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支气管哮喘未控制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雅 林江涛 +30 位作者 唐华平 霍建民 顾玉海 刘荣玉 陈萍 袁雅冬 杨晓红 许建英 孙德俊 李娜嘉 姜淑娟 陈一强 王长征 杨岚 刘晓菊 杨冬 张伟 陈卓昌 林其昌 刘春涛 周建英 周新 胡成平 蒋萍 周玮 张捷 蔡绍曦 邱晨 黄茂 黄奕江 刘辉国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评估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未控制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以《全国移动哮喘评估与管理项目》中纳入的我国28个省市32家三甲医院未达到哮喘控制且治疗依从性差的全部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 目的评估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未控制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以《全国移动哮喘评估与管理项目》中纳入的我国28个省市32家三甲医院未达到哮喘控制且治疗依从性差的全部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研究对象923例,其中男性388例,女性535例,通过对项目入组时患者的初访基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组间比较和χ2检验的方法了解我国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59~68岁、病程20年以上、文化水平低、外地随访、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对疾病认知水平低的哮喘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分量表(MARS-A)评分更低,即治疗依从性更差,P值分别为0.026(t=1.20)、0.004(t=3.97)、0.001(t=4.92)、0.003(t=3.98)、0.032(t=1.22)、0.001(t=4.99)。对于哮喘疾病相关问题回答全部正确的患者243例(26.33%),MARS-A评分明显高于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哮喘患者[(36.23±5.85)分比(31.77±5.74)分,P=0.001]。结论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受个体因素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管理方式,同时加强患者宣教,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病人依从 哮喘控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林慧慧 李和权 《国际呼吸杂志》 2023年第12期1404-1412,共9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1》标准入选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1》标准入选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确诊哮喘的患者44例,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肺部高分辨率CT进行分析测量。根据有无吸烟史将哮喘患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2组,分析2组患者气道重塑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这种差异与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收集10例临床吸烟/非吸烟的哮喘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2组Th1、Th2、Th17、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情况,进一步验证吸烟对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结果吸烟组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WT)均大于非吸烟组,其中,右肺上叶尖段[(0.169±0.021)cm比(0.147±0.029)cm]、右肺下叶后基底段[(0.171±0.331)cm比(0.142±0.024)cm]、亚段支气管[(0.150±0.026)cm比(0.129±0.024)cm]及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0.171±0.031)cm比(0.150±0.03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除右肺上叶尖亚段的非吸烟组WA%大于吸烟组,其余5组支气管,吸烟组哮喘患者的管壁面积%(WA%)均大于非吸烟组,在左肺下叶后基底段[(0.647±0.081)%比(0.596±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吸烟组男性哮喘患者各段或亚段支气管的WT/气道横径(AD)、WA%和校正后的WT/AD均高于非吸烟组,但仅左肺下叶后基底段[(0.205±0.038)%比(0.175±0.025)%;(0.645±0.085)%比(0.575±0.067)%;(0.123±0.026)%比(0.102±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组哮喘患者校正后WA%均高于非吸烟组,其中,右肺下叶后基底段[(0.376±0.058)%比(0.322±0.055)%]、左肺下叶后基底段[(0.388±0.063)%比(0.335±0.041)%]及其亚段支气管[(0.415±0.047)%比(0.376±0.03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哮喘患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和绝对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吸烟组患者的嗜酸粒细胞比值和绝对值均比吸烟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比较,吸烟组哮喘患者的肺组织有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嗜酸粒细胞则相对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烟可改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参与细胞类型、加重哮喘的气道重塑程度;吸烟加重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可能通过中性粒细胞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气道重塑 烟草烟雾 细胞因子 气道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