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联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产后面瘫一则
1
作者 王与嫣 刘梦薇 陈益丹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1期39-39,共1页
笔者收治产后面瘫1例,经温针灸联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面部恢复正常,现分享如下,以飨同道。1病历摘要患者女,36岁,2022年12月1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风后突发左眼闭合无力,口角明显右歪伴流口水,鼓腮漏气,左侧耳后疼痛、耳鸣,眼睛干涩,神疲... 笔者收治产后面瘫1例,经温针灸联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面部恢复正常,现分享如下,以飨同道。1病历摘要患者女,36岁,2022年12月1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风后突发左眼闭合无力,口角明显右歪伴流口水,鼓腮漏气,左侧耳后疼痛、耳鸣,眼睛干涩,神疲乏力,情绪焦虑,入睡困难。因患者产后40天有哺乳需要,神经内科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未予其他处理,遂至我科就诊。刻诊:左侧额纹消失,眼裂5 mm,耸鼻不能,口角仅轻微运动,鼻唇沟消失,人中沟右歪,左侧面肌松弛,乳突及耳后压痛,舌淡苔白,脉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面肌运动训练 产后 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陈益丹 邱华平 +3 位作者 金肖青 方剑乔 俞迈红 诸剑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在软骨代谢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在软骨代谢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温针灸患侧膝关节"犊鼻"、"后三里"穴2个疗程,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MMP-1、MMP-3、TIMP-1的浓度,股骨内髁行HE染色。结果:模型组MMP-1浓度、MMP-1/TIMP-1比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MMP-3浓度低于空白组(P﹤0.05),TIMP-1变化不明显(P﹥0.05),HE染色示明显的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降低了MMP-1的浓度与MMP-1/TIMP-1之比值,升高MMP-3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善了软骨病理损伤。结论:温针灸能够提高膝骨关节炎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其软骨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异常的MMP-1、MMP-3与MMP-1/TIMP-1比值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温针灸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虞意华 金肖青 +4 位作者 俞迈红 龚仕金 汪燕 刘秉宇 严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评价针灸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针灸组(33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评价针灸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针灸组(33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1天1次,疗程5天。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胃残留量(GRV)、腹腔内压力(IAP)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进行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评价。结果针灸组患者临床胃肠道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血清MOT水平增高,GAS水平下降,胃残余量明显减少,腹腔内压力、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针灸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治疗后7天变化更显著[MOT:(378.40±130.55)pg/m L比(306.51±121.36)pg/m L;GAS:(70.23±33.16)pg/m L比(110.98±47.43)pg/m L;GRV:(79.70±70.02)m L比(118.06±114.96)m L;IAP:(9.36±4.34)mm Hg比(12.39±5.77)mm Hg;APACHEⅡ评分:(16.88±4.71)分比(19.61±4.53)分;P<0.05或P<0.01)。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评分显效率(36.4%比19.4%,P<0.05);总有效率(63.6%比38.7%,P<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能有效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显著减少胃储留及腹腔内压力,增加血清MOT,降低GAS,降低APACHEⅡ评分,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老年 胃肠功能 针灸 胃肠激素 胃动素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斯清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卫峰 郑培奋 +1 位作者 陈益丹 杨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加斯清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90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单纯促动... 目的:探讨加斯清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90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单纯促动力组采用加斯清口服治疗;针灸组采用针灸取穴治疗;而针药并用组则采用加斯清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各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以及胃动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不同试餐时间下的近端胃容积变化,评价3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针药并用组的各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以及胃动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试餐后15、20、30、40、60 min,近端胃容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5),而试餐后5、10 min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针药并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的76.67%、80.00%,数据分析发现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3.33%、10.00%、13.3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斯清联合针灸应用于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治疗上,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斯清 针灸 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燕芬 王增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510-1511,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从而为原发性痛经(PD)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方法:72例患者双盲法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止痛和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频率评分。结...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从而为原发性痛经(PD)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方法:72例患者双盲法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止痛和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频率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0.56%,两组患者疗效存在区别(Ridit z=17.568,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疼痛VAS减轻,CMSS频率减少,症状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能够明显减轻疼痛,减轻痛经发作频率和程度,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电针 原发性痛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至病所与针灸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许荣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2-342,共1页
"针至病所"在针灸古籍中多有记载,包括针具的选择,专有疾病的治疗,针刺方法的应用,但未形成"针至病所"的学术理论体系.传统的针灸早已明确提出了"气至病所"作为调理气机,提高疗效的标准.但对"针至病... "针至病所"在针灸古籍中多有记载,包括针具的选择,专有疾病的治疗,针刺方法的应用,但未形成"针至病所"的学术理论体系.传统的针灸早已明确提出了"气至病所"作为调理气机,提高疗效的标准.但对"针至病所"的学术观点尚缺乏应有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医 气至病所 针至病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贾玲红 金肖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静息态是指受试者闭眼、放松、静止不动,并避免任何有结构的思维活动的状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是一种能够无创地研究基线状态脑功能或自发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关键词 静息态 脑功能成像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理论针灸辨治鼻鼽 被引量:6
8
作者 谭克平 姚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3期49-52,共4页
《素问·脉解》中首次提出"鼻鼽",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可归属为此范畴,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密切相关。临床采用中药、针灸等治疗,疗效颇佳。辨证... 《素问·脉解》中首次提出"鼻鼽",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可归属为此范畴,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密切相关。临床采用中药、针灸等治疗,疗效颇佳。辨证当先从八纲辨表里、寒热、虚实,再辨病性,最后辨脏腑病症或脏腑兼病症。临床多见素体不足之虚证、寒证,亦可见外邪初犯之表证、热证、实证;外邪多责于春之风邪、秋之燥邪和冬之寒邪,气虚、阳虚、津亏者多见;五脏以肺、脾、肾为主,与心、肝亦相关。临床治疗补虚为要、泻实为辅。针灸应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益气升阳穴加局部取穴辨证加减,明辨缓急,分期论治;重用灸法,扶正祛邪;针刺调神,形神兼治;穴位埋线,长效刺激。气血冲和、形神俱安,邪乃无处可犯,病当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变应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五脏 八纲 补虚 泻实 针灸疗法 分期论治 穴位埋线 理论探析 治疗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通络针灸和传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虎 陈远青 陈益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6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通络针灸和传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这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通络针灸和传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这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通络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W0MA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视觉模拟尺(VAS)评分对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0MAC量表各项评分以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通络针灸 传统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疼痛 关节功能 视觉模拟尺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便秘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雯丽 张广淞 +2 位作者 何美玲 刘涛 金肖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971-973,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后者包括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碍等^([1])。便秘为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有研究指出,PD患者的便秘发病率为61.4%,其中24.5%的P...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后者包括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碍等^([1])。便秘为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有研究指出,PD患者的便秘发病率为61.4%,其中24.5%的PD患者在运动症状之前就出现便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PD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且其通过脑原肠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了微生物原肠原脑轴理论^([3]);研究证实便秘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的变化^([4])。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对于PD伴便秘的治疗具有疗效优势,且副作用小。本文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按讨针灸治疗PD便秘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运动症状 嗅觉减退 中医特色疗法 肠道菌群 退行性病变 睡眠障碍 运动障碍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理论探讨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思路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芬 林冕 诸剑芳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6期151-155,共5页
以肠道菌群作为认识的切入点,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理论探讨分析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思路。分析总结认为,在现代医学上,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这一途径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中医学认为,脑与肠在脏腑生理功能上互相关联... 以肠道菌群作为认识的切入点,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理论探讨分析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思路。分析总结认为,在现代医学上,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这一途径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中医学认为,脑与肠在脏腑生理功能上互相关联,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针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有效降低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最终实现从肠治脑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在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时,可重视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腹部腧穴的应用以达到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 脑肠轴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肥胖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元安 金肖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5期436-438,共3页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波动或下降,出现以体质量增加、脂肪代谢及分布异常的肥胖,主要表现为脂肪向躯干部分(尤其是腹部)移行的中心性肥胖~[1-2]。截止2014年中国40~59岁女性人数已逾2亿,其中约有60%的女性处于肥胖状态...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波动或下降,出现以体质量增加、脂肪代谢及分布异常的肥胖,主要表现为脂肪向躯干部分(尤其是腹部)移行的中心性肥胖~[1-2]。截止2014年中国40~59岁女性人数已逾2亿,其中约有60%的女性处于肥胖状态~[3-4]。有研究~[5]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中心性肥胖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神阙穴引火归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裘锦魁 金肖青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11期181-183,共3页
目的:通过引火归原治则,观察温针灸神阙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将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针刺神阙穴,针尾插艾柱点燃,留针30 min,隔天1次,治疗30天;对照组常规服用降压片卡托普利,每次25 mg... 目的:通过引火归原治则,观察温针灸神阙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将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针刺神阙穴,针尾插艾柱点燃,留针30 min,隔天1次,治疗30天;对照组常规服用降压片卡托普利,每次25 mg,每天3次,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除对照组舒张压之外,其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后,2组比较,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积分方面,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头晕、失眠、烦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神阙穴引火归原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以降低舒张压为特征,并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温针灸 引火归原 神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折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在骨量减少患者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戈瑶 陈益丹 +2 位作者 陈瑞香 滕诗田 金肖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4期340-342,I0005,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起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生率为7.31%~12.2%,而将近一半的脆性骨折发生在骨量减少者...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起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生率为7.31%~12.2%,而将近一半的脆性骨折发生在骨量减少者中[2]。由于骨量丢失通常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生[3],常常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视,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干预,直到引起骨折,或进一步发展成骨质疏松状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还给家庭带来高额的医疗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风险评估 骨量减少 随机森林算法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尺泽、上巨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建标 刘昊 +1 位作者 赖志珍 张亮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受损的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使肺泡中充满富含蛋白的水肿液^([1])。在炎症、损伤及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起到稳定内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受损的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使肺泡中充满富含蛋白的水肿液^([1])。在炎症、损伤及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起到稳定内皮细胞的作用^([2])。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可活化内皮细胞,降低内皮细胞间连接的稳定性,促进血管的炎症性重塑,且与ARDS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相关性^([3-4])。尺泽穴为肺经“合穴”,电针尺泽有平喘及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电针 尺泽 上巨虚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鬼穴”结合微针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一例
16
作者 刘梦薇 曾聪 +1 位作者 王与嫣 陈益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558-559,共2页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异常的不自主运动障碍,包括由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引起的一系列医源性运动障碍[1]。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表现为颊舌运动障碍或舞蹈症、肌张力障碍、肌阵挛、震颤等不自主运动[2]。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异常的不自主运动障碍,包括由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引起的一系列医源性运动障碍[1]。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表现为颊舌运动障碍或舞蹈症、肌张力障碍、肌阵挛、震颤等不自主运动[2]。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慢性多巴胺受体阻断导致的多巴胺受体超敏反应、氧化应激和适应不良的突触可塑性[3]。迟发性运动障碍药物治疗尚不理想,除限制使用精神安定药外,尚无明确预防措施及最佳治疗方案[4]。现分享运用“十三鬼穴”结合微针刀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病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焦虑障碍 徐氏十三鬼穴 微针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谭克平 李新伟 吴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993,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医院针灸科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医院针灸科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埋线结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Ig E表达水平,治疗8周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9.66%,两组有效率相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g E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Ig 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率3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痛、胃肠不适及嗜睡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有6例刺到毛细血管出现皮下出血,症状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采用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佳,能够降低慢性荨麻疹Ig E表达水平,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中药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IG 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8
作者 金肖青 宋双临 +1 位作者 俞迈红 鲁冰丰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 观察头穴电针加穴位注射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观察治疗前后智力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针灸组治疗后 ,患者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 ,差别有显著意义 (P<0... 目的 观察头穴电针加穴位注射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观察治疗前后智力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针灸组治疗后 ,患者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 ,差别有显著意义 (P<0 .0 0 1) ;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0 1,P<0 .0 5 ) ;两组治疗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及低切粘度比较 ,差别有显著意义 (均 P<0 .0 5 )。结论 针灸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西药组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 ,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 ,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 ,促进衰退神经元的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电针 穴位注射 治疗 血管性痴呆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对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乔松 许琦 +3 位作者 叶子青 俞志红 谢海宝 金肖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PG)对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4年7月于浙江医院体检并经骨密度测定确诊的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另选取高龄非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对照。测定两组血OPG水平及骨代谢指标[骨碱...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PG)对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4年7月于浙江医院体检并经骨密度测定确诊的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另选取高龄非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对照。测定两组血OPG水平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P)、N-端骨钙素(N-MID)、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脱氧吡啶啉(DPD)]水平,观察OPG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PG与年龄、骨生成及骨吸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症高龄患者比较,骨质疏松高龄患者骨生成指标BAP、N-MID下降,骨吸收指标β-CTx、DPD升高,OPG水平下降(P<0.05);骨保护素水平与骨生成指标呈正相关,与骨吸收指标呈负相关(γ1,2,3,4=0.27,0.52,–0.34,–0.41,P<0.05),与患者年龄不相关(γ=0.07,P>0.05)。结论高龄老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是骨代谢破骨-成骨动态失衡的结果,OPG水平下降可能是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在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温积权 洪明胜 +2 位作者 陈益丹 徐洁慧 曹永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VlS)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白内障单眼患病(纳入标准不用加单眼患病这条,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往往是双眼发病,住院手术一般都是做一个眼,白内...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VlS)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白内障单眼患病(纳入标准不用加单眼患病这条,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往往是双眼发病,住院手术一般都是做一个眼,白内障严重视力差的那个眼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在术前24、12、2h针灸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瞳孔直径大小、眼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对比IFIS发生率及对手术的影响,针刺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瞳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FI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不大,BCVA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误吸虹膜次数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针刺部位皮下出血和3例局部疼痛,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IFIS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白内障 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