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两所不同类型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试的分析 |
汪丽华
徐强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08 |
3
|
|
2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 |
章周炎
汪丽华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08 |
2
|
|
3
|
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徐强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0 |
51
|
|
4
|
基于团体诘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
魏虹
马九福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0 |
|
5
|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灵性教育 |
汪丽华
何仁富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6
|
生命教育与意义建构——试论生命教育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及其落实 |
何仁富
汪丽华
|
《昆明学院学报》
|
2009 |
10
|
|
7
|
生命教育的学理基础、核心价值及实践模式 |
何仁富
汪丽华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09 |
0 |
|
8
|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中庸之道 |
朱易
|
《学子(理论版)》
|
2015 |
0 |
|
9
|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 |
章周炎
汪丽华
|
《当代青年研究》
|
2012 |
12
|
|
10
|
三种心理服务模式下心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现状 |
张琳
马学尧
魏虹
施琪嘉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014 |
2
|
|
11
|
三种心理服务模式下心理从业人员构成分析 |
马学尧
张琳
魏虹
余萍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2014 |
1
|
|
12
|
大学生心理委员“专业化”培养的新模式 |
魏虹
|
《高校辅导员学刊》
|
2018 |
6
|
|
13
|
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实验研究 |
魏虹
章周炎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4
|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进食障碍的成因 |
徐强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7
|
|
15
|
生命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
汪丽华
|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6
|
从心理重建到生命提升--灾后心理重建与生命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
汪丽华
|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
2009 |
4
|
|
17
|
“郑义门”千古家训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
吴海涵
杨玉奇
叶秀玲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实验研究 |
魏虹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9
|
概念内隐记忆中的注意促进效应 |
孟迎芳
董月晴
陈荃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