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难度影响因素分析——以2024年6月高考英语新课标Ⅰ卷读后续写题为例
1
作者 张春青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4年第7期29-34,共6页
了解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难度影响因素,有助于命题者预判题目难度,有助于教师精准提高教学质量。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难度影响因素有时间因素、阅读因素、写作因素和评分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技能的基... 了解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难度影响因素,有助于命题者预判题目难度,有助于教师精准提高教学质量。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的难度影响因素有时间因素、阅读因素、写作因素和评分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技能的基本功,加强设计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分析与判断等英语学习活动,加强设计输出活动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及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测评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续写题 难度影响因素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Ⅰ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学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芦雪瑾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5年第12期25-28,共4页
归纳推理能力作为逻辑思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归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归纳推理 英语教学 中学生 能力的培养 科学的方法 逻辑思维 素质教育 引导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write辅助的基于句群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3
作者 齐彬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7期56-62,共7页
本文基于iwrite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系统,对句群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及作者的身份认同意识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iwrite 句群 英语写作教学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习得认知特性框架下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
4
作者 单谊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26-38,共13页
学生语用能力低下反映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交际能力的欠缺,其实更是英语思维能力发展的滞后。本文在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框架下,探讨了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问题。我们认为,英语语用能力是可以系统教授的,语用能力培养其... 学生语用能力低下反映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交际能力的欠缺,其实更是英语思维能力发展的滞后。本文在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框架下,探讨了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问题。我们认为,英语语用能力是可以系统教授的,语用能力培养其实就是思辨能力培养。高校英语教学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走出只教授英语语言躯壳的误区,把有灵魂的、活生生的英语作为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习得 认知特性 大学生 语用能力 思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德华·阿尔比“美国式荒诞”的戏剧语言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艳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4,共7页
阿尔比信奉语言形式的重要性和魅力,他的“美国式荒诞”的戏剧语言旨在形式创新。他通过精心创作的荒唐可笑的台词、刻薄无情的对话争吵,以粗俗嘲弄的措辞和悖谬讥讽的逻辑,巧妙地融合了语言形式与意义内容,塑造了性格各异又极具代表性... 阿尔比信奉语言形式的重要性和魅力,他的“美国式荒诞”的戏剧语言旨在形式创新。他通过精心创作的荒唐可笑的台词、刻薄无情的对话争吵,以粗俗嘲弄的措辞和悖谬讥讽的逻辑,巧妙地融合了语言形式与意义内容,塑造了性格各异又极具代表性的角色。在他那些看似无聊乏味的话语中蕴藏着冷峻的幽默,嘲讽了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空虚和无聊及内心的困惑与惶恐,生动地表现了他们荒诞可怕的人际关系。其效果是对美国社会现实的尖锐讽刺和针砭,警示着“美国梦”的虚幻和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式荒诞” 语言形式 措辞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哥特风格下《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现代主义元素解析
6
作者 杜文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1-103,156,共4页
在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南方哥特文学呈现出现代主义的独特风格。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在哥特氛围影响下揭示了社会等级、阶级冲突、性别壁障及传统观念等现实问题。文章从三方面解析小说中的南方哥特风格... 在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南方哥特文学呈现出现代主义的独特风格。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在哥特氛围影响下揭示了社会等级、阶级冲突、性别壁障及传统观念等现实问题。文章从三方面解析小说中的南方哥特风格与现代主义元素的结合,体现出受害者和施害者界限感模糊、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学异化及性别视角下的宗法权威与社会期望关系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南方哥特风格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江浙沪三地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涛 《现代教学》 2017年第11期26-28,共3页
对于校长管理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散见于校长领导行为的相关研究文献之中,但是这些研究普遍缺少实证性数据的支撑。本文作者基于对江浙沪三地409位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真实展现了校长领导行为中校长的关注点以及校长授权行为、自身... 对于校长管理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散见于校长领导行为的相关研究文献之中,但是这些研究普遍缺少实证性数据的支撑。本文作者基于对江浙沪三地409位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真实展现了校长领导行为中校长的关注点以及校长授权行为、自身专业成长行为、塑造学校文化行为、协调内外关系行为和教学领导行为等具体行为中的性别差异,并就改善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行为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研究 校长领导 江浙沪 女校长 教学领导 问卷调查 学校管理 差异性分析 中小学校长培训 课堂教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壮游文学中的绅士身份书写
8
作者 王丰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4,共8页
18世纪的壮游文学探讨了旅行对绅士身份的影响。一方面,绅士能借旅行增长世界学识,提升内在趣味,锻炼社交技能,使自我趋于完美;另一方面,绅士在旅行中常陷入过度消费,热衷商业化的鉴赏家趣味,甚至纵情享乐,在消费与娱乐中背离了理想的... 18世纪的壮游文学探讨了旅行对绅士身份的影响。一方面,绅士能借旅行增长世界学识,提升内在趣味,锻炼社交技能,使自我趋于完美;另一方面,绅士在旅行中常陷入过度消费,热衷商业化的鉴赏家趣味,甚至纵情享乐,在消费与娱乐中背离了理想的道德身份。作为英国性的典型符号,绅士应成为了解世界事务、关心人类福祉的世界公民,同时需展现英国人的传统道德与民族性格,在英国性建构中,容纳世界普遍性与民族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游 绅士 身份 英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留给我们怎样的文化遗产——“七月”学人翻译研究之一
9
作者 桂清扬 《东方翻译》 2014年第3期36-45,共10页
“七月”学人绿原是一位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华学者,被誉为“译笔长挥歌德里尔克,诗思并驾艾青闻一多”,也被中国出版界视为“神奇的传说”,“绿原现象”渐受关注。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遗产 绿原 国际影响力 里尔克 闻一多 出版界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多版本高中英语新教材语篇的主题适切性探究
10
作者 陈运良 张春青 《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7,共7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多版本高中英语新教材语篇语料库(SET)及其子主题微库的主题分布情况,发现新教材语篇具有子主题分布的不均性、主题语境分布的匹配性以及各版本分布的特色性,进而分别以多版本旧版高中英语教材语篇语料库(SHER)及智能网... 本研究通过观察多版本高中英语新教材语篇语料库(SET)及其子主题微库的主题分布情况,发现新教材语篇具有子主题分布的不均性、主题语境分布的匹配性以及各版本分布的特色性,进而分别以多版本旧版高中英语教材语篇语料库(SHER)及智能网络语料库样本iWebtextO为参照语料库获取主题词,了解新教材语篇的时代适切及区域适切,发现各版本教材以“同题异构”“异题同新”的方式呈现时代适切,而以“中国”话题为典型突出区域适切。本研究有利于教学活动回归课标、照应主题、顺应适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适切 高中英语 新课标 教材语篇 语料库 教材研究
原文传递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多元发展路径
11
作者 陶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文采用叙事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6名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发展路径。对访谈和案例素材的分析发现,由于教师能动性和环境支持性两个要素的交互作用,这些教师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呈现出三种发展路径:主体驱动型、环境驱动型和... 本文采用叙事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6名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发展路径。对访谈和案例素材的分析发现,由于教师能动性和环境支持性两个要素的交互作用,这些教师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呈现出三种发展路径:主体驱动型、环境驱动型和协同驱动型。三种发展路径的差异和共性为青年教师跨学科研究能力发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能力 发展路径 青年外语教师
原文传递
自然话语中话语标记语“你知道”的韵律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单谊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8,共9页
本文考察自然话语中不同话语位置的话语标记语"你知道"的韵律特征。研究表明,不同话语位置的"你知道"发挥不同的话语交际功能,在语速、停顿、音高和音强几方面的韵律表现也是不同的,语用功能与其韵律特征间存在一... 本文考察自然话语中不同话语位置的话语标记语"你知道"的韵律特征。研究表明,不同话语位置的"你知道"发挥不同的话语交际功能,在语速、停顿、音高和音强几方面的韵律表现也是不同的,语用功能与其韵律特征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话语 话语标记语 “你知道” 语用功能 韵律特征 元语用意识
原文传递
法律长句翻译的基本规律和流程——以合同条款的英汉翻译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克兴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161,共11页
法律英汉翻译最大的难题是长句的翻译,而确切理解长句往往是经验不足的译者的梦魇。本文演示两种行之有效的分析、解读、翻译法律英文中长句、复杂句的方法及其过程。笔者通过操作分析、语法分析、文体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一段"藤蔓... 法律英汉翻译最大的难题是长句的翻译,而确切理解长句往往是经验不足的译者的梦魇。本文演示两种行之有效的分析、解读、翻译法律英文中长句、复杂句的方法及其过程。笔者通过操作分析、语法分析、文体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一段"藤蔓纠缠"的合同条款作细致入微的语篇分析,揭示复杂法律文本汉译的基本规律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分析 语法分析 语篇分析 古旧词 配对词 简明英语 重写
原文传递
诗人、翻译家罗洛的传奇人生——七月学人翻译研究之二
14
作者 桂清扬 鲍黎春 《东方翻译》 2014年第6期44-50,共7页
罗洛为诗受难,命运多舛。本文从诗人、翻译家、科学家和丈夫四个侧面反映了罗洛传奇般的人生。几十年的坎坷路,几十年的特定生存状态,他却从不放弃追求,而是乐观通达,用爱和信念工作,为社会尽情奉献,不啻为“一个灵魂洁白透明的... 罗洛为诗受难,命运多舛。本文从诗人、翻译家、科学家和丈夫四个侧面反映了罗洛传奇般的人生。几十年的坎坷路,几十年的特定生存状态,他却从不放弃追求,而是乐观通达,用爱和信念工作,为社会尽情奉献,不啻为“一个灵魂洁白透明的人”。他的胸像矗立于上海名人雕塑群之中。有形的塑像,无形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人生 翻译家 诗人 翻译研究 罗洛 科学家 特定
原文传递
萨义德主译单德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15
作者 桂清扬 《东方翻译》 2016年第6期33-41,共9页
本文针对单德兴在多年翻译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双重脉络化"翻译理念做了较为详实的分析,指出单德兴翻译的《知识分子论》和《格理弗游记》两本经典著作之所以倍受国际瞩目,在于其对"双重脉络化"翻译理念的成功实... 本文针对单德兴在多年翻译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双重脉络化"翻译理念做了较为详实的分析,指出单德兴翻译的《知识分子论》和《格理弗游记》两本经典著作之所以倍受国际瞩目,在于其对"双重脉络化"翻译理念的成功实践。翻译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转译或传统的"信、达、雅"而已,作者及译者所处的文化、时空背景均应考虑在内。唯其如此,"脉络"才能彰显,翻译才能跨越族群、文字和文化的藩篱,中文作品才有更多机会登上国际舞台。文章还重新审视了翻译的实质、翻译的功能、译者的角色和义务等基本问题,并阐明了"双重脉络化"翻译理念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与实践 萨义德 《知识分子论》 译者的角色 翻译理念 中国文化 国际舞台 翻译实践
原文传递
未完的人生,永远的满涛——七月学人翻译研究之五
16
作者 桂清扬 《东方翻译》 2016年第3期35-41,46,共8页
通晓俄、英、日、法、德五种外语的满涛,是与朱生豪、傅雷齐名的中国近代最权威的三位外国文学翻译家之一。他未完的人生却创造了翻译的神话。然而,迄今为止,有关满涛翻译的研究现状与其文学地位极不相称。本文从满涛与王元化和胡风的... 通晓俄、英、日、法、德五种外语的满涛,是与朱生豪、傅雷齐名的中国近代最权威的三位外国文学翻译家之一。他未完的人生却创造了翻译的神话。然而,迄今为止,有关满涛翻译的研究现状与其文学地位极不相称。本文从满涛与王元化和胡风的笃实情谊,满涛的翻译观及翻译成就,满涛的文学意义以及满涛为文艺、为人生的严肃态度等层面进行剖析,试图展现一位杰出文学家和职业翻译家的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满涛 人生 文学翻译家 文学地位 文学意义 朱生豪 王元化
原文传递
诗人、翻译家胡风——七月学人翻译研究之四
17
作者 桂清扬 《东方翻译》 2016年第1期37-43,83,共8页
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文艺理论的学术价值,研究了胡风理论对七月派的形成、对胡风等翻译家在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中所扮演角色的影响,同时从文艺政治学和翻译政治学角度论证... 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文艺理论的学术价值,研究了胡风理论对七月派的形成、对胡风等翻译家在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中所扮演角色的影响,同时从文艺政治学和翻译政治学角度论证了政治对文学和翻译的严重干预,从而进一步突显胡风作为文艺理论家、"第一义的诗人"和翻译家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家 胡风 诗人 外国文学经典 文艺政治学 文艺理论家 “七月派”
原文传递
《欧根·奥涅金》的译者吕荧——“七月”学人翻译研究之三
18
作者 桂清扬 《东方翻译》 2015年第3期48-54,共7页
当代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翻译家吕荧以翻译俄国普希金等人的作品、评价苏联文学、研究国内革命文学等为主攻方向。文学论文集《人的花朵》、《文学的倾向》,译著普希金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奠定了他左翼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当代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翻译家吕荧以翻译俄国普希金等人的作品、评价苏联文学、研究国内革命文学等为主攻方向。文学论文集《人的花朵》、《文学的倾向》,译著普希金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奠定了他左翼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的地位。其“美是观念”、“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的美学思想为当代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而他一生追求真理、为美学直言、为胡风申辩、为艺术献身的崇高品格,将永远嵌入民族的灵魂和历史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奥涅金 吕荧 译者 苏联文学 文艺理论家 文学评论家 革命文学
原文传递
启蒙现实主义:七月派翻译家群体的根本特征
19
作者 桂清扬 《译苑新谭》 2017年第1期8-15,共8页
通过对胡风文艺理论中核心元素——启蒙现实主义及其对七月派译介主张形成的影响之探讨,得出以下结论:胡风启蒙现实主义以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创伤、主客观化合论为基本内容,视文艺为一种解释人生、表现人生、追求人生、做深刻精神... 通过对胡风文艺理论中核心元素——启蒙现实主义及其对七月派译介主张形成的影响之探讨,得出以下结论:胡风启蒙现实主义以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创伤、主客观化合论为基本内容,视文艺为一种解释人生、表现人生、追求人生、做深刻精神斗争的武器;而七月派翻译家群体因此形成了为时代而翻译、为人生而翻译、为启蒙大众而翻译、为促进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而翻译、为发展民族文学而翻译为基本内容的译介主张。通过对胡风、满涛、绿原和吕荧等翻译家的案例分析,证明七月派翻译家兼具鲜明的译介主张和辉煌的翻译成就,理应在中国翻译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他们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整体,都值得我们重新认识,做出更合理、更充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启蒙现实主义 主观战斗精神 七月派翻译家 群体特征
原文传递
美国汉学家白亚仁谈中国小说在英美的翻译与传播 被引量:9
20
作者 白亚仁 杨平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4期18-24,共7页
白亚仁(Allan H.Barr),1954年4月出生于加拿大,1977年获得剑桥大学东方研究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牛津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波摩纳学院(Pomona College)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早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 白亚仁(Allan H.Barr),1954年4月出生于加拿大,1977年获得剑桥大学东方研究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牛津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波摩纳学院(Pomona College)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早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翻译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十个词汇里的中国》《黄昏里的男孩》《第七天》等作品,并编译了韩寒的《这一代》。2017年12月20日,白亚仁教授应邀来浙江外国语学院进行学术讲座,期间笔者对他进行了访谈,就白教授与中国文化的因缘、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对余华作品的翻译,及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等话题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亚仁 学士学位 海外传播 专业博士学位 中国古典文学 学术讲座 明清小说 牛津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