沉积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夏虹 张培培 +4 位作者 陈红波 张春丽 郑霖 方鸽 马红珍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69-174,179,共7页
目的分析IgA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肾小球系膜IgM沉积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IgA肾病的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肾穿刺时血清IgM水... 目的分析IgA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肾小球系膜IgM沉积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IgA肾病的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肾穿刺时血清IgM水平中位数、肾小球系膜免疫荧光检测是否有IgM沉积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血清IgM水平与IgM、IgA、补体3(C3)免疫荧光沉积强度的关系。结果(1)低IgM水平组男性及肾穿刺活检时合并有高血压患者的占比、收缩压、血IgA、血补体4(C4)、血LDL、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高IgM水平组高(均P<0.05),血IgG水平较高IgM水平组低(P<0.05);血清IgM水平与肾穿刺活检时合并有高血压占比、收缩压、血IgA、血C4、LDL、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男性占比、血IgG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IgM沉积组肉眼血尿发作患者占比高于IgM无沉积组(P<0.05),尿红细胞计数、血IgA低于IgM无沉积组(均P<0.05);IgM沉积与肉眼血尿发作、尿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均P<0.05)。(2)低IgM水平组IgM沉积患者占比较高IgM水平组低(P<0.05);不同IgM水平及是否有IgM沉积两组间肾脏病理牛津分型(M1、E1、S1、T1~2、C1~2)及Lee氏分级(Ⅱ、Ⅲ、Ⅳ、V)占比,以及IgA、C3的免疫荧光沉积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IgM的血清水平与其沉积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根据血清IgM水平或是否有IgM沉积分组,IgA肾病患者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差异。血清IgM水平高低、IgM沉积与否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血清IgM水平与IgM沉积与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M IGA肾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方蓉 倪桂宝 陈明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8例Castleman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Castleman病中男3例,女5例,其中局限型6例,均为玻璃样血管型,多中心型2例,玻璃样血管型及浆细胞型各...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8例Castleman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Castleman病中男3例,女5例,其中局限型6例,均为玻璃样血管型,多中心型2例,玻璃样血管型及浆细胞型各1例。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该病的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手术治疗是首选,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控制本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痢痧胶囊抑制大鼠乙酸性结肠炎 被引量:4
3
作者 金艳 钦丹萍 +3 位作者 杨新艳 王耀东 张春丽 代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89-1794,共6页
目的观察克痢痧胶囊(白芷、苍术、石菖蒲等)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克痢痧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6组小鼠采用10%乙酸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 目的观察克痢痧胶囊(白芷、苍术、石菖蒲等)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克痢痧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6组小鼠采用10%乙酸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14 d后,观察一般情况及粪便状态,ELISA法测定第1、10、14天的血清IL-1β、IL-6、TNF-α、EGF水平,并于第15天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评价损伤指数(CMDI)。结果克痢痧胶囊各剂量组结肠黏膜炎症情况较模型组改善,但不如SASP组明显。第10、14天,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在克痢痧胶囊各剂量组中均高于在SASP组中,其中低剂量组与SASP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14天,克痢痧胶囊各剂量组血清EGF水平均低于蒙脱石散组,但高于SASP组,其中高剂量组与SASP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痢痧胶囊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优于蒙脱石散,但不如S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性结肠炎 克痢痧胶囊 蒙脱石散 柳氮磺胺吡啶(SASP) IL-1 IL-6 TNF-α 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管状绒毛状腺瘤临床特征、内镜特点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烁 吕宾 +2 位作者 任永葆 孟立娜 孙翠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39-340,共2页
关键词 阑尾息肉 管状绒毛状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槐定碱通过Akt/Nrf2/HO-1和Akt/GSK3β信号通路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文文 张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992-998,共7页
目的探讨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给药组(I/R+OSR组)。I/R+OSR组预给药5 d[... 目的探讨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给药组(I/R+OSR组)。I/R+OSR组预给药5 d[250 mg/(kg·d),腹腔注射],sham组和I/R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5天给药后1 h开始利用左侧肾切除、右侧肾蒂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下腔静脉取血并离心取血清,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肌酐和尿素氮,试剂盒检测丙二醛的生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HE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形态学,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半胱天冬酶-3(pro-caspase-3)、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肌酐、尿素氮、丙二醛、TNF-α和IL-1β显著升高(P<0.05),SOD、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p-Akt、Nrf2、HO-1、p-GSK3β、Bcl-2、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OSR组小鼠肌酐、尿素氮、丙二醛、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P<0.05),SOD、CAT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p-Akt、Nrf2、HO-1、p-GSK3β、Bcl-2、pro-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E染色结果显示I/R组肾损伤显著加重,而给药后可显著改善急性肾损伤。结论 OSR通过Akt/Nrf2/HO-1和Akt/GSK3β信号通路及抗炎和抗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机制对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槐定碱 肾缺血再灌注 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 糖原合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p38 MAPK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雷公藤多苷的作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强 钦丹萍 +4 位作者 杨新艳 岑刚 代群 张春丽 汪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Fas/FasL及p38 MAPK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雷公藤多苷(TW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对大鼠结肠炎症进行评分;以表达谱技术分析Fas/FasL的差异表达... 目的探讨Fas/FasL及p38 MAPK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雷公藤多苷(TW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对大鼠结肠炎症进行评分;以表达谱技术分析Fas/FasL的差异表达,并用real-time PCR技术进行验证;继而DAVID数据库信号通路分析显示,Fas/FasL调节UC的炎症活动涉及p38 MAPK信号通路,同时在表达谱中分析此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分子,并以real-time PCR法加以验证;最后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该信号通路末端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UC大鼠结肠炎症评分明显升高,TWP能明显降低其炎症评分; Fas/Fas L系统及p38 MAPK通路中的Fas L、MAPK14(p38α)、TNF-α、IL-1β在UC大鼠炎症活动时均呈上调表达,TWP能够明显下调上述指标的表达。结论 TWP能够通过Fas/Fas L系统及p38MAPK信号通路对UC炎症活动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溃疡性结肠炎 FAS/FASL P38 MAPK TNF-α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长亮 王春丹 苏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2期88-91,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液体...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液体治疗72 h,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72 h复苏液体总量分别为(14500±930)mL、(12400±82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腹内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乳酸、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日、需要手术减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ICU病死率、28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腹腔内高压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液体复苏 重症胰腺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长亮 王春丹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96-397,4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MDR感染分别纳入MDR感染组和非MDR感染组,每组各85例。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MDR感染分别纳入MDR感染组和非MDR感染组,每组各85例。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MDR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患者吸烟、合并COPD、昏迷、脑出血、咳呛、咳嗽反射差、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留置胃管、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5 d与MDR感染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COPD、昏迷、气管插管、脑出血、2种以上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是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MDR感染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相关,合并COPD、昏迷、气管插管、脑出血、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多重耐药菌 下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底腺型胃癌1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和病理表现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橹 张春丽 +3 位作者 蔡畅 廖冰冰 吕宾 赵晶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胃底腺型胃癌(GA-FG)少见,常发生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未感染者。本文旨在分析、总结GA-FG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目的胃底腺型胃癌(GA-FG)少见,常发生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未感染者。本文旨在分析、总结GA-FG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诊治并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切除的GA-FG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学免疫组化等特点。结果共14例GA-FG患者,男性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为59(39~77)岁,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12例为H.pylori阴性,所有患者均行ESD切除,并在(13±9)个月的随访期内均存活,11例有术后内镜随访记录,均未发现复发。病灶共有15处(1例存在2处病灶),12处位于胃上1/3,10处病灶直径≤1 cm,12处形态为0-Ⅱa型,8处可见褪色改变,12处表面可见血管扩张。放大内镜及窄带成像下12处病灶有隐窝边缘上皮(MCE)扩大,均未见明显微血管异常,未见明显边界线。切除后病理标本均无脉管浸润,病灶边缘黏膜均无萎缩,免疫组化显示MUC-2均阴性;11例MUC5AC呈阴性;MUC-6均阳性;12例Ki-67≤5%。结论GA-FG是一类低恶性程度、预后良好的新型胃癌,内镜下表现有特征性的褪色改变以及表面扩张血管,通过放大内镜及窄带成像常可见表面扩大的MCE且不可见明显的边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窥镜 病理学 窄带成像
原文传递
原发性小肠透明细胞腺癌1例
10
作者 许成辰 张敏 +2 位作者 张春丽 范一宏 毛玉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36,共2页
患者女性,83岁,因腹胀伴呕吐3个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上腹部胀痛,伴有呕吐、口苦,无发热、血便及血尿。体检:腹稍膨隆,未触及肿块,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叩诊呈鼓音,肝肾区无叩痛。肿瘤标志物CEA 12.5 ng/mL。PET/CT检查示左上腹小... 患者女性,83岁,因腹胀伴呕吐3个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上腹部胀痛,伴有呕吐、口苦,无发热、血便及血尿。体检:腹稍膨隆,未触及肿块,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叩诊呈鼓音,肝肾区无叩痛。肿瘤标志物CEA 12.5 ng/mL。PET/CT检查示左上腹小肠肠壁增厚,糖代谢增高,考虑恶性肿瘤伴不全性肠梗阻;盆腹腔多发结节,糖代谢增高,考虑转移瘤。临床诊断:(1)小肠占位伴不全性肠梗阻,小肠恶性肿瘤可能;(2)盆腹腔多发占位,转移瘤可能。遂行“腹腔镜探查+小肠肿瘤切除+盆腔结节活检+浆膜腔热灌注化疗术”,术中见上段小肠肿瘤,大小4 cm×4 cm×3 cm,肠系膜及盆腔(子宫及双侧附件、膀胱表面、结直肠系膜及腹膜)可见多发转移性结节病灶。术后患者接受化疗,随访3个月,生命体征平稳,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透明细胞腺癌 原发性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161例临床病例分析
11
作者 徐洲 叶成 +3 位作者 朱林文思 吴湘萍 沈严婕 吕宾 《胃肠病学》 2024年第8期454-459,共6页
背景: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由CD4+T细胞免疫介导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我国AIG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目的:分析总结AIG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3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 背景: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由CD4+T细胞免疫介导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我国AIG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目的:分析总结AIG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3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AIG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实验室、内镜和病理特征。结果:共161例AIG患者纳入研究,男性63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56.81岁,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合并自身免疫病主要为桥本甲状腺炎(8.1%)和类风湿关节炎(5.0%)。平均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PG)Ⅰ、维生素B12、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44.68 pmol/L、38.61μg/L、344.45 pmol/L和133.17(男)/122.79(女)g/L;抗壁细胞抗体阳性率为100%,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6.0%和29.8%。107例患者内镜下呈现胃体、胃底明显萎缩而胃窦无萎缩的“逆萎缩”现象,54例为全胃萎缩,但以胃体、胃底为主。分别有6例、8例和1例患者检出胃神经内分泌瘤(gNET)、早期胃腺癌和印戒细胞癌。90例行病理检查的胃黏膜标本中,24例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无明显胃底腺萎缩;42例固有腺体萎缩,淋巴细胞浸润;24例肠嗜铬样细胞增生,形成内分泌微巢。结论:AIG发病更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稍多于男性。患者出现低PGⅠ合并高胃泌素血症时需考虑AIG。AIG有较高的gNET和胃腺癌发生风险,患者应接受胃镜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高胃泌素血症 内镜检查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钦丹萍 周毅骏 +3 位作者 孙佩娜 曹俊敏 张春丽 代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3-1099,共7页
为了研究雷公藤多苷(TWP)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LR4/My 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了TNBS/乙醇联合灌肠的方法建立TNBS/乙醇UC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 为了研究雷公藤多苷(TWP)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LR4/My 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了TNBS/乙醇联合灌肠的方法建立TNBS/乙醇UC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WP低、中、高剂量组(3,6,12 mg·kg^(-1)),硫唑嘌呤(AZA)组(6 g·kg^(-1)),每组15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 d。每隔3 d评估UC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14 d后解剖所有大鼠,留取相应结肠组织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表现,并对其进行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UC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My 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TRAM,TRIF,NF-κB,IFN-γ)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DAI评分、大体及镜下表现和评分均提示TNBS/乙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TWP对UC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具有一定作用,该作用与AZA相比相当或强于AZA。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均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TLR4/My D88非依赖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W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信号通路上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TWP高剂量组中各节点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AZA组相比,TWP高剂量组对该信号通路上游因子(TLR4,TRAM,TRIF,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略好于AZA组,而对该信号通路的末端炎症因子IFN-γmRNA及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却略逊于AZA组,但上述2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TNBS/乙醇UC大鼠模型中,My D88非依赖信号通路参与了炎症活动的调控,TWP可以通过抑制TLR4/My D88非依赖信号通路抑制IFN-γ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TWP) 溃疡性结肠炎(UC) TLR4/My D88非依赖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抑制炎症性肠病炎症活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钦丹萍 王耀东 +9 位作者 倪桂宝 张春丽 毛玉萍 方国栋 徐立宇 胡小玉 乔樵 朱曙东 杨强 岑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9-785,共7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活动的疗效。方法选择类固醇激素抵抗或依赖或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IBD患者32例,包括克罗恩病(CD)19例,溃疡性结肠炎(UC)13例。在原有氨基水杨酸治疗基础上(4 g/d)...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活动的疗效。方法选择类固醇激素抵抗或依赖或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IBD患者32例,包括克罗恩病(CD)19例,溃疡性结肠炎(UC)13例。在原有氨基水杨酸治疗基础上(4 g/d)给予TWP口服治疗(60 mg/d),疗程24个月,观察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病变(SES-CD、MES评分)、组织炎症及纤维化、血液指标的变化;并对TWP治疗后IBD患者的黏膜愈合、应答程度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TWP治疗后:(1)IBD患者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显著改善(P<0.05)。(2)IBD患者内镜下SES-CD、ME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D患者内镜下黏膜愈合7例(36.84%),UC患者内镜下黏膜愈合8例(61.54%)。(3)黏膜炎症损伤评分和黏膜纤维化评分均下降(P<0.05);共有11例患者达到显微镜下黏膜愈合。(4)CD、UC患者ESR、CRP、PLT水平降低(P<0.05,P<0.01),ALB水平升高(P<0.05);UC患者ALB水平升高(P<0.05)。(5)32例IBD患者中,完全应答患者25例,部分应答7例。(6)激素依赖患者(21例),应用TWP 12周顺利停用激素,并对TWP治疗具有应答反应。(7)有12例次出现与TWP相关的不良反应,生殖腺抑制10例,轻度骨髓抑制1例、轻度肝功能损害2例,TWP减量后恢复正常。结论TWP可明显缓解IBD临床表现,抑制炎症活动,促进黏膜愈合,并对黏膜纤维化可能具有某种抑制作用,同时TWP对激素依赖患者能使激素顺利减量至停用,并使其获得对治疗的应答与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雷公藤多苷 炎症活动 黏膜愈合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炎症及TLR4/MyD88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钦丹萍 孙佩娜 +4 位作者 周毅骏 陈方明 张春丽 韩建新 杨雪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以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以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TWP低、中、高剂量(3、6、12mg/kg)组、硫唑嘌呤(AZA)组(6mg/kg),每组15只。造模后第4天,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14d。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以及组织学评分,采用反转录(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道组织中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及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大鼠造模成功;TwP高剂量组的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0.87±0.25)比(1.60±0.76)分,(3.93±1.94)比(5.40±2.21)分,(5.45±2.73)比(13.27±3.50)分,均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TLR4、MyD88、TRAF-6、NF—κB、TNF-α、IL-1β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WP高剂量组上述指标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mRNA:2.166±0.475比5.647±0.275、1.295±0.087比3.774±0.418、1.125±0.188比2.535±0.320、1.201±0.152比2.082±0.077、1.525±0.218比3.094±0.022、1.797±0.257比17.152±0.145;蛋白:0.252±0.010比0.277±0.008、0.172±0.002比0.213±0.005、0.233±0.006比0.248±0.003、0.099±0.003比0.122±0.007、0.238±0.002比0.252±0.005、0.235±0.003比0.245±0.006,均P〈0.05),AZA组上述指标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TWP高剂量组与AZ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WP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促进黏膜愈合,对UC具有治疗作用;抑制TLR4的表达,影响MyD88引发信号通路下游的TRAF-6表达,从而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是其作用机制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属 结肠炎 溃疡性 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钦丹萍 张绍珠 +5 位作者 周毅骏 杨新艳 杨雪静 张春丽 韩建新 陈方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6-629,共4页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体内免疫系统失调,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被破坏,引起的肠组织炎性反应。临床用药除氨基水杨酸类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外,《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体内免疫系统失调,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被破坏,引起的肠组织炎性反应。临床用药除氨基水杨酸类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外,《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也推荐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但硫唑嘌呤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 三硝基苯磺酸 雷公藤多苷 非特异性结肠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 大鼠 乙醇
原文传递
miR-199a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雷公藤多苷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钦丹萍 杨新艳 +5 位作者 周毅骏 张春丽 杨雪静 李艳平 孙佩娜 代群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934-1940,共7页
目的探讨miR-199a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表达情况及雷公藤多苷(TWP)对其的作用。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对大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损伤评... 目的探讨miR-199a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表达情况及雷公藤多苷(TWP)对其的作用。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对大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和镜下结肠损伤评分;采用芯片分析、Real-time PCR技术评估各组结肠黏膜组织中miR-199a的表达水平;针对milwalk数据库中预测的下游靶基因mRNA用表达谱进一步筛选分析靶基因mRNA,并用Real-time PCR技术验证靶基因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最后在DAVID数据库进行pathway分析,以分析miR-199a参与UC炎症活动时所调节的靶基因mRNA。结果 TWP高剂量组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组织病理损伤评分与模型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芯片分析显示,模型对照组中miR-199a较正常对照组上调(P<0.01),在AZA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下调(P<0.01,P<0.05)。miR-199a-3p在TWP中剂量组,miR-199a-5p在TWP高剂量组中较模型对照组均下调(P<0.05)。miR-199a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miR-199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TWP的中、高剂量组和AZA组中miR-199a-3p的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均下调(P<0.05);TWP中剂量组miR-199a-5p的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调(P<0.05)。表达谱分析显示,FASL为miR-199a的靶基因。模型对照组中靶基因FASL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调(P<0.05),TWP组、AZA组中靶基因FASL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调,其中以AZA组的下调为显著(P<0.01)。靶基因FASL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中靶基因FASL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TWP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AZA组中靶基因FASL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调(P<0.01)。结论 miR-199a在TNBS/乙醇UC大鼠中有上调表达,FASL是miR-199a的下游靶基因。TWP能改善UC的炎症活动,对UC活动时上调的miR-199a具有下调作用;FASL在UC活动时呈上调表达,TWP对miR-199a下游靶基因FASL具有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雷公藤多苷 miR-199a 表达谱分析 FASL
原文传递
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差异表达 miRNA 与 mRNA 共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钦丹萍 周毅骏 +4 位作者 杨雪静 张春丽 李艳平 代群 孙佩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1-748,共8页
目的 研究2,4,6-三硝基苯磺酸( 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中,UC相关miRNA的调控作用,即miRNA与mRNA互作关系. 方法 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UC大鼠模型.经过造模与14 d生理盐水灌胃后,解剖处死. 留取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相应的... 目的 研究2,4,6-三硝基苯磺酸( 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中,UC相关miRNA的调控作用,即miRNA与mRNA互作关系. 方法 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UC大鼠模型.经过造模与14 d生理盐水灌胃后,解剖处死. 留取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相应的结肠组织. 通过大体及镜下观察,验证造模效果. 同时对相应结肠组织进行miRNA芯片检测,根据芯片结果及相关文献报道,筛选出与UC发病密切相关的miRNA并对其进行RT-PCR验证. 另外,利用miRWalk数据库对差异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 为了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符度,又同步进行了mRNA水平的表达谱芯片实验,筛选出与差异miRNA确有互作作用的mRNA. 为了更好地说明miRNA与mRNA的互作关系,又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注释,最终形成miRNA与mRNA共表达网络. 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大体及镜下表现均符合UC 的发病特征. 通过 miRNA芯片筛选出了68 个差异miRNA[倍数变化(fold change)〉2, P〈0.05,表达值(expression mean)〉7],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筛选出6个与UC发病密切相关的miRNA. 同时对这6个miRNA进行了RT-PCR实验,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4个差异miRNA( miR-146a-5p、miR-146b-5p、miR-126a-3p和miR-21-5p)表达明显上调( P〈0.01,P〈0.05),2个差异miRNA(miR-200b-3p、miR-145-5p)表达明显下调(P〈0.01). 结合miRWalk数据库对这6个差异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和表达谱芯片结果,本研究发现IL-6、Ccl5、Mapk3、Smad7这4个mRNA与上述6个miRNA有互作关系. 最终通过David数据库对这种互作关系进行注释,以阐明其在UC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 一个miRNA可以调控多条信号通路,而一条信号通路又受到多个miRNA的调控. 如果仅仅单纯抑制某条信号通路,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炎症的发生. 而从其上游出发,研究miRNA作用,阐明相互关系,并调控mRNA的作用,可能可以从根本上逆转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 表达谱 共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125I粒子覆膜支架对正常兔食管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常波 吕宾 +2 位作者 包海标 倪桂宝 任永葆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7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125I粒子覆膜食管支架对于正常兔食管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方法将实验用兔分两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置入^125I粒子支架(单颗粒子剂量22.2MBq×3颗粒子),对照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支架。于支架植入后2、4、8周分别取实验... 目的观察^125I粒子覆膜食管支架对于正常兔食管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方法将实验用兔分两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置入^125I粒子支架(单颗粒子剂量22.2MBq×3颗粒子),对照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支架。于支架植入后2、4、8周分别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兔2只,行食管造影,观察支架、粒子移位情况,处死后取标本行肉眼、显微镜观察。结果支架释放过程及术后随访未发现^125I粒子脱落。所有动物未发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术后2周,食管中部仅为轻微的病理学损伤,鳞状上皮明显增生,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术后4周,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术后8周,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进一步增生。粒子相对处的食管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粒子接触处食管组织。对照组支架中间部分食管与正常食管组织相似,可见食管鳞状上皮轻增生。支架两端实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增生食管组织覆盖支架,可见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结论^125I粒子支架置入正常兔食管壁组织造成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无出血、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支架 ^125I粒子 近距离放射疗法 放射性损伤
原文传递
复方青黛灌肠液快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活动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钦丹萍 方逸雯 +8 位作者 陈继超 郑思慧 李珍 刘姗 谢二帅 姜宁 李德见 张春丽 邵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灌肠液保留灌肠快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活动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纳入的42例UC患者采用传统直肠给药的方法予单纯复方青黛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患者灌肠治疗14天前后主要临床肠...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灌肠液保留灌肠快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活动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纳入的42例UC患者采用传统直肠给药的方法予单纯复方青黛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患者灌肠治疗14天前后主要临床肠道症状、黏膜内镜及病理改变、实验室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复方青黛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14天后,临床有效率为92.86%(39/42),临床缓解率为59.52%(25/42)。内镜黏膜愈合率为72.97%(27/37),组织学缓解率为29.73%(11/3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各临床肠道症状评分、Mayo内镜评分(MES)分值、UC内镜下严重度指数(UCEIS)评分、组织病理学Geboes指数、粪便钙卫蛋白(FC)与大便隐血试验(OB)下降(P<0.01),治疗后UCEIS评分远端结直肠较近端结肠改善明显(P<0.01),血红蛋白(HGB)与白蛋白(ALB)、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结论复方青黛灌肠液可于14天内快速缓解UC炎症活动,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青黛灌肠液 快速缓解 直肠保留灌肠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克痢痧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及炎症信号通路TLR4/NF-κB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钦丹萍 古丽米拉 +3 位作者 杨强 胡小玉 李珊 张春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克痢痧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的研究,揭示其对炎症信号通路TLR4/NF-κB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成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6g/kg蒙脱石散组、0.35g/kg柳氮磺吡啶组、88.2、1...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克痢痧对大鼠乙酸性结肠炎的研究,揭示其对炎症信号通路TLR4/NF-κB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成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6g/kg蒙脱石散组、0.35g/kg柳氮磺吡啶组、88.2、176.4、352mg/kg克痢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六组采用10%乙酸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完成后,七组正常饮食水,各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14天。通过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大便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测TLR-4、NF-κB表达;并于实验第15天处死大鼠观察结肠粘膜损伤,评价损伤指数(CMDI)。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炎症明显高于正常组,0.352g/kg克痢痧组大鼠结肠粘膜炎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造模后第14天352mg/kg克痢痧血清IL-1β、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0.352g/kg克痢痧组EGF含量显著增高。在TLR4、NF-κB的表达上,克痢痧352mg/kg剂量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且其表达量随药物剂量增加而降低。结论:克痢痧能使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肠粘膜形态学得到较好改善;克痢痧能够降低乙酸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控制炎症;克痢痧可提高乙酸性结肠炎大鼠血清EGF水平,修复粘膜上皮;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克痢痧控制乙酸性结肠炎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性结肠炎 克痢痧 IL-1β IL-6 TNF-α EGF TLR-4 NF-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