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里氏木霉膨胀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美花 蔡谨 +3 位作者 黄磊 吕正兵 张耀洲 徐志南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0年第3期236-239,共4页
微生物膨胀素在生物炼制行业具有重大潜在应用前途。开展了从重组里氏木霉膨胀素生物学特性测定的工作。研究了发酵液中膨胀素的生物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显示,该蛋白单独使用不具水解纤维素活性,但在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时表现出明... 微生物膨胀素在生物炼制行业具有重大潜在应用前途。开展了从重组里氏木霉膨胀素生物学特性测定的工作。研究了发酵液中膨胀素的生物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显示,该蛋白单独使用不具水解纤维素活性,但在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活性。结果表明,温度和pH等因素对分离得到的swollenin蛋白活性影响较大,并确定了最适的pH和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素 里氏木霉 米曲霉 纯化 协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米多霉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叶丹 沈文和 +2 位作者 梁立峰 徐志南 岑沛霖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9-804,共6页
从发酵技术、合成机理、分离技术以及分析检测技术等几个方面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米多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其应用领域,并对目前国内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从发酵技术、合成机理、分离技术以及分析检测技术等几个方面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米多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其应用领域,并对目前国内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多霉素 衍生物 发酵技术 合成机理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明康 李晓燕 +3 位作者 钱捷 黄磊 蔡谨 徐志南 《齐鲁药事》 CAS 2012年第11期663-666,共4页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等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低分子量肝素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并对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肝素 制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嘧啶核苷类新型抗真菌抗生素发酵液絮凝除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强 梁雪琴 +3 位作者 陈华 贺娟 吴绵斌 陈正杰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5-48,共4页
利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为絮凝剂去除抗生素发酵液中的菌体,结果表明:发酵液pH值、絮凝剂用量是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用量0.4g/L,温度30℃,此时菌体絮凝率(FR%)可达70%以上。经絮凝预处理后,滤速为... 利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为絮凝剂去除抗生素发酵液中的菌体,结果表明:发酵液pH值、絮凝剂用量是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用量0.4g/L,温度30℃,此时菌体絮凝率(FR%)可达70%以上。经絮凝预处理后,滤速为处理前的2.5倍,发酵液的效价由700 U/mL提高到860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 嘧啶核苷 抗真菌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苷霉素的含量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勇 徐志南 +1 位作者 沈文和 岑沛霖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1-173,共3页
建立了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苷霉素含量的方法。较佳的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BDS ODS(250×4.6mm I.D.,5μm);流动相为含5.8 mmol/L三氯乙酸和8%(v/v)甲醇的水溶液;检测波长279nm,流速1.0 ml/min。对标准... 建立了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苷霉素含量的方法。较佳的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BDS ODS(250×4.6mm I.D.,5μm);流动相为含5.8 mmol/L三氯乙酸和8%(v/v)甲醇的水溶液;检测波长279nm,流速1.0 ml/min。对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及发酵液样品测定的重现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8,日内变异系数0.05%,日间变异系数0.9%,回收率96.30%。本方法具有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及快速测定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发酵液中氨苷霉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杀菌剂 白粉病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苷霉素 发酵液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床反应器固定化发酵生产丁酸的中试放大
6
作者 施周铭 王金 +3 位作者 蔡谨 黄磊 徐志南 薛宏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共5页
以酪丁酸梭菌为出发菌株,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批次和补料发酵生产丁酸。基于5 L通用发酵罐和纤维床生物反应器(FBB)发酵生产丁酸的研究基础,在5 000 L体系纤维床上进行丁酸发酵的中试规模放大。5L通用发酵罐发酵体系中,固定化批次发酵的平... 以酪丁酸梭菌为出发菌株,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批次和补料发酵生产丁酸。基于5 L通用发酵罐和纤维床生物反应器(FBB)发酵生产丁酸的研究基础,在5 000 L体系纤维床上进行丁酸发酵的中试规模放大。5L通用发酵罐发酵体系中,固定化批次发酵的平均糖酸转化率为0.47 g/g,丁酸生产强度为0.82 g/(L·h),分别比游离发酵提高了31%和134%。补料发酵中,丁酸浓度达52.8 g/L,比游离补料发酵提高了46%。在纤维床中试规模放大研究中,批次发酵的平均糖酸转化率为0.48 g/g,丁酸生产强度为0.63 g/(L·h),比游离发酵分别提高了37%和67%。补料发酵的丁酸浓度为51.63 g/L,与游离发酵相比提高了40%。结果表明,与实验室规模相比,纤维床反应器能够放大到1 000倍,能够保持较高的丁酸发酵水平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床反应器 丁酸 酪丁酸梭菌 中试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渣的稀酸水解及用于丁酸固定化发酵 被引量:7
7
作者 项宜娟 蔡谨 +4 位作者 江凌 吕正兵 张耀州 黄磊 徐志南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对木薯渣酸水解糖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稀酸浓度、温度、时间及液固比对木薯渣酸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渣经过稀硫酸处理,可以产生大量的还原糖。在正交实验得到的常压下和高压蒸汽下加热水解的最佳条件,还原糖得率都可达... 对木薯渣酸水解糖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稀酸浓度、温度、时间及液固比对木薯渣酸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渣经过稀硫酸处理,可以产生大量的还原糖。在正交实验得到的常压下和高压蒸汽下加热水解的最佳条件,还原糖得率都可达52%以上。进行了木薯渣水解液用于丁酸固定化发酵的试验。以木薯渣稀酸水解液为底物,丁酸浓度达到23.8g/L以上,丁酸对还原糖的得率达0.462g/g,产率达到0.992g/L·H,与同浓度葡萄糖的合成培养基相比,丁酸浓度提高了31.6%,丁酸得率提高了20%,产率提高1倍以上,表明木薯渣水解液是适于丁酸发酵的又一个优质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稀硫酸 还原糖 丁酸 固定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脱氢酶缓释系统PL-γ-PGA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霄 朱凡 +4 位作者 于怡 张慧莉 黄磊 蔡谨 徐志南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γ-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阴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性且可由人体降解代谢,是一种很理想的药物载体。发酵得到的γ-PGA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分子量,本文通过酸水解的方法,得到... γ-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阴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性且可由人体降解代谢,是一种很理想的药物载体。发酵得到的γ-PGA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分子量,本文通过酸水解的方法,得到分子量符合药物载体要求的γ-PGA,并采用离子凝胶法,在水相反应体系中由低分子量γ-PGA与聚赖氨酸(PL)制备得到形态及表面特性良好的PL-γ-PGA纳米颗粒,粒径200~500 nm。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搭载葡萄糖脱氢酶(PQQ-GDHs)的PL-γ-PGA纳米缓释系统,载药效率达到61.2%,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的缓释结果表明,分别有31.7%和40.2%的PQQ-GDHs在前48 h被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纳米颗粒 葡萄糖脱氢酶 药物缓释
原文传递
利用盘基网柄菌表达可溶性人Fas配体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小霞 卢英华 +2 位作者 李清彪 邓旭 徐志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用PCR扩增从激活的人中性粒细胞中得到的编码可溶性Fas配体胞外区中第14 1个到第2 81个氨基酸的cDNA ,将其与hCG_β信号肽片段融合到质粒MB12neo中,随后导入到盘基网柄菌AX3细胞中,得到分泌性表达hFasL的重组菌AX3_H3。为提高shFasL的... 用PCR扩增从激活的人中性粒细胞中得到的编码可溶性Fas配体胞外区中第14 1个到第2 81个氨基酸的cDNA ,将其与hCG_β信号肽片段融合到质粒MB12neo中,随后导入到盘基网柄菌AX3细胞中,得到分泌性表达hFasL的重组菌AX3_H3。为提高shFasL的表达量,对质粒pMB12neo作了改造,得到衍生质粒pMB74。利用质粒pMB74克隆表达shFasL ,得到高通量表达shFasL的重组菌AX3_pLu8。在复杂培养基HL_5C中,重组菌的细胞密度可达(1 5~2 )×10 7 mL ,AX3_H3及AX3_pLu8分泌的shFasL浓度分别为2 3 5 μg L及2 0 6 μg L。利用合成培养基SIH培养重组菌AX3_H3及AX3_pLu8,细胞密度均达到(4~5 )×10 7 mL ,shFasL浓度则分别达到111μg L和4 2 0 μ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人Fas配体 盘基网柄菌 重组蛋白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嗜压菌水通道蛋白AqpSS9在Bac-to-Bac家蚕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旭 陈健 +4 位作者 黄磊 蔡谨 吕正兵 张耀洲 徐志南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合成深海嗜压菌Photobacterium profundum SS9的新型水通道蛋白AqpSS9。首先通过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Bac-to-Bac系统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Bac HTB-AqpSS9,将其转化到含穿梭载体Bm-Bacmid的大肠杆菌Bm-DH1... 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合成深海嗜压菌Photobacterium profundum SS9的新型水通道蛋白AqpSS9。首先通过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Bac-to-Bac系统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Bac HTB-AqpSS9,将其转化到含穿梭载体Bm-Bacmid的大肠杆菌Bm-DH10Bac中进行转座作用,白斑筛选得到重组穿梭载体Bacmid-AqpSS9。用脂质体介导将Bacmid-AqpSS9转染家蚕BmN细胞,在细胞内包装形成重组的BmNPV病毒rBm AqpSS9。利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AqpSS9在家蚕培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目标蛋白被成功表达。该实验为新型水通道蛋白AqpSS9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AqpSS9 Bac-to—Bac/BMNPV系统 表达 Photobacterium profundum SS9
原文传递
水通道蛋白AqpZ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剑峰 刘云平 +4 位作者 张绪 黄磊 蔡谨 龚兴国 徐志南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利用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多聚组氨酸和肠激酶组成的强亲水性双标签表达系统用于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Z(AqpZ)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通过PCR方法人工在AqpZ的3'端添加8个组氨酸标签后,定向克隆到载体pMAL-c5... 利用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多聚组氨酸和肠激酶组成的强亲水性双标签表达系统用于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Z(AqpZ)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通过PCR方法人工在AqpZ的3'端添加8个组氨酸标签后,定向克隆到载体pMAL-c5e中成功构建了双标签融合表达载体pMAL-c5e-AqpZ-HIS。通过IPTG诱导,融合蛋白MBP-AqpZ-HIS在Rosetta(DE3)宿主中以可溶形式表达,其上清表达量约为160 mg/L。表达产物在肠激酶作用下,融合蛋白的MBP标签被完全切除,经过一步的亲和层析获得高纯度的AqpZ-HIS。每升培养液可以获得约10 mg AqpZ-HIS纯蛋白。纯化得到的AqpZ-HIS在SDS-PAGE上的行为表明了AqpZ-HIS以4聚体形式存在。通过对色氨酸荧光光谱的研究推断出AqpZ-HIS也形成了正确的3级结构。因此,该表达系统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水通道蛋白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Z MBP-AqpZ-HIS融合蛋白 电泳行为 色氨酸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