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物技术在水稻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小林 邓安凤 +3 位作者 徐雨然 吴殿星 李健强 王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54-58,共5页
【研究目的】为了选择直观、准确、可靠、经济可行和易于操作的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技术;【方法】分析和总结了电泳鉴定法、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和叶色标记技术鉴定水稻种子纯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结论】作者认为电泳鉴定法及DNA分子标... 【研究目的】为了选择直观、准确、可靠、经济可行和易于操作的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技术;【方法】分析和总结了电泳鉴定法、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和叶色标记技术鉴定水稻种子纯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结论】作者认为电泳鉴定法及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只能获得杂交水稻杂种纯度的基本数据,不具备有效排除假杂种的功能,也不可能采取后补救措施解决因纯度低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技术运用在杂交水稻上,将结束传统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引发种子纯度检测的革命,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生物技术 叶色标记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水稻诱变育种回顾与研究动态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殿星 舒庆尧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本文回顾了本所水稻诱变育种 38年来的研究概况、育种成就及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新型优质稻米和Bt抗虫转基因水稻培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同时介绍了采用的育种途径和“九五”
关键词 水稻 诱变育种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草生物技术进展及研究热点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磊 胡繁荣 +2 位作者 沈希宏 马传喜 吴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2-375,396,共5页
对草坪草转基因、分子标记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概述 ,提出了抗逆、抗病虫与环保型、纯天然彩色草坪草的等研究热点。核技术在改良草坪草的观赏性状、抗逆性。
关键词 草坪草 观赏性状 抗病虫 抗逆性 抗病性 分子标记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天然 研究进展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高羊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新 叶红霞 +1 位作者 舒小丽 吴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6-810,815,共6页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草坪兼用型草种,在农牧业和草坪业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高羊茅的育种历史和现状作了概述,综述了高羊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创新种质的进展,旨在为开展高羊茅生物技...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草坪兼用型草种,在农牧业和草坪业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高羊茅的育种历史和现状作了概述,综述了高羊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创新种质的进展,旨在为开展高羊茅生物技术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生物技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5
作者 杨紫涵 安增旭 +1 位作者 吴殿星 张宁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45,共15页
水稻育性会显著影响产量,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同时水稻的不育系尤其是雄性不育系被广泛应用于杂交水稻育种。花药是水稻的雄性生殖器官,花粉的发育主要在花药中完成。本文对水稻花药及花粉发育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分阶段阐述,并重点介绍了近... 水稻育性会显著影响产量,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同时水稻的不育系尤其是雄性不育系被广泛应用于杂交水稻育种。花药是水稻的雄性生殖器官,花粉的发育主要在花药中完成。本文对水稻花药及花粉发育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分阶段阐述,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调控水稻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雄性不育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水稻创新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 花粉 雄性不育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敏章 常忠原 +1 位作者 许守领 洪丽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 nsLTPs)是一种小分子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质的非囊泡运输途径,...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 nsLTPs)是一种小分子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质的非囊泡运输途径,促进植物体内的脂质转运,近年来在水稻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nsLTPs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密切相关,参与了水稻脂质分泌、信号传导、花药发育、种子发育、病原体防御等生理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nsLTPs的结构特点、分类方式、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基本作用和在抵御干旱、低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及稻瘟病、褐飞虱、二化螟等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对了解nsLTPs在水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 水稻 生长发育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无机磷突变体的筛选和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玉华 任学良 +4 位作者 刘庆龙 陈文岳 沈圣泉 吴殿星 舒庆尧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3份水稻诱变群体为材料,详细研究了M2~M5代高无机磷(high inorganic phosphorus,HIP)种子出现的频率和传递特征.这些材料来自含水量约13.5%的水稻干种子用300 Gy 60Co伽玛射线(剂量率0.8 Gy/min)处理,或经250Gy处理后再对其萌动种子... 以3份水稻诱变群体为材料,详细研究了M2~M5代高无机磷(high inorganic phosphorus,HIP)种子出现的频率和传递特征.这些材料来自含水量约13.5%的水稻干种子用300 Gy 60Co伽玛射线(剂量率0.8 Gy/min)处理,或经250Gy处理后再对其萌动种子用1×10-3 mol/L的NaN3溶液常温下处理2 h所得M1的后代.在96孔V型酶标板上,设置5个用KH2PO4配制的标准P溶液,浓度相当于种子磷含量0.00、0.15、0.46、0.93和1.39 mg/g.分析时每个单株分析8粒种子,无机P(iP)高于0.46 mg/g的籽粒称为高无机磷(HIP)种子,出现至少1粒HIP M3种子的M2单株称为HIP M2单株,M3及高代由此类推.研究发现,从HIP M2单株衍生的M3株系中,HIP株系数要少于HIP M2单株数.但是多数M3 HIP株系后代都获得了更高代的HIP株系.根据M3和M4HIP株系数推算,水稻HIP突变的实际频率可达0.1%左右.已从籼稻协青早B和粳稻秀水110中各选得一个HIP纯合突变系HIPi1和HIPj1.对HIPi1糙米中各种磷素定量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植酸磷含量较对照下降约35%,无机磷含量上升约3.5倍,而总磷基本不变.最后提出了水稻HIP突变体诱发、筛选和选择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无机磷突变体 诱变技术 筛选技术 培育技术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精米粉样品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2 位作者 夏英武 高明尉 AnnaMcClung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以约3g精米粉为测试样品,研究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测定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的效果及影响校正的一些因素。对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校正效果的差异比较表明,用修正的部分最小平方法(MPLS)、部分最小平方法(PL... 以约3g精米粉为测试样品,研究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测定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的效果及影响校正的一些因素。对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校正效果的差异比较表明,用修正的部分最小平方法(MPLS)、部分最小平方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AAC校正时,校正标准误(SEC)、交叉检验标准误(SECV)和检验工作标准误「SEP(C)」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o83、1.75和1.o9(MPL);1.73、1.98和1.74(PLS)以及229、256和1.72(PCR);相反,校正决定系数R2和检验决定系数RSQ呈下降趋势,分别为o.983和o.91(MLPS);o.927和o.84(PLS)以及o.87o和o.84(PCR)。由此可见,用MPLS技术建立AAC回归方程效果最佳。而从两种校正群体选定方法对校正效果的结果看,用软件程序SELECT根据样品光谱特征选定的校正群体和用AAC测定值按比例选定的校正群体,在建立AAC回归方程时,前者的SEC、SECV和SEP(C)均比后者要小,而R2和RSQ相仿,表明根据光谱特征选定校正群体效果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回归方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留胚米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熊海铮 张宁 +3 位作者 孙健 王寅 舒小丽 吴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1-1036,共6页
本文介绍了水稻留胚米的文化背景、起源及其发展,阐述了留胚米特有的营养价值、加工技术和品种对该种稻米加工的影响,并介绍了留胚米专用水稻品种选育及其产品开发现状。
关键词 留胚米 营养价值 加工技术 专用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红花链格孢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邹凤莲 汪志平 卢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从番红花球茎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生长特性等研究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类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Fr.)Keissler.该菌能单独引起番红花球茎腐烂,与青霉菌互作时腐烂程度加重.环境和营养因子时该... 从番红花球茎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生长特性等研究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类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Fr.)Keissler.该菌能单独引起番红花球茎腐烂,与青霉菌互作时腐烂程度加重.环境和营养因子时该菌的生长繁殖影响较大:①在10~35℃时,茼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2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②在pH为4.0~7.0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值为6.0;③当空气相对湿度(RH)高于80%时,菌丝才能生长并形成孢子.RH高于85%,孢子才能萌发;④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和蔗糖,淀粉和甘油需分解后才能被良好利用;⑤氮源以有机态氮和硝态氮为佳,铵态氮对其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花 链格孢菌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汪海燕 徐晓洁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本文综述了食品辐照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的PSL、TL、ESR、DEFT APC等多种检测方法的进展 ,着重分析了几种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的检测技术 ,并进一步探讨和展望了今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辐照食品 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 热释光分析法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 微生物计数比较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技术在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和前景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新 华跃进 +1 位作者 孙锦荷 徐步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6-320,共5页
本文综述了核技术在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特别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昆虫分子生物学中基因探针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
关键词 核技术 同位素 辐射 昆虫 神经生理学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外源前体饲喂生物合成^(14)C-儿茶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成浩 李素芳 +1 位作者 沈星荣 孙锦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82-87,共6页
采用在茶树细胞培养过程中饲喂标记前体的方法,进行了^(14)C标记儿茶素的合成研究。比较了^(14)C-苯丙氨酸和^(14)-乙酸钠两种前体的饲喂效果,分析了饲喂前体被培养细胞吸收与利用的动态,以及外源苯丙氨酸饲喂所带来的细胞产物组成与水... 采用在茶树细胞培养过程中饲喂标记前体的方法,进行了^(14)C标记儿茶素的合成研究。比较了^(14)C-苯丙氨酸和^(14)-乙酸钠两种前体的饲喂效果,分析了饲喂前体被培养细胞吸收与利用的动态,以及外源苯丙氨酸饲喂所带来的细胞产物组成与水平变化,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合成的标记产物进行了分离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细胞培养 饲喂前体 碳14儿茶素 生物合成 同位素标记 外源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池晓菲 舒庆尧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生物讯息密码 (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蛋白质等 )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 ,可分为核酸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三类。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 ,... 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生物讯息密码 (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蛋白质等 )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 ,可分为核酸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三类。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 ,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蛋白分子亲和原理 ,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或亲和与否 ,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高效、快速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 ,已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核酸芯片 蛋白芯片 芯片实验室 荧光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分子标记技术用于螺旋藻(Spirulina)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晋楠 汪志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用 1 0 6条随机引物对Sp 1等 7株钝顶螺旋藻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1 )绝大多数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均相同 ,与它们同属于钝顶螺旋藻种的事实相符。 (2 )筛选出 2 3条具有明显多态性的随机引物 ,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 1 5 1 ,平均每条引... 用 1 0 6条随机引物对Sp 1等 7株钝顶螺旋藻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1 )绝大多数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均相同 ,与它们同属于钝顶螺旋藻种的事实相符。 (2 )筛选出 2 3条具有明显多态性的随机引物 ,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 1 5 1 ,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为6 5 7;其中多态性条带为 1 2 0 ,占总带数的 79 5 %。 (3 ) 7株材料经聚类分析可聚成 2大类 ,Sp 1和Sp 2与Sp 6聚成第Ⅰ类 ,Sp 3、Sp 4及Sp 5与Sp 7聚成第Ⅱ类。 (4)第Ⅰ类和第Ⅱ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9 76 3 9,而两大类内部各藻株间的遗传距离仅为 2 6 4 5 8— 4 5 82 8,说明两大类间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 ,而两大类内部各藻株间的遗传背景差异相对较小。上述分类结果与 7株材料的某些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相吻合 ,但与依据藻丝体形态特征的经典分类结果有较大出入。本研究首次将RAPD分子标记技术用于螺旋藻的分类 ,为在DNA水平建立螺旋藻分类与新品种 (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RAPD 聚类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差异基因表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池晓菲 舒庆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自 90年代早期发展以来 ,差异基因表达 (DGE)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开放”结构系统的DGE技术不需原始的生物学或序列信息 ,而且可应用于任何种群 .主要介绍 6项开放的DGE技术 :cDNA代表性差示分析 (cDNA RDA)、基因表达系统分析 ... 自 90年代早期发展以来 ,差异基因表达 (DGE)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开放”结构系统的DGE技术不需原始的生物学或序列信息 ,而且可应用于任何种群 .主要介绍 6项开放的DGE技术 :cDNA代表性差示分析 (cDNA RDA)、基因表达系统分析 (SAGE)、表达序列标签串联排列连接(TALEST) ,和早期的DGE技术差异显示 (DD)、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AP PCR) ,以及一项受专利保护的技术———GeneCalling .通过几项重要的参数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比较 ,认为DD虽然有其致命的弱点 ,但在目前仍然应用得非常广泛 .cDNA RDA能有效富增特异片段 ,扣除共有序列 ,如能和SAGE结合 ,将能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TALEST和GeneCalling操作较简便 ,一次试验能获得大量的数据 ,但是分析这些数据比较麻烦 ,须借助另外的分析软件 .最后介绍了应用DGE技术取得的最新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基因表达技术 研究进展 基因芯片 SAGE cDNA-RDA 开放DG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淀粉生物合成与转基因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舒小丽 舒庆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26,共8页
淀粉是高等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贮藏形式 ,也是粮食作物产品的最主要成分。淀粉虽然都由直链淀粉和枝链淀粉组成 ,但在不同作物中两者的比例和枝链淀粉结构的存在很大差异。现已明确 ,直链淀粉是在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granule bound... 淀粉是高等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贮藏形式 ,也是粮食作物产品的最主要成分。淀粉虽然都由直链淀粉和枝链淀粉组成 ,但在不同作物中两者的比例和枝链淀粉结构的存在很大差异。现已明确 ,直链淀粉是在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granule boundstarchsynthase,GBSS)催化下合成的 ,而枝链淀粉是四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们分别是腺嘌呤 -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ADP glucosepyrophosphorylase ,AGP)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olublestarchsynthase ,SSS) ,淀粉分枝酶 (starchbranchingenzyme ,SBE)和脱分枝酶 (starchdebranchingenzyme ,DBE)。一方面 ,在不同作物中 ,这些酶本身存在多种形式 ,如在玉米胚乳中 ,AGP有大亚基和小亚基之分 ,SBE又可分BE1,BEIIa ,BEIIb 3种 ,SSS也可分为SSI和SSIII(或SSIIa)两种 ,而DBE也有异淀粉酶 (isoamylase)和限制性糊精酶 (pullu lanase)两种。另一方面 ,控制特定酶的基因 ,在不同作物甚至在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中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复等位基因 ,如籼稻和粳稻的GBSS分别由蜡质基因Wxa 和Wxb 控制 ,两者编码的GBSS活性差异显著。此外 ,环境条件也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使酶的含量或催化性能发生变化。迄今 ,国内外已获得多种马铃薯和水稻的转基因材料 ,对淀粉合成进行修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生物合成 转基因修饰 品质 遗传转化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耐干旱胁迫的生物学机理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3
18
作者 陈善福 舒庆尧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9年第5期555-560,共6页
本文介绍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生物学机理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谱技术及其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舒小丽 张琳琳 吴殿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0-275,307,共7页
代谢谱技术是指某一个代谢途径中超过一个基因被干扰后,对该途径中的某种特定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代谢谱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品种分类与真实性鉴定、基因功能、代谢调控与系统生物学研究、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并在农作物... 代谢谱技术是指某一个代谢途径中超过一个基因被干扰后,对该途径中的某种特定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代谢谱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品种分类与真实性鉴定、基因功能、代谢调控与系统生物学研究、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并在农作物成分改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代谢谱技术最早主要用于拟南芥的研究,在水稻中的应用目前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水稻代谢谱分析方法入手,简要概述了代谢谱技术在水稻代谢调控、基因组学、品种鉴定以及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代谢谱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淀粉品质形成的关键酶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忠华 俞挺捷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1-752,共12页
稻米淀粉的形成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开展稻米淀粉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关键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稻米淀粉品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 稻米淀粉的形成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开展稻米淀粉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关键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稻米淀粉品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主要包括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和淀粉去分支酶等,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关键酶 稻米淀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