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施维群 杨育林 +1 位作者 陆增生 何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3-306,共4页
门静脉高压、内毒素血症、肝性脑病、腹水为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多。介绍了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穴位注射、肝病治疗仪肝区照射等常见中医外治法的概念、方法及用途。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 门静脉高压、内毒素血症、肝性脑病、腹水为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多。介绍了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穴位注射、肝病治疗仪肝区照射等常见中医外治法的概念、方法及用途。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甚至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等角度回顾近年来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穴位注射、肝病治疗仪肝区照射在各自领域的疗效、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肯定了中医外治法对肝硬化并发症治疗的积极作用和疗效,其简便易行、安全性好、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对目前中药外治如何使用透皮促进剂来提高药物吸收度问题、对中医外治法的研究对照组设置等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内毒素血症 肝性脑病 腹水 中医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针穴位注射治疗慢乙肝临床研究与中医外治理论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勤 杨育林 +1 位作者 杨小乐 施维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95-2697,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慢乙肝口服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并以此来探讨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的理论基础即"经气学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提供新的疗法和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门诊及... 目的:临床观察慢乙肝口服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并以此来探讨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的理论基础即"经气学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提供新的疗法和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18~5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分别于治疗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乙肝三系定量(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与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组较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更能显著提高患者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气学说"是慢性肝病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皮部(腧穴)-经气-药气"是"经气学说"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穴位注射 黄芪 经气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的疾病预后观 被引量:8
3
作者 茹清静 徐珊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3-8,共6页
中医疾病预测学建立在中医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基础上。脏象即"脏居于内,而形见于外",内脏有病可见于外,《内经》提出"胃气"概念,提出"有胃气则生"的疾病预后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经典著作... 中医疾病预测学建立在中医脏象理论和经络学说基础上。脏象即"脏居于内,而形见于外",内脏有病可见于外,《内经》提出"胃气"概念,提出"有胃气则生"的疾病预后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经典著作及其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总结,探讨中医疾病预后观。通过研究总结出中医的疾病预后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是决断预后的纲领;正邪进退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四诊合参是判断预后的方法;未病先防、顾护正气是改善预后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预后 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倪伟 施维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中药 灌肠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及其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茹清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9-251,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是以其RNA为中间体,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可能由于缺乏校读的功能,因此,与大多数DNA病毒相比,HBV具有较高的突变率,故了解其变化特点十分重要。现就HBV不同的基因型与病毒变异及临床的关系,不...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是以其RNA为中间体,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可能由于缺乏校读的功能,因此,与大多数DNA病毒相比,HBV具有较高的突变率,故了解其变化特点十分重要。现就HBV不同的基因型与病毒变异及临床的关系,不同基因位点变异的临床意义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变异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脐透消臌贴膏敷脐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施维群 茹清静 +1 位作者 蔡国英 倪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2-645,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脐透消臌贴膏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6例)于脐部敷脐透消臌贴膏,每3天更换1次,期间休息1天;对照组(54例)口服心得安,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脐透消臌贴膏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6例)于脐部敷脐透消臌贴膏,每3天更换1次,期间休息1天;对照组(54例)口服心得安,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自觉症状等。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P<0.05);但脾静脉的血流量均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均有改善;临床症状改善以治疗组为优。结论中药脐透消臌贴膏脐部贴敷治疗,能在短期内降低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疗效与心得安相当,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脐透消臌贴膏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羧基-2-癸烯酸及蜂王浆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茹清静 施维群 +2 位作者 李天一 章亮 徐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蜂王浆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癸烯酸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中度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使用10-羧基-2-癸烯酸(10-HDA)(ig,100mg·kg-1·d-1,共12周)和蜂王浆(ig,1000mg·kg-1·d-1&... 目的:观察蜂王浆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癸烯酸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中度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使用10-羧基-2-癸烯酸(10-HDA)(ig,100mg·kg-1·d-1,共12周)和蜂王浆(ig,1000mg·kg-1·d-1·12w)分别在造模开始前和造模完成后干预,并设立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后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在肝纤维化预防组,癸烯酸组和蜂王浆组对造模大鼠血清ALT水平的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肝纤维化治疗组,血清ALT水平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两大组内癸烯酸组和蜂王浆组之间血清ALT水平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肝纤维化预防组和肝纤维化治疗组中癸烯酸组和蜂王浆组大鼠血清Ⅳ-C、PⅢP、LN、HA和TGF-β1的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癸烯酸组和蜂王浆组之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肝纤维化预防组大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治疗组大鼠肝脏炎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癸烯酸和蜂王浆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脏病理形态学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对已经形成肝纤维化后的肝组织纤维化改善不明显,且癸烯酸和蜂王浆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可能的机制为癸烯酸加蜂王浆能改善肝组织的炎症、减少ECM的合成和抑制TGF-β1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癸烯酸 蜂王浆 治疗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预后评估研究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茹清静 徐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77-382,共6页
关键词 肝衰竭 预后评估 凝血酶原活动度 病毒性肝炎 凝血功能障碍 病因不明 自身免疫性 严重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肠涤腑降逆法在重型肝炎“三危症”中的干预作用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施维群 倪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肝炎 重型 清肠涤腑降逆法 三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维群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证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育林 施维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38-239,I0001,共3页
施维群主任中医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目前为浙江省中医名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从... 施维群主任中医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目前为浙江省中医名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38年,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施师认为慢性肝病的产生与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阴阳失调密切相关,临证中倡导内治之法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外治之法当辨证施治,调经气通百脉。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治疗CHB的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证经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治疗 专业委员会 学科带头人 慢性肝病 主任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辨阴黄阳黄验案4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茹清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9-371,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阳黄证 阴黄 HBV-M 上腹饱胀 巩膜黄染 腹壁脂肪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维群教授治疗鼓胀临证经验
12
作者 杨育林 施维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67-168,共2页
鼓胀作为古代中医“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临床以腹大坚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其主要特征。施维群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8年,对鼓胀的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施师于临证中倡导“谨... 鼓胀作为古代中医“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临床以腹大坚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其主要特征。施维群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8年,对鼓胀的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施师于临证中倡导“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认为阴分三阴即太阴、少阴、厥阴;阳分三阳即太阳、少阳、阳明;三阴主宰阴门之开合;三阳主宰阳门开合。阳经之枢机为少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经验 鼓胀 治疗 古代中医 临床工作 中西医结合 历代医家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肝病患者肝组织活检和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维群 倪伟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共2页
目前对肝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但鉴于免疫应答水平的差异,一些患者肝脏受损后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给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带来不少困难.肝组织病理活检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肝组织及肝细胞的微观... 目前对肝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但鉴于免疫应答水平的差异,一些患者肝脏受损后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给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带来不少困难.肝组织病理活检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肝组织及肝细胞的微观变化,虽然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被国内外公认为诊断肝脏病变的"金标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病中心近年来对60例各类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肝活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患者 肝组织活检 临床症状 肝病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免疫应答 临床表现 肝脏病变 肝炎患者 病理活检 中医药 局限性 金标准 肝细胞 肝活检 中心 治疗 浙江 医院
原文传递
施维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育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48,共2页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维群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补脾肾 调肺肝 祛邪毒 经验 施维群
原文传递
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剧烈疼痛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月平 茹清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8-778,共1页
患者,男,39岁。就诊日期:2012年5月24日。现病史:于10年前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先后服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甲胎蛋白(AFP)仍持续升高,最高升至1818.4ng/mL,乙型肝炎病毒维持在10^3 ... 患者,男,39岁。就诊日期:2012年5月24日。现病史:于10年前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先后服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甲胎蛋白(AFP)仍持续升高,最高升至1818.4ng/mL,乙型肝炎病毒维持在10^3 copies/mL内。于2012年3月收入我科住院,入院诊断:肝细胞癌;乙肝肝硬化。3月23日行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5月23日再次行肝癌TACE术。5月24日上午10:00左右,患者述肝区疼痛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栓塞化疗术后 剧烈疼痛 肝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入院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