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导学共同体:核心要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成华 陆维康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9,112,共8页
构建优秀的导学共同体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是较有代表性的优秀导学共同体,基于团队导师和研究生的访谈提炼出情感价值、学术科研、实践生产、团队主体和保障激励这五个核心要素。其中,团队主体是... 构建优秀的导学共同体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是较有代表性的优秀导学共同体,基于团队导师和研究生的访谈提炼出情感价值、学术科研、实践生产、团队主体和保障激励这五个核心要素。其中,团队主体是实现优秀导学共同体的主体要素,情感价值和保障激励是环境要素,学术科研和实践生产是行为要素。团队主体通过学术科研和实践生产两种行为实现优秀导学共同体建设,而情感价值和保障激励调节了两者关系。推进优秀导学共同体建设,应强化导师培训与考核制度,完善学生的多样性选拔机制;重视导学共同体文化建设,着力提升资源激励与保障;强调富有特色的育人模式,贯通产学研融合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导学共同体 核心要素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要素识别与模式构建——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晓璇 林成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跨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研究生跨学科的培养,既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知识生产的内在规律。跨学科的本质特征是交叉整合。基于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可视为一个由多要素组成并相互... 跨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研究生跨学科的培养,既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知识生产的内在规律。跨学科的本质特征是交叉整合。基于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可视为一个由多要素组成并相互联系的复杂结构系统。以6个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学位项目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识别了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关键维度和基本要素,包括批判性思维意识、跨学科团队授课、教师的专聘与兼聘等。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根据模式建构的一般经验,尝试构建了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概念模型,为探讨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跨学科培养 内容分析 要素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的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0
3
作者 储昭卫 《高等理科教育》 2022年第3期99-107,共9页
针对我国在国际组织人员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国家部委相继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我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经历了精英教育、局部探索和大规模培养3个阶段,呈现了鲜明的培养模式特征:在规模与质量、能力与知识2... 针对我国在国际组织人员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国家部委相继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我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经历了精英教育、局部探索和大规模培养3个阶段,呈现了鲜明的培养模式特征:在规模与质量、能力与知识2个维度分化出多种教育理念,形成了通才型精英、专才型精英、能力特质和开放系统4种人才培养的目标观,探索出精英学院、专业院系和校级平台3类责任主体主导的管理机制。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模式趋同、办学资源匮乏以及路径依赖和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高校需从顶层设计谋划、资源汇聚共享、人才战略意识培养、打造品牌效应和提升人才流动能力等方面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人才 培养模式 特征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